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龙泉矿井初步设计.doc

    • 资源ID:80021885       资源大小:7.43MB        全文页数:25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龙泉矿井初步设计.doc

    龙泉矿井初步设计前 言XXXX井田(以下简称井田)位于山西省中部的XX县境内,行政区划属XX县XXXX乡管辖。井田大致呈四边形,井田面积35.23km2。XXXX矿井工业场地选定在井田北部XXXX乡西南、XXXX川南岸阶地,距XX县城约10km。XXXX项目法人XX煤气化XXXX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由XX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进出口公司合资成立,注册资本9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XX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42%,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40%,XX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8%。XX煤气化XXXX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于2006年9月8日注册,并开始规范运作。XX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原煤炭工业部和山西省合资组建的国内首家煤炭综合利用大型企业,同时担负着XX市城市居民用气的任务。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现已成为一个集原煤开采、洗选、炼焦、制气、煤化工、煤矸石发电、新型建材和煤气表、灶、管制造到城市煤气输配、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煤炭综合利用的大型联合企业。XX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正规生产矿井六处:位于XX西山煤田的炉峪口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0.84Mt/a);嘉乐XX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1.0Mt/a);位于XX东山煤田的长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0.6Mt/a);位于河东煤田南部的东河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0.66Mt/a),位于河东煤田中部的离石煤矿(核定生产能力0.84Mt/a);位于河东煤田的南山煤矿(核定生产能力0.33Mt/a)。另有停缓建矿井一处:即位于山西宁武煤田XXXX井田内的静游煤矿。位于XXXX矿区的静游煤矿是XX煤气化公司1981年组建时规划建设的四座矿井之一,1983年原煤炭部以83煤办字688号文决定投资建设,1984年山西省煤炭资源管理委员会以晋煤资开发字1984第086号文批准资源,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基字1984第1310号文批复矿井初步设计。1986年由于国家压缩基建规模而停缓建至今。XXXX井田为静游矿井的后备区,根据XX煤气化公司的发展需求,2005年和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分别以国土资矿划字2005004号文和国土资矿划字2006088号文,划定XXXX矿区范围和XXXX井田扩大区矿区范围。炉峪口煤矿和嘉乐XX煤矿已开采近二十年,由于超强开采,所剩储量已不多;长沟煤矿由于XX市城市建设压煤,储量也大为减少。东河煤矿和离石煤矿为收购地方小矿,井田面积较小,储量有限。为保持集团公司的正常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原料煤的供应问题,保持集团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尽早建设大型原料煤供应基地。因此XX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开发XXXX井田。由XX煤气化XXXX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XX煤气化XXXX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院编制XXXX矿井初步设计。山西省煤炭工业项目咨询评审中心受省煤炭工业局委托,于2008年9月8日在XX召开会议,组织专家对煤炭工业XX设计研究院编制的“XX煤气化XXXX能源发展有限公司XXXX矿井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结合评审意见和山西省宁武煤田XXXX井田补充勘探地质报告,对矿井初步设计进行修改、补充。本次结合复审意见,对XXXX矿井初步设计进行进一步补充、修改。一、设计依据1、二OO八年三月山西省煤炭地质148勘察院编制的山西省宁武煤田XXXX井田补充勘探地质报告。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划字2005004号 “划定矿区范围批复”;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划字2006088号 “XXXX井田扩大区矿区范围批复”;4、国土资源部国土资矿函200824号 “关于XXXX矿区划定矿区范围预留期延续的复函”;5、二OO七年七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提交的XXXX矿井首采区一块段三维地震及电法勘探报告;6、二OO七年六月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提交的XXXX矿井首采区(二块段)三维地震及电法勘探报告;7、二OO八年七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提交的XXXX煤矿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及瓦斯抽放与利用方案;8、煤炭工业XX设计研究院二OO七年七月编制的山西省晋北煤炭基地岚县矿区总体规划。9、XX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体发展规划;10、晋煤规发2004126号“关于对XX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体发展规划(20032010)的批复”。11、煤炭工业XX设计研究院2004年编制的XXXX矿区总体设计;12、二OO五年九月煤炭工业XX设计研究院编制的XXXX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13、中煤发展字2005442号“关于煤气化公司XXXX矿井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批复”。14、二OO五年五月煤炭工业XX设计研究院编制的XXXX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方案。15、二OO五年十一月编制的XXXX矿井项目申请报告。16、二OO六年十月编制的XXXX矿井实施方案。17、发改能源【2008】172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山西岚县矿区XXXX煤矿项目核准的批复”18、设计委托书;19、国家有关煤炭建设生产的法规、规程、规范、规定和条例。二、设计指导思想在贯彻执行国家能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及煤炭工业“规程”、“规范”的前提下,以矿井资源条件及开采条件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中国一流的现代化煤矿为目标,按“十化”要求,以创新设计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按“一井一面”高产高效矿井模式建设和管理,采用国内外合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投入产出比例,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把XXXX矿井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标准化、现代化矿井。三、设计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设计的主要特点XXXX矿井的建设规模为5.0Mt/a,设计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矿井建设环境情况,经实地勘踏和比选,在推荐的XXXX镇工业场地,对全井田的开拓经过筛选优化,提出了两个方案,经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设计推荐方案一,即斜、立井联合开拓走向条带开采方案,其设计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矿井初期,在工业场地布置一对主、副斜井和副立井,在风井场地布置一个回风立井,井下大巷呈南北向布置,回采工作面推进长度较长,便于高产高效设备能力的发挥。(2)主斜井提升采用1600mm胶带输送机方式,运量大、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副斜井提升采用JK4/30E单滚筒提升机,作为长材料和大型设备的下放通道;副立井提升采用JKMD3.25×4()E落地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装备1t矿车双车(一宽一窄)非标罐笼;井下大巷主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不但可以实现工作面至井底煤仓一条XX连续运输,而且运输能力大、增产潜力大、连续运输性强、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维修工作量小,主辅运输互不干扰,有利于矿井简化生产环节、实现高产高效生产和现代化管理。井下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小型材料和小型设备实现了从地面到回采、掘进工作面无轨化、连续、直达运输。(3)井下大巷沿4号煤层顶、底板布置,合理解决了巷道立体交岔问题,大巷运输方式与井筒提升方式相协调;矿井初期开拓大巷与采准巷道“合二为一”,在开拓巷道两侧直接布置回采工作面,大大节省了矿井初期工程量及投资。(4)根据煤层赋存条件,推荐采用综采放顶煤的采煤方法。(5)井巷工程基本上全部采用锚喷或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实现了支护锚喷化。(6)地面布置紧凑合理、分区明确、线路简捷、占地面积小。(7)矿井建设工期短、全员效率高、用人少、投资低。(二)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项目建设总资金229876.47万元,其中项目建设总造价为225962.47万元,吨煤投资451.92元;铺底流动资金3914万元。该建设项目的税后内部收益率20.31%,税后投资回收期7.19a,投资利润率36.98%,投资利税率50.27%,贷款偿还期6.53a,盈亏平衡点39.47%。(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井田尺寸:井田大致呈四边形,井田面积35.23km2。(2)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581.60Mt,设计可采储量338.71Mt。(3)井型:设计生产能力5.0Mt/a。(4)服务年限:48.4a。其中一水平服务年限20.7a。(5)水平划分及水平标高:+775水平和+695水平。(6)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井巷总工程量34264.2m,其中岩巷5564.2m;煤巷28700m,岩巷占总工程量的16.2%,煤巷占总工程量的83.8%。万吨掘进率68.53m,掘进总体积694199.6m。(7)矿井工业建构筑物总体积:177629.63m3。 行政公共建筑总面积:61396m2。(8)建井工期:42个月。(9)矿井全员效率30.1t/工,在籍人数978人。(10)矿井建设总造价:225962.47万元。(11)吨煤投资:451.92元。(12)税后投资回收期:7.19a。三、存在问题与建议1)本井田北部及东部钻探工程偏少,建议适时进行补充勘探。2)井田内9号煤层底板标高为40-1040m,9号煤层底板与奥灰顶面隔水层厚度约60m左右,LB3号孔的奥灰水位标高1147m,所有煤层均在奥灰水水位标高以下,属带压开采。地质报告仅对9号煤层底板突水进行了预测计算,明确划分了奥灰带压开采的安全区、临界区和不安全区。没有对4、7号煤层底板突水进行了预测。设计对此进行了分析计算,划分了奥灰带压开采的安全区、临界区。由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在开采中必须高度重视防治水工作。3、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和煤矿瓦斯抽放规范明确要求瓦斯抽放共设计应与矿井开采设计同步进行。煤矿瓦斯抽放规范5.2.2“新建矿井瓦斯抽放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精查地质报告为依据,并参照邻近或条件类似生产矿井的瓦斯资料”。XXXX矿井位于岚县矿区,属新建矿井,为岚县矿区目前唯一项目核准的大型矿井。XXXX矿井南部有:黑三岔煤矿、常庄煤矿、秦家崖煤矿、河杨树底村矿、麻地湾煤矿,西南部:马家岩联营煤矿,西北部:山西焦炭集团葛铺煤矿。由于XXXX矿井周边其他煤矿埋藏较浅,产量低,均为低瓦斯矿井;小煤矿目前处于资源整合,不能正常生产,葛铺煤矿由于手续的原因停工。参照邻近或条件类似生产矿井的瓦斯资料几乎没有可能。山西省宁武煤田XXXX井田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仅提供了瓦斯含量一个参数,而瓦斯压力与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这两个参数,是瓦斯抽放工程设计的基础,山西省宁武煤田XXXX井田补充勘探地质报告没有提供。建议矿方在建设过程中,揭露煤层后,必须尽早对本矿井瓦斯参数进行测定,根据本矿井瓦斯情况进行矿井瓦斯抽放设计,报主管部门审批后,再进行矿井通风专项设计,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4、井田各煤层均存在带压开采,应进一步查明井田内断层和陷落柱导水性及钻孔的封孔情况,在以后的建设和生产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因其导水而产生突水事故。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XXXX井田(以下简称井田)位于山西省中部的XX县境内,新舍科上XXXX下静游村一带,行政区划属XX县XXXX乡管辖。地理坐标:北纬38°085038°1153,东经111°4504111°5058。井田位于XX县城北10km处,忻州静乐XX古交XX公路从井田的东边界外经过,在忻州、XX两地分别与同蒲线、石太线铁路相接。井田煤炭外运初期以公路为主,后期与太(原)古(交)岚(县)铁路同步建设,修建一条与下花园车站接轨的10km长的矿区铁路专用线。井田内各村庄之间有县、乡级公路相通,交通便利。交通位置详见图111。二、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吕梁山脉的芦芽山南部的丘陵区,属典型黄土梁峁地貌。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边界处,标高1120m,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南部边界处,标高1362m。最大相对高差242m。三、地表水系及其主要河流井田东部的汾河为黄河水系。汾河源于宁武县管涔山,由东寨经静乐向南,在本井田外东南(2km左右)注入汾河水库。汾河水库历年最高积水线为1130m。汾河南下至河津注入黄河,汇水面积2799km2。历年最大流量2230m3/s,最小流量0.19m3/s。井田内较大的河谷为岚河,在井田东部流过。岚河源于岚县白XX山,经岚城、东村折而流向东南,在下静游汇入汾河。全长56.7km。雨季最大流量874.0m3/s,旱季流量锐减,甚至干涸。历年平均流量2.25m3/s。井田内XXXX川为岚河支流,在井田中北部由西边界流入,汇入岚河,该河谷全长28km,流域面积约167km2,其上游可见细小XX水,流经奥陶系地段便渗入地下。井田内以第三、四系XX水为主,汇成小溪后在井田内汇入岚河。四、气象及地震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燥热,为内陆性半干旱气候。雨水少且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历年降水量平均为494.3mm,蒸发量平均为1762.1mm;最高气温36.4,最低气温零下30.5,历年平均气温8.3。每年十月底开始降雪和封冻,冻土深度为85117cm,至翌年3月底或4月初开始解冻,冰冻期长达160天以上。每年除七、八、九三个月有东南风外,其余皆为西北风,历年平均风速2.1m/s,最大风速达16m/s,相当78级大风。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烈度为度。五、区域经济概况井田地处XX县境内,地方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山药、莜麦等。XX县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埋藏较浅,近年来地方煤炭生产及加工业发展较快,在地方经济中已占有较大的比例。六、矿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受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我院于2007年7月编制完成了山西省晋北煤炭基地岚县矿区总体规划。岚县矿区总体规划分静乐区、XX区和岚县区。岚县矿区为晋北大型煤炭基地六个矿区之一,行政区划属XX市XX县、忻州市静乐县和吕梁市,地跨三市县。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9112°18,北纬38°0538°41。岚县矿区西部、南部、东部基本上为自然边界,北部为人为边界,与轩岗矿区相邻。矿区南北长67.14km,东西宽56.28 km,矿区面积约1772.9498 km2,岚县矿区地质储量3659.795Mt,可采储量1987.777Mt。根据岚县矿区总体规划,矿区推荐的总建设规模为25.31 Mt/a。山西省晋北煤炭基地岚县矿区总体规划已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待批。矿区共规划新建大型矿井4座,即:XX区XXXX矿井(5.00 Mt/a),岚县区葛铺矿井(1.50 Mt/a,后期2.40 Mt/a)、火XX沟矿井(6.0Mt/a),静乐区双路矿井(1.80 Mt/a)。根据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整合办核20061号、64号、70号文,三个县生产矿井煤炭资源整合情况如下:静乐县现有生产矿井25座,煤炭资源整合后关闭4座,规划地方乡镇煤矿21座,规划规模3.48Mt/a。XX县现有生产矿井23座,煤炭资源整合后关闭10座,规划地方乡镇煤矿13座,规划规模5.01Mt/a。岚县现有生产矿井8座,煤炭资源整合后全部保留,规划规模1.62Mt/a。矿区内共规划地方乡镇整合煤矿42座。其中静乐县21座,XX县13座,岚县8座。矿区建设总规模25.31 Mt/a,其中新建矿井规模15.20 Mt/a,地方乡镇整合煤矿规模10.11 Mt/a。XXXX矿井是岚县矿区新建的四座矿井之一。XXXX矿井井田范围及建设规模与矿区总体规划一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七、电源条件:XXXX矿井的供电电源从拟建的XX220 kV变电站引取,变电站与矿井建设时间同步。因此,矿井电源可靠。八、水源条件:本井田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的岩溶裂隙水量丰富,水质较好,可在沟谷两岸打深井取水,作为矿井永久生活水源。处理后的井下排水可作为矿井生产水源。矿井水源可靠。九、其他建设条件矿井建设所需的钢材、水泥等材料XX即可供应,木材需从外地购进,砖、石、砂等材料当地即可解决。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层、地质构造一)地层本井田基本全部被第三、四系松散层所覆盖,只在东部及北部的沟谷中零星出露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一段和二段及石千峰组地层,其它地层均为钻孔揭露,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O2)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上部以青灰色、深灰色石灰岩、泥灰岩为主,局部层段岩溶发育,以豹皮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中夹角砾状灰岩,O2面下40余米及140到150m左右含有两层石膏带。钻孔最厚揭露达277.50m,相当于该组中、上段层位。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马家沟组灰岩之上,厚21.6039.20m,平均27.50m。下部以灰白、浅紫红色铝土泥岩为主,中夹不稳定的粘土层;底部为褐黄色极不稳定的山西式铁矿;上中部为灰、灰白、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铝质泥岩、夹薄层石灰岩、薄煤层和石英细粒砂岩。3、石炭系上统XX组(C3t)XX组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由K1砂岩底至K4砂岩底。厚110.64127.39m,平均厚116.00m。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其上下为两个不同特色的含煤组,其间以标志层K3砂岩把两者分开。XX组下组自K1砂岩底至K3砂岩底,可分为五小段:K1砂岩至11号煤顶板泥灰岩,主要由细粒砂岩、砂质泥岩、薄煤层和泥灰岩组成,11号煤和泥灰岩不甚发育。11号煤上部泥灰岩顶至10号煤顶板石灰岩,主要由砂质泥岩、泥岩、薄煤层和石灰岩组成,石灰岩不甚发育。10号煤上部石灰岩顶至L1石灰岩,由粘土岩、砂质泥岩、9号煤、L1石灰岩组成,L1石灰岩基本全井田发育。L1灰岩顶至L2灰岩,由砂质泥岩、粉砂岩(或细粒砂岩)、8号煤、L2石灰岩组成,L2石灰岩基本全井田发育。L2灰岩顶至K3砂岩底岩,由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7号煤和L3灰岩组成,L3灰岩基本全井田发育。以上这五个不同的层段,从岩性、岩相分析,可划分为五个小旋回:从第一旋回到第五旋回地壳升降速度缓慢,并且有规律地逐步降升形成一个完整的中旋回,聚煤作用从开始到发育至结束,也是一个完整的聚煤过程,因此在旋回中部形成了较厚的9号煤层,而在其上下部形成较薄的煤层。此组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K3砂岩为灰白色厚层细粗粒砂岩,局部含小砾石,为河床相沉积。厚度及岩性变化大。厚019.23m,平均13.40m。XX组上组自K3砂岩底至4号煤顶部,可分为两段:K3砂岩至5号煤顶,由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煤层和泥岩(钙质泥岩)组成。由泥岩顶部至4号煤顶部,由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和4号煤组成,有较多的植物化石。从岩性岩相分析可划为一个完整小旋回和一个不完整小旋回。后期地壳升降频繁,波动较大,致使上部遭受冲刷,形成一个不完整的旋回。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山西组为井田内另一含煤地层,自K4砂岩底至K5砂岩底由45层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和35层薄煤层及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厚34.0760.20m,平均厚52.00m。从岩相分析,河床相砂岩发育,纯陆相沉积的连续性常被中断,含煤性很差,所以形成一些多而薄的煤层。与下伏XX组整合接触。K4砂岩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层面上炭质富集,厚度岩性变化大,有时相变为砂质泥岩或泥岩。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自K5砂岩底至K6砂岩底。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厚82.97123.90m,平均厚106.00m。本组由灰色、灰绿色、灰黄色、灰白色、灰紫色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铝质泥岩组成,顶部常含有一层夹有大量紫色斑块的铝土质泥岩,下部常含有煤线和薄煤层,底部K5砂岩,厚1.0019.00m,厚度变化极大,平均厚7.00m,为灰色中粗粒砂岩,含大量岩屑和暗色、绿色矿物。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根据岩性的不同将本组分为两段:1)一段(P2s1)自K6砂岩底至K7砂岩底。厚224.04273.00m,平均厚250.00m。零星出露于井田东南部。下部50.0060.00m,由灰绿色、黄绿色、中粗粒砂岩、与厚层状兰灰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间夹薄层紫色泥岩。底部K6砂岩厚1.3829.73m,平均厚11.00m,为黄绿色中粗粒砂岩,泥质胶结,分选不好,交错层理发育。中部厚100.00m左右,由灰绿色、黄绿色、紫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等组成,由上往下色相条带明显,顶部细粒砂岩坚硬,相变大。上部厚约80.00m,以兰灰色、紫色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呈互层状产出现,砂岩中含泥质包裹体和小砾石。本段含化石有联合栉羊齿,东方栉羊齿等化石。2)二段(P2s2)自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厚110.00130.00m,分上下两部分。零星出露于井田东部。下部厚60.00m左右。由紫色、暗紫色泥岩、砂质泥岩及黄绿色中细粒砂岩等组成。底部K7砂岩厚2.9025.30m,平均厚7.00m,为灰绿色、黄绿色中细粒砂岩,分选磨圆皆差,相变大。上部厚50.0055.00m,以葡萄紫色为主的各种紫色泥岩、砂质泥岩及黄绿色砂岩等组成。底部砂岩厚10.0015.00m,为浅黄色、黄绿色中粗粒砂岩,常含小砾石。7、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自K8砂岩底至K9砂岩底。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地层整合接触,厚148.00m。零星出露于井田北部边界处。由紫红色、暗紫色、砖红色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等组成。底部砂岩K8厚约22.00m,为灰白色、黄绿色粗粒砂岩、泥质胶结、松软、具斜层理,砂岩底部含有以燧石为主的小砾石。8、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本组全厚450m,井田内未出露。以暗紫色、紫红色、淡灰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为主,中夹砂质泥岩、粉砂岩薄层以及泥质团块。底部砂岩K9厚约5.00m,为灰紫色、厚层状粗粒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具交错层理,含泥质团块,在其上方常有两层亮紫红色砂质泥岩和泥岩薄层为其特征。9、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N2)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井田内出露较多,分布于沟谷及其两侧。厚10.0060.00m,一般35.00m,由棕红色、浅紫红色粘土、亚粘土等组成,内含砂质和砂土透镜体或砂土层,亦有不成层的钙质结核。底部为砂砾层,砾石成分以石灰岩为主。含三趾马牙齿等化石。10、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厚0110.00m,一般厚40.00m。下部厚060.00m,一般20.00m,通称离石黄土,为淡棕红色含砂粘土,内含不连续钙质结核层和古土壤层,红、黄相间,常形成柱状垂直节理,产状受古地形控制。上部厚050.00m,一般约20.00m,通称马兰黄土,由淡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等构成,结构松散,颗粒均匀,具大孔隙,广泛分布于井田内山坡、高峁之上。11、第四系全新统(Q4)厚约020.00,为现代河流冲积物,分布于井田岚河、XXXX河谷内。由卵石、砾石、砂、再生黄土等构成。二)区域构造宁武煤田基底历经多次地壳变动。吕梁、五台两个结晶基底的形成,奠定了宁武煤田的雏形,在该煤田发展过程中,吕梁、五台地块对地应力边界条件的变化起着控制作用。从南部构造发育情况来看,主要有两个构造型式:北东南西斜列雁行式排列和北东南西褶皱带,两者的复合重合即构成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东翼前弧的中段。煤田西部外围永安东村马坊北北东向褶皱带与雁行式褶皱带复合:煤田内:岭底社安铺向斜和张臣下静游向斜等一组北东南西向褶皱重合在山西北中部多字型构造之一宁武凹陷之上。三)井田地质构造本井田基本为全掩盖区,根据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钻孔资料,地层总体走向为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小于15°,在此基本础上发育有一条向斜和一条背斜及6条断层,未见陷落柱。现对褶曲及断层分述如下:(一)褶曲1、上静游背斜:位于井田的东南部,上静游村西南,轴向北东,两翼倾角基本一致,倾角10°左右,从井田的东南边界外延伸到井田内,延伸长度2.5km。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显示明显。2、梁儿上向斜:位于井田的东南部,梁儿上村东,与上静游背斜平行产出,轴向北东,两翼倾角基本一致,倾角5°左右,从256号孔北发育,向南西延伸出井田边界外,井田内延伸长度2.2km。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显示。(二)断层根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2007年7月编制的XXXX矿井首采区一块段三维地震及电发勘探报告和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2007年6月编制的XXXX矿井首采区二块段三维地震及电发勘探报告。共发现断层26条,详见表121。(三)陷落柱根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2007年7月编制的XXXX矿井首采区一块段三维地震机电发勘探报告和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2007年6月编制的XXXX矿井首采区二块段三维地震机电发勘探报告。共发现7个陷落柱。1、X1陷落柱位于勘探区西部偏北,长轴走向N60°W,4#、9#煤层均见,4#煤层长轴直径约90m,9#煤层长轴直径约100m,在抽取的时间剖面上有4个断陷点,其中A级2个,B级1个,C级1个,该陷落柱在时间剖面上陷落柱特征较明显,平面也有显示,但形状不规则,不符合陷落柱形状特点,属控制较差陷落柱。表121 断层一览表断层编号最大落差(m)延展长度(m)性质走向倾向倾角控制情况导水性备注F1960115逆N17ºWS73ºW52º属可靠断层不导水一块段F26765100逆N63ºWS27ºW58º属可靠断层不导水一块段F31214520540正N64ºES26ºW74º属可靠断层导水一块段F434065正N40ºEN40ºW75º不导水一块段F51214520550正N63ºEN27ºW73º属可靠断层不导水一块段F69200正N45ºWN45ºE70º属较可靠断层导水一块段F78180190正N50ºEN40ºW70º属控制较差断层导水一块段F81418930正N57ºEN33ºW70º属可靠断层导水一、二块段F968175270逆N50ºES40ºW57º属控制较差断层层间局部导水一块段F1055090正N53ºEN37ºW70º属较可靠断层不导水一、二块F11320正N69ºWN21ºW70º一、二块F123222269正N47ºWN43ºE70º二块段F133158正N65ºEN25ºW70º二块段F148149221正N56ºES34ºE65º控制可靠不能判定二块段F154186正N29ºES61ºW70º二块段F164215正N67ºWN23ºE65º二块段F174290正N19ºEN4ºWS71ºEN86ºW75º二块段F185400正SNN34ºWWS56ºW70º层间局部导水二块段F192112正N3ºEN87ºW75º二块段F204238正N12ºES78ºE70º二块段F214122正N64ºWN26ºE75º二块段F224253正N21ºEN78ºW75º二块段F234247正N6ºEN84ºW70º二块段F244225正N83ºEN7ºW75º二块段F253207正N79ºWS11ºW65º二块段F264210正N9ºEN81ºW65º二块段2、X2陷落柱位于勘探区西部偏北,长轴走向N33°W,4#、9#煤层均见,4#煤层长轴直径约35m,9#煤层长轴直径约40m,在抽取的时间剖面上有3个断陷点,其中B级1个,C级2个,该陷落柱在时间剖面上有陷落柱特征,平面也有显示,但不明显,属控制较差的陷落柱。3、X3陷落柱位于勘探区东南部,长轴走向N43°E,4#、9#煤层均见,4#煤层长轴直径约60m,9#煤层长轴直径约70m,在抽取的时间剖面上有3个断陷点,其中B级2个,C级1个,该陷落柱在时间剖面上有陷落柱特征,平面也有显示,但形状不明显,属控制较差的陷落柱。4、X4陷落柱位于勘探区西部边界,区内平面形态近椭圆形,剖面形态反漏斗状,长轴方向N61°W,短轴方向N29°E;在4#、7#、9#煤层上的长轴长度分别为146m、150m、153m,在4#、7#、9#煤层上的短轴长度分别为105m、118m、132m。图6-19-1为X4陷落柱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可以看出,该陷落柱在7#、9#煤顶板及奥灰顶部灰岩中富水,在4#煤顶板不富水。分析该陷落柱导水。5、X5陷落柱位于勘探区西北部,平面形态近椭圆形,剖面形态反漏斗状,长轴方向N45°E,短轴方向N45°W;在4#、7#、9#煤层上的长轴长度分别为50m、706m、85m,在4#、7#、9#煤层上的短轴长度分别为25m、47m、61m。图6-19-4为X5陷落柱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X5在各主要煤层顶板及奥灰顶部灰岩中均不富水,该陷落柱的导水性不能判定。6、X6陷落柱位于勘探区西北部,平面形态近椭圆形,剖面形态反漏斗状,长轴方向N16°W,短轴方向N74°E;在4#、7#、9#煤层上的长轴长度分别为223m、240m、258m,在4#、7#、9#煤层上的短轴长度分别为88m、101m、122m。图6-19-3为X6陷落柱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可以看出,该陷落柱在各主要煤层顶板均不富水,在奥灰顶部灰岩中富水。分析该陷落柱局部导水。7、X7陷落柱位于勘探区中北部,平面形态近椭圆形,剖面形态反漏斗状,长轴方向N46°W,短轴方向N44°E;在4号、7号、9号煤层上的长轴长度分别为198m、206m、220m,在4号、7号、9号煤层上的短轴长度分别为68m、78m、88m。图6-19-2为X7陷落柱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X7在各主要煤层顶板及奥灰顶部灰岩中均不富水,该陷落柱的导水性不能判定。(四)岩浆岩井田内未见岩浆岩。综上所述,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其构造对井田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影响不大。二、煤层及煤质一)煤层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XX组,共含煤11层,编号为1、2、3、4、5、6、7、8、9、10、11,其中山西组3层(1、2、3号),XX组8层(411号),可采煤层均发育在本组。煤系地层总厚168.00m,煤层平均总厚22.35m,含煤系数 13.3%,主要可采煤层总厚19.25m,可采含煤系数为11.5%。井田内可采煤层共3层,编号为4、7、9号,均发育在XX组,分述如下: 1、4号煤层(俗称丈八煤):位于XX组顶部,厚1.708.20m,平均6.47m,是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含3层夹矸,最多达8层,夹矸一般为泥岩或炭质泥岩,厚度变化总的趋势是,井田的东南部薄,厚度在6m以下,其它地段均在6m以上,仅在西南部的61、252、254号3个孔小于6m,厚度在4.945.88m,该层在井田西北部分叉,分叉后主煤层厚度一般在1.522.60m之间。顶底板岩性多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属全井田可采的稳定煤层。2、7号煤层:位于L3灰岩下6.00m左右,煤层0.702.00m,平均1.10m,结构单一,偶含一层夹矸,厚度变化不大。顶板多为砂质泥岩、粉砂岩,有时L3灰岩为其直接顶板,底板多为细粒砂岩或砂质泥岩。属全井田可采的稳定煤层。3、9号煤层(俗称三丈六):位于XX组中下部,是本井田另一主要可采煤层,厚5.3515.48m,平均11.68m,有时下部分叉。夹矸一般24层,而且多出现在煤层上下部,夹矸最多达8层,结构较简单,厚度变化无规律可循,最薄的孔为井田东南部的261号孔,厚5.35m,其余厚度变化不大,厚度在11m左右,最厚的孔为井田东北部的71、262号孔,厚度在15m以上。顶板为L1石灰岩,底板多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属全井田可采的稳定煤层。总之,4、7、9号煤层均为全井田可采的稳定煤层。可采煤层赋存特征详见表122。表122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号见煤点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煤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m)夹石层数结构可采系数(%)稳定性4100稳定7100稳定9100稳定(二)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1)煤的物理性质和宏观煤岩类型煤的颜色为黑色,玻璃光泽,条痕为褐色,亮煤中内生裂隙发育,比重随灰分含量不同而异,断口为阶梯状或参差状,主要为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的4、7、9号煤详细情况见表1-2-3。表1-2-3 煤岩类型、组分情况表 煤号煤岩类型煤岩组分夹石性质比重4半暗暗淡型由暗煤和少量亮、镜煤条带组成不均一块状炭质泥岩灰分高比重大7半亮光亮型亮、镜煤和极少量暗煤,组成似条带状结构比重小9半暗半亮型由亮煤和镜煤与暗煤条带组成炭质泥岩、泥岩比重较小其它薄煤层多为半暗暗淡型煤,以暗煤为主,夹有少量亮煤或镜煤细条带,煤岩组分变化较大,灰分高,比重大。2)显微煤岩特征(1)显微煤岩类型4号煤:亮暗煤、暗煤、矿化煤常见,亮煤少见。7号煤:亮煤呈均一状或与暗煤组成条带状。9号煤:暗亮煤为主,亮煤暗煤次之。(2)显微煤岩组分显微煤岩组分含量及特征见表124。表124 显微组分含量综合表 组分煤号有 机 组 分(%)无 机 组 分(%)镜质组半镜质组半丝质组稳定组粘土类硫化铁硫酸盐化合物小计4原40.614.042.13.3019.40.200.500.1020.2精56.112.928.327.02.42.47原62.25.525.37.007.000.100.207.3精

    注意事项

    本文(龙泉矿井初步设计.doc)为本站会员(麒***)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