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试题.docx
-
资源ID:80017812
资源大小:29.0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字形及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 折腰(shé) 红装素裹B风骚 娉婷(pn) 冠冕堂皇C邮票 摇曳(yè) 粱间呢喃D飘逸 忧戚(q) 惟余莽莽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且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停滞/繁植 作揖/编辑 执拗/忸怩作态 天骄/矫揉造作B发怔/征引 撩逗/撩起 愧赧/赫赫有名 灌溉/慷慨大方C鲁钝/遁词 促狭/海峡 扑倒/前仆后继 墨守/默默无闻D恪守/洛阳 阴霾/埋头 重叠/郑重其事 拜谒/歇斯底里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联贯的一段话,是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角度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ABCD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D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达到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_,锦鳞游泳,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晦明变化者,_。(欧阳修醉翁亭记)(3)湖心亭看雪中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的句子是:雾凇沆砀,_,_。(4)行路难(其一)写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情绪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丰乐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释】此:指滁州。刻:清晰地。宣:宣扬;上:皇上。刺史:官名,写此文时,欧阳修任滁州刺史。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醉翁之意不在酒_ (2)云归而岩穴瞑 _(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 (4)太守谓谁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山行六七里/山之僧智仙也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修之来此C名之者谁/遂书以名其亭焉D山永之乐/乐其地僻而事简4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掇 幽 芳 而 荫 乔 木 风 霜 冰 雪 刻 露 清 秀 四 时 之 景 无 不 可 爱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甲】文中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描绘出“山间之四时”,【乙】选文中哪几句也描绘了四季景色?(3)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的生活仍很有乐趣,从【甲】【乙】两文看,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如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对于( )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辩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辩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 )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a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b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c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d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文中空缺处应该填入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 而 否则 及B不论 都 否则 或C不管 都 不然 和D不论 总 否则 或2“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把这句话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一处是( )Aa处Bb处Cc处Dd处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观点鲜明深刻,说理充分而透彻,所论述的问题针对性强,具有普遍性,至今仍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B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C第段作者先使用例证法,对“三皇五帝”的说法进行追问,又用喻证法提出“腐草为萤”的说法进行质疑,最后得出结论。D第段精准阐释了如何以“怀疑的精神”读书和治学,先从正面说理,然后列举孟子读书善于怀疑的具体例子进行有力论证。4下列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好奇、疑虑开始的飞跃。爱因斯坦B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日的信仰开路。罗曼·罗兰C牛顿见到苹果落地,偏要刨根问底,最终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推动了科学发展。D陈胜在年轻的时候就有远大的抱负,敢于反抗,后来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五、诗歌鉴赏(共5分)甲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乙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征铎,远行马车所挂的铃。杜陵,汉宣帝之陵,温庭筠幼时在靠近杜陵处居住,所以他自称为杜陵游客。1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写景颇有特色:黎明之前由于地面景物暗,因而天上“星斗”就显得“分外明”,所以写“明”是为了写“早”。B甲诗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通过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出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是“夜行”图。C乙诗有一半是在直接写景,景中蕴情,其妙处在于体物入微,形象生动,细腻地刻画出羁旅之人去国怀乡的复杂心理。D甲诗偏重从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刻画“早行”意境,乙诗侧重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从正面呈现出行之“早”。2甲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读下面的诗句,仿照例句填空。例句徐志摩诗:“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愁有了味道。(1)李清照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_。(2)秦少游词:“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有了_。(3)赵嘏诗:“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愁有了_。(4)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有了_。七、作文(共40分)请以“我的青春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除诗歌外),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