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docx
高二的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需阐述清晰。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老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的数学说课稿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二的数学说课稿模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为探讨函数供应了有效的方法.在前面几节课里学生对导数的概念已经有了充分的相识,本节课教材从形的角度即割线入手,用形象直观的“靠近”方法定义了切线,获得导数的几何意义,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导数概念的本质内涵.这节课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通过视察、思索、发觉、思维、运用形成完整概念.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导数是探讨函数的单调性、改变快慢等性质最有效的工具,是本章的关键内容。 2、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方程的求法以及“数形结合,靠近”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的本质内涵 1)从割线到切线的过程中采纳的靠近方法; 2)理解导数的概念,将多方面的意义联系起来,例如,导数反映了函数f(x)在点x旁边的改变快慢,导数是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等等.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问与技能: 通过试验探求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曲线在一点的切线的概念,会求简洁函数在某点的切线方程。 2、过程与方法: 经验切线定义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实力;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内涵,完善对切线的相识和理解 通过靠近、数形结合思想的详细运用,使学生达到思维方式的迁移,了解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渗透靠近、数形结合、以直代曲等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引导学生领悟特别与一般、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意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法与学法 对于直线来说它的导数就是它的斜率,学生会很自然的思索导数在函数图像上是不是有很特别的几何意义。而且刚刚学过了圆锥曲线,学生对曲线的切线的概念也有了一些相识,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确定下列教法: 教法:从圆的切线的定义引入本课,再引导学生探讨一般曲线的切线的定义,通过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得出曲线的切线的“靠近”法的定义.同样通过几何画板的试验视察得到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直观感知“靠近”的数学思想.因此,我采纳试验视察法、探究性探讨教学和信息技术协助教学法相结合,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学法: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本节课实行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几何画板、幻灯片 高二的数学说课稿模板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本科数学_号选手,今日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中学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函数单调性与(小)值(可以在这时候板书课题,以缓解惊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陈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方案。恳请在座的专家评委指责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课主要对函数单调性的学习; (2)它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这一课题的前后章节来写) (3)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 (依据详细的课题变更就行了,假如不是热点难点问题就删掉) 2、教材重、难点 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已有学问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视察思索,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实现重难点突破。(这个必需要有) 二、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实力目标:培育学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实力,以及了解由简洁到困难,由特别到一般的化归思想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擅长合作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更注意教学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新课程标准之处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性。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纳以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探讨法、反馈式评价法 2、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学问是关于方法的只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加状态和参加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纳:自主探究法、视察发觉法、合作沟通法、归纳总结法。 (前三部分用时限制在三分钟以内,可适当删减) 四、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导入新知 通过课前小探讨让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并视察函数图象的特点,总结归纳。通过课上小组探讨归纳,引导学生发觉,老师总结:一次函数f(x)=x的图像在定义域是直线上升的,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是一个曲线,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适当添加手势,这样看起来更自然) 2、创设问题,探究新知 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用二次函数f(x)=x2表达式来描述函数在(-,0)的图像?老师总结,并板书,揭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留意强调可以利用作差法来推断这个函数的单调性。 让学生仿照刚才的表述法来描述二次函数f(x)=x2在(0,+)的图像,并找个别同学起来作答,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 让学生自主学习函数单调区间的定义,为接下来例题学习打好基础。 3、例题讲解,学以致用 例1主要是对函数单调区间的巩固运用,通过视察函数定义在(5,5)的图像来找出函数的单调区间。这一例题主要以学生个别回答为主,学生回答之后通过互评来订正答案,检查学生对函数单调区间的驾驭。强调单调区间一般写成半开半闭的形式 例题讲解之后可让学生自行完成课后练习4,以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2是将函数单调性运用到其他领域,通过函数单调性来证明物理学的波意尔定理。这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跟难点问题,这一例题要采纳老师板演的方式,来对例题进行证明,以规范总结证明步骤。一设二差三化简四比较,留意要把f(x1)-f(x2)化简成和差积商的形式,再比较与0的大小。 学生在熟识证明步骤之后,做课后练习3,并以小组为单位找部分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自行完成,并通过自评、互评检查证明步骤。 4、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证明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育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擅长合作的意识。 5、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我将采纳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 6、板书设计 我力求简洁明白地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这部分最重要用时六到七分钟,其中定义讲解跟例题讲解肯定要说明学生的活动)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学问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跟主动性,刚好汲取反馈信息,并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让内部动机和外界刺激协调作用,促进其数学素养不断提高。 高二的数学说课稿模板3 1.教材结构分析 圆的方程支配在中学数学其次册(上)第七章第六节.圆作为常见的简洁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学问,是探讨二次曲线的起先,对后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学问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主动的意义,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解析几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圆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后,又驾驭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探讨的.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且对坐标法的运用还不够娴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另外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实力,合作沟通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 依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驾驭圆的标准方程; 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依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实力目标:进一步培育学生用代数方法探讨几何问题的实力; 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 增加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学问、合作沟通的意识; 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依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难点: 会依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选择恰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为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分析: 高二的数学说课稿模板4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命题的概念,能把命题改写若p则q的形式,渗透由特别到一般的化归数学思想。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命题的概念,若p则q形式的命题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后续学习充要条件的基础,这一章我们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常用逻辑用语,体会逻辑用语去表达和论证中的作用,他将成为反证法的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学习,特殊是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推证实力打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推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推断命题的真假; (2)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 (1)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育他们的辨析实力; (2)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建性地解决问题的实力;培育学生抽象概括实力和思维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参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四)教学重点: 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五)教学难点: 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推断命题的真假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过程,是师生多向合作的过程,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养,依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我采纳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觉法 (2)练习巩固法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学问更重要,本节课留意调动学生主动思索,主动探究,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我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由特别到一般的划归方法:学习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详细的案例,让学生去视察、探讨、探究、分析、发觉、归纳、概括 (2)练习巩固法 四、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思索、分析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推断他们的真假吗?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0 (2)假如a,b是随意两个正实数,那么a+b2(ab)1/2; (3)假如实数a满意a2=9,则a=3; (4)中学生目前的学业负担过重; (5)中国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2.探讨、推断 学生通过探讨,总结:全部句子的表述都是陈述句的形式,每句话都推断什么事情。其中(1)(2)为真,(3)为假,(4)(5)的真假须要依据实际状况确定,总是可以确定真假. 老师的引导分析:所谓推断,就是确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 3.抽象、归纳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推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推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推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命题的定义的要点:能推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数学课中,只探讨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老师再与学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推断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是命题,从“推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例1推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真命题)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假命题) (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不是) (4)若空间中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假命题) (5)x>15.(不是) 让学生思索、辨析、探讨解决,且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推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两点:第一是“陈述句”,其次是“可以推断真假”,这两个条件缺一不行.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均不是命题. 高二的数学说课稿模板5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A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必修2第三章(解析几何的第一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一课时,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学生在原有的对直线的有关性质及平面对量的相关学问理解的基础上,重新以解析法的方式来探讨直线相关性质,而本节课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性质,是探讨直线的方程形式,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的思维的起点;另外,本节课也初步向学生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因此,本课有着开启全章、渗透方法,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天性活泼,求知欲强,并且学习主动,在学问储备上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知道点与坐标的关系,实现了最简洁的形与数的转化;了解刻画倾斜程度可用角和正切值;具备了肯定的数形结合的实力和分类探讨的思想。但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没有形成自觉地把数学问题抽象化的实力。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需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探究学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经验概念的形成、巩固和应用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性和斜率的存在性; 2.驾驭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通过经验从详细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培育学生视察、分析和概括实力; 4.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以及斜率公式的构建,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育学 生严谨求简的数学精神。 重点:斜率的概念,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难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的形成,斜率公式的构建。 (四)教法和学法 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的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有效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特性思维品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原则。依据这样的教学原则,考虑到学生首次接触解析几何的内容及探讨方法,所以我采纳设置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类比、联想,产生学问迁移;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试验、探究沟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视察、试验,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由此按部就班,使学生很自然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五)教学过程 环节1.指明探讨方向(3min) 平面上的点可以用坐标表示,也就是几何问题代数化。那么我们生活中见到的许多美丽的曲线能否用数来刻画呢? 简介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和费马的数学史。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历史以及它的探讨方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由此引入课题(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环节2.活动探究(13min)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验探究过程后驾驭倾斜角和斜率两个概念,体会概念的产生是自然的,并不是硬性规定的。 (探究活动一:倾斜角概念的得出) 问题1.如图,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过一点P的位置能确定吗?如图,这些不同直线的区分在哪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觉过定点的不同直线,其倾斜程度不同。从而发觉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倾斜程度也能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2.在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与x轴都有一个相对倾斜程度,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几何量来反映一条直线与x轴的相对倾斜程度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由此引出倾斜角的概念:直线L与x轴相交,我们取x轴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 问题3.依据倾斜角的定义,小组合作探究倾斜角的范围是多少? (探究活动二:斜率概念的得出) 问题4.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表示倾斜程度的量? 问题5.假如运用“倾斜角”的概念,坡度实际就是倾斜角的正切值,由此你认为还可以用怎样的量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 由学生已知坡度中“前进量”不能为0,补充倾斜角是90的直线没有斜率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