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叶城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模拟题.docx
-
资源ID:80017023
资源大小:28.7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叶城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模拟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乐(lè)业 百行(háng)业为先羡慕(mù) 言行相顾B征(zhèng)引 禅(chán)师佝(gu)偻(lóu) 断章取义C骈(pián)进 亵(xiè)渎(dú)佛(fó)门 不二法门D承蜩(tiáo) 旁鹜(wù)层累(li) 强聒(gu)不舍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策划 聪颖 狂忘自大 全神惯注B怡情 伦理 不求甚解 孜孜不倦C提练 劝诫 高谈阔论 咬文嚼字D要决 怀疑 因小失大 开卷有益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总体上是好的,你不要断章取义故意挑毛病。B他对人从来都是彬彬有礼。C他喜欢在众人面前自吹自擂,还边唱边跳,总会赢得大家的阵阵欢呼。D他擅长写像新月一样柔美的诗,她擅长勾勒雨丝一样细腻的画,他们若是合作一幅古诗配画,那真是相得益彰啊!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B挥霍无度的于勒叔叔寄信说自己发了财,由此引得生活拮据的菲利普一家长达10年之久的遥思远怅。C为了防止新冠病毒不再蔓延,社区正在招募志愿者。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蛮干。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悠哉悠哉,_。(诗经·关雎)(2)黄发垂髫,_。(陶渊明桃花源记)(3)_,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4)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5)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晏殊浣溪沙)(7)爱莲说中,周敦颐运用正衬手法塑造莲花的形象,评价菊花是:“_”,莲花是“_”,更突出了对莲花的喜爱。(8)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蝜(fù)蝂(bn)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节选自柳宗元蝜蝂传)注困剧:非常困倦疲累。因:于是。踬仆:倒下。嗜取者:贪得无厌的人。货:货物,这里引申为钱财。黜:官员罢免。艾:止,绝。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去其负 去国还乡(岳阳楼记)B又好上高 上书谏寡人者 (曹刿论战)C今世之嗜取者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D亦足哀夫 足肤皲裂而不 知(送东阳马生序)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蝜蝂者,善负小虫也。(2)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4请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甲】文弘扬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乙】文讽刺的是一种什么行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封迟到五十年的信金建军那是1943年冬,天真是寒冷,对正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作战的德军来说,更是苦不堪言。士兵米涅刚一动,腰部被地弹炸伤的伤口就剧烈地疼病起来。“帮帮我吧,我要回国,!我要去见米丽亚。”米涅向正忙着搬退的连长求敏,连长轻蔑地看他一眼,冷冷地走了。来涅躺在雪地上,绝望和希望一同飞向那片明霾的天空,只有米丽亚美丽的容颜在他眼前闪动。他和米丽亚同是柏林大学的学生。他深深地暗恋着米丽亚,可是米丽亚却钟情于另一位帅哥德克。一阵枪响,"扑通”一声,一个人倒在身边。米涅仔细一看,原来是德克,他的胳膊断了,流了很多血。德克也看到身边的米涅,他苍白的脸上现出一丝苦笑:“伙计,这下咱们谁也走不了了。”米涅看着德克的样子,心里一阵紧缩:不能让德克死,米丽亚不能没有他。想到这,他忙对德克说“你的包扎带呢?我给你包扎。你还可以走路,一定要回到德国,回到米丽亚的身边。”德克失塑地摇摇头,说:“早就给班长包扎用了,算了吧,让我和你一起到天堂。”米涅摸了摸腰上的包扎带,一狠心解了下来。顿时,他的伤口露出来,血如泉涌。德克大吃一惊,上前按住,“你疯了,你这样很快就会死的。”米涅淡然一笑:“我不是在帮你,我是在帮米丽亚,因为她爱的是你,你能回到她的身边,就是她最大的幸福。”他边说边移到德克身旁,包扎起来。米涅又把干粮分一大半递给德克:“你快走吧,苏军快来了。”德克接过干粮袋,满含热泪地看了一眼米涅,转身向北撤去。看着德克渐渐消失的身影,米涅掏出钢笔,找到一张还没烧尽的文件纸,在背面写起来。亲爱的米丽亚: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死亡随时都会向我走来。可是如果我现在不说,到了天堂,我更没机会对你说。现在,我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最想见到的就是你。可是,我不可能再看到你那美丽的眼睛和金黄色的头发,不能听你优美的呤诗和动人的歌唱。我后悔为什么不向你表白,即使遭到你的拒绝,我也无悔。我再也不相信希特勒的鬼话,我最想要的就是你的爱情。我不想死,真的不想死,我曾经想过打完仗一定向你求婚,可是等不到这一天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想像你会和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怎样度过你美好的青春。只要你过得好,我到了天堂也会开心的。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他们已经看到我,上帝呀,能再给我五分钟吗?让我把心里话向我的爱人说完吧,让我安心地到天堂吧。到了天堂,我会等着你的,无论等多少年,我都会等,一直等到你去的时候,我再向你求婚。来不及了,我已经看到黑乎乎的枪口正在瞄准我。永别了,我会永远爱你的。一个苏联红军战士发现米涅。他对班长说:“看,一个德国鬼子,我打死他。”说着,抬手对准米涅就是一枪。米涅回头看了看,手臂把信举得高高的,身体突然倒下。战士上前把米湿手里的信取下,交给班长。班长看了一遍,很感动地对战士说:“这确实是一份很重要的文件,你去交到司令部。”很快,这封信转递到朱可夫元帅手上,朱可夫元帅看完后,动情地对随从说:“战争毁掉多少俄国人和德国人的生命,毀掉多少年轻人的幸福,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战争带来的教训。”他命令道:“把它包好,交到档案局。”1993年,苏联解体,这个档案得以解密。米丽亚看到这封信时,已经七十多岁,苍老的她犹如一只伤心的天鹅,泣不成声。(选文有改动)1把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为了回国见米丽亚,米涅受伤求救。_米涅给米丽亚写信,表达想念之情和求婚的愿望。_战士等人受感动,信件辗转交给米丽亚。2第段运用了_叙述方式,其作用是_3小说中的米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何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列古诗词,回答问题。【甲】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下列关于这两首诗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词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B【甲】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C【乙】诗中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D【乙】诗中第二句的“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2【甲】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甲】词与【乙】诗都以明月寄情,这两首诗词,分别以明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 。七、作文(共40分)请以_之后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