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龙口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评估提分题.docx
-
资源ID:80018854
资源大小:28.0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龙口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评估提分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茅,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ní)?B鸠占雀巢,李代桃僵(jing),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C精神的支撑至为重要,它积攒(zn)着所有能濡养生命的养分,让人在孤寂困厄中顽强挺立。D篱笆墙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suì),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中非友好关系是双方风雨同州、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B虽然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孜孜不倦地在各种动物面前摆上镜子,但均以失败告终。C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垂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D央视春晚上,蔡明将一个退休老人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搏得大家一致好评。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雪景虽然令人悠然自得,但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室内健身成为不少人的锻炼选择。B李白看着桃花潭水,深碧清澈,真是宠辱偕忘。C朝鲜半岛问题发展至今,出现过激流险滩,也有过峰回路转、柳暗花明。D湖水波澜不惊,洞庭湖治理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投肥养殖清理,沙场码头整治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B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它深刻的思想内涵。C优异成绩的获得,必须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而取得,学到了什么,取决于做了什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D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补写下列古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2)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3)_、流水桥旁。_、步过东冈。(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4)欲说还休。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5)_,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一)(6)_,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注释】聊:随便。 贼:毁害,毁坏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泉香而酒洌 水尤清冽B临溪而渔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陶侃尝出游 尝趋百里外D汝既不田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请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3给【乙】文中画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B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C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D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4【甲】文太守关心民生体现在何处?【乙】文中的陶侃对待民生问题表现在何处?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不是范进中举龙会吟别人早上练歌,秋芸早上练哭,每天天一亮,她就在院子里扯开喉咙大嚎,嚎得满世界都以为她家里死了人。只有丈夫知道,她这是在为加入表嫂的哭丧队练功。现在的老人去世了,后辈好像没以前那么悲伤,没有几个哭的。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后人不孝,计划生育搞了几十年,家家的儿女都不多,独生子女占多数,既无叔伯兄弟,又无姑表舅亲,长辈死了,哭的就那么一两个亲人,气氛太淡。于是,有人就顺应时势,组织起一批能哭的女子,代人哭丧,生意还挺火爆。秋芸的表嫂就成立了一个这样的哭丧队,见秋芸的嗓门大,就动员她参加。秋芸练了七天,就跟着表嫂外出哭丧了。她很有哭丧的天赋,嗓子一扯,哭得惊天地,泣鬼神,词一套一套的,能一口气哭上三个钟头。人家哭都是干哭,没有眼泪,再怎么哭也引不起别人的悲伤。而秋芸哭声未起,泪已先下,再哭上几句,旁人的眼泪都跟着哗哗地流,灵堂里悲声四起,真的像个灵堂了。秋芸的哭丧生意就特别火,方圆几十里死了人,都要请她哭。秋芸哭丧前,先要谈好价,哭一场多少钱,中间还要“散花”。就是哭到一定程度,她就停下来,等孝子给她一些小费后,再接着哭。哭一场丧,散花要散五六次,钱多钱少,凭孝子给,三五元不少,十来元不多,不散,她就不哭了。孝子一般不在乎那几个钱,只要她哭得起劲,哭得悲切,哭得灵堂里的人都流泪,就高兴,就出手大方。久而久之,这成了秋芸的习惯。那一天秋芸正为一丧事人家哭丧,手机里传来噩耗,她的老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了。这边的丧事还没结束,她不能半途离开,否则就拿不到钱,她没有把老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任何人,强忍悲痛,继续哭下去,越哭越悲切,哭得肝肠寸断,声泪俱下,哭得旁边的人都泪流不止。孝子大受感动,为她多散了几次花,每次都是二十元钱以上。谁也不知道她其实在哭自己的老父亲。丧事结束,她一路悲悲戚戚回到娘家,趴在灵堂前放声号哭,哭着,哭着,突然抬起头来东张西望,像在寻找什么。别人问她找什么,她说找办丧事的老板,还没说好哭一场丧多少钱呢。一屋子的人都面面相觑,眼神怪怪地打量着她,说,你哭你老子,还要哭丧费?她说,除了哭丧费,还要散花。旁人见她这个样子,都说她是伤心过度,疯了。有人就想起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连喊扇她两个耳光。没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不解,问扇她耳光干什么?那个喊扇耳光的人就解释,范进因老来中举喜极而疯,岳父胡屠夫给他扇两个耳光就清醒了。秋芸是悲极而疯,扇她两个耳光,她也会清醒的。于是就有人走过去,在秋芸脸上左右开弓,扇了她两个响亮的耳光。秋芸被打蒙了,泪水似小溪奔流,嘴里大声叫嚷,不是范进中举,不是范进中举。1秋芸的表嫂的哭丧队成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她很有哭丧的天赋,嗓子一扯,哭得惊天地,泣鬼神,词一套一套的,能一口气哭上三个钟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久而久之,这成了秋芸的习惯。(这段话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请谈谈你对小说结尾的理解。4本文与范进中举有什么异同之处?请简要分析。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咸阳城东楼许浑(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情。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2诗中哪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产生此情感的缘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你所在的小组合作朗诵我爱这土地,品味诗歌情感。对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的朗读设计,小珍和小珠产生了分歧。小珍:我认为应该读得深深沉,语调下抑。小珠:我觉得应该读得激昂一些语调上扬。你更赞同谁的朗读设计,结合诗歌说明理由。七、作文(共40分)【2017届中考湖南娄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甲乙两人相约上山采石,甲背了满满一筐,乙筐里只有一块。甲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块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多,我只选最精美的一块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路上,甲负担越来越重,只得不断从筐中挑最差的扔下,下山的时候,他的筐里只剩一块石头!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