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海陆分布与气候.pptx

    • 资源ID:80083600       资源大小:3.34M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海陆分布与气候.pptx

    二、海陆分布的温度效应二、海陆分布的温度效应 1 1 纬圈平均温度的经向分布纬圈平均温度的经向分布 大气温度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大气温度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大气环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影响。流、洋流等因素影响。热赤道:各纬圈平均温度达到最高点的热赤道:各纬圈平均温度达到最高点的联线,是一条环绕全球不规则的曲线,联线,是一条环绕全球不规则的曲线,且且位于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第1页/共36页1月份第2页/共36页7月份第3页/共36页三、海陆分布与大气水分三、海陆分布与大气水分1 1 空气湿度、云和降水的经向分布:空气湿度、云和降水的经向分布:1 1、水汽压:、水汽压:指大气中水汽部分的分压力,。空气中水汽指大气中水汽部分的分压力,。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水汽压越大。含量越多,水汽压越大。2 2、绝对湿度:、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湿空气所含有的水汽质量,又称指单位体积湿空气所含有的水汽质量,又称为水汽密度。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绝对湿度为水汽密度。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绝对湿度就越大。就越大。(一)湿度的表示方法(一)湿度的表示方法第4页/共36页 3 3、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指一定体积空气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所能容指一定体积空气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所具有的压力。纳的最大水汽量所具有的压力。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而减小。4 4、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的百分数,用汽压之比的百分数,用 f f表示,即:表示,即:f f e e E E 100 100 相对湿度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相对湿度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当的程度,当 e e 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减小。压增大,相对湿度减小。第5页/共36页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 f f 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决于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决于纬度和海陆分布状况纬度和海陆分布状况。赤道地带终年高温多雨,而高纬度地带则全赤道地带终年高温多雨,而高纬度地带则全年低温,所以相对湿度都较高年低温,所以相对湿度都较高8080。副热带。副热带区域,相对湿度较低,约区域,相对湿度较低,约5050。通常,相对湿度陆地小,海洋大。在大陆,通常,相对湿度陆地小,海洋大。在大陆,距离海洋越近,相对湿度越大;距离海洋越远,距离海洋越近,相对湿度越大;距离海洋越远,相对湿度越小。相对湿度越小。(二)(二)湿度经向分布湿度经向分布第6页/共36页第7页/共36页(三)云量、降水经向分布三)云量、降水经向分布云量的多少与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云量的多少与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因素有关。晴天:晴天:0 04 4;多云:多云:5 5 8 8;阴天:;阴天:9 910 10。云量带云量带:赤道多云带:上升气流,热对流,云量赤道多云带:上升气流,热对流,云量 6 6;纬度纬度 20 20 30 30 少云带:下沉气流,云量少云带:下沉气流,云量 4 4;中高纬多云带:气团、锋面频繁活动,中高纬多云带:气团、锋面频繁活动,云量云量 6 6 7 7。云量云量第8页/共36页1 1 1 1、赤道多雨带:、赤道多雨带:、赤道多雨带:、赤道多雨带:赤道及其两侧,是全球降水最赤道及其两侧,是全球降水最赤道及其两侧,是全球降水最赤道及其两侧,是全球降水最多的地带,年降水量约多的地带,年降水量约多的地带,年降水量约多的地带,年降水量约 2000 2000 2000 2000 3000 mm 3000 mm 3000 mm 3000 mm;2 2 2 2、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少雨带:南北纬南北纬南北纬南北纬 15151515 35 35 35 35 地带,地带,地带,地带,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和信风影响,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和信风影响,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和信风影响,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和信风影响,干旱少干旱少干旱少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雨,年平均降水量雨,年平均降水量雨,年平均降水量 500 mm 500 mm 500 mm 500 mm 以下,此带的大陆以下,此带的大陆以下,此带的大陆以下,此带的大陆西岸和内部更不到西岸和内部更不到西岸和内部更不到西岸和内部更不到 200 mm200 mm200 mm200 mm,但大陆东南部受季,但大陆东南部受季,但大陆东南部受季,但大陆东南部受季风、地形影响,可形成多雨中心;风、地形影响,可形成多雨中心;风、地形影响,可形成多雨中心;风、地形影响,可形成多雨中心;3 3 3 3、中纬度多雨带:、中纬度多雨带:、中纬度多雨带:、中纬度多雨带: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大陆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大陆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大陆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500 500 500 500 1000mm 1000mm 1000mm 1000mm;4 4 4 4、高纬度少雨带:、高纬度少雨带:、高纬度少雨带:、高纬度少雨带:气温低,蒸发弱,大气含水气温低,蒸发弱,大气含水气温低,蒸发弱,大气含水气温低,蒸发弱,大气含水汽少,一般年降水量不到汽少,一般年降水量不到汽少,一般年降水量不到汽少,一般年降水量不到 300 mm 300 mm 300 mm 300 mm。北极区的年。北极区的年。北极区的年。北极区的年度降水大于南极大陆。度降水大于南极大陆。度降水大于南极大陆。度降水大于南极大陆。降水的空间分布降水的空间分布第9页/共36页降水的空间分布降水的空间分布第10页/共36页(四)海陆分布的降水效应四)海陆分布的降水效应1 1 临近海洋的大陆产生降水的条件:临近海洋的大陆产生降水的条件:临近大陆的海域温度大于陆面:临近大陆的海域温度大于陆面:陆面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陆面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大气环流能够产生由海洋流向大陆的水汽输大气环流能够产生由海洋流向大陆的水汽输送:送:与风向有关;与风向有关;有利于气流抬升至凝结高度的大气垂直层结有利于气流抬升至凝结高度的大气垂直层结状况:状况:与大气层结状况有关。与大气层结状况有关。第11页/共36页 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特征: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特征:热带大陆热带大陆 赤道两侧是降雨最多的地区,赤道两侧是降雨最多的地区,10001000-2000mm/y 2000mm/y 东风带里东风带里大陆东岸大陆东岸的降水比西岸降水多;的降水比西岸降水多;西岸西岸及其附近洋面上及其附近洋面上,来自于大陆大陆信风气,来自于大陆大陆信风气 流的流的影响,影响,气候干燥少雨气候干燥少雨。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 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气流的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气流的 影影响,响,大陆西岸大陆西岸降水(降水(500-1000mm/y500-1000mm/y)比东岸多)比东岸多;东东 岸(岸(250-5000mm/y)250-5000mm/y)。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受季风环流的控制,降水具有明显的年变化特征降水具有明显的年变化特征.第12页/共36页n 季风的英文名称是季风的英文名称是 “monsoonmonsoon”,源自阿,源自阿拉伯语拉伯语 “mausemmausem”,意为季节。,意为季节。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且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现季节而有显著改变,且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现象,称为季风。象,称为季风。季风是由于海洋与大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形成季风是由于海洋与大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四、四、海陆分布与周期性风海陆分布与周期性风1 1 季风及其分类季风及其分类第13页/共36页三、三、海陆分布与周期性风海陆分布与周期性风 季风定义:季风定义:1 1月与月与7 7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40%;至少在至少在1 1月与月与7 7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和成风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和成风超过超过3m/s;3m/s;在在5 5o o经纬度矩形内,经纬度矩形内,这两个月中每个月气这两个月中每个月气璇与反气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璇与反气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1 1月与月与7 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月盛行风向的变化120120o o;Webster(1987):Webster(1987):冬、夏风向季节性翻转和冬、夏风向季节性翻转和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出现。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出现。第14页/共36页季风及其强弱定量描述(参见文献):季风及其强弱定量描述(参见文献):季风及其强弱定量描述(参见文献):季风及其强弱定量描述(参见文献):Webster PJ et al.,1992,Monsoon and ENSO:Selectively interactive Webster PJ et al.,1992,Monsoon and ENSO:Selectively interactive systems.Quart.J.Roy.Meteor.Sci.,118:877-962 (systems.Quart.J.Roy.Meteor.Sci.,118:877-962 (南亚季风指数南亚季风指数)施能等,施能等,19961996,近近4040年东亚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大气科学,年东亚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大气科学,2020(5 5):):575-583575-583。(东亚季风强度指数)(东亚季风强度指数)Yasunari t et al.,1996,On the two indicates of Asia monsoon,Yasunari t et al.,1996,On the two indicates of Asia monsoon,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climate system of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climate system of monsoon Asia,Kyoto Japanmonsoon Asia,Kyoto Japan。(季风强度指数)。(季风强度指数)季风具有三个特点季风具有三个特点: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甚至反向甚至反向;两种季风各有不同原地两种季风各有不同原地,气团性质不同气团性质不同;给天气气候造成不同季节性差异给天气气候造成不同季节性差异.第15页/共36页行星季风行星季风:行星风系在一年中随太阳直射点变化而有行星风系在一年中随太阳直射点变化而有显著的南北移动,在两个行星风系交接地显著的南北移动,在两个行星风系交接地区发生风向的季节性改变的现象。又称赤区发生风向的季节性改变的现象。又称赤道季风或热带季风。道季风或热带季风。海陆季风:海陆季风:海陆间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风。海陆间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风。季风分类季风分类第16页/共36页高空季风:高空季风:补偿低空海陆季风引起的质量的流入和补偿低空海陆季风引起的质量的流入和流出而在流出而在 高空所发生的风向随季节变化高空所发生的风向随季节变化 现象。现象。高原季风高原季风:高原同它四周自由大气间冬、夏产生的高原同它四周自由大气间冬、夏产生的热力环流所引起的盛行风向。热力环流所引起的盛行风向。第17页/共36页l l 世界季风区世界季风区分布:约在分布:约在分布:约在分布:约在 30W 30W 30W 30W 170E 170E 170E 170E,20S 20S 20S 20S 35N 35N 35N 35N的的的的范围,范围,范围,范围,其中以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最显著。东亚季其中以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最显著。东亚季其中以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最显著。东亚季其中以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最显著。东亚季风风风风范围广、强度大,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季风范围广、强度大,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季风范围广、强度大,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季风范围广、强度大,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季风(印度季风),夏季风强于东季风。(印度季风),夏季风强于东季风。(印度季风),夏季风强于东季风。(印度季风),夏季风强于东季风。亚洲季风区亚洲季风区亚洲季风区亚洲季风区 非洲季风区非洲季风区非洲季风区非洲季风区 澳洲季风区澳洲季风区澳洲季风区澳洲季风区 南亚为热带季风区,干湿季节转换明显;东亚季风区:南海-西太平洋一带为热带季风区(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东亚大陆-日本一带为副热带季风区,冬季30以备盛行西北季风,以南东北季风,夏季西南季风或东南季风。季风区分布以大陆东岸和低纬度地区季风区分布以大陆东岸和低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大陆西岸和高纬度地区不最为明显,大陆西岸和高纬度地区不明显?明显?第18页/共36页2 亚洲季风的主要成员亚洲季风的主要成员 南亚(印度)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印度)季风、东亚季风季风:季风:南亚(印度)季风南亚(印度)季风:主要是行星风系的季节变动出现的亚洲南部的主要是行星风系的季节变动出现的亚洲南部的季风现象。季风现象。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中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和我国西南地区。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和我国西南地区。其中南亚季风分为两支:其中南亚季风分为两支:一支一支由阿拉伯海吹向印度半岛,西南风;由阿拉伯海吹向印度半岛,西南风;一支一支由孟加拉湾吹向中南半岛沿阿拉干山脉折由孟加拉湾吹向中南半岛沿阿拉干山脉折向西北方向,西南风变为东南风向西北方向,西南风变为东南风。第19页/共36页东亚季风:东亚季风:东亚季风主要有与海陆的热力差异而引起东亚季风主要有与海陆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亚洲东部的季风。的亚洲东部的季风。影响区域范围:影响区域范围:中国、日本、朝鲜、苏联中国、日本、朝鲜、苏联 远东地区和北太远东地区和北太平洋西部沿海岛屿的气候有巨大影响。平洋西部沿海岛屿的气候有巨大影响。冬季风的南界冬季风的南界:位于日本海以南的海上:位于日本海以南的海上菲律宾群岛中部和马来西亚半岛一线。菲律宾群岛中部和马来西亚半岛一线。夏季风的北界: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夏季风的北界: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至青藏高原南侧和东侧一线。山至青藏高原南侧和东侧一线。第20页/共36页季风特点:季风特点:冬季风影响下,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冬季风影响下,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夏季风影响下,天气潮湿、多雨,在沿海夏季风影响下,天气潮湿、多雨,在沿海和山的迎风面雨量丰富,而广大的内陆地和山的迎风面雨量丰富,而广大的内陆地区天气多干燥、少云。区天气多干燥、少云。大气环流逐年变化的强弱,东亚季风的南大气环流逐年变化的强弱,东亚季风的南北界线变化很大。北界线变化很大。第21页/共36页冬季风:冬季风:蒙蒙古冷高压控制,大陆高压和阿留申低古冷高压控制,大陆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强大。在亚洲大陆东部和北太平洋西部压强大。在亚洲大陆东部和北太平洋西部形成范围广大的海陆季风环流。形成范围广大的海陆季风环流。一一般发生在每年的般发生在每年的11-311-3月。月。冬冬季风强弱决定于冷性高压的强度和移季风强弱决定于冷性高压的强度和移动情况。动情况。冬冬季风的风向和不同地区相对于高压中季风的风向和不同地区相对于高压中心的位置不同。心的位置不同。第22页/共36页冬冬季季风风0010N10N20N20N30N30N40N40N50N50N60N60N亚洲高压亚洲高压东北风东北风西北风西北风阿阿留留申申低低压压第23页/共36页夏季风:夏季风:1 1 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控制,太平洋副热带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控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成为高压西伸北进,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成为亚洲东部的偏南风,比冬季风弱,亚洲东部的偏南风,比冬季风弱,称为副称为副热带季风。热带季风。2 2 源源于澳大利亚高压,越过赤道后,在南于澳大利亚高压,越过赤道后,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成为西南气流,与北方海和西太平洋地区成为西南气流,与北方冷空气配合,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锋,冷空气配合,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锋,称称为为热带季风。热带季风。第24页/共36页夏夏季季风风季季风风槽槽西西太太平平洋洋副副高高西南季风西南季风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东南季风东南季风印印度度低低压压季风槽就是多雨的低压槽夏季,在大陆地表形成并保持的低压槽称为季风槽,导致低层大气往这个地带辐合,进而形成雨带。第25页/共36页亚洲夏季风亚洲夏季风南太平洋副高(澳大利亚高压)南太平洋副高(澳大利亚高压)南太平洋副高(澳大利亚高压)南太平洋副高(澳大利亚高压)东南信风东南信风东南信风东南信风过赤道流过赤道流过赤道流过赤道流 西南季风西南季风西南季风西南季风 西太平洋副高西太平洋副高西太平洋副高西太平洋副高(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梅雨锋梅雨锋梅雨锋梅雨锋 极地气团极地气团极地气团极地气团T TU US SR RQ QO OP P亚洲低压亚洲低压亚洲低压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印度低压)(印度低压)(印度低压)马斯克林高压马斯克林高压马斯克林高压马斯克林高压第26页/共36页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东亚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南亚季风分布区分布区东亚东亚青藏高原以南(南亚、青藏高原以南(南亚、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成因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季节移动行星风系季节移动盛盛行行风风夏季夏季 东南风(海洋东南风(海洋陆地)陆地)西南风(海洋西南风(海洋陆地)陆地)气压气压变化变化亚洲低压切断副高,亚洲低压切断副高,使其只保留在海上使其只保留在海上东南信风越过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赤道转为西南风冬季冬季 西北风(陆地西北风(陆地海洋)海洋)东北风(陆地东北风(陆地海洋)海洋)气压气压变化变化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使其只保留在海上压,使其只保留在海上东北信风东北信风第27页/共36页四、海陆间水分平衡和水分循环四、海陆间水分平衡和水分循环1 1 水分平衡与水汽输送水分平衡与水汽输送平流输送:海洋平流输送:海洋-陆地,发生在水平运动中。陆地,发生在水平运动中。垂直输送:气流辐合,发生在降水过程中。垂直输送:气流辐合,发生在降水过程中。水分循环:水分循环:水分大循环:水分大循环: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大陆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后: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到地面后: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这种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洋,这种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海(海-陆间循环)陆间循环)水分小循环:水分小循环:海洋和陆地上的水蒸发成为水汽,成海洋和陆地上的水蒸发成为水汽,成云致雨,最后又将落到海洋和大陆上,称为小循云致雨,最后又将落到海洋和大陆上,称为小循环环第28页/共36页 水分平衡方程水分平衡方程多年平均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在全球范围内是完多年平均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在全球范围内是完全平衡的。全平衡的。海洋上:海洋上:R Rm m=E=Em m-f-f陆地上:陆地上:R Rl l=E=El l+f+f 多年平均:多年平均:Rm+RRm+Rl l=E=El l+Em+Em第29页/共36页在水分循环中,在水分循环中,在水分循环中,在水分循环中,地表径地表径地表径地表径流流流流f f f f 等于水汽的水平净输等于水汽的水平净输等于水汽的水平净输等于水汽的水平净输送送送送A A A Al l l l=A=A=A=Af f f f。F第30页/共36页precipitationEve-transportation 大气的水汽源主要大气的水汽源主要在副热带高压带的在副热带高压带的海洋上(蒸发显著海洋上(蒸发显著大于降水),大于降水),过剩的水汽被输送过剩的水汽被输送到近赤道带和中、到近赤道带和中、高纬度地区(降水高纬度地区(降水大于蒸发);大于蒸发);水汽输送水汽输送经向通量经向通量经向通量经向通量第31页/共36页降水蒸发蒸发 就年平均而言,就年平均而言,北半球低纬热北半球低纬热带地区的降水和带地区的降水和蒸发几乎相等;蒸发几乎相等;两半球热带地两半球热带地区以外的地区蒸区以外的地区蒸发量的发量的不足基本不足基本上是由南半球热上是由南半球热带地区蒸发的过带地区蒸发的过量水汽量来补偿;量水汽量来补偿;第32页/共36页水分循环系数水分循环系数K K:区域内降水量与外来降水量之比;区域内降水量与外来降水量之比;从外部进入到区域内的外来从外部进入到区域内的外来 水汽被大气环水汽被大气环流带走之前,在该区域内以降水形式降落流带走之前,在该区域内以降水形式降落的次数。的次数。K=R/RaK=R/Ra =1+=1+(E-C2E-C2)/(C2+fC2+f)人类活动对区域降水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区域降水的影响?第33页/共36页第34页/共36页第35页/共36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第36页/共36页

    注意事项

    本文(海陆分布与气候.pptx)为本站会员(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