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材料腐蚀与防护期末复习.pptx

    • 资源ID:80048940       资源大小:1.51M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材料腐蚀与防护期末复习.pptx

    金属高温氧化可能性金属高温氧化可能性 由此可以判断金属氧化的可能性由此可以判断金属氧化的可能性 若若PO2 PO2,则则G0,氧化物分解,氧化物分解 若若PO2=PO2,则则 G=0,氧化反应平衡,氧化反应平衡 若若PO2 PO2,则则G0,金属被氧化,金属被氧化第1页/共74页1.G0T平衡图 二、金属氧化物的高温稳定性平衡时第2页/共74页在温度T坐标任意温度作垂线,交于任意金属氧化反应的G0T图,自交点与“0”点连线,延长至PO2坐标,交点即为该温度下金属氧化物的平衡氧分压。第3页/共74页第4页/共74页第5页/共74页第6页/共74页第7页/共74页 (1)读出任意温度下金属氧化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值。2 2、GT图作用:图作用:第8页/共74页2)判断高温腐蚀热力学倾向:金属氧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G=RT ln PO2 已知T 时的G,Po2,与Po2比较,氧化反应的方向。第9页/共74页(3)判断各种金属氧化物的化学稳定性,预示一种金属还原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的可能性例:由G0T图比较Al和Fe在600下发生氧化的可能性,并判断一种金属还原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的可能性。解:从图上读出600时G0值均小于零,即均可被氧化G0600(Al Al2O3)-928kJ0G0600(Fe FeO)-417kJ0G0600(FeO Al Al2O3 Fe)-511kJ0铝对氧的亲和力更大,铝比铁的氧化倾向更大氧化物膜中FeO有可能被铝还原第10页/共74页Ellingham-Richardson图优点:可方便地判断在不同温度和氧分压下纯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并生成单一氧化物的可能性。缺点:不能处理实际的复杂情况。(1)气氛复杂,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元素。(2)实用金属材料多数为合金,所含金属元素的种类和百分含量不同。(3)一种纯金属可能形成多种氧化物。(4)氧化物也不完全都是凝聚相(如挥发性氧化物)。(5)腐蚀产物相间存在互溶和反应。第11页/共74页金属形成氧化膜后继续氧化的决定因素(1)界面反应速度,包括金属、氧化膜界面及气体氧化膜界面上的反应速度。(2)参加反应的物质通过氧化膜的扩散速度。当氧化膜很薄时,反应物质扩散的驱动力是膜内部存在的电位差;当膜较厚时,将由膜内的浓度梯度引起迁移扩散。在氧化初期,氧化控制因素是界面反应速度,随着氧化膜的增厚,扩散过程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成为继续氧化的速度控制因素。第12页/共74页二、金属氧化膜的生长氧化过程中金属离子或氧离子扩散形式 a.金属离子单向向外扩散,在氧化膜气体界面上进行反应 如铜的氧化过程 b.氧化膜界面上进行反应,如钛、锆等金属的氧化过程 c.金属离子向外扩散,氧向内扩散,两个方向的扩散同时 进行,两者在氧化膜中相遇并进行反应,如钴的氧化2.3 金属氧化膜第13页/共74页金属阳离子迁移,气体氧化膜界面上膜增厚,氧阴离子迁移,金属氧化膜界面上膜增厚。第14页/共74页2.3 金属氧化膜金属氧化膜 P-B比(毕林-彼得沃尔斯原理)金属氧化膜的体积VMO与所消耗金属的体积VM之比式中,M-金属氧化物分子量;n-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原子的数目 A-金属的原子量;m-氧化所消耗的金属重量(m=nA);dMe,DMeO 金属、金属氧化物密度第15页/共74页 膜的完整性。金属氧化膜的P-B比在12之间,膜完整,保护性好。氧化物的熔点。金属氧化物的熔点要高,这样才不易熔化。膜的致密性。膜的组织结构致密,金属和 在其中扩散系数小,电导率低,可以有效地阻碍腐蚀环境对金属的腐蚀。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固态氧化膜都有保护性,氧化膜的保护性取决于下列因素:第16页/共74页 膜的稳定性。金属氧化膜的热力学稳定性要高,这样才不易反应。膜的附着性。膜的附着性要好,不易剥落。膨胀系数。膜与基体金属的热膨胀系数越接近越好。膜中的应力。膜中的应力要小,以免造成膜的机械损伤。第17页/共74页理想配比离子晶体中的主要缺陷 肖特基缺陷 离子迁移可以由存在的空位来实现,为保持电中性,在阴离子和阳离子的亚晶格上有相等的空位浓度或空位数:阳离子和阴离子都可以经过空位迁移,这种类型缺陷存在于强碱金属的卤化物中;第18页/共74页碱金属卤化物中的肖特基缺陷第19页/共74页弗兰克缺陷 只有阳离子可以迁移的情况,在阳离子晶格中含有相当浓度的间隙离子。阳离子可以经过空位和间隙离子自由迁移。第20页/共74页卤化银中的弗兰克缺陷第21页/共74页2 非理想配比离子晶体非化学计量比是指金属与非金属原子数之比不是准确地符合按化学分子式给出的比例,仍保持电中性。晶体内可能存在着过剩的阳离子(Me2+)或者过剩的阴离子(O2-),此时在晶体中除了离子迁移外,有电子迁移的可能性,这类晶体具有半导体性质,电导率处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103-10-10/cm),第22页/共74页金属离子过剩型氧化物(n型)这类氧化物通常可以表示成:Mea+xOb(金属阳离子间隙型)或者MeaOb-y(氧阴离子空位型),典型例子是Zn的氧化物(ZnO)。除ZnO外,CdO、BeO等也都属于金属离子过剩型氧化物半导体。2.1.金属离子过剩型氧化物(n型)第23页/共74页2.2.金属离子不足型氧化物(p型)通常可以表示成:Mea-xOb(金属阳离子空位)或MeaOb+y(氧阴离子间隙,不多见)。第24页/共74页恒温氧化动力学曲线第25页/共74页3.1 3.1 直线规律直线规律符合这种氧化规律的金属在氧化时,氧化膜疏松、易脱落,即不具有保护性;在反应期间生成气相或液相产物离开了金属表面,或在氧化初期,氧化膜很薄时,其氧化速度直接由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反应速度所决定,因此其氧化速率恒定不变,符合直线规律。dy/dt=K,或 y=Kt+c镁和碱土金属以及钨、铜、钒和含这些金属较多的合金的氧化都道循这一线性规律。第26页/共74页第27页/共74页3.2 3.2 抛物线抛物线规律规律许多金属和合金,在较宽高温范围氧化时,其表面可形成致密的固态氧化膜,氧化速度与膜的厚度成反比,其氧化动力学符合抛物线速度规律 dy/dt=k/y,或 y2=Kt+C氧化反应的抛物线速度规律主要表明氧化膜具有保护性,主要控制因素是离子在固态膜中的扩散过程实际上许多金属氧化偏离平方抛物线规律,一般可写成 ynKt+C 第28页/共74页3.3 3.3 立方规律立方规律 一定温度范围内,一些金属氧化服从立方规律。如Zr在105Pa氧中,在600-900范围内;Cu在100-300各种气压下恒温氧化均服从立方规律,y3Kt+C 某些金属在低温氧化时生成薄的氧化膜也符合立方规律第29页/共74页4.4 4.4 对数与反对数规律对数与反对数规律 许多金属在温度低于300一400氧化时,其反应一开始很快,随后就降到其氧化速度可忽略程度,这种行为可认为符合对数或反对数速度规律。dy/dt=Ae-By dy/dt=AeBy 积分可分别得到 y=K1lg(t+t0)+A 1/y=B K2lgt K1、K2 速度常数,A、B、t0恒温下均为常数。第30页/共74页提高合金抗氧化的可能途径抗氧化的金属可分为两类,一是贵金属,如Au、Pt、Ag等,其热力学性能稳定;二是与氧的亲和力强,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的金属,如含Al、Cr的耐热合金等。一般很少使用贵金属,而是使用第二类抗氧化金属的性质,通过合金化来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第31页/共74页为此合金元素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合金元素与氧的亲和力必须大于基体金属与氧的亲和力;2)合金元素必须固溶于基体中,确保合金表面发生均匀的选择性氧化;3)合金元素的离子半径应小于基体金属,便于合金元素易于向表面扩散优先发生氧化反应;1、通过选择性氧化生成优异的保护膜 通过加入和氧亲和力大的合金元素的优先氧化,生成致密而生长缓慢的氧化膜。第32页/共74页4)合金元素的加入量应适中,含量过低不能形成连续的氧化保护膜,含量过高易于析出第二相,破坏合金元素在合金中的均匀分布状态;第33页/共74页合金中加入某些氧活性元素,如稀土、钇、锆、铪等,可明显增加合金的抗氧化性。作用:1)增强合金元素选择性氧化,减少所需要合金元素含量;2)降低氧化层的生长速度;3)改变氧化层的生长机制,使其以氧向内扩散为主;4)抑制氧化物晶粒的生长;5)改善氧化层与基体金属粘附性,使其不易剥落。5)加入氧活性元素,改善氧化膜的抗氧化能力。第34页/共74页2、生成尖晶石型的氧化膜尖晶石型的复合氧化物具有复杂致密的结构,由于加入合金元素使得离子在膜中扩散速度减小,使移动所需的激活能增大,导致抗氧化性能提高。譬如,耐热钢中WCr10%,可形成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FeCr2O4。对Ni-Cr合金将成NiCr2O4尖晶石型的氧化物,它们都显示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为了增加抗氧化性,对氧化膜来说,以下条件是必要的:(1)尖晶石的熔点要高。(2)蒸气压要低。(3)其中离子的扩散速度要小。第35页/共74页3.控制氧化膜的晶格缺陷根据氧化物的晶格类型,添加不同的合金元素,或合金中的其他元素掺杂到氧化膜中,将会改变晶体中的缺陷浓度,减少晶格缺陷浓度,增强合金的抗氧化能力。(1)金属过剩型半导体(如ZnO)1)晶格中加入较低价的金属离子,使间隙金属离子浓度增加,过剩间隙电子减少。扩散控制的氧化速度将上升。2)反之,加入较高价金属离子使间隙金属离子浓度降低,过剩电子增多。扩散控制的氧化速度将下降。第36页/共74页(2)金属不足型半导体(NiO)1)加入较低价阳离子使金属离子空位浓度下降,而电子空穴数上升。扩散控制的氧化速度下降。2)相反,加入较高价阳离子使金属离子空位浓度增加,而电子空穴浓度减少。扩散控制的氧化速度将上升。第37页/共74页4增强氧化物膜与基体金属表面的附着力 在耐热钢及耐热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能显著地提高抗氧化能力。例如,在Fe-Cr-Al电热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Ce、La、Y等,都能显著地提高它们的使用温度及寿命。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加入稀土元素后,增强了氧化膜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力,使氧化膜不易脱落。第38页/共74页第二部分 金属电化学腐蚀第39页/共74页腐蚀原电池将锌片和铜片浸入稀硫酸水溶液中,再用导线把它们连接起来组成原电池(图2-1)。这时由于锌的电位较低,铜的电位较高,它们各自在电极溶液界面上建立的电极过程平衡遭到破坏,并在两个电极上分别进行电极反应,这时就有电流产生。电子自负极通过外导线流向正极,即从锌片流向铜片,电流则从正极流向负极,即从铜片流向锌片。第40页/共74页在腐蚀学里,通常规定电位较低的到电极为阳极,电位较高的电极为阴极。原电池中将电化学反应:阳极反应:(21)阴极反应:(22)电池反应 (23)铜锌电池作用的结果:锌溶解了,即锌在电解质溶液中受到了腐蚀。所以,电化学腐蚀是原电池作用的结果,这种原电池称为腐蚀原电池或称腐蚀电池。第41页/共74页腐蚀电池的工作过程阳极过程:金属溶解,以离子形式迁移到溶液中同时把当量电子留在金属上。(2-4)电流通路:电流在阳极和阴极间流动是通过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来实现,电子通过电子导体从阳极迁移到阴极,溶液中的阳离子从阳极区移向阴极区,阴离子从极区向阳极区移动。阴极过程:从阳极迁移过来的电子被电解质溶液中能吸收电子的物质(D)接受。(2-5)第42页/共74页2.2电极与电极电位电极一个完整的腐蚀电池,是由两个电极组成。一般把电池的一个电极称作半电池。电极不仅包含电极自身,而且也包括电解质溶液在内。电极可定义为:电子导体与离子导体构成的体系。第43页/共74页平衡电极电位和非平衡电极电位1)平衡电极电位当金属电极上只有惟一的一种电极反应,且该反应处于动态平衡时,金属的溶解速度等于金属离子的沉积速度,则建立起如下的电化学平衡:此时电极获得了一个不变电位值,通常称该电位值为平衡电极电位。第44页/共74页2)非平衡电极电位金属电极上可能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物质参与的电化学反应,当动态平衡时,电极上不可能出现物质交换与电荷交换均达到平衡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的电极电位称为非平衡电极电位,或不可逆电极电位。非平衡电极电位可是稳定的,也可是不稳定的。稳定电极电位是在一个电极表面上同时进行两个不同的氧化、还原过程,当平衡时仅仅是电荷平衡而无物质平衡的电极电位。第45页/共74页腐蚀电池工作过程由于电流流动而引起电极电位偏离初始值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阳极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阳极极化。阴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阴极极化。腐蚀电池极化可使腐蚀电流强度减少,从而降低了金属的腐蚀速度。极化作用是非常有利第46页/共74页2.4 电极的极化作用电极的极化作用产生极化的原因腐蚀电池在未接通前,两个电极上都达到电荷平衡,没有电流流过,电路一旦接通,两个电极上的平衡即遭破坏,发生了电子从阳极向阴极转移的过程,随着电子的转移,电极电位发生相应的变化极化。1.阳极极化的原因阳极过程是金属失去电子,金属离子从晶体转移到溶液中形成水化离子的过程:只要该过程受到阻滞,就会产生阳极极化,影响上述阳极过程的因素有三:第47页/共74页(1)活化极化在腐蚀电池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金属(或导线)可非常迅速地从阳极流到阴极,但金属离子溶解的速度却很慢,这样就引起阳极双电层上负荷减少,过多的正电荷积累,结果使阳极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产生阳极极化。由于这一原因引起阳极过程阻滞产生的极化称为活化极化,又称电化学极化。金属失去电子成为水化离子的反应速度电子流出阳极的速度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第48页/共74页(2)浓差极化阳极过程中产生的水化金属离子首先进入阳极表面附近的溶液中,若水化金属离子向外扩散得很慢,就会使阳极附近的液层中金属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加,阻碍了金属的继续溶解,引起阳极过程阻滞,必然使阳极电位往正的方向移动,产生阳极极化,由此引起的极化称为浓差极化。金属离子从金属溶液界面附近逐渐向溶液深处扩散速度金属离子化反应速度金属离子浓度增高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第49页/共74页(3)电阻极化某些金属在一定条件下有阳极电流流过时易在表面生成致密的保护膜,使得金属的溶解速度显著降低,电极过程受到阻滞,阳极电位剧烈地向正的方向移动。由于保护膜的形成,使电池系统的电阻也随着增加,故由此引起的极化称为电阻极化。第50页/共74页2.4 电极的极化作用电极的极化作用产生极化的原因2阴极极化的原因阴极过程是溶液中吸收电子的物质D,亦即去极化剂如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溶解氧),在阴极吸收电子的过程:D+eDe影响该过程的因素有两个:(1)活化极化 若由阳极来的电子过多,去极化剂吸收电子的反应慢,则在阴极积累剩余电子,电子密度增加,使阴极电位越来越负,即产生了阴极极化。这种极化亦称为电化学极化。(2)浓差极化溶液中的去极化剂向阴极表面扩散较慢或阴极反应产物向外扩散较慢,都会引起阴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引起阴极极化。第51页/共74页 钝化的定义金属在介质中具有极低的溶解速度的性质称为“钝性”金属在介质中强烈溶解的性质叫做“活性”活态向钝态的转变叫做钝化第52页/共74页金属钝化的原因(1)化学因素引起,一般由于强氧化剂与金属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保护膜所致(2)电化学因素引起,一般由于阳极外加电流引起极化导致。第53页/共74页钝化的分类 化学钝化:金属与钝化剂自然作用而产生(如:Cr,Al,Ti等金属在含氧溶液中)又称为自钝化。电化学钝化(阳极钝化):外电流使金属阳极极化,使其溶解速度大幅降低,并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阳极钝化和化学钝化的实质是一样的。机械钝化:在一定环境下,金属表面上沉积出一层较厚的,但不同程度的疏松的盐层,实际上起了机械隔离反应物的作用。第54页/共74页研究钝化现象的意义*金属的钝化现象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提高金属材料的钝化性能,促使金属材料在使用环境中钝化,是腐蚀控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例如:1.通常钢铁采用浓硝酸,亚硝酸钠,重铬酸钾等溶液进行钝化处理 2.在铁中加入易钝化的金属组分(Cr,Ni,Mo,Ti等),使其在含氧酸中易于钝化。3.而在碱性溶液中,通常将铁镍等金属作为不溶性阳极,也是由于它们在碱性介质中易于钝化。第55页/共74页金属阳极钝化特性曲线参数金属阳极钝化特性曲线参数(1)钝化电流密度,i致(ipp)ipp表示腐蚀体系钝化的难易程度,ipp愈小体系愈容易钝化。(2)钝化电位,Epp 阳极极化时,必须使极化电位超过Epp才能使金属钝化,Epp愈负,表明体系愈容易钝化。Ep 活化电位(3)维钝电流密度,i维(ip)i维对应于金属钝化后的腐蚀速度。所以i维愈小,钝化膜保护性能愈好。(4)钝化区电位范围 钝化区电位范围愈宽,表明金属钝态愈稳定。第56页/共74页57第57页/共74页58第58页/共74页59第59页/共74页60第60页/共74页61点蚀又称孔蚀,是一种腐蚀集中在金属表面的很小范围内,并深入到金属内部的小孔状腐蚀形态,蚀孔直径小、深度深,其余地方不腐蚀或腐蚀很轻微。通常发生在易钝化金属或合金中,同时往往在有侵蚀性阴离子与氧化剂共存条件下点蚀表面形貌和示意图点蚀的概念第61页/共74页62l 第一阶段蚀孔成核(发生)钝化膜破坏(成相膜和吸附理论)敏感形核位置孕育期l 第二阶段蚀孔生长(发展)“闭塞电池”的形成为基础,并进而形成“活化钝化腐蚀电池”的自催化理论 点蚀机理点蚀的形成可分为引发和成长(发展)两个阶段第62页/共74页63l以不锈钢在充气的含Cl-的介质中的腐蚀过程为例说明点蚀生长过程l孔蚀源形成后,孔内金属表面处于活态,电位较负;孔外金属表面处于钝态,电位较正l孔内和孔外金属构成活态钝态微电偶腐蚀电池。具有大阴极小阳极的面积比l阳极电流密度很大,蚀孔不断加深,孔外金属表面受到阴极保护,继续维持钝态Fe(OH)3Ca(CO)3钝化膜(阴极)O2O2O2Cl-Cl-Cl-Cl-Cl-Fe2+Ni2+Cr3+2e2eFeCl3 HClOH-OH-阳极闭塞电池示意图第63页/共74页64l孔内发生阳极溶解,反应有l 若介质为中性或若酸性,孔外反应为l随着蚀孔的加深,阴、阳极位置彼此分开,二次腐蚀产物在孔口形成l随腐蚀的进行,孔口介质pH逐渐升高,水中可溶性盐(Ca(HCO3)转化为CaCO3沉淀。锈层和垢层一起在孔口堆积形成闭塞电池第64页/共74页65l闭塞电池形成后,孔内介质相对于孔外介质呈滞流态,溶解的阳离子不易往外扩散,孔外溶解氧也不易扩散进来l随孔内金属阳离子浓度增加,孔外Cl-迁入维持电中性,使孔内形成氯化物的高浓度溶液l氯化物水解,产生更多的H+、Cl-,使溶液pH值下降,酸度增加,促使阳极溶解进一步加快l加上受介质重力影响,蚀孔不断向深处发展,把金属断面蚀穿l自催化酸化作用:由闭塞电池引起孔内酸化,从而加速金属腐蚀的作用第65页/共74页66缝隙腐蚀的定义和特点缝隙腐蚀的定义和特点 l在工程结构中,一般需要将不同的结构件相互连接,缝隙是不可避免的l缝隙腐蚀将减小部件的有效几何尺寸,降低吻合程度l缝内腐蚀产物的体积增大,形成局部应力,并使装配困难,因此应尽量避免缝隙腐蚀在腐蚀环境中,因金属部件与其他部件(金属或非金属)之间存在间隙,引起缝隙内金属加速腐蚀的现象特点第66页/共74页67缝隙腐蚀的特征缝隙腐蚀的特征l可发生在所有的金属和合金上,特别容易发生在靠钝化耐蚀的金属材料表面。l介质可以是任何酸性或中性的侵蚀性溶液,而含有Cl的溶液最易引发缝隙腐蚀。l与点蚀相比,同一种材料更容易发生缝隙腐蚀。当EpEEb时,原有的蚀孔可以发展,但不会产生新的蚀孔;而缝隙腐蚀在该电位区间内,既能发生,又能发展。缝隙腐蚀的临界电位比点蚀电位低。第67页/共74页68缝隙腐蚀机理缝隙腐蚀机理 l缝隙的宽度使溶液能够流入缝隙内,又能维持液体在缝内停滞。一般发生缝隙腐蚀最敏感的缝宽约为0.0250.15mm。l在初期阶段,缝内外的金属表面发生相同的阴、阳极反应过程 阳极反应:阴极反应:l后期阶段,由于缝内缺氧,缝外富氧,形成了“供氧差异电池”“闭塞电池自催化效应”第68页/共74页69点蚀与缝隙腐蚀的比较 l由于几何形状或腐蚀产物在缝隙、蚀坑或裂纹出口处的堆积,使通道闭塞,限制了腐蚀介质的扩散,使孔内或缝隙内介质组分、浓度和pH值与整体介质差异很大,形成闭塞电池腐蚀相似成长机理一致闭塞电池不同形成过程不同l缝隙腐蚀腐蚀前缝隙已经存在,腐蚀一开始就是闭塞电池作用,闭塞程度大。由于介质的浓差引起,形态广而浅,更易发生l点蚀腐蚀过程逐渐形成蚀坑(闭塞电池),而后加速腐蚀,由于钝化膜的破坏引起,形态窄而深第69页/共74页70晶间腐蚀的定义和特点晶间腐蚀的定义和特点l晶间腐蚀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局部腐蚀,宏观上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但材料的强度几乎完全丧失,经常导致设备的突然破坏。l晶间腐蚀常常会转变为沿晶应力腐蚀开裂,成为应力腐蚀裂纹的起源。l在极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材料的晶间腐蚀过程制造合金粉末晶间腐蚀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沿着材料的晶粒边界或晶界附近发生腐蚀,使晶粒之间丧失结合力的一种局部破坏的腐蚀现象特点第70页/共74页71选择性腐蚀的定义和特点选择性腐蚀的定义和特点 l在二元或多元合金中,较贵的金属为阴极,较贱的金属为阳极,构成成分差异腐蚀原电池,贵的金属保持稳定或与较活泼的组分同时溶解后再沉积在合金表面,而较贱的金属发生溶解 l比较典型的选择性腐蚀是黄铜脱ZnZn和铸铁的石墨化腐蚀选择性腐蚀多元合金中较活泼组分的优先溶解,这个过程是由于合金组分的电化学差异而引起的特点第71页/共74页72黄铜脱黄铜脱ZnZnlCuCuZnZn合金,加ZnZn可提高CuCu的强度和耐冲蚀性能,但随ZnZn含量的增加,脱锌腐蚀和应力腐蚀将变得严重。黄铜脱锌即是ZnZn被选择性溶解,留下了多孔的富CuCu区,从而导致合金强度大大下降 阳极反应:ZnZn2+2e,Cu Cu+e 阴极反应:O2+2H2O+4e 4OH-Zn2+留在溶液中,而Cu+与溶液中氯化物作用形成Cu2Cl2,并分解:Cu2Cl2 Cu+CuCl2Cu2+2e Cu Cu又沉淀到基体上,总的效果是Zn溶解,留下多孔的Cu第72页/共74页73石墨化腐蚀石墨化腐蚀l灰口铸铁中的石墨以网络状分布在铁素体中,在介质为盐水、矿水、土壤(尤其是含有硫酸盐的土壤)或极稀的酸性溶液中,发生了铁基体的选择性腐蚀,而石墨沉积在铸铁的表面,铸铁被“石墨化”了l在铸铁的石墨化腐蚀中,石墨对铁为阴极,形成了高效原电池,铁被溶解后,成为石墨、孔隙和铁锈构成的多孔体,使铸铁失去了强度和金属性第73页/共74页74感谢您的观看。第74页/共74页

    注意事项

    本文(材料腐蚀与防护期末复习.pptx)为本站会员(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