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变形记》 群文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资源ID:80275817
资源大小:38.0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促织》《变形记》 群文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寓真实于荒诞 促织变形记群文阅读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小说阅读单元,促织虽然是文言文,运用荒诞的手法,与变形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以达到学习效果。教学工具授课班级为高一第二学期,学生男女人数均等,学生属于第一批次,语文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在初中积累了一定的小说阅读知识,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语言积累与运用:掌握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小说荒诞的情节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挖掘小说主题。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手法,学会赏析同类型小说4.文化理解与传承:理解小说刺贪刺虐的主题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小说荒诞的情节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挖掘小说主题教学难点:了解并领会小说“寓真实于荒诞”的手法板书设计: 品促织悲喜,赏真实荒诞 百姓困苦成名之子化虫 官场黑暗 婉 讽教学过程导入:最近老师听到一个很荒诞的故事,同学们听我慢慢道来:这个故事说的是顺治年间,山东的几个县城里,许多人家当了强盗,由于人数太多府衙也不敢逮捕,后来他们被朝廷招安,地方府衙为了将他们与普通老百姓区分,把他们叫做“盗户”,只要盗户与寻常百姓起了冲突,府衙多半都会偏袒盗户,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打着盗户的名义为非作歹。许多官员家中都养了狐狸。有一个县令的女儿被狐狸迷住了,县令请道士来家中收服,道士降伏狐狸后,准备丢入火中烧死,狐狸大喊:“我是盗户!”你们猜怎么着?狐狸得救了。问: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们觉得故事哪里荒诞?狐狸说人话狐狸说人话已经够惊奇了,最后还因为这个盗户的身份得救了。师:同学们,故事听起来挺荒诞,但荒诞背后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从“多数人家选择当强盗”可知百姓生活困苦,被迫为盗贼;“官府不敢逮捕,府衙偏袒盗户,去查户籍”可知地方官员不作为。概念生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荒诞?(PPT)二、明荒诞 荒诞,也叫怪诞,文学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方法,以反常的不合理的形式和其超现实的表现手段创造出怪异、 荒谬的艺术形象,它往往更深刻地表现社会现实。(PPT) (过渡)其实聊斋志异中有很多的故事都运用了荒诞的手法,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小说促织中就有,请同学们找出荒诞之处,进行品味。课程展开任务一:请同学们找出促织中荒诞之处(PPT)成名之子化促织 (板书)为什么觉得荒诞?在正常的世界里人不能化为蟋蟀。故事的情节是荒诞的,作者想要用荒诞来表现怎样的社会现实呢?任务二:找出促织中反映的社会现实(PPT)给大家3分钟时间从文章中寻找(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可以从成子化虫的原因和化虫的结果来找)问题一:成名之子为什么要化为蟋蟀?他家里急需一只蟋蟀救命。 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找到?第二段倒数第二句“宰严限追比,旬余,两股间脓血流离”“惟思自尽”。官府征收促织不过十余天,成名因为没有上交蟋蟀就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甚至想到自尽,此次如果再交不上蟋蟀,他可能遭受更严厉的惩罚,这一家人可能只有死路一条。孩子弄死蟋蟀后,他母亲大骂:“业根,死期至矣”。在何等绝望之下,母亲才会痛骂孩子去死。师:因为蟋蟀,母亲失去慈爱,父亲想要寻死,在此种状态下成名之子化作蟋蟀被献上去,父亲的差事得以完成,家人也可以免受责罚,保家人平安。我们再来看一段史实:明 吕毖 明朝小史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PPT展示)问:这段史料反映什么问题呢?板书:百姓涂炭 (百姓困苦)无论是故事中的叙述还是史料的记载,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当时的百姓为缴纳蟋蟀被逼迫得生不如死。问题二:成名之子化虫不仅让家人免遭厄运,在改变家人的命运的同时,还带来了什么变化?1、成名 成为秀才,变成豪富小问(一)同学们从文中哪些地方得知?第八段“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记,裘马过世家”,纵观历史,一个普通老百姓到实现巨富要么是为国家建立卓越的功勋(上阵杀敌、开疆扩土、救统治者于危难等)被奖赏,要么是家族世代经营,积累的财富。小问(二)利有了,还有没有别的?“俾入邑庠”因为献上促织,使他进入县学,成为秀才。(都不需要考试)成名从一个薄产累尽到财富不逊于世家贵族不过数年,从屡试不第到直接成为秀才名利双收,只是因为进献了一只蟋蟀。2、抚臣、宰第八段“抚臣赐名马衣缎”“宰以卓越闻”。抚臣、县令这些官员都因为这只小小的蟋蟀被赏赐、嘉奖。小问(一)蟋蟀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官员们是如何征促织的呢?“华阴令欲媚上官,因责常供”,“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上官为了获得蟋蟀责令下属供应,小吏奸诈,借此征收人口税,老百姓为了缴纳此项税收,倾家荡产,官吏们为达目的甚至动用严酷的刑罚。小问(二)官员为一己私利,用尽诡计,从这些描述中可以得知当时的官场是怎样的状态? 板书:吏治黑暗课程延伸任务三: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作者创作这样荒诞的情节为我们揭示了百姓涂炭、吏治黑暗的社会现实,作者的目的仅仅于此吗?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答案?小问题1、造成如此社会现实的根源是什么?皇帝同学们是从何处得知?首段“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皇帝喜欢斗蟋蟀。无论是官员为征蟋蟀用严刑酷法还是百姓为之倾家荡产,都是因为皇帝的这个爱好。小问题2:只有明宣宗喜欢斗蟋蟀吗?养斗蟋蟀兴于唐,发展于宋,盛于明清。明清两代是中国虫文化、斗蟋蟀史中的鼎盛时期,尤以明宣德年间为盛,岁岁有征。蓄养蟋蟀的用具由金银竹板笼发展到瓦盆泥罐,景德镇出土的大量“大明宣德年制”蟋蟀盆罐足以说明当时斗蟋蟀之风的盛行。到了清代,斗蟋蟀更加兴旺,从宫廷到民间,从市井到乡村,从帝王到将相,社会名流雅士到学堂儿童,善养者千千万万。(PPT)问:从这则材料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清朝斗蟋蟀更盛小问题3:生于清朝的作者为什么不把故事背景设在清朝而要放在明宣德年间?齐读最后一段作者的立足点是: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皇帝喜欢斗蟋蟀,把它当做消遣无可厚非,但是从整个故事我们可以得知,因为皇帝的喜好,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因为皇帝喜欢斗蟋蟀,从官吏至庶民,都被蟋蟀这根指挥棒调动起来,各级官吏把它当作媚上、敛财的绝妙契机,而百姓为了应付上级的摊派,家产耗尽,卖儿卖女,甚至失去性命。“上好一物,下不安宁”。无论是百姓涂炭还是吏治黑暗,造成故事中这一切悲惨现实的根源是皇帝。作者迫于时代的限制,(文字狱:清军当入关为了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大兴文字狱)只能借明朝宣宗来讲。其实他想委婉讽刺的是清朝的康熙皇帝。出板书:婉讽课程总结总结:蒲松龄用荒诞的情节讲述促织的故事,除了讽刺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官僚阶层的贪婪暴虐,而且揭露了封建统治对底层百姓肉体和精神的摧残,更是为了表达对底层百姓的同情。(PPT)这就是荒诞手法运用的目的“寓真实于荒诞”。真实是荒诞的基础前提,情节越荒诞越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引发读者的思考,让人们越加去关注社会的真实。(点明为什么要寓真实于荒诞)板书:寓真实于荒诞结语:同学们,阅读重在品读,品读需要我们剥去或透过作品的外在形式,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这样我们才能站在高处,看得真切,懂得透彻,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