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经济地理学王铮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pptx
-
资源ID:80095255
资源大小:1.41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理论经济地理学王铮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pptx
我的经济地理学两分法我的经济地理学两分法经济地理学按经济现象规律划分为微观经济地理学和宏观经济地理学微观经济地理学是关于企业、产业的学科,它的大多数问题是空间经济学问题宏观经济地理学是关于经济增长、区域发展的问题,它的大多数问题是“多区域经济”问题可能城市地理学是一种中观(mose-scape)经济地理学,一种复杂现象第1页/共32页理论经济地理学的分类理论经济地理学的分类微观经济地理学企业与产业为对象特定的产品空间背景西方经济地理学长期重视宏观经济地理学经济体(economy)为对象特定的区域或者城市不强调空间背景中国经济地理学长期重视第2页/共32页微观经济地理学内容微观经济地理学内容区位论物理上是宏观的,经济学是微观的空间过程霍特林过程扩散过程聚集过程集群(cluster)过程第3页/共32页宏观经济地理学内容宏观经济地理学内容区域产业化和城市化区域产业化区域联盟化与一体化区域溢出与收敛区域结构形成空间结构城镇体系地缘经济结构区域网络知识网络贸易网络交通网络第4页/共32页两个学科的发展两个学科的发展在计划经济国家,宏观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得到了发展。但是受限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和方法的限制,没有形成理论。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中,克鲁格曼从国际贸易理论走向了宏观经济地理学。在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学者关心企业问题,应用了马歇尔理论,形成了微观经济地理学,如区位论,公司地理,等第5页/共32页“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的本质透视的本质透视宏观的经济地理学多区域的经济地理学贸易体系的经济地理学中观经济地理学 第6页/共32页当前的热点当前的热点新产业区位理论旅游业区位理论高技术产业区位论产业集群动力学区域结构理论地区领导力多区域经济动力学区域收敛性与一体化区域溢出区域合作中观尺度问题城市的发育第7页/共32页高技术产业区位:产业关联导致集群高技术产业区位:产业关联导致集群聚集的发生:任何一个生产企业都以双重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相对而言,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它需要购买其他企业的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又要把自己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其他企业。正是这种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把多个企业联接成一个个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上的企业为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标,选择地理上彼此接近。怎样克服霍特林困境:因为集群的联系依靠中间产品:中间商品为可移动,中间商品投入产出关联的作用更能解释发生在区域间的集群。第8页/共32页设施和交易成本设施和交易成本交通通讯设施的改善使空间变得平滑,但某些区位仍具有“粘附性”。空间摩擦力仍旧存在,经济活动并不是可以随意布点的,出现聚集。交易成本包括一切影响产品流通的阻力如:税收,政治,制度,语言、文化等方面。普格(Puga D.)发现交易成本和空间集聚的关系由非单调变为U形,且聚集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而不是克鲁格曼在两区域模型认为的那样突然和迅速地发生。第9页/共32页气候因子气候因子第10页/共32页环境艰苦性环境艰苦性第11页/共32页高技术产业区位高技术产业区位环境艰苦性创新环境人力资本供应交易环境第12页/共32页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视角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视角新经济地理学提出了多个economy的存在,适合分析新的经济地理问题。多区域经济过程是复杂的,在这种过程中,区域之间发生关联,形成经济地理现象。新经济地理学为经济学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第13页/共32页区域结构与区域过程区域结构与区域过程区域结构和区域过程是宏观经济地理学的主体区域结构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结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政结构和地缘结构区域过程包括聚集(不是集聚!)、专业化、联盟化 在区域过程中聚集和区域溢出是最主要的机制第14页/共32页什么是区域溢出什么是区域溢出溢出(Spillover):本意“泽”,在经济学中,溢出被用于特指主体活动的外部性,它被用于描述一个主体的行为对其它主体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市场开拓、贸易联系、知识传播、技术进步等,也包括环境污染。三种参见溢出环境溢出GDP溢出知识溢出第15页/共32页溢出:新的规律何在溢出:新的规律何在第16页/共32页Bretschger(1999)提出两个关键问题提出两个关键问题 There are no data or statistics which give information on knowledge diffusion in space with spillover;in other word,formula(1)describing the regional process of knowledge spillover has not been verified by practical experiences.第17页/共32页中国省域知识溢出差异:实证研究中国省域知识溢出差异:实证研究第18页/共32页溢出的基本规律溢出的基本规律(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第19页/共32页溢出模型:知识溢出(科研管理)溢出模型:知识溢出(科研管理)知识溢出是在一个网络环境中发生的;这个网络称为知识网络。区域是网络的节点。M.Beckmann的概念。知识网络的溢出机制满足有干扰的柯尔莫哥诺夫方程,知识缺口是关键。知识网络存在动力学复杂性第20页/共32页溢出模型:溢出模型:GDP溢出溢出1963年Mundell和Fleming建立Mundell-Fleming模型,试图模拟GDP溢出。Douven&Peeters(1998)定义的国家(地区)间GDP溢出是:一个本国(地区)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或者其他外生冲击而导致一个外在国家(地区)的经济变量的变化。第21页/共32页溢出模型:资源溢出溢出模型:资源溢出Brestchger(1999)建模认为由于自然资源也是一种资本投入形式并影响产出。资本的累积对自然资源产生的负效应最终带来经济福利的减少。这个模型阐明了资本使用的负溢出。但是实质上,由于自然资源被考虑为一种资本形式,因此环境问题可以理解为是资源的负溢出。第22页/共32页增长溢出:增长溢出:Conley,Ligon第23页/共32页中国省区增长溢出中国省区增长溢出(地理研究)上海是各省市中总溢出值最大的,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具有不容置疑的地位。溢出值排列在全国前三位的分别为:上海、江苏和浙江,整体构成了广义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经济一体化强烈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的地方性区域经济中心,反而成为了区域发展的落后力量。云南、新疆的正溢出,可能与它特殊的资源条件和边界开放政策有关。第24页/共32页信息化对溢出的影响:基于索罗残差分析信息化对溢出的影响:基于索罗残差分析在信息化缺口作用下,随着信息化的不平衡发展,形成了新的区域联动。由于信息化中资本和劳动力的供应不足,信息化可能对邻区带来负溢出。从获得溢出方面看,中西部省区均从东部省区,尤其是从长三角获益。在中西部省区中经济相对发达的湖北、四川和陕西获益最大。上海、广东是主要的正溢出源地。北京溢出强度显然没有上海和广东的溢出强度大。从各省区之间的溢出看,正的溢出主要还是在东部沿海省区之间广泛存在。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溢出互惠最突出,而且与长三角毗邻的河南、山东成为最大的获益区。第25页/共32页资源溢出模拟:模拟资源溢出模拟:模拟第26页/共32页贸易与区域溢出模型(财经研究)贸易与区域溢出模型(财经研究)第27页/共32页溢出与区域差距变化的复杂性溢出与区域差距变化的复杂性溢出强度变大只有知识溢出是充分的,经济一体化才能带来区域差距变小区域发展水平第28页/共32页GDPGDP溢出模拟:基于溢出模拟:基于M-F模型模型人民币升值10%。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升值10%时,中国GDP增长率下降0.86%左右,美国GDP增长率下降0.2%左右,不仅如此,美国GDP增长率会发生明显波动。同时汇率波动会导致实际利率水平的波动,尤其是当汇率水平变化较大时,实际利率会有明显的波动,对于经济平稳运行会有不利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导致以美元核算中国GDP增长,以人民币核算,中国GDP减少,这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增加和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第29页/共32页警惕伪科学命题宏观经济地理学区域竞争力微观经济地理学第30页/共32页谢谢谢谢第31页/共32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2页/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