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docx

    • 资源ID:80241220       资源大小:168.1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docx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1有人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    )A帝王的喜好B才能和学识C财富的多寡D门第的高低2唐代以来,士人依靠文学来争名位,文学的重要性超过经学。所以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科举制度的变化B儒学的衰落C商品经济的繁荣D佛教的传播3977年,宋太宗宣布广纳贤才,不久之后,有500名贤士被任用。据统计,宋太宗在位时共取士5816人,其中大多数人出身寒微。宋太宗的做法(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完善了科举取士的程序C取消了武将的世袭特权D消除了民间的门第观念4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豪强大族政治影响力大C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D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5明朝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温仁和主持会试时有舞弊行为,都察院御史张钦奏劾之。万历三十八年会试,翰林院右庶子汤宾尹为同考官,其乡人韩敬试卷不佳,汤宾尹将其试卷从别房抽出,列人高第,结果“御史孙居相劾宾尹私韩敬”。御史的上述举措A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B导致官员与士人之间的关系紧张C推动了官员考核制度日趋完善D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6清代雍正帝即位后,对科举中的回避之法进行了较大改动,乡试从雍正元年、会试从二年开始,考试回避官员子弟,此亦即回避卷之制。回避官员子弟考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另行考校”,二是“一体考试”,但另编坐号与字号,酌量取中入榜。雍正帝的做法(   )A改变了科举考试的法定化程序B扩大了官员行使特权的范围C摆脱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D旨在维护科举考试公平公正7汉朝统治者对官员的赏赐,给予各级官员的额外福利,更多的是针对那些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取得良好政绩的官员,同时也针对因向朝廷出谋划策而给朝廷带来好处的各类谏官。汉朝统治者的做法(   )A消除了朝廷官员的后顾之忧B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的效能C确保了汉朝统治的长治久安D避免了政治腐败现象的出现8唐朝对官员除了有-套考课、监督制度外,还在唐律中专设职制律五十八条,将官吏渎职擅权、贪赃枉法等行为列为罪名,并予以司法惩处。由此可见,唐代(   )A行政效率较高B着力澄清吏治C官员履职艰难D抑制朋党之争9东汉时趋于严密的察举制也发生一些变化。光武帝主张德行为首“以德取人”,顺帝时出现“以文取人”;东汉末,察举制遇到了危机,出现了“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的现象。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东汉( )A社会阶层固化严重B选择权下移成为世族维护特权的工具C察举标准太过单一D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是历史的必然10下表为西汉初年部分王侯及其出身一览表。表格中现象的出现与下列选项中哪种制度有关姓名爵位出身韩信淮阴侯平民樊哙舞阳侯屠户灌婴颖阴侯布贩A世卿世禄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11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为四级考试,即院试一乡试一会试殿试。参试者需逐级参考,考过低级别才有资格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考试内容固定为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形式主要为八股文。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官员考核制度严格B科举制度具有随意性C政权统治基础扩大D选官机制的活力衰退12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多少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了A入仕通道趋向多元化B中央集权不断弱化C治国理念的显著变化D选官的客观性增强13唐宋时期,因上辈有功而获得入学、任官的待遇被称为“恩荫”。唐朝恩荫入仕者授官高升迁快,官至宰相级别的不下六七十人;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这一调整有利于(   )A抑制官员腐败问题B实现社会公平正义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维持官僚队伍稳定14宋朝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A科举制的完善B九品中正制的确立C察举制的发展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15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杂类中的“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应举。宋真宗曾对知贡举杨砺说:“贡举重任,当务选擢寒俊,精求实艺,以副朕心。”由此使一些勤奋读书的寒门子弟进入仕途。上述现象(   )A表明选拔人才标准较公正B将会增加北宋的财政负担C利于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D要求及时改革考试的内容16宋代对地方的任命实行回避制度。如实行籍贯回避,即文武官员不得为本道知州、通判、转运使及诸事任;实行亲族回避,任官和荐举人才应回避同路的执政官亲属;此外还有同年回避(科举同年者)和司法回避等形式。这些规定(   )A促使地方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B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利于维护地方权力的有效运行D提高了官吏选拔的开放度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1.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2.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    始置武举3.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    殿试封弥(糊名)4.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    殿试誊录5.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    南北分卷6.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八股文定型7.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废科举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异同。(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简述与漫画内容相关的中国古代制度名称。(2)有人说,漫画中的这项制度是“寒门逆袭的利器”。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简述理由。参考答案:1B2A3A4B5A6D7B8B9A10B11D12C13C14A15C16C17(1)异: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才能才能为标准;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同,九品中正制的方式是举荐,科举制的方式是考试。同:都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工商业者都不在举荐或考试之列。(2)基本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内容和形式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的时代感。(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府;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18(1)科举制度。(2)同意。因为科举制度废除了前朝选官制度看重门第背景的限制,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注重考察的是人才的学识,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一改贫寒人家缺乏上升通道的局面,为寒门学子提供了进阶之梯。

    注意事项

    本文(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