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提分题.docx
-
资源ID:80013951
资源大小:28.1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沧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提分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迸溅(bìn) 忏悔(chàn) 涉足(shè) 赤裸(lu)B矜持(jn) 绽开(zhàn) 决眦(zì) 褪尽(tuì)C怆然(càn) 伫立(chù) 沉淀(diàn) 酒酿(liàn)D服侍(sì) 瞬息(shùn) 伶仃(lín) 花苞(bo)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累赘 臂如 如释重负B朦胧 简陋 晶莹惕透C竹篾 修茸 悲天悯人D锲约 循环 颠沛流离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B考试终于结束了,我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紧绷的心也放松下来了。C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校合唱团荣获冠军。D为人师表者,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带上她的眼睛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读来令人兴趣盎然。B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C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名句默写。(1)谁家玉笛暗飞声,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3)卿今者才略,_!(司马光孙权劝学)(4)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5)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咏物言志诗,它们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思想感情,请你默写出连续的两句: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钟弱翁宋之钟弱翁,为某县之令,自以为书佳,故好谤讥榜额所有书。凡所至有不适己意煮必令人去而重书之。而其书实不工。曾过一山寺,有高阁壮丽。弱翁与僚属拥立,望其额,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弱翁称谬,使僧梯取之,欲更书之。僧拂拭就视,乃颜真卿所书。弱翁顾谓僚属曰:“如此好字,何不刻石永存?”传者以为笑。(摘自宋人轶事汇编)【注释】钟弱翁:原名钟傅,字弱翁,南宋官员。漫灭:模糊不清。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弱翁与僚属拥立 三十而立(论语)B弱翁顾谓僚属曰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C乃颜真卿所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D传者以为笑 公大笑乐(咏雪)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自以为书佳,故好谤讥榜额所有书。(2)弱翁称谬,使僧梯取之,欲更书之3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凡 所 至 有 不 适 己 意 者 必 去 而 重 书 之4【甲】【乙】两文中的陈康肃和钟弱翁都自认为自己在某一领域有些名声,但实际上陈康肃做到了_(用原文回答),而钟弱翁却_(用原文回答);通过【甲】【乙】两文的阅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燕子来时王琪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菌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1请结合文章第自然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桃红柳绿。B文章第自然段写阳光、绿叶、花朵,为的是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C文章第自然段,通过回忆“我”与老屋屋檐下燕子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亲密关系。D通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写燕子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E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写场景、抒发感情、思考现实等融为一体。4请简要分析第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丰收年景农民的热情好客。“足”字表现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则蕴含着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B颈联转人人事,描写农村生活场景。“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古老的乡土风俗,蕴含着诗人对吾土吾民的热爱。C尾联中诗人表达了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的愿望,用貌似闲适的心境反衬自己罢官赋闲的苦闷无聊。D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紧扣“游”字写景、叙事、抒情,游兴十足,游意不尽。2小明同学在疫情期间学习遇到了很多困难,几经努力收效甚微,他产生了放弃的想法。那么,作为好友的你,可以借用本诗中的哪两句诗及其衍生义或哲理去安慰他?请组织好语言写下来。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旦辞爷娘去 旦:_(2)唯闻女叹息 唯:_(3)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_(4)朔气传金柝 朔:_(5)策勋十二转 策勋:_(6)军书十二卷 十二:_(7)赏赐百千强 强:_七、作文(共40分)作文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请以“身边的他(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要求:情感真实;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