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与高一化学学习方法.docx
-
资源ID:8010702
资源大小:34.7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与高一化学学习方法.docx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与高一化学学习方法 化学物质及其改变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相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初中化学与中学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特别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我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改变教案 一、本章教材的编排特点和主线 1、主要内容 (1)相识“分类”这一科学方法对化学探讨的作用。 (2)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依据分类标准驾驭溶液、胶体和浊液的特点。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书写其电离方程式。 (4)以是否有离子参与反应为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其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 (5)以化学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的改变为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识别氧化剂和还原剂。 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分类方法的应用 2、内容结构 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相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初中化学与中学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特别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便利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探讨化学当中有不行替代的作用。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改变的分类。在中学化学的其次章编排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学问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中学学问的连接,又有利于学生能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些。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的学问进一步系统化。溶液和浊液在初中虽然也涉及到,但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中学化学的新学问。胶体的性质表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到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到化学反应分类的3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4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离子反应;(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后两种分类及相关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的新学问,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所以是重要的基础学问,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3、内容呈现特点: 以分类的科学方法作为统领本章的主要线索。本章所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过去的中学化学教学体系是作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学问载体,但现在只是作为基本概念,而且是从分类的角度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相关学问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详细的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与第一章的编排相像,其次章的学问仍旧特别重视与初中学问的连接,化学物质的分类是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学问入手,引入分散系、胶体等新的概念,而化学反应的分类则是在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4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基础上引申到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而且离子反应的概念建立在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问基础上,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也从得失氧的角度初步相识了,所以,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旧学问的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能够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依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了解丁达尔效应。 3.了解电解质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盐的电离方程式。 4.通过试验事实相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能通过化合价的升降,推断氧化还原反应。 6.能识别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探讨,相识分类法在化学探讨的作用。 2.通过对丁达尔效应、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反应等试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初步体会从试验现象分析上升到理论学问的理性思维过程。 3.在与同学探讨分类法的过程中学会对日常生活学问进行提炼、升华,并应用于科学探讨或学习过程。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感受分类等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探讨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2.能正确相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3.通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课堂探讨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与沟通,共同探讨、探讨科学问题。 三、课时支配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2课时)。 其次节 离子反应(2课时)。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2课时)。 复习(1课时) 单元测验(1课时) 测验讲评(1课时) 四、教学建议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2课时) 基本的要求 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道依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弹性的要求 胶体的渗析; 胶体的吸附作用。 暂不宜拓展 胶体的凝合的方法; 胶体布朗运动。 第一课时: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 (1)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化学物质及其改变的分类方法,教科书引入“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相识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探讨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要源于生活,落在化学,建议用详细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例1:NaCl、HCl、CaCl2、CuO、H2O、Fe2O3等化合物,假如将它们以在通常状况下的存在状态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假如将它们以是含氧还是含氯的二元化合物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氧化物和氯化物两类。 例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 例3: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是否化合反应;反应物的特点;是否氧化还原反应等) 硫在氧气里燃烧; 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2)从化学物质的分类过渡到化学反应的分类,建议可适当补充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虽然这个内容在“人教版”中没有出现,但在“山东版”和“江苏版”都有涉及。 其次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 (1)关于分散系的教学,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教科书已经列举了根据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相互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但没有详细的实例,因此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引导学生主动思索和列举实例。 (2)关于胶体概念的教学,要把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浊液、溶液的有关学问和日常生活中的有关事实、现象等联系起来,建议先通过丁达尔效应把浊液、胶体、溶液区分开来,然后通过比较、探讨,正确相识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3)关于胶体的性质,三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提到了丁达尔效应,而其他性质只有“山东版”提到了电泳、聚沉、渗析等,而课标对胶体教学的要求是“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在活动与探究建议方面提到了试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可见胶体的教学要求并不高,不宜随意扩展、加深。 高一化学怎么学好 1、坚持课前预习主动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学问铺垫。 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仔细听课;记好笔记。 (1)、仔细听课:留意力集中,主动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当留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当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试验的时候,同学们应当仔细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当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索;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登记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化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登记老师引导提炼的学问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登记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干脆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学问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接着探讨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3、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学问的须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缘由在于对学问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 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学问主线,发觉遗忘的学问点,刚好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学问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索,不断提高对学问的相识水平。 (5)有安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支配;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驾驭学问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有意识记是系统驾驭科学学问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驾驭科学学问。 5、增加课外阅读适应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同学们应当增加课外阅读,不断拓宽学问领域,以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的方法:选择阅读;上网查找;留意摘录。 6、科学归纳 学问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学问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运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SO2→SO3→H2SO4为统领。 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学问的共性与联系。 归纳方法之三是键线递进法。中学化学学习方法,中学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依据学生相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刚好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根据肯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牺牲一些详细细微环节,突出主要内容。“勤”和“巧”是到达学问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擅长总结。 高一化学化学物质及其改变教案与高一化学学习方法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