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分析非线性方程与方程组的数值解法.pptx
17.1 方程求根与二分法 7.1.1 引言(1.1)本章主要讨论求解单变量非线性方程 其中 也可以是无穷区间.如果实数 满足 ,则称 是方程(1.1)的根,或称 是 的零点.第1页/共112页2若 可分解为 其中 为正整数,且 则称 为方程(1.1)的 重根,或 为 的 重零点,时为单根.若 是 的 重零点,且 充分光滑,则 如果函数 是多项式函数,即(1.2)其中 为实数,则称方程(1.1)为 次代数方程.第2页/共112页3它在整个 轴上有无穷多个解,若 取值范围不同,解也不同,因此讨论非线性方程(1.1)的求解必须强调 的定义域,即 的求解区间 时的求根公式是熟知的,时的求根公式可在数学手册中查到,但比较复杂不适合数值计算,当 时就不能用公式表示方程的根,所以 时求根仍用一般的数值方法 根据代数基本定理可知,次方程在复数域有且只有 个根(含重根,重根为 个根).另一类是超越方程,例如第3页/共112页4 迭代法要求先给出根 的一个近似,若 且 ,根据连续函数性质可知 在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这时称 为方程(1.1)的有根区间.非线性问题一般不存在直接的求解公式,故没有直接方法求解,都要使用迭代法.通常可通过逐次搜索法求得方程 的有根区间.第4页/共112页5 例1 求方程 的有根区间.解 根据有根区间定义,对 的根进行搜索计算,结果如下:由此可知方程的有根区间为 第5页/共112页6 检查 与 是否同号,如果同号,说明所求的根 在 的右侧,这时令否则 必在 的左侧,这时令见图7-1.考察有根区间 ,取中点 将它分为两半,7.1.2 二分法假设中点 不是 的零点,然后进行根的搜索.图7-1 不管出现哪一种情况,新的有根区间 的长度仅为 的一半.第6页/共112页7 对压缩了的有根区间 又可施行同样的手续,即用中点 将区间 再分为两半,然后通过根的搜索判定所求的根在 的哪一侧,从而又确定一个新的有根区间 ,其长度是 的一半.如此反复二分下去,即可得出一系列有根区间 其中每个区间都是前一个区间的一半,因此 的长度 当 时趋于零.第7页/共112页8 就是说,如果二分过程无限地继续下去,这些区间最终必收缩于一点 ,该点显然就是所求的根.作为根的近似,则在二分过程中可以获得一个近似根的序列 该序列必以根 为极限.每次二分后,设取有根区间 的中点 第8页/共112页9 由于 只要二分足够多次(即 充分大),便有 这里 为预定的精度.(1.3)第9页/共112页10 例2 求方程 在区间 内的一个实根,要求准确到小数点后第2位.解 这里 ,而 取 的中点 ,将区间二等分,由于 ,即 与 同号,故所求的根 必在 右侧,这时应令 ,而得到新的有根区间 如此反复二分下去,按误差估计(1.3)式,欲使(1.3)只需 ,即只要二分6次,便能达到预定的精度.第10页/共112页11 计算结果如表7-2.第11页/共112页12 二分法是计算机上的一种常用算法,计算步骤为:步骤1 准备 计算 在有根区间 端点处的值 步骤2 二分 计算 在区间中点 处的值 步骤3 判断 若 ,则 即是根,计算过程结束,否则检验.若 ,则以 代替 ,否则以代替 .第12页/共112页13此时中点 即为所求近似根.误差 ,反复执行步骤2和步骤3,直到区间 长度小于允许第13页/共112页147.2 不动点迭代法及其收敛性 7.2.1 不动点与不动点迭代法 将方程(1.1)改写成等价的形式(2.1)若 满足 ,则 ;反之亦然,称为函数 的一个不动点.求 的零点就等价于求 的不动点.选择一个初始近似值 ,将它代入(2.1)右端,即可求得(1.1)第14页/共112页15如此反复迭代计算(2.2)称为迭代函数.如果对任何 ,由(2.2)得到的序列 有极限 则称迭代方程(2.2)收敛,且 为 的不动点,故称(2.2)为不动点迭代法.第15页/共112页16 方程 的求根问题在 平面上就是要确定曲线 与直线 的交点 对于 的某个近似值 ,在曲线 上可确定一点 ,它以 为横坐标,而纵坐标则等于 就是说,迭代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逐步显示化的过程.过 引平行 轴的直线,设此直线交直线 于点 ,然后过 再作平行于 轴的直线,与曲线 的交点 上述迭代法是一种逐次逼近法,其基本思想是将隐式方程 归结为一组显式的计算公式 .第16页/共112页17则点 的横坐标为 ,图7-2记作 ,纵坐标则等于 按图7-2中箭头所示的路径继续做下去.在曲线 上得到点列,其横坐标分别为第17页/共112页18 例3 求方程(2.3)在 附近的根 解 设将方程(2.3)改写成下列形式 依公式 求得的迭代值 如果点列 趋向于点 ,则相应的迭代值 收敛到所求的根 据此建立迭代公式 第18页/共112页19各步迭代的结果见表7-3.这时可以认为 实际上已满足方程(2.3),即为所求的根.如果仅取6位数字,那么结果 与 完全相同,(2.3)第19页/共112页20但若采用方程(2.3)的另一种等价形式建立迭代公式 仍取迭代初值 ,则有 结果会越来越大,不可能趋于某个极限.这种不收敛的迭代过程称作是发散的.如图7-3.一个发散的迭代过程,纵使进行了千百次迭代,其结果也是毫无价值的.图7-3第20页/共112页21 7.2.2 不动点的存在性与迭代法的收敛性 首先考察 在 上不动点的存在唯一性.定理1 设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对任意 有 2.存在正常数 ,使对任意 都有(2.4)则 在 上存在唯一的不动点 第21页/共112页22 因 ,以下设 及 ,若 或 ,则不动点为 或 ,存在性得证.定义函数显然 ,由连续函数性质可知存在 ,且满足使 ,即即为 的不动点.证明 先证不动点存在性.第22页/共112页23 再证唯一性.设 都是 的不动点,引出矛盾.故 的不动点只能是唯一的.则由(2.4)得(2.4)第23页/共112页24(2.5)定理2 设 满足定理1中的两个条件,则对任意 ,由(2.2)得到的迭代序列 收敛到 的不动点 ,并有误差估计 证明 设 是 在 上的唯一不动点,由条件,可知 ,再由(2.4)得 因 ,故当 时序列 收敛到 .(2.4)(2.2)第24页/共112页25 再证明估计式(2.5),由(2.4)有(2.6)反复递推得 于是对任意正整数 有(2.5)(2.4)第25页/共112页26在上式令 ,注意到 即得式(2.5).迭代过程是个极限过程.在用迭代法实际计算时,必须按精度要求控制迭代次数.原则上可以用误差估计式(2.5)确定迭代次数,但由于它含有信息 而不便于实际应用.根据式(2.6),对任意正整数 有 在上式中令 知(2.6)(2.5)第26页/共112页27 由此可见,只要相邻两次计算结果的偏差 足够小即可保证近似值 具有足够精度.对定理1和定理2中的条件2,如果且对任意 有(2.7)则由中值定理可知对 有 表明定理中的条件2可用(2.7)代替.第27页/共112页28 例3中,当 时,,在区间 中,故(2.7)成立.又因 ,故定理1中条件1也成立.所以迭代法是收敛的.而当 时,在区间 中 不满足定理条件.(2.7)第28页/共112页29 7.2.3 局部收敛性与收敛阶 上面给出了迭代序列 在区间 上的收敛性,定理的条件有时不易检验,实际应用时通常只在不动点 的邻近考察其收敛性,即局部收敛性.定义1 设 有不动点 ,如果存在 的某个邻域 对任意 ,迭代(2.2)产生的序列 且收敛到 ,则称迭代法(2.2)局部收敛.通常称为全局收敛性.(2.2)第29页/共112页30 证明 由连续函数的性质,存在 的某个邻域 使对于任意 成立 定理3 设 为 的不动点,在 的某个邻域连续,且 ,则迭代法(2.2)局部收敛.此外,对于任意 ,总有 ,于是依据定理2可以断定迭代过程 对于任意初值 均收敛.这是因为(2.2)第30页/共112页31 讨论迭代序列的收敛速度.例4 用不同方法求方程 的根 解 这里 ,可改写为各种不同的等价形式 其不动点为 由此构造不同的迭代法:第31页/共112页32取 ,对上述4种迭代法,计算三步所得的结果如下表.第32页/共112页33 从计算结果看到迭代法(1)及(2)均不收敛,且它们均不满足定理3中的局部收敛条件.注意 .迭代法(3)和(4)均满足局部收敛条件,且迭代法(4)比(3)收敛快,因在迭代法(4)中 .第33页/共112页34 定义2 设迭代过程 收敛于方程的根 ,如果迭代误差 当 时成立下列渐近关系式则称该迭代过程是 阶收敛的.特别地,时称线性收敛,时称超线性收敛,时称平方收敛.第34页/共112页35 定理4 对于迭代过程 ,如果 在所求根 的邻近连续,并且 则该迭代过程在点 邻近是 阶收敛的.(2.8)证明 由于 ,据定理3立即可以断定迭代过程 具有局部收敛性.再将 在根 处做泰勒展开,利用条件(2.8),则有 第35页/共112页36注意到 ,因此对迭代误差,当 时有(2.9)这表明迭代过程 确实为 阶收敛.由上式得 上述定理说明,迭代过程的收敛速度依赖于迭代函数 的选取.如果当 时 ,则该迭代过程只可能是线性收敛.第36页/共112页37 在例4中,迭代法(3)的 ,故它只是线性收敛.而迭代法(4)的 ,而 由定理4知 ,该迭代过程为2阶收敛.第37页/共112页387.3 迭代收敛的加速方法 7.3.1 埃特金加速收敛方法 设 是根 的某个近似值,用迭代公式迭代一次得 由微分中值定理,有 其中 介于 与 之间.假定 改变不大,近似地取某个近似值 ,(3.1)则有 第38页/共112页39由于 将它与(3.1)式联立,消去未知的 ,由此推知 在计算了 及 之后,可用上式右端作为 的新近似,记作 .若将校正值 再迭代一次,又得 有(3.1)第39页/共112页40 一般情形是由 计算 ,(3.2)称为埃特金(Aitken)加速方法.可以证明 它表明序列 的收敛速度比 的收敛速度快.(3.2)记 第40页/共112页41 7.3.2 斯蒂芬森迭代法 埃特金方法不管原序列 是怎样产生的,对 进行加速计算,得到序列 .如果把埃特金加速技巧与不动点迭代结合,则可得到如下的迭代法:称为斯蒂芬森(Steffensen)迭代法.(3.3)第41页/共112页42 它的理解为,要求 的根 ,已知 的近似值 及 ,其误差分别为 过 及 两点做线性插值函数.它与 轴交点就是(3.3)中的 ,即方程 的解 令(3.3)第42页/共112页43 实际上(3.3)是将不动点迭代法(2.2)计算两步合并成一步得到的,可将它写成另一种不动点迭代(3.4)其中(3.5)(2.2)(3.3)第43页/共112页44 定理5 若 为(3.5)定义的迭代函数 的不动点,则 为 的不动点.反之,若 为 的不动点,设 存在,则 是 的不动点,且斯蒂芬森迭代法(3.3)是2阶收敛的.解 例3中已指出,下列迭代 是发散的,现用(3.3)计算,取 .例5 用斯蒂芬森迭代法求解方程 计算结果如下表.(3.5)(3.3)第44页/共112页45 至于原来已收敛的迭代法(2.2),由定理5可知它可达到2阶收敛.计算表明它是收敛的,这说明即使迭代法(2.2)不收敛,用斯蒂芬森迭代法(3.3)仍可能收敛.第45页/共112页46 更进一步还可知若(2.2)为 阶收敛,则(3.3)为阶收敛.例6 求方程 在 中的解.解 由方程得等价形式 ,取对数得 由此构造迭代法 且当 时,由于 ,根据定理2此迭代法是收敛的.(2.2)(3.3)第46页/共112页47 若取 迭代16次得 ,有六位有效数字.若用(3.3)进行加速,计算结果如下:这里计算2步(相当于(2.2)迭代4步)结果与 相同,说明用迭代法(3.3)的收敛速度比迭代法(2.2)快得多.第47页/共112页487.4 牛顿法 7.4.1 牛顿法及其收敛性 设已知方程 有近似根 (假定 ),将函数 在点 展开,有 于是方程 可近似地表示为(4.1)牛顿法是一种线性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非线性方程 逐步归结为某种线性方程来求解.第48页/共112页49这是个线性方程,记其根为 ,则 的计算公式为(4.2)这就是牛顿(Newton)法.牛顿法的几何解释.方程 的根 可解释为曲线 与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图7-4(图7-4).第49页/共112页50 设 是根 的某个近似值,过曲线 上横坐标为 的点 引切线,并将该切线与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作为 的新的近似值.注意到切线方程为 这样求得的值 必满足(4.1),从而就是牛顿公式(4.2)的计算结果.由于这种几何背景,牛顿法亦称切线法.由定理4,可以直接得到牛顿法的收敛性,(4.2)(4.1)第50页/共112页51由于 假定 是 的一个单根,即 ,则由上式知 于是依据定理4可以断定,牛顿法在根 的邻近是平方收敛的.(4.2)的迭代函数为 又因(4.2)第51页/共112页52故由(2.9)可得(4.3)例7 用牛顿法解方程(4.4)解 这里牛顿公式为 取迭代初值 ,迭代结果列于表7-6中.所给方程(4.4)实际上是方程 的等价形式.(2.9)第52页/共112页53 牛顿法的计算步骤:步骤1 准备 选定初始近似值 ,计算 步骤2 迭代 按公式 迭代一次,得新的近似值 ,若用不动点迭代到同一精度 可见牛顿法的收敛速度是很快的.要迭代17次.计算 第53页/共112页54 此处 是允许误差,而 其中 是取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的控制常数,步骤4 修改 如果迭代次数达到预先指定的次数 ,步骤3 控制 如果 满足 或 ,则终止迭代,以 作为所求的根;否则转步骤4.一般可取第54页/共112页55或者 ,则方法失败;否则以 代替 转步骤2继续迭代.第55页/共112页56 7.4.2 牛顿法应用举例 对于给定的正数 ,应用牛顿法解二次方程 可导出求开方值 的计算程序(4.5)这种迭代公式对于任意初值 都是收敛的.事实上,对(4.5)式施行配方手续,易知 第56页/共112页57以上两式相除得 据此反复递推有(4.6)记 第57页/共112页58 解 取初值 ,对 按(4.5)式迭代3次便得到精度为 的结果(见表7-8).对任意 ,总有 ,故由上式推知,当时 ,即迭代过程恒收敛.例8 求 .整理(4.6)式,得(4.6)(4.5)第58页/共112页59 由于公式(4.5)对任意初值 均收敛,并且收敛的速度很快,因此可取确定的初值如 编成通用程序.(4.5)第59页/共112页60 7.4.3 简化牛顿法与牛顿下山法 牛顿法的优点是收敛快,缺点一是每步迭代要计算 及 ,计算量较大且有时 计算较困难,为克服这两个缺点,通常可用下述方法.(1)简化牛顿法,也称平行弦法.其迭代公式为(4.7)迭代函数 二是初始近似 只在根 附近才能保证收敛,如给的不合适可能不收敛.第60页/共112页61 若在根 附近成立 ,即取则迭代法(4.7)局部收敛.在(4.7)中取 ,则称为简化牛顿法,这类方法计算量省,但只有线性收敛,其几何意义是用平行弦与 轴交点作为 的近似.如图7-5所示.图7-5即 第61页/共112页62 (2 2)牛顿下山法.牛顿法收敛性依赖初值 的选取.如果 偏离所求根 较远,则牛顿法可能发散.例如,用牛顿法求方程(4.8)在 附近的一个根 .设取迭代初值 ,用牛顿法公式(4.9)计算得 第62页/共112页63迭代3次得到的结果 有6位有效数字.但如果改用 作为迭代初值,则依牛顿法公式(4.9)迭代一次得 这个结果反而比 更偏离了所求的根 .为了防止迭代发散,对迭代过程再附加一项要求,即具有单调性:(4.10)满足这项要求的算法称下山法.(4.9)第63页/共112页64 将牛顿法与下山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在下山法保证函数值稳定下降的前提下,用牛顿法加快收敛速度.将牛顿法的计算结果 与前一步的近似值 适当加权平均作为新的改进值(4.11)其中 称为下山因子,(4.12)(4.12)称为牛顿下山法.(4.11)即为 第64页/共112页65 选择下山因子时从 开始,逐次将 减半进行试算,若用此法解方程(4.8),当 时由(4.9)求得直到能使下降条件(4.10)成立为止.,它不满足条件(4.10).通过 逐次取半进行试算,当 时可求得此时有 ,显然 .而 由 计算 时 ,均能使条件(4.10)成立.计算结果如下:(4.10)(4.9)(4.8)第65页/共112页66 即为 的近似.一般情况只要能使条件(4.10)成立,则可得到 ,从而使 收敛.(4.10)第66页/共112页67 7.4.4 重根情形 设 ,整数 ,则 为方程 的 重根,此时有 只要 仍可用牛顿法(4.2)计算,此时迭代函数 的导数为 且 ,所以牛顿法求重根只是线性收敛.(4.2)第67页/共112页68则 .(4.13)求 重根,则具有2阶收敛,但要知道 的重数 .构造求重根的迭代法,还可令 ,若 是 的 重根,则 若取 用迭代法 第68页/共112页69从而可构造迭代法(4.14)它是二阶收敛的.故 是 的单根.对它用牛顿法,其迭代函数为 第69页/共112页70 例9 方程 的根 是二重根,用上述三种方法求根.解 (1)牛顿法 先求出三种方法的迭代公式:(2)用(4.13)式 (3)用(4.14)式 取初值 ,计算结果如表7-9.(4.13)第70页/共112页71 从结果看出,经过三步计算,方法(2)及(3)均达到10位有效数字,而由于牛顿法只有线性收敛,所以要达到同样精度需迭代30次.第71页/共112页727.5 弦截法与抛物线法 当函数 比较复杂时,计算 往往较困难,值 的计算.为此可以利用已求函数值 来回避导数还要算 .用牛顿法求方程 的根,每步除计算 外,第72页/共112页73 7.5.1 弦截法 设 是 的近似根,利用 构造一次插值多项式 ,并用 的根作为新的近似根 .(5.1)由于 因此有(5.2)第73页/共112页74(5.2)可以看做将牛顿公式 中的导数 用差商 取代的结果.接着讨论几何意义.曲线 上横坐标为 的点分别记为 ,则弦线 的斜率等于差商值 ,(5.2)第74页/共112页75按(5.2)式求得的 实际上是弦线 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表7-6这种算法因此而称为弦截法.其方程为(5.2)第75页/共112页76 而弦截法(5.2),在求 时要用到前面两步的结果 ,弦截法与切线法(牛顿法)都是线性化方法,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切线法在计算 时只用到前一步的值 .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必须先给出两个开始值 .例10 用弦截法解方程 解 设取 作为开始值,用弦截法求得的结果见表7-10,(5.2)第76页/共112页77 实际上,弦截法具有超线性的收敛性.比较例7牛顿法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弦截法的收敛速度也是相当快的.定理6 假设 在根 的邻域 内具有二阶连续导数,且对任意 有 ,又初值 那么当邻域充分小时,弦截法(5.2)将按 阶收敛到根 .这里 是方程 的正根.(5.2)第77页/共112页78 7.5.2 抛物线法 设已知方程 的三个近似根 ,几何上,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抛物线与 轴的交点 作为所求根 的近似位置(图7-7).图7-7以这三点为节点构造二次插值多项式 ,的一个零点 作为新的近似根,并适当选取 这样确定的迭代过程称为抛物线法,亦称密勒(Mller)法.第78页/共112页79插值多项式 有两个零点:(5.3)式中 问题是该如何确定 .假定在 三个近似根中,更接近所求的根 .第79页/共112页80 为了保证精度,选(5.3)中较接近 的一个值作为新的近似根 .为此,只要取根式前的符号与 的符号相同.例11 用抛物线法求解方程 解 设用表7-10的前三个值 作为开始值,计算得(5.3)第80页/共112页81故 代入(5.3)式求得 以上计算表明,抛物线法比弦截法收敛得更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证明,对于抛物线法,迭代误差有下列渐近关系式(5.3)第81页/共112页82可见抛物线法也是超线性收敛的,其收敛的阶 ,从(5.3)看到,即使 均为实数,也可以是复数,所以抛物线法适用于求多项式的实根和复根.收敛速度比弦截法更接近于牛顿法.(5.3)第82页/共112页837.6 求根问题的敏感性与多项式的零点第83页/共112页84 7.6.1 求根问题的敏感性与病态代数方程 方程求根的敏感性与函数求值是相反的,若 ,则由 求 的病态性与由 求 的病态性相反,光滑函数 在根 附近函数绝对误差与自变量误差之比若 ,则求根为反问题,即输入 满足若找到一个 使 ,则解的误差 与 之比为 ,即 误差将达到 ,如果 非常小,这个值就非常大,直观的可用图7-8表示.第84页/共112页85图7-8第85页/共112页86 对多项式方程若系数有微小扰动其根变化很大,这种根对系数变化的敏感性成为病态的代数方程.若多项式 的系数有微小变化,可表示为其中 是一个多项式,次数不大于 的零点表示为 ,令 为 的零点,即 ,将(6.2)对 求导,可得(6.1)(6.2)第86页/共112页87于是当 时有当 充分小时,利用 在 处的泰勒展开得它表明系数有微小变化 时引起根变化的情况.当 很大时代数方程(6.1)就是病态的.(6.3)(6.4)第87页/共112页88 例12 多项式 解 取 的根由(6.4)可得实际上,方程 的根 分别为这说明方程是严重病态的.第88页/共112页89 7.6.2 多项式的零点 很多问题要求多项式的全部零点,即方程(6.1)的全部根,它等价于求的全部根.前面讨论的任一种方法都可用于求出一个根 ,但通常使用牛顿法最好,可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 及 的值.(6.5)第89页/共112页90 再求 的一个根 ,,如此反复直到求出全部 个根.由牛顿法 计算到 ,则得到 .由于 ,即 ,将 的次数降低一阶.一般地,这里 为二次多项式,在此过程中当 增加时不精确性也增加,为了解决此困难可通过原方程 的牛顿法改进 的结果.第90页/共112页91 由于 可能是复根,因此使用抛物线法对求复根更有利.若 为复根,记 ,则 也是一个根,于是 是 的一个二次因子,于是 是 阶多项式,可降低二阶.即使不是复根,也可通过抛物线法求出两个实根,它比牛顿法更优越.第91页/共112页92 例13 求 的全部零点.解 先用抛物线法求方程的根,取 计算到 为止.结果见表7-11.第92页/共112页93求得根为 ,从而可得再由 可求得另外两根为可对原方程 ,以此两根为初值,用牛顿法迭代一次可得到更精确的根第93页/共112页94 令一种求多项式零点的方法是将其转化为求矩阵的特征值问题.由于方程(6.5)是矩阵的特征多项式,利用计算矩阵特征值方法求矩阵 的全部特征值,则可得到方程(6.5)的全部根,MATLAB中的roots函数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此外还有专门针对求多项式全部零点的专门方法.第94页/共112页957.7 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第95页/共112页96 考虑方程组(7.1)其中 均为 的多元函数.用向量记号记 ,(7.2)(7.1)就可写成 7.7.1 非线性方程组第96页/共112页97 的非线性函数时,称方程组(7.1)为非线性方程组.当 ,且 中至少有一个是自变量 例14 求 平面上两条抛物线 及的交点,这就是方程组(7.1)中 的情形.解 当 时无解.当 时有唯一解当 时有两个解.及 当 时有4个解第97页/共112页98 求方程组(7.1)的根可直接将单个方程 的求根方法加以推广,实际上只要把单变量函数 看成向量函数 ,将方程(7.1)改写为方程组(7.2),就可将前面讨论的求根方法用于求方程组(7.2)的根.为此设向量函数 定义在区域 若 ,则称 在 连续,这意味着对任意实数 ,存在实数 ,使得对满足 的 ,有 如果 在 上每点都连续,则称 在域 上连续.第98页/共112页99 向量函数 的导数 称为 的雅可比矩阵,它表示为(7.3)第99页/共112页100 7.7.2 多变量方程的不动点迭代法 为了求解方程组(7.2),可将它改写为便于迭代的形式(7.4)其中向量函数 ,且在定义域 上连续,如果 ,满足 ,称 为函数 的不动点,也就是方程组(7.2)的一个解.根据(7.4)构造的迭代法 称为不动点迭代法,称为迭代函数.(7.5)第100页/共112页101 如果由它产生的向量序列 满足 ,对(7.5)取极限,由 的连续性可得 ,故 是 的不动点,也就是方程组(7.2)的一个解.第101页/共112页102 类似于 时单个方程有下面的定理.定理7 函数 定义在区域 ,假设:(1)存在闭集 及实数 ,使 (2)对任意 ,有 .则 在 有唯一不动点 ,且对任意 ,由迭代法(7.5)生成的序列 收敛到 ,并有误差估计 定理的条件(1)称为 的压缩条件.(7.6)(7.7)第102页/共112页103 若 是压缩的,则它也是连续的.条件(2)表明 把区域 映入自身,此定理也称压缩映射原理.它是迭代法在域 的全局收敛性定理.类似于单个方程还有以下局部收敛定理.定理8 设 在定义域内有不动点 的分量函数有连续偏导数且则存在 的一个邻域 ,对任意 ,迭代法(7.5)产生的序列 收敛于 (7.8)中的 是指函数 的雅可比矩阵的谱半径.(7.8)第103页/共112页104 类似于一元方程迭代法也有向量序列 收敛阶的定义,设 收敛于 ,若存在常数 及 ,使则称 为 阶收敛.(7.9)第104页/共112页105设 ,不难验证 ,故有 时 .例15 用不动点迭代法求解方程组 解 将方程组化为(7.4)的形式,其中第105页/共112页106 又对一切 ,于是有 ,即 满足条件(7.6).根据定理7,在域 中存在唯一不动点 内任意点出发的迭代法收敛于 .今取 ,用迭代法(7.5)可求得 第106页/共112页107 由于对一切 都有 ,故 ,从而有 ,满足定理7的条件.此外还可看到故 ,即满足定理8条件.第107页/共112页108 7.7.3 非线性方程组的牛顿迭代法 将单个方程的牛顿法直接用于方程组(7.2)则可得到解非线性方程组的牛顿迭代法这里 是(7.3)给出的雅可比矩阵的逆矩阵.求出向量 ,再令 .每步包括了计算向量函数 及矩阵(7.10)具体计算时记 ,先解方程组第108页/共112页109 定理9 设 的定义域为 满足 在 的开邻域 上 存在且连续,非奇异,则牛顿法生成的序列 在闭域 上超线性收敛于 ,若还存在常数 ,使则 至少平方收敛.牛顿法有以下收敛性定理.第109页/共112页110 例16 用牛顿法解例15的方程组 解 选 ,解线性方程组 ,即第110页/共112页111解得 ,按牛顿迭代法(7.10)计算结果如表7-12.第111页/共112页112感谢您的观看!第112页/共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