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田野考古学三.pptx

    • 资源ID:80093069       资源大小:156.6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田野考古学三.pptx

    第1页/共18页 确定层位关系的目的是确定诸堆积的早晚关系,因此,层位关系可以适当简化表示。上图1中的层位关系中,H、M、那么只写出HM也就能准确反映出层的层位。前图之中的层位关系全部列出是:第2页/共18页 此关系可简化为:HM,这种简化关系中称为层位关系组(串)。在分期等研究分析时,常常需要把复杂的层位关系图分解成若干层位关系组(串),如下图:第3页/共18页 其层位关系图为其层位关系图为下图。下图。此表可分解为层位关系组(串)此表可分解为层位关系组(串)为:为:1、M2。2、H1H2H3。3、H1M1。第4页/共18页三、考古地层学的运用明确了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之后,就需要运用这些原理来指导田野考古发掘工作。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必须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这一技能是要在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并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培养才能够获得的。田野考古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用地层学原理指导田野考古工作、全面而系统地收集蕴涵着各种信息的资料和对所有资料做科学的记录。1、用地层学原理指导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区分文化层和辨认遗迹是考古发掘中首先碰到的问题,它是做好发掘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地层学原理的指导下开展田野考古发掘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5页/共18页(一)依据堆积的土色、土质和包含物来划分文化层和遗迹自1931年安阳后冈遗址的发掘之后,中国的田野考古就摒弃了按水平层进行发掘的方法,转而采用按文化堆积的自然分布分层揭露的科学发掘方法,即所谓的按土质土色划分文化层。就目前的认识而言,划分文化层和遗迹主要是依据堆积的颜色、质地、结构、砂砾等成分的含量和包含物等因素。土质土色差别明显的文化层和遗迹是较容易区分、辨认的,如时代相差较远或性质不同的文化堆积、填土明显不同的遗迹等。而在许多时候文化层和遗迹的土质土色差别不甚明显,有时甚至在许多时候文化层和遗迹的土质土色差别不甚明显,有时甚至极为接近,在这种情况下划分文化层和辨认遗迹就比较困难,如颜色相似的文化堆积、在灰层内开挖的灰坑或墓葬等。第6页/共18页 对文化层颜色的观察往往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线明暗的影响,阴天和晴天、早晚和中午以及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有时会有不同的结果。再如湿度的影响,湿度较大时文化层的颜色一般较深,质地也相对较软一些,层次比较容易区分,而干燥了的文化层的颜色往往变浅发白,硬度加大,较难区分层次,在后一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喷洒水的方法加以处理。质地、结构、颗粒度和包含砂砾及其他杂质等因素也是区分文化层和遗迹的重要依据。观察文化层主要靠眼睛,但有时看起来没有什么差别的堆积,凭手铲刮面时的手感则可以体验到其差别,进而划分为不同文化层。仔细观察砂砾、炭屑、烧土颗粒、云母等物质在土层中的有无和数量的多少,也可以帮助分辨文化层和遗迹。第7页/共18页 尽管区分文化层和遗迹主要是依据以上叙述的内容,但注意包含遗物的细微变化有助于正确划分文化层和遗迹。一般说来,有一定时间间隔的文化层或具有打破关系的一组遗迹,其包含物必定有所不同和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土质土色的差别又不是很明显,那么,注意包含物的变化对于正确区分层位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一般情况下,文化层的划分不应过厚(特殊情况例外),至少在野外操作期间应该如此。如果文化层划分得太厚,有时会把属于不同期别甚至不同文化的堆积划到一层之中,如1958年发掘的徐州高皇庙遗址,厚达9米的堆积仅仅分为三层,其中下层就包含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三个时代,从而使一些关键性的学术课题丧失了早日解决的机遇。因此,在文化堆积的土质土色等比较接近而难于区分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层之内按10厘米的平行厚度划分开来,并给予临时编号,以记录相关内容和出土遗物,留待室内统一分析整理时取舍。第8页/共18页(二)平剖面结合,将文化堆积和遗迹置于立体的空间内分析研究(区分早晚关系)我国目前普遍采用探方法进行野外考古发掘。一个遗址内的文化层堆积和遗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积累起来的,它本身具有相当的时间深度。因此,在一个地点由于长时间的活动而逐渐形成的文化层和遗迹就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堆积空间。在考古发掘中,探方在挖开之后会出现东西南北壁四个剖面和底部平面这五个面。随着文化层和各种遗迹的出现并不断地被清理和发掘,我们就开始置身于一个立体的空间之内了。从理论上讲,五个面上出现的所有界线(包括文化层和文化层、遗迹和遗迹及文化层和遗迹之间的界线)都必须是闭合的,各种界线可以被打断而改变方向,但不能在不相交的情况下停顿。因此,在考古发掘中一定要在立体的空间内来研究文化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层位关系。第9页/共18页 平面上的土如果呈现不同的颜色和质地,并且相互之间有较为明确的界线,其性质的归属一般有三种可能。(1)可能是分属于不同的文化层。由于文化层并不都是水平的,相互之间就有倾斜叠压的现象,于是不同的文化层就会在同一平面上出现。这种情况下的界线往往不甚规则,并且会延伸到探方之外,一般根据壁上的走向和趋势就可以判断其早晚关系及性质。(2)可能是刚开口的遗迹。因为遗迹都有一定的形状,其填土与遗迹外文化层的土又有差别,所以其界线的形状往往较为规则,或呈圆形、椭圆形、或呈方形、长方形。如果与另外的遗迹有打破关系,较晚的遗迹界线形状通常比较完整,而被打破者则不完整。如有多重打破关系,则这些界线的图形就会显得较为支离破碎,需要仔细地加以分析,一一判断它们的先后关系,以便按先顺序进行清理发掘。第10页/共18页 (3)可能是在某一文化层或遗迹内夹杂的少量不同颜色、质地的土。因为文化层和遗迹内土的来源可能不同,常常会在同一文化层或遗迹内出现不同颜色和质地的土,这种土的界线有时也比较清楚,但其特点是形状比较凌乱,面积一般甚小,初学者在刮平的平面上,往往把那些细微差别都划出来,有时反而干扰了视线,影响了对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当然,有时也可能是不规则的遗迹(如灰坑)开口或新的文化层露头,但它们在形状、范围大小方面还是有所区别的。以上三种情况是从考古发掘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应与剖面结合起来分析,不仅需要判断在同一平面上的遗存之间的早晚关系,还要分析研究它们和已发掘层位的关系。只有在平面上准确地掌握文化层或遗迹的分布范围,从剖面上分清其相对年代关系,按要求采集并记录好各种资料,才能把文化层和遗迹揭示清楚,圆满地完成考古发掘工作的任务。第11页/共18页 (三)田野发掘操作必须遵循由晚及早的原则逐层予以揭露 由于较晚时期形成的文化层或遗迹一般位居堆积的上部,较早时期形成的文化层或遗迹一般偏下,堆积是由早到晚逐渐形成的,所以在进行考古发掘时,必须遵循先发掘清理晚期遗存后发掘清理早期遗存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依次把不同时代和不同期别的遗存按其保存状况揭示出来。在一个平面上,如果同时划出了遗迹和文化层,那么,平面上的遗迹一般都是打破文化层的,所以就应该先清理最晚的遗迹,即形状完整者,完毕后再由晚及早依次清理其他的遗迹。在设定的考古发掘范围之内,各个探方应协同一致,尽可能地依共时关系按堆积层揭露。尽可能地使各个探方的进度保持一致,按层位依次揭露。这样做有利于对各个时期的聚落及其遗迹周围地貌做统一的观察,并且可以对各个房屋之间及与其他遗迹的相互关系进行直接的观察和研究。第12页/共18页 (四)最大限度地收集各种资料 考古发掘中各种标本的采集,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有一个不断增多的过程,而且在不同的发掘工地对标本采集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在中国考古学的早期阶段,标本的采集只限于人工制品。随着考古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日益要求考古发掘能提供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同时,发掘管理工作也逐渐规范化,1984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规定,“地层及遗迹单位的遗物应全部采集”,同时要求“注意采集碳十四、热释光、古地磁等年代测定标本,注意采集孢子花粉等反映当时自然环境的标本”。此后,标本的采集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第13页/共18页2、做好资料的记录工作 资料的记录是考古发掘工作十分重要的环节,其意义正如英国著名考古学家皮特里所说:“经过发掘之后,被发现的遗存只存在于纸上,一个考古学者的义务,就是记录考古发掘中所见的一切东西,因为以后只能依靠记录,才能凭想象去重建那些遗存和使过去的生活具体化”。因此,发掘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最终是通过各种发掘记录才能够重建遗址的原貌,复原发掘前的堆积情况。资料的记录主要有文字记录、影像记录和测量绘图记录三大类。又分为遗物记录和文化层记录、遗迹记录等两个门类。第14页/共18页 (1)遗物的记录 普通遗物和采集的分析标本应记录其出土单位及层位。所谓普通遗物是指不能够复原的陶片、石块或废料、动植物标本等。因为这一类遗物的数量较多,通常采用特制的编制袋等封口保存,最好是将记录的内容写在袋子外表的显眼处,并把记录有同样内容的标签置于袋内。出自文化层或一般遗迹(如灰坑)内的重要遗物、完整或近似完整或可复原的遗物等,应收为小件遗物单独存放。小件遗物的记录除了需要标明出土单位及层位等要项之外,还应增加准确的出土位置(坐标),一般以探方的西南角为基点,量出纵、横、深三个数据。第15页/共18页 (2)文化层和遗迹记录 文化层的记录主要采用绘图和文字描述,反映在四壁上的剖面应有影像记录。绘图资料主要表现文化层堆积的平面分布范围、走向,并用剖面来反映其厚度的情况及变化。文字记录应较详细,包括的内容有:深度,厚度、土质、土色,颗粒度和分选,包含杂质情况;堆积的分布范围;各种出土的种类和数量;文化层的成因及特点的分析;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推定;存在问题等。因为遗迹的种类繁多,并且同类遗迹在不同的时代所表现的形式不完全相同,所以,这一类记录应因遗迹而异,各有不同的要求和格式。但都要做文字、绘图和影像三个方面的记录则是一致的。第16页/共18页 总结几十年来中国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经验并参照国外田野考古发掘记录的成果,最近几年在一些大学的考古发掘工地,开始采用一种表格式的记录形式。即把需要记录的文化层堆积和各种遗迹设计成内容极为详细的不同表格,发掘者在现场就可以随时将表格中的内容予以填写,有些还需要现场观察、比较和分析。如土色,过去都是根据各人的观察而确定,这种记述往往是模糊的,对同一文化层不同的人所定的土色可能是不同的,而现在逐渐开始采用色谱进行比对并加以记录,这样确定的土色就比较客观。再如粒度和分选、土质是粘性还是砂性等情况,均需在现场的发掘过程中确定。这样,对田野工作的要求就更加细致和严格,有利于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向精细化发展。第17页/共1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8页/共18页

    注意事项

    本文(田野考古学三.pptx)为本站会员(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