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湘西州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
-
资源ID:80016774
资源大小:29.1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湘西州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mò) 垂髫(tiáo) 豁然开朗(huò)B清冽(liè) 幽邃(suì) 参差披拂(cn)C悄怆(chuàng) 罔不(wng) 寂寥无人(liáo)D溯洄(sù ) 寤寐(wù) 窈窕淑女(tio)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激动 随时 娇傲 光明正大B诬蔑 牺牲 政协 和爱可亲C黎明 疯狂 遭受 桃色事件D热烈 消息 舆论 挑拔离间3、阅读古诗,完成题目。诗经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注释投:投送、赠。琼:美玉。琚(j)佩玉。瑶:美玉。玖(ji):浅黑色的玉。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B木瓜“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远高于受赠的东西,体现了主人公对情意的珍视。字面上看写的是两个人相互赠送礼物,而实质上是表达感情,是写一个男子与女子互赠食物以定同心之约。C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诗经名篇之一,本诗的内容和劳动的场景结合很紧密,这可以从投给“我”的东西得到应证。诗中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D蒹葭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及的绝望情绪。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目前,国内几大主流媒体对爆款手游王者荣耀中人物的设定罔顾历史,过度创新的行为,纷纷发文批评。B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三进校园”等多项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C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D针对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词默写。(1)关关雎鸠,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3)前不见古人,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苏轼水调歌头)(5)杜甫在望岳中抒发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乙】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注释】 意:意愿,愿望。奚:怎么,哪里。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安知鱼之乐(2)请循其本(3)予尝步自横溪(4)乙竟日亡所获也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B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C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D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2)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4甲文中庄子“知鱼之乐”和乙文中“甲得鱼至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 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自古纨绔无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 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 “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3分,划分全对方可给分) 3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5第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文中的事例除外)6读了本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怎样的感受?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2这首诗中诗人有什么样的愿望?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境界?六、语言表达(共10分)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 )传统教育的目的并( )寻求新知识,( )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2)实验的过程( )消极的观察,( )积极的探测。(3)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研究学术不可缺少,( )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七、作文(共40分)以自己得到的礼物或一件心爱的玩具为话题,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