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 认识三角形.pptx
说课流程:1、说教材分析 2、说学情分析 3、说教法学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教学设计第1页/共28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习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2页/共28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感悟几何问题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第3页/共28页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第4页/共28页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第5页/共28页三、教学方法以引导发现为主,讨论演示相结合.第6页/共28页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三)精设练习 巩固新知(四)拓展创新 应用新知(五)浅谈体会 感悟反思(六)走出课堂 应用数学第7页/共28页(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第8页/共28页第9页/共28页你熟悉下面的图形吗?它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成?第10页/共28页(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1.三角形有关的概念(1)定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元素: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3)表示方法:ABC A B C第11页/共28页2.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设置了以下活动:第12页/共28页每人随意拿出3根小棒,把它们首尾接成一个三角形。(课前每人准备长短不齐的多根木棒)你们每次都能搭成功吗?ABC活动一:(动手摆一摆)第13页/共28页活动一:(动手摆一摆)所摆三角形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A B C 第14页/共28页活动二:(量一量 算一算)在练习本上画三个三角形,用a、b、c 表示各边,用刻度尺量出各边的长度,并填空:a b a b a b c c c (1)(2)(3)a=_ a=_ a=_b=_ b=_ b=_c=_ c=_ c=_第15页/共28页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活动二:(量一量 算一算)第16页/共28页(三)精设练习 巩固新知1.(口答)下面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1)3cm、4 cm、5 cm ()(2)8 cm、7cm、15 cm ()(3)5.5 cm、7.5cm、2.5 cm()(4)10cm、5cm 、4cm ()技巧:比较较短两条线段之和与最长线段的大小,或比较较长两条线段之差与最短线段的大小.2.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冒着生命危险斜穿马路.你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吗?第17页/共28页3.有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12cm的四根彩色木条,任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有()种不同的组法.A.2 B.3 C.4 D.5设计意图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巧设坡度,降低难度,弱化学习障碍的影响。以帮助学生从易到难、从会学到会用、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第18页/共28页(四)拓展创新 应用新知例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1)再取一根长度为2cm的木棒,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2)如果取一根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3)聪明的你能取一根木棒,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吗?(4)要选取的第三根木棒的长度x要满足什么条件呢?第19页/共28页解:(1)取长度为2cm的木棒时,由于2+5=7 8出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摆成三角形。(2)取长度为13cm的木棒时,由于5+8=13,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也不能摆成三角形。(3)(略)(4)3cm x 13cm归纳总结: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确定第三边的条件: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第20页/共28页变式递进训练:1.ABC中,AB=2,BC=4,AC的长为奇数.则AC=_.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7cm,求这个三角形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多少?第21页/共28页设计意图 基础练习之后,变式训练的设置,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挥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发挥教材的扩张作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第22页/共28页(五)浅谈体会 感悟反思(六)走出课堂 应用数学 1.用若干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并给所组的图案加一句形象的解说词 2.搜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资料,并在同学中交流。设计意图: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23页/共28页五、板书设计5.1 认 识 三 角 形(一)(二)三角形有关的概念 A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1定义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元素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表示方法 B C第24页/共28页本节课的设计思路:生活中的三角形 形成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知识的巩固应用和拓展抽象概括实践 验证应用训练第25页/共28页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三角形这节课通过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入三角形的概念。然后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随后的练习和例题中,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考虑到:1.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3.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化。整个设计以教材和学生实际为基础,体现老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经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应用,渗透了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授之以“渔”,体现学会学习的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第26页/共28页再见 谢谢各位!再 见!第27页/共2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8页/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