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专项复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红楼梦诗词鉴赏+专项复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红楼梦诗词鉴赏专项复习命题人:MWH(2020北京.牛栏山一中高一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 的词,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唐多令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 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韵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 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临江仙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 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韵华休笑本无根,好风 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注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薛宝钗(曹雪芹作)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 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 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 词)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做的一首柳絮词,该词 因不落俗套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B.上片“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C.词的最后两句, 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使整 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 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14.红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质清寒的特性。犹如香菱姣好 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颗凄凉又寥落的苦心。这位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却不幸沦落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她痛苦的泪水永远是流不完的。因而这种顾影自怜的幽怨之情调, 便在诗的颈联中委曲的道出:“一片砧声千里白”,以“一片”与“千里”对举,让“砧声”与“皎 月“浑融,既写出了地域之广远,又道出了愁思之绵长,而且这种愁思,乃是由砧声(即妇人们在月夜中的捣衣声)所引发的。诗的颈联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层的开掘,让这种深沉的哀愁扩散开来,使之具有更有为普遍的意义:同一个凄清的月夜,不知有多少身穿绿 蓑的游子漂泊江上,因闻笛声而垂14涕;又不知有多少红袖佳人徘徊楼头,倦倚栏杆而出神。因而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仅是属于香菱本人的,也还是属于千千万万个与香菱有着同样的遭遇的伤心人的!这乃是一种亘古至今游子思妇所共有的绵绵愁恨!诗尾联归结为无可奈何 的感喟:“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因偷食长生不老药而不得不飞升登上 月亮,与她的意中人后羿永远分离,想来她孤独凄凉的心是和世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故此处借 嫦娥的一问,就问得新奇且意趣,并且诗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紧扣诗题,笔法老练而又寓 意遥深。在小说中,众人评这首诗日:“新奇而有意趣”,就不是毫无根据的溢美之辞。31 . B.薛诗表现出其矜持端庄,稳重平和的形象。“昼 掩门”和“珍重芳姿”的一语双关,写出贵族少女的矜持;洗尽铅华的白海棠淡极反艳,颇与宝 钗性爱淡雅反显雍容暗合;窈窕默然地以无痕的清洁回报自然,又似宝钗的安分随时,宁静 娴雅。林诗表现出其风流高洁,善感多情的形象。首联,种花人在半卷半掩的帘与门中呼之欲出,以冰为土以玉为盆,尽显洒脱高洁;梨蕊之白和梅香进一步突出了清雅、高洁这一特质。居父丧着孝服的黛玉将自己与白海棠的形象糅合,白海棠的哀怨、深情,便成了她善感多情的写照。【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B项,“'不语'表现海棠为不能更多地报偿自然 而黯然烦闷”错。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 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体现的是宝钗的矜持稳重。故选B。31. 本题考查鉴赏诗人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薛宝钗笔下的白海棠是端庄矜持、稳重和平的淑女化身,也是她理想中的自我形象。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 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15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 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 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 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 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 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 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林黛玉的咏白海棠特点是以人写花,新颖别致。诗中 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 机灵、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写湘帘半卷,门亦半开,种花人已呼之欲出,但与“珍重芳姿昼掩门”之人风韵却截然不同:一潇洒活泼,一稳重矜持,恰成明显对比。次句写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则种花人之高洁可知,玉盆冰土中白海棠之清雅更可知。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特写其得梨蕊、梅花之长的风度精神。颈联“月窟仙人缝缩袂,秋闺怨女拭啼痕”,为流水对,将白海棠花比作“秋闺怨女”用以“拭啼痕” 的“缩袂”,而此"缩袂又系“月窟仙人''所缝制,可见诗人想象力之丰富。全联的意思是说:深闺中幽怨的女儿将婵娥所缝制的白色娟袖揩拭眼泪。这"秋闺怨女''就是黛玉自己。其时黛玉正居父丧,身穿白色孝服,诗人将写实与幻想糅合,画出了白海棠哀愁的形 象。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继续以人写花,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 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34. D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16C项,C项,“写出了雪后白海棠的姿态”错。“秋阴捧出何方雪,以“雪”来比喻白海棠开出的“花。这里描写的是“白海棠开出的花”。故选C。33.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D项,“桃李不抵风霜,驻足于春风中”错。尾联意思 是:我同菊花一样傲世不群是因为我们气味相投,性情一致,面对着像繁花盛开的春天一样热 闹的尘世毫不留恋。“春风桃李”,喻世俗荣华。故选D。34. 本题考查鉴赏文本的表现手法以及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了谐音的手法,“晴”B项,“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蓬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望帝”句:华 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C项,“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D项,“停机德”,指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一种妇德,这里指薛宝钗。东汉乐羊子远出求学,中道而归,其妻以停下织机割断线径为喻,劝其不要中断学业,以期求取功名,见后汉书列女传。“咏絮才”,女子敏捷的才思,这里指林黛玉。晋人谢道龌,聪明有才辩,某天大雪,银叔谢安问:“白雪纷飞何所似? “银堂兄谢朗 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镉日:“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赞赏不已。见世说新 语言语。故选Ao37.新巧之处有三点:37.新巧之处有三点:(1)除首联直接写月外,其它句句不着“月”字,但句句与月相关。(2)首联一个“寒”字为全诗之骨(“诗眼”、“奠定感情基调”均可),全诗围绕这个寒字展开,情感浓郁。(3)诗中化用古代诗句,却不露痕迹, 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全17诗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 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 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不是诗人向嫦娥发问,而是诗人想像嫦娥自己问自己。诗楼梦中写到,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 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你是否赞同史湘云的看法,请简述理由。(2021云南昆明二十三中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口禽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注)咏菊是红楼梦第38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深受诗魔影响,黄昏时分,漫步菊篱, 独自倚石沉思吟诵。B.颔联紧扣“咏菊”,写出秋霜、菊香的情境及主人 公对月吟咏的形象。尾联归结为无可奈何的感喟:“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 使永团圆”?嫦娥因偷食长生不老药而不得不飞升登上月亮,与她的意中人后羿永远分离,想来她孤独凄凉的心是和世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故此处借嫦娥的一问,就问得新奇且意趣, 并且诗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紧扣诗题,笔法老练而又寓意遥深。故选D。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 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 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 在明显的错误。3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明确写作特色,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主旨是写离别之情。首联写月光及月的形态,颔联写月下之景,颈联写思亲之情,表达作者的孤单感觉。尾联归结主旨。除首联直接写月外,其它句句不着“月”字,但句句与月相关。诗的首联次句把月亮形象与诗人的身世紧紧的联系起来,咏月而又咏人,两者水乳交融。“影娟娟''写月亮修美的外 形;“魄自寒”,指月质清寒的特性。犹如香菱姣好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颗凄凉又寥落的苦心。 全诗围绕这个寒字展开,情感浓有口。这位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却不幸沦落为粗鄙陋 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她痛苦的泪水永远是流不远的。因而这种顾影自怜的幽怨之情调,便在诗的颈联中委曲的道出:“一片砧声千里白”,以“一片”与“千里”对举,让“砧声”与“皎月''浑融,既写出了地域之广远,又道出了愁思之绵长,而且这种愁思,乃是由砧声(即妇人们在月夜中的捣衣声)所引发的。全诗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切合香 菱自己的身世。39. CB【分析】1838.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重点词语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 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 进行分析概括。D项,不肖是不贤,“卓然于家庭之外,对老祖宗等不 屑一顾。”不对。宝玉对老祖宗非常尊重的。故选D。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重点诗句内容的把握 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重点的句子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 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并非所有文章他都厌恶。他厌恶四书五经, 但对于西厢记、牡丹亭还是很喜欢读的。故选C。40.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 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 析概括。B项,“二词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表述错误。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表述错误。江月二词对宝玉是寓褒于贬的手法。故选B。40. D42.42.直抒胸臆。(1)借花倾吐满怀的愁绪与悲情,既有对百花在暮春时节凋零的惋惜无奈,又有对人生遭遇的苦痛和前路茫然的悲叹。(2)林黛玉幻想自由幸福的爱情而不可得时的失落与绝望。她期盼与宝玉有情人能成眷属,但是又深知现实的重重阻碍难以逾越。(3)隐隐流露出林黛玉不愿受封建家长摆布、不甘心低头屈服命运的抗争意识。【分析】1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 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 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 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D项,“清明节”错,正确的是“芒种节”;“名为悲 叹落花飘零无依,实则仅仅写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错,正确的是:葬花吟名为咏花,实则 写人。选段写出林黛玉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故选D。4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 赏析林黛玉葬花吟选段主要用了什么手法,以及表达了哪些复杂情感。回答时,首先要 回答出主要手法,然后分析诗中的复杂情感。首先要读懂全诗,首先回答主要抒情手法是:直抒胸臆。然后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写出林黛玉在幻想自 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借花倾吐满怀的愁 绪与悲情,既有对百花在暮春时节凋零的惋惜无奈,又有对人生遭遇的苦痛和前路茫然的 悲叹。“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借花倾吐满怀的愁绪与悲情,既有对百花在暮春时节凋零的惋惜无奈,又有对人生遭遇的苦痛和前路茫然的悲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幻想自由幸 福的爱情而不可得时的失落与绝望。她期盼与宝玉有情人能成眷属,但是又深知现实的重 重阻碍难以逾越。“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隐隐流露出林黛玉 不愿受封建家长摆布、不甘心低头屈服命运的抗争意识。【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 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 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 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2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 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 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 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42. D“珍重芳姿昼掩门” 一语双关,既写诗人珍惜白 海棠,又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刻画她作为贵族少女的矜持。“洗出胭脂影”“冰雪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指白海棠颜色如冰雪般洁白,也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淡极更艳,实写自我安分随时,更显淑女之淡雅凝重。【分析】43.本题综合考查了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 解答本题注意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偷来” 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而“借得”不是贬词,不属于“贬词褒用“,说法错误,故D错误。故选D。44.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以及鉴赏表达技巧 的能力。答题前注意审题,审题要求简要分析“薛诗是如何以花写人,写出薛宝钗的大家闺 秀的性格的”。解答本题要先通读整首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C.颈联转入抒情,“自怜” “素怨” “秋心”写出了 诗人寄寓菊中的愁情。D.尾联写到陶渊明品评菊花,以“千古高风”提升了 整首诗的抒情格调。16 .大观园诗社活动中,咏菊公评第一,请从表 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佳处。(2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高一期中)阅读 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 菱终于写成了 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诗文如下: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17 .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正确的一项()行细细品读,体悟本诗如何“以花喻人”、哪些地方体现了“薛宝钗的大家闺秀的性格”。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大家闺秀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 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21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 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同时,愤世嫉俗、 不与人同也是宝钗的一大特点;至于宝钗拥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及审美水平,都是曹雪芹自 己的化身。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 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 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 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45. C46.本诗颔联上句由“菱”46.本诗颔联上句由“菱”铲“鹅儿”“水”个名词(意象)排列组成,下句由“桑”“榆,“燕子,”,梁,四个名词(意象)排列组成。鹅儿在长着 菱角和存菜的水面上嬉戏,燕子飞越桑榆之间,取树枝在梁上筑巢,描绘出一幅生动活 泼的农庄图,流露出诗人向往之情。4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 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 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尾联借景抒情”错误,“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忙!尾联无景物描写,采用了 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作者通过尾联是对想象中太平盛世的赞美。故选C。4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以 及对诗歌情感的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颔联描绘出怎样的画面。回答时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 内容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有手法的尽量要答出来,在此基础上,结合注释分析诗句表达的 思想情感。22第一,分析意象。“菱谷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菱,”帝,“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两句诗由八个意象组成。第二,分析手法。两句诗全部由意象(名词)组成,很容易联想到天净沙秋思,我们把诗歌中堆砌名词意象的方法叫做名词排列或意象叠加或 列锦。第三,分析画面。鹅儿在长着菱角和荐菜的水面上嬉戏, 燕子飞越桑榆之间,取树枝在梁上筑巢,描绘出一幅生动活泼的农庄图。第四,分析情感。这首诗是元妃游赏大观园时的“颂圣应 酬”之作,由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由于这一时期是贾府的鼎盛时期,贾府洋溢着一片歌舞升 平,林黛玉通过想像,描绘出一幅生动活泼的农庄图,流露出她的赞美和向往之情。47 . (1)七言律诗5 (2) A (3)你白如凝脂就像那玉 烛在风里滴干了眼泪,身上还留有皎洁月光被水晶帘隔破的斑痕。运用比喻修辞,将秋 风中摇曳的白海棠花,比作白玉色的蜡烛在风中滴干眼泪,表现海棠花的洁白无瑕,用“滴 干”“风里泪”与“隔破”“月中痕”的意象暗示史湘云的命运结局。【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本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因此属于七言律诗。诗中押韵 的字有“门"“盆魂”"痕”“昏”,因此诗中的韵脚一共有5个。(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 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 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 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 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和韵”,应和他人诗作,用其原韵的叫和韵。包括 用韵、次韵、依韵三种。用韵依原韵,而不依其次序。次韵即步韵,依原韵,并依其次序。依韵依原韵,而不依其原字。故A项正确。B项,“海棠花恶劣的生存环境”错误,“荡芷阶通萝薜门” 句意为:荡芷香草萦砌盘阶连接着萝薜缠绕的园门。萝薛香草在园中或垂山巅,或穿石隙, 垂檐绕柱,紫砌盘阶,到处生长。并未写其生长环境“恶劣”。错误。C项,”都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慨痛苦”错误,“玉烛滴干 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写秋风23中摇曳的白海棠花,像白玉色的蜡烛在风中滴干眼泪,剩 下一堆凝脂,洁白无瑕。在夜色中,花月相对,花儿洁白,明月皎洁,中间却被水晶帘“隔破”, 于是洁白的花儿印上了道道班痕。没有“表现诗人内心的悲慨痛苦D项,“白海棠孤寂落寞的人格形象,只有明月能安慰几 分”错误,“月色昏”写出廊下夜色昏昏,长廊寂静,嫦娥业已休息,无人听起诉说幽情,因 此明月不能给她安慰。故选Ao(3)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 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句意为:你白如凝脂 就象那玉烛在风里滴干了眼泪,身上还留有皎洁月光被水晶帘隔破的斑痕。颈联紧承上联 进一步抒发幽情。秋风中摇曳的白海棠花,像白玉色的蜡烛在风中滴干眼泪,剩下一堆凝脂, 洁白无瑕。在夜色中,花月相对,花儿洁白,明月皎洁,中间却被水晶帘“隔破”,于是洁白 的花儿印上了道道班痕。诗句写得极富朦胧美,富有情韵。“滴干”“风里泪”与“隔破”“月 中痕'的意象,给人以枯竭断绝、欢乐成空的联想,伤感的情怀暗蓄其中。红楼梦 常在诗词曲赋谜语中暗示人物的命运,这里,曹雪芹又一次运用了这种手法,再一次通过人 物自己的诗词暗示了她的命运结局。【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 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 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 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24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 想情感或暗示主旨。48 . C.尾联告诉大家,我不过画的是菊画呀,莫要认为 是陶渊明种的菊花,而去采摘;这里说明画的神态逼真。把画好的画镶嵌在屏框里,在闲时看看略以慰藉大家好像感觉到九九重阳节赏菊时刻。反映了主人公寂寞空虚而有些无奈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 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B.颔联写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 直到雄鸡高唱、缺月高挂。C.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的亲人重 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再分离呢?” D.该诗同春江花 月夜一样,借思妇的月下情怀表达月之思乡怀人意 蕴。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有趣”,其“新巧有趣”体现在何处?请从写作特色方面作答。(2021.河北石家庄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的诗歌,完成各题。问菊林黛玉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把实物实景与自己的所画之作融合在一起"错,作 画之人是把实物实景与自己的想C项,象幻觉融合在一起,并非画作。故选C。49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 能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 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莫认东篱闲采掇“,不 要错认是真的菊花而随手就去采摘,是说画得神态逼真。东篱闲采掇,语用陶潜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粘屏聊以慰重阳”一句中,"粘屏”,把画贴在屏风上。“慰重阳”,时值重阳而不得赏菊,只能观画代之,可安慰一下寂寞的心情。表达了作画之人内心的寂寞,有“画饼充饥”之感。50 . D51.新巧之处有三点:51.新巧之处有三点:(1)除首联直接写月外,其它句句不着“月”字,但句句与月相关。(2)首联一个“寒”字为全诗之骨(“诗眼”、“奠定感情基调”均可),全诗围绕这个寒字25展开,情感浓郁。(3)诗中化用古代诗句,却不露痕迹, 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全诗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切合香菱自己的身 世。50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 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错误,不是诗人向嫦娥 发问,而是诗人想像嫦娥自己问D项,自己。诗尾联归结为无可奈何的感喟:“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因偷食长生不老药而不得不飞升登上月亮,与她的意中人后羿永 远分离,想来她孤独凄凉的心是和世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故此处借嫦娥的一问,就问得新奇 且意趣,并且诗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紧扣诗题,笔法老练而又寓意遥深。故选D。51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的能力。明确写作特色,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翻译: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 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残月仍挂天边。秋江里漂泊的旅人闻笛声更添愁绪,楼上伤情的少妇终夜里倦倚栏杆。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香菱咏月其三是由清代作家曹雪芹编著的一首七言律诗,是红楼梦里香菱所作的第三首咏月诗,这首诗在前两首的基础上显得笔法老练,寄情于景,紧扣主题,将自己的孤独寂寞推向嫦娥,寓意深刻。运不济、身世悲惨的香菱,原为乡宦小姐,后沦为奴隶,做了薛蟠之侍妾。她在大观园中的 地位低于小姐而高于Y头。她渴望过贵族阶级的精神生活,因此“慕雅女雅集”,偶遇进园的机会,就一心一意跟黛玉学起诗来。对黛玉给她出的咏月之题,她如痴如呆地琢磨,“苦 吟”以求佳句。主旨是写离别之情。首联写月光及月的形态,颔联写月下之景,颈联写思亲之 情,表达作者的孤单感觉。尾联归结主旨。除首联直接写月外,其它句句不着“月”字,但句 句与月相关。诗的首联次句把月亮形象与诗人的身世紧紧的联系起来,咏月而又咏人,两 者水乳交融。“影娟娟”写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质清寒的特性。犹如香菱姣好 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颗凄凉又寥落的苦心。全诗围绕这个寒字展开,情感浓郁。这位精华灵秀 所钟的薄命女儿,却不幸沦落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她痛苦的泪水永远是流不远 的。因而这种顾影自怜的幽怨之情26调,便在诗的颈联中委曲的道出:“一片砧声千里白“,以 “一片”与“千里”对举,让“砧声,,与“皎月”浑融,既写出了地域之广远,又道出了愁思之绵长,而且这种愁思,乃是由砧声(即妇人们在月夜中的捣衣声)所引发的。全诗借咏 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 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 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手法和情感错误。52 . D. D53 .两首诗虽然都用了 “陶令”的典故,但表意有异。黛玉用在尾联,也就是在总结全诗并点明主旨的时候用到的,借陶令礼赞菊花的高风亮节,以 抒发自己不畏风霜、不慕功名、孤标自傲的高洁志趣。而李商隐则是在颔联中用到的,点到为止,表意平淡。再联系尾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来看,虽然诗中提及甘于田园的 陶令,但落脚点不是田园,而是借菊花寄托自己入朝升官的热望。【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 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 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 辨析。D项,“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从古传颂到今”错误,诗句”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意思是: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 直到今天。所以是“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们从古传颂到今,而不是“陶渊明的高风亮节D错误。故选D。52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 首先要指出写作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27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手法有 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本诗以人为主,以菊花为宾,要求选出与本诗 的写法差别最大的一项。A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由此可知,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的是人,更多的是托物言志,此诗以人为主,没有直接描写菊花,主要是展现诗人隐逸的闲适之情,与 本诗的写法一样。B项,“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意思是:等到九九重 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由此可知,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的人,所以此诗以 人为主,以菊花为辅,展现与友人真挚的友情,与本诗的写法一样。C项,“为忆长安烂漫开,我今移尔满庭栽”的意思是:为 了忆念长安烂漫开的菊花,我今天把你们移来栽满庭院。由此可知,把菊花移来栽满庭院 的是人,所以此诗主要写的是人,是为了回忆长安的生活,所以把菊花移栽到庭中,与本诗 的写法一样。D项,“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的意思是:黄 灿灿的花海中,偏有一丛白菊,它孤零零地站着,显得格格不入,又让人觉得惊喜,甚至 亲切。由此可知,此项有对菊花的具体描写,描写的对象是“一丛白菊”,是以菊花为主,而 不是以人为主,与本诗写法差别最大。故选D。53 .本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诗歌基调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其次根据诗歌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