2023-2024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提分卷.docx
-
资源ID:80009753
资源大小:27.6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雅安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提分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搓捻(nin) 暖和(hé) 绽开(zhàn)B散步(sàn) 争执(zhí) 怦怦(png)C涨红(zhng) 浸满(jìn) 惭愧(cán)D膝上(x) 譬如(pì) 企盼(q)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御聘 瞟缈 愚蠢 孤苦伶仃B贮立 赠送 倏地 迫不及待C斑蝥 灌溉 臃肿 见异思迁D流淌 狭溢 长喙 一尘不染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着一阵手舞足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B那时我想,对于蚊子,人简直是庞然大物。C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持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D西游记给人民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斩妖除魔的大英雄。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5月10日,近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1)逝者如斯夫,_。(论语·子罕)(2)峨眉山月半轮秋,_。(峨眉山月歌)(3)_,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4)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了“对远赴偏壤之地的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节选自蒲松龄狼)乙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鹿亦有知)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项是( )A成语“梦寐以求”的“寐”是“睡觉”的意思。以此推断,“乃悟前狼假寐”中的“寐”也是“睡觉”之意。B“以”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和“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意思是来,用来。C成语“杯水车薪”的“薪”是“柴草”之意,因此推断,“以伐薪为生”中的“薪”也是“柴草”之意。D“乃”字在文言文中一般作副词,“乃悟前狼假寐”“乃好向李氏求之”都是“才”的意思。2下列对文中划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是( )A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B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C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D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3翻译下列句子。(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4甲、乙两文中的狼和鹿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你从乙文悟出了什么道理?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散文阅读超重肖复兴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1请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的标题“超重”的含义。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段画线的句子。3文章第段交代“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请发挥想象在下面的情境中补写一段心理描写。儿子在飞机上心情似乎还有些怏怏,不觉已飞到英国,飞机着陆了,他走出舱门,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不巧这里降温了,当他打开箱子想加件衣服时,箱子里除了必需的内衣外,一件外衣也没有4父母之爱“超重”,儿女之爱却如此轻微,二者严重失衡,作为儿女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爱的。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各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乙诗背景】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1结合例句,分析乙诗的场景及作用。例: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乙诗前两句:2结合例句,赏析乙诗的写法。例: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乙诗后两句: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_她笑_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_她假装生气_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_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_七、作文(共40分)按要求作文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快乐身体的变化,生活的酸甜苦辣,从个人解不开的疙瘩到对周围事物的思虑,有多少事、多少想法都藏在人的心里。请以“心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