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
-
资源ID:80248007
资源大小:49.7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docx
古诗词阅读专题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释:本诗是作者流寓漂泊夔州时所作。翠微:青山。信宿:再宿。匡衡:字雅圭,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轻肥:即轻裘肥马。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这里“兴”也就是过去汉儒所说诗经“赋比兴”的“兴”。B首联写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这种宁静让作者安闲愉悦。诗人虽面对流寓漂泊的处境,但也乐观豁达。C秋兴八首·其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写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不平静的纷乱心绪。D颔联写上下翻飞的燕子,好像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家,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烦恼之情。15本诗主要用了哪些手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14B 解析:作者流寓漂泊夔州,江色宁静给作者带来的是烦扰不安。15参考答案(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动静结合。静态写景,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动态写渔人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生动活泼,相映成趣。用典。作者用匡衡向皇帝直谏,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的两个典故自比来表达苦闷和愤慨。对比。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与作者的流寓漂泊形成对比,抒发作者内心的悒郁不平。运用叠词。“日日”点明去江边的楼上频率高,“泛泛”写出渔人泛舟的情景,“飞飞”写出燕子飞舞的轻灵来表现不平静的纷乱心绪,准确形象,朗朗上口。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二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杜甫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秋觉追随尽,来因孝友偏。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的是一次访问,在秋寒袭人的九月一日,诗人一大早就拄着拐杖,专程步行前往拜访孟氏两兄弟。B本是寒露打湿藜杖,却说藜杖“侵”寒露,表达别致而有诗意,杜甫诗歌创作上讲究用字的艺术追求可见一斑。C诗人善于用细节表现人物,颔联“经树歇”“拨书眠”两个典型动作,就真切生动地刻画出诗人老困力稀的状态。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觉得跟朋友的清雅谈论很有滋味,因为享受着清谈乐趣,这辈子都可忘记自己的年纪了。15杜甫的这首诗与登高都写于他人生的暮年,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4D(“这辈子都可忘记自己的年纪”理解有误,表达的意思是“你们可为我的忘年好友”)15(6分)同:都表达了年老体衰的感叹。(2分)异:登高重在忧国伤时,抒发了漂泊之苦。本诗写了诗人访友时的清谈之乐,表达了对孟氏兄弟德行的欣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高都护骢马行(节选)杜甫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注】高都护,即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率军万人平定小勃律国,因此战功,入朝升官。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九载(749、750年)间,杜甫困居长安时。枥:马槽。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介绍了骢马追随着主人东至长安,它的名声与身价也随之骤增。B.三、四句叙写骢马曾经在战场冲锋陷阵、英勇无敌,帮助主人荣立战功。C.后四句描写了骢马从沙漠回来后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仍怀念战场胜利。D.诗人将骢马的来历、品格和志向融合起来描写,使骢马的形象更为饱满。15.有人认为本诗“妙在句句赞马,却句句赞英雄”。诗人借骢马赞英雄,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14.C【“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错,养在马厩是恩惠,但青骢马不甘心接受伏枥豢养的恩惠。】15.战马和主人一心,在战场上为国建功,载誉而来,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战马被主人惠养在京城槽枥,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困守长安,不能为国出力的惆怅之情。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诗作于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采用叠词和反问的修辞直接表达了诗人看到渡船离开后无人陪伴的孤独。B首联中我独自西行,尾联又写独鸟南归,首尾呼应,用正衬的手法表达对亲故的思念。C颈联转入写人,点出离情别绪,将诗人因“离思”而憔悴的面容映在风波、楚雨、暮钟、秋山之中。 D本诗景物凄迷,色彩黯淡,钟声哀远。全诗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深沉的韵致。15.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颔联的妙处。 (6分)14.B【解析】:鸟儿的南归反衬诗人西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孤单,和对亲故的思念之情。15.颔联意为:远处小山寺又传来悠长的暮钟声,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极目望去,雨幕与大海仿佛连在一起;本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描写了苍凉黯淡的江边晚景,烘托诗人的孤寂和内心的迷茫;用词生动。出句中”起”字写傍晚时钟声响起,以声衬静,突出环境的静寂;对句中“连”字生动写出雨势连绵,水天相接的景象。(若学生能从寓情于景等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打分)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风入松听琴中弹樵歌张炎松风掩昼隐深清。流水自泠泠。一从柯烂归来后,爱弦声、不爱枰声。颇笑山中散木,翻怜爨下劳薪。透云远响正丁丁。孤凤划然鸣。疑行岭上千秋雪,语高寒、相应何人。回首更无寻处,一江风雨潮生。【注】张炎,是宋元之交的词人。柯烂:斧柄朽烂。用晋王质伐木入石室山典,喻时间久远。枰棋盘。散木: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劳薪:旧时木轮车的车脚吃力最大,使用数年后,析以为烧柴。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以阳光被遮蔽、松林幽暗深邃象征阴暗的社会现实,有着压抑悲伤的情感色彩。B.作者使用“柯烂”典故,然后以“爱弦声、不爱枰声”评析,有着鲜明态度。C.词中一“笑”一“怜”写出了作者对“散木”“劳薪”的不同态度,体现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D.“孤”“高寒”二词表现了作者孤傲的性格、不染尘俗的坚守,抒发身世之感。15、这首词的下阕是怎样写音乐的?请简要分析。14、答案:A解析:A.“象征阴暗的社会现实”错误,“阳光被遮蔽、松林幽暗深邃”指的是“松风掩昼隐深清”。结合下句“流水自泠泠”可知,“松风掩昼隐深清”是自然背景,说“象征阴暗的社会现实”,是对文意随意拔高的理解。故选A。15、答案:正面描写。如写琴声直冲云霄,丁丁作响。比喻。写琴声像凤凰划然鸣叫,清脆动听,这里是以声写声。联想。琴声使诗人想到人在雪山行走的状况,以此表现音乐的特点。侧面烘托。“一江风雨潮生”,是说作者思潮翻滚,写出了琴声对作者的影响。解析: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下阕中找出描写音乐的文字,可以是正面描写,也也可以侧面烘托。下阕写“透云远响正丁丁”,写琴声透过云彩直冲远方,发出丁丁作响的声音,这里直接描写琴声,属于正面描写。“孤凤划然鸣”,把优美的琴声比喻成凤凰清脆动听地鸣叫之声,此处运用比喻手法,以声写声,形象生动,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疑行岭上千秋雪,语高寒、相应何人”,写琴声让诗人联想到人在雪山行走的情况。以此表现琴声的优美动听扣人心弦,此处运用联想的手法,由此及彼,让人从眼前的景象生发开去发散到另一点,富有画面感,引人深思。“一江风雨潮生”,是说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思绪翻涌,运用景物描写以景结情,写出了琴声对作者的影响,此处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对作者的影响。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访问贾谊故宅,明知贾谊已逝,却仍独自在秋草中寻找陈迹,表现出他对贾谊深切的怀想。B.诗歌在首联把悲伤的情绪表达得突兀而强烈,但当转入对贾谊故宅景物的描写时,写法委婉含蓄。C. 诗人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秋感兴巧妙地融入到诗歌的形象中,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D.一个“过”字,既是本诗的诗眼,统领全诗,直贯篇末,又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15. 清人赵臣瑗曾评价此诗“笔法顿挫,言外有无穷感慨,不愧中唐高调”。本诗是如何抒写“无穷感慨”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4. D15.(6分)用典。首联和颈联分别运用与屈原相关的“楚客”“湘水”典故,明写贾谊的遭遇,暗寓自身迁谪的悲苦命运。诗人抒写了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同时也含蓄地表露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借景抒情。颔联通过对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贾谊的景仰、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借古讽今。本诗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诗人被贬的悲愤与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地控诉。(每点2分,答“直抒胸臆”“反问”“对比”等手法可适当给分)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咏梅 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梅花 张道洽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注】玉面:美人。欲嫁东风:出自张先一丛花令“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诗首联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不争名利的品质;后诗写苦苦寻觅梅花的过程,点出了梅花的生长环境。B前诗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像美人一样,突出其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后诗写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想要委身于东风,凸显梅花的洁白和害羞之态。C王安石因梅触发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张道洽醉酒之后,唯恐玷污风吹落的花瓣而不愿睡到梅树下。D两诗对梅的写法不落俗套,别有新意,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意味深远。15.结合两首诗梅各自的特点,试比较两诗主旨的异同。( )6分14.答案:B “凸显梅花的洁白和害羞之态”错,颔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表现梅的性格,上联是说梅花似雪,但它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下联写梅花有羞耻之心,不愿像桃杏那样自炫自媒,委身于东风。从冬春两面表现了梅花不随俗浮沉,自有其坚贞的品性。15.同:表现了梅花凌寒独放,不随俗浮沉,自有其坚贞的品性。(2分)异:王诗借世俗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梅的品性。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2分)张诗用了虚写(或想象)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梅的爱惜,想亲近却又怕污损了落下的花瓣,更表达了对梅花不随俗浮沉,坚贞品性与顽强的生命力的赞扬。(2分)15题“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翻译:日后酒醉之后,不要因为赏花而睡于庭前梅树之下;因为一旦风吹花落,飘到身上,难免玷污了梅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