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题.docx
-
资源ID:80018082
资源大小:27.9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臣妾(qiè) 期年(q) 朝服衣冠(zho)B孰与(shú) 弗如(fú) 皆朝于齐(cháo)C窥镜(kuì) 昳丽(yì) 数月之后(shuò)D旦日(dàn) 暮寝(qn) 时时而间进(jin)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仆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B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C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D前腿劈开,浑身发抖一原来是一条白毛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班。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ABCD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小明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快乐英语”、“英语角”栏目主持,真让人佩服。B不管气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C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D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1)八百里分麾下炙,_。(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委婉含蓄的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的诗句是_,_。(3)出师表中写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历史,表明创业维艰的千古名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节选自三国志·卷三十六注释仪轨:礼仪制度。约:省减,筒约。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物:指人,百姓。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陟罚臧否(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终于邦域之内C杀之以应陈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咸 畏 而 爱 之 刑 政 虽 峻 而 无 怨 者 以 其 用 心 平 而 劝 戒 明 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5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分析说明。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课内重点语段阅读。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2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3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4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5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6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7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几句诗。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请仿照画线句的写法,将诗句补充完整,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句和谐一致。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_;是失修的路基,_。七、作文(共40分)结合课文,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