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叙事类散文 导学案.docx
散文阅读之叙 事 类 散 文 一 导(【考情精析】) 试 卷标 题题 目分值2022年新高考II到橘子林去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这一句将马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趣味。B.“我”在判断小岫对去橘子林的态度时,用语从“一定”变为后来的“也许”,暗示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C.小岫让“我”领她去橘子林,实际上全程“我”都是由她拉着走的,由此可见,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8.“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9.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16分2021年新高考II卷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柴匣子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文章将猖神庙比作火柴匣子,既强调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B猖兵画花脸后显得有地位,而“我”天生的面反而不算什么,这个对比表达了“我”对猖兵的羡慕之意。C“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奇迹”不再,也写“我”因放猖结束而感到失落。D文章写了放猖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结构紧凑,不枝不蔓,这表明“我”对放猖这一活动的记忆十分深刻。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须有先生让学生写荷花时,期待他们从荷花说到杂货店,是因为他希望学生作文时能写到生活实际。B莫须有先生所说的“写生”,是指文章应该把事物写得清楚明白,让对该事物陌生的人读了也能一目了然。C小孩子喜欢“放猖”“送油”,却写不出,这说明作文除了要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D莫须有先生在乡下时要写“放猖”以记民俗,但未写成,后来弥补了这一过失,所以说是“补过的快乐”。3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16分2020年全国卷III记忆里的光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B. 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C. 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D. 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8.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15分2020上海相思8把帐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动,而从第4段画线句整体来看,“小舟”这一喻体的选择另有巧妙之处,请加以赏析。(4分)9文中“黄蛉”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10本文运用第二人称来指称主人公,请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11评析文本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4分)15分2017年高考课标卷我们的裁缝店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6.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20分2015年高考江苏卷比邻而居12文章盂榆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虞段中“孱弱冶的含意。(4分)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15分2015年高考上海卷雪天7对第(4)(5)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B衬托出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C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D为突显作品的主旨做了必要铺垫。8赏析第(8)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9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14)段画线句。(4分)10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因。(4分)11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想象,为本文续写结尾。(限45字以内)。(4分)19分2014年天津卷枣香醉人16.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17.“哎,这棵枣树也老了!”这句话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情感?(3分)18.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19.本文标题为“枣香解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4分)2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B.奶奶说他们很壮实,经常包饺子,这都是为了不让“我”担心,宽慰“我”而说的。C.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爷爷奶奶的依依不舍之情。D.爷爷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是和奶奶一样的对孙辈的关心体贴。E.文章在塑造爷爷奶奶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心里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20分2013 湖南卷未婚妻15 “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16 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5分)17文中两处画横线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后一处文字对深化作品主题有何意义?(6分)118.综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25分2013年广东卷卷过岭16文中说“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竞又是这样不通人意”,你如何理解?(4分)17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马性”。(5分)18“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20分2013年天津卷胡杨人家1.“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3.文章结尾处化用了哪两首中国现代诗?以拟声词“扑哧”收尾有何效果?(4分)4.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4分)5.有人认为第一自然段可删去,有人认为不应删,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理由。(3分)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 )A.标题“胡杨人家”既点出了老代一家生活的环境,又暗指这家人具有胡杨一样的品格。B.本文时而使用当前流行语和网络语,富有时代气息,但也显得文风不够庄重。C.“我”与老代的邂逅,既颠覆了“我”心目中蒙古汉子的形象,又印证了“我”心目中的蒙古汉子形象。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描写,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文辞华丽,又不乏风趣。E.文末“我”“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还觉得有点儿豪迈”,表现了“我”的豪爽与洒脱。21分2013·大纲版全国卷林肯中心的鼓声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2.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简要分析。(6分)3.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悟?请简要分析。(6分)4.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21分2013 山东活着19.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分)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分)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2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5分2012浙江卷母亲的中药铺11. 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12.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 13. 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14.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15. 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2012安徽卷往事(二)之八1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6分)12.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4分)13.“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远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1)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其用意是什么?(2)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用不作灯塔的梦 ”,“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22分2011年广东卷严冬海猎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k.Com17.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18.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3分)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两个原因。15分2011年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14.怎样理解第1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15.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17.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22分2010年江苏卷溜索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23分2010年重庆卷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14“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15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16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6分)17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6分)22分2008年安徽卷我与地坛节选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6分)15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1)孩子: (2)老人: (3)热恋中的情人: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17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22分2007年 湖北卷日月行色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18分2007年江苏卷麦 天14.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16.“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17.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6分)22分2006年全国卷1阳光的香味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6分)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22分2006年上海卷幸福的篮子6作者写第一次偶遇,在文中的作用_。(2分)7第二自然段中包含多组对比,请简要概括。(3分)(1)妇外形:口口与口口(2)“我”的心理:羡慕与口口8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老太太认为“我”在公园刺绣时呈现出现代都市的时尚美。B."那次事件"指的是“我”在菜店与“美丽无比的女人”相遇。邦C."我"是一个容貌俊秀、心地善良却又多愁善感的姑娘。 D."我"的“幸福之篮”里第一批珍品是童年以来的美好时刻。威9本文不仅叙说了动人的故事,而且教会我们如何编织“幸福的篮子”,那就是 。(3分)10第二偶遇写得很有感染力,请指出其中运用的两种写作手法并举例说明。(4分) (1) (2) 11朋友,在你的“幸福之篮”里一定也有许多珍宝,请和我们分享(可写一件,也可写一组,80字左右)。(5分)19分2005年福建卷日历12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1) dié( ) (2) xingqiàn ( )( ) 13“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3分)14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3分)15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6分)16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6分)20分二 学(【知识扫描】)特 点抒情典型思路例 文叙事类写小事琐事凡事小事见深意 因事抒情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未婚妻(2013)取材于真人真事不靠虚构 冬阳 童年 骆驼队伍以多个片断剪影表达主题少用单一故事林肯中心的鼓声记叙的相关知识记叙记叙顺序顺叙按时间、空间或内在逻辑顺序来写。作用是使记叙有头有尾,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叙叙述下去。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内容作某些交代,使文章结构完整;使得文章留下了悬念,能够吸引读者;使得行文富于变化,故事情节波浪起伏;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优点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便于抒情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时空的限制性很强,是“有限的讲述”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举例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第三人称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优点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灵活自由;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举例比如项链 “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叙述视角全知视角特点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全知全能,无所不在。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传统小说三国演义、项链好处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便于作者对人物进行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苦思冥想。有限视角特点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好处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叙述速度加速次要情节,一笔带过。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细细品味。减速关键情节、精彩之处,浓墨重彩。 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细描细绘,多用描写手法,读者要用慢速阅读,细细品味。意义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和营造叙事波澜的法宝。注意:这一技巧也是我们写好记叙文的法宝!叙述语言口语化、地域特色、典雅庄重等叙事安排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等。叙述技巧看小说是否设置悬念、运用伏笔照应、铺垫、对比反衬、抑扬、叙述线索、侧面烘托等。三究(【真题演练】)【2022年新高考II】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到橘子林去 (叙事类散文) 李广田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议论】“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考点定位】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的能力。【答案】C【解析】A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一段“到了适当的机会提醒你”、第三段“今天是晴天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可知,“我”带小岫去橘子林是在孩子的提醒之下去做的,并不能说“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B项,“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错误。根据原文第五段末句可知,“我”的兴致一开始就是高的,偶遇车夫修马蹄后,“我”和小岫都被吸引住了,这个变化表明“我”更深地陷入由出游所见而引发的感悟中。D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最后六段的内容可知,小岫的心思已经发生了变化,她此时不再执着于橘子林,而是一心想要回家剪指甲,“小岫不说话”是由于她一心想着剪指甲的事情,而“我也不说话”则是不愿打扰女儿的心思,而非“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这一句将马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趣味。B.“我”在判断小岫对去橘子林的态度时,用语从“一定”变为后来的“也许”,暗示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C.小岫让“我”领她去橘子林,实际上全程“我”都是由她拉着走的,由此可见,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考点定位】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答案】A【解析】B项,“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错误。作者的语气由肯定变为猜测,意味着路上所遇车夫修马蹄之事深深地触动了小岫,让他对女儿是否去橘子林不再肯定。C项,“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错误。结合全文可知,文章记述“我”和小岫去橘子林路上的所见所感,“我”和小岫的言行、感受同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二者共同决定着文章的节奏,选项表述过于绝对。D项,“借助小孩子的视角”错误。文章主要是成人视角。8.“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考点定位】标题的作用【答题思路】作用:内容+结构+技巧+主题【参考答案】(内容上)本文以“到橘子林去”为题,本文主要记述的是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突出小岫的随性,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放弃也是她的决定,结果出人意料;(结构上)“到橘子林去”是叙述的主要线索。文章以小岫提醒“我”带她去橘子林开启行文,以“我”带小岫去橘子林途中所见所感为主要内容,最后又以“我”对小岫要去橘子林的心思的猜测结尾。(情感上)表现出对普通劳动者的关切目光,以及对为抗战做出贡献的人民力量的赞美。9.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考点定位】找出三处细节描写并分析。【答题思路】细节描写有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神态细节等【参考答案】 小岫“还不等回,她就又抢着说了”,体现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小岫沿途不关心眼前景物,“一直拉着我向前走”,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小岫偷偷看自己的指甲,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2021年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文本一放 猖废名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察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有删改)文本二: 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 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第一要学生知道写什么,第二要怎么写,说起来是两件事,其实是一件,只要你知道写什么,你自然知道怎么写。要小孩子知道写什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你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你便能引得他们写什么了。莫须有先生在金家寨小学教国语,有一回出一个“荷花”的作文题,因为他小时喜欢乡下塘里的荷花、荷叶、藕。凡属小孩子都应该喜欢,而且曾经有李笠翁关于这个题目写了一篇很好的散文,莫须有先生自己的文章还近于诗,诗则有时强人之所不能,若李笠翁的芙蕖能说到荷叶的用处,是训练小孩子作文的好例子。荷叶还可以拿到杂货店里去包东西。莫须有先生出了荷花这个题目,心里便有一种预期,不知有学生能从荷塘说到杂货店否?结果没有,莫须有先生颇寂寞,有一学生之所作,篇幅甚短,极饶意趣,他说清早起来看见荷塘里荷叶上有一小青蛙,青蛙蹲在荷叶上动也不动一动,“像羲皇时代的老百姓”,莫须有先生很佩服他的写实。民间有“放猖”“送油”的风俗,莫须有先生小时顶喜欢看“放猖”,看“送油”,现在在乡下住着,这些事情真是“乐与数晨夕”了,颇想记录下来,却是少暇,因之拿来出题给学生作文,看他们能写生否,他们能将“放猖”“送油”写在纸上,国语教育可算成功了。作这两个题目的学生很多,但都不能写得清楚明白,令异乡人读之如身临其境、一目了然。可见文字非易事,单是知道写什么也还是不行的。小孩子都喜欢“放猖”,喜欢“送油”,然而他们写不出,他们的文字等于做手势而已。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已经重来大学执教了,莫须有先生又开始有闲作文章,乃居然写了一篇放猖,此事令他很愉快,好像是一种补过的快乐。(节选自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柴匣子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文章将猖神庙比作火柴匣子,既强调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B猖兵画花脸后显得有地位,而“我”天生的面反而不算什么,这个对比表达了“我”对猖兵的羡慕之意。C“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奇迹”不再,也写“我”因放猖结束而感到失落。D文章写了放猖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结构紧凑,不枝不蔓,这表明“我”对放猖这一活动的记忆十分深刻。【考点定位】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答案】A【解析】A.“世俗性的一面”错,由原文“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可知,将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