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资源ID:80256541
资源大小:9.49M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芣苢》《插秧歌》联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202X插 秧 歌芣苢新课导入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华夏民族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华夏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芣苢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芣苢来体会“国风”的魅力。插秧歌是杨万里的诗歌作品,描绘出了一幅雨中插秧的农耕风俗图画,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和苦涩的生存状况。学习目标1.理解芣苢的内容,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2.赏析芣苢重章叠唱的手法。3.体会插秧歌的思想感情。4.赏析插秧歌的语言特色。走进诗人中兴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杨万里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出生于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写作背景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芣苢”即车前草,多年生草本。叶子长卵形,夏天开花,淡绿色,果实纺锤形。叶子和种子可以入药,有利尿、镇咳、止泻等作用。朱熹诗经集注:“或曰其子治产难(有人说车前子可治难产)”。因常见生长于道路旁,故名“车前”。车前有很多别名,又称当道、马舄(x)等。相关知识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余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四大家: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基础梳理1读准字音芣苢(fy)掇(du)捋(lu)袺(ji)襭(xi)莳(sh)未匝(z)2词类活用秧根未牢莳未匝(莳:移栽植物。这里是种植)任务一感知诗歌芣苢的主要内容【活动1】阅读芣苢,思考讨论:本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诗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首先讲了“薄言采之”,也就是她们要去做“采芣苢”这件事情,这是“始往之辞”。采到了以后,“薄言有之”,把它存放或贮藏在家里,这是采的目的。先把事情的起因和目的交代清楚,“总其终始也”。第二乐章描写的是采芣苢时的动作,一个动作是“摘”,一个动作是“捋”,是两种采摘方法。第三乐章描写的是当芣苢采得很多时,用衣服的下摆兜住并扎在腰带上。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写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重章叠句的手法把这种欢快的心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活动2】品读芣苢,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年轻妇女们相约去采芣苢,她们三五成群,来到原野,漫山遍野都是嫩绿茂盛的芣苢,她们喜笑颜开,纷纷跑进去,一边采,一边谈笑着,有的甚至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歌儿,歌声此起彼落,忽远忽近。和风吹拂、歌声互答,令人心旷神怡。起初她们把采来的芣苢攥在手里,不一会,采的越来越多,她们就用衣裙把大把大把的芣苢兜在胸前,最后满载而归。任务二赏析芣苢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活动3】芣苢一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生活面貌?这首诗通过对一群女子采芣苢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太平盛世时期女子的平和之美。因为诗经中的一些诗是朝廷中的官员从民间采风得来的,所以这首诗也有可能是周朝开国初期,周成王或周康王太平盛世时期妇女劳作时唱的一首歌的歌词。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古代正常的社会中,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古人的生活很单纯,也很容易满足。因为天下太平,已婚的妇女就两两相约而去采芣苢,以备将来需要,并高高兴兴的唱着歌。朱熹诗经集注云:“化行俗(道德教化已经深入人心),(人们)美(赞美)家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赋的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这个句式贯穿始终,反复铺陈,把采芣苢的热闹欢乐场面充分展现出来。重章叠唱的手法。全诗一共三章,每一章的句式相同,只有六个动词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却能够令人读起来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活动4】芣苢在写法方面有哪些特色?任务三悉心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其中表现出劳动之美。【活动5】杨万里描绘农民的日常劳动及生活场景,是从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领悟生活的内蕴。请结合插秧歌谈谈这个特点。全诗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诗末所撷取的那个细节。农民一年到头,艰辛备尝,还要时时生活在种种忧患当中。这不,顶风冒雨插好了秧苗,还要时刻提防被家禽踏坏。诗人此处一反常调,不去揭示水旱灾害的侵袭和沉重赋税的盘剥,而是从细微处着眼,以农民对家禽的提防,来写农民的忧患。而农民所担心的事情越细微,越发令人感到辛酸和悲悯。任务四赏析插秧歌语言特色【活动6】插秧歌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拨”“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最妙的是尾联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横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把送饭的也拉上差了。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课堂小结芣苢这首诗通过对一群女子采芣苢的描写,表现了她们的欢乐心情,展现了中国古代太平盛世时期女子的平和之美。学习本诗,重点赏析诗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插秧歌插秧歌刻画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全家上阵、冒雨抢插秧苗的场景,描摹细致,细节生动,描绘出了一幅雨中插秧的农耕风俗图画,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和苦涩的生存状况。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薄言有之薄言掇之薄言捋之薄言袺之薄言襭之起因目的采摘过程插秧歌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劳动场面抛、拔各司其职雨中抢插蓑、甲奋斗拼搏忘我程度唤、不答农事紧张其乐融融未匝、照管珍惜成果随堂练习采芣苢是劳动,收割小麦也是劳动,本节我们学习的两首诗都是写劳动的,并且都写出了劳动的快乐。你对劳动有什么看法?请就此写一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