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主体知识体系构建和答题模归纳.pptx
一、主观题答题步骤1、审题。先从问题开始,仔细地阅读设问,准确理解题意,明确答题要求,抓住中心,确定答题方向、范围。然后结合设问速读材料,归纳出材料的基本要点,同时思考与其相关的知识点。2、选定课本知识点。根据问题和材料定位课本知识点,知识选择一定注意紧扣题意中心,先选最贴切的然后再尽量全面考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3、组织答案。答题首先要有条理,最好分点作答。每点都应有观点和材料的结合,还要与时政结合有。其次做到全面(分清主次)、简明(点到为止)。最后务必规范答题语言,要用政治术语,避免答题口语化。第1页/共13页二、经济生活知识体系第2页/共13页二、经济生活知识体系第3页/共13页二、经济生活知识体系第4页/共13页第5页/共13页三、经济主观题答题模板1、角度一:个人(1)消费者消费反作用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消费观念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生产者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影响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6页/共13页三、经济主观题答题模板1、角度一:个人(3)投资者 投资方式:储蓄、股票、债券、保险。投资意义:获得一定收益同时提高资金利用率。(4)分配者 坚持和完善我国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发挥财政和税收的调节作用。第7页/共13页三、经济主观题答题模板2、角度二:企业(1)企业要依据市场,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2)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所以企业生产应该立足市场消费需求,通过生产创新,为消费创造动力。(3)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4)企业要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和市场交易原则,树立诚信意识,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5)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6)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转变对外贸易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坚持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增强规则意识和权利意识。第8页/共13页三、经济主观题答题模板3、角度三:国家(政府)(1)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要从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等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2)党和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等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3)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要坚持“一个制度保证”和“两个重要举措”。(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国家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第9页/共13页三、经济主观题答题模板3、角度三:国家(政府)(5)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应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从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做到统筹兼顾等方面作答。(7)要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8)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我国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第10页/共13页三、经济主观题答题模板4、角度四:国际社会(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2)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新优势。(3)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4)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第11页/共13页三、经济主观题答题模板5、角度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相应措施做好引导。(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4)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5)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6)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7)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12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