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钱塘湖春行》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资源ID:80276210
资源大小:40.9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3课《钱塘湖春行》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评析诗歌练字之巧妙。2、诵背全诗。3、把握诗人的情感。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2、教师引导学生用“剥而复加”的方法,赏析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体会自然之美、诗歌之美,培养学生对自然、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与难点】1、 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教学过程(一) 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湖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西湖那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无限眷恋的情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词有很多,你能回忆起一首吗? (二)介绍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人。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 (三)朗读 分两步:把握诗歌节奏 自读范读(配乐朗诵)试读齐读 把握诗歌感情 范读(配乐朗诵)学读齐读赛读 (四)整体感悟 1提问: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2齐读全诗,品味情感。 3.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全诗赏析的重点应在颔联和颈联,扣一个“春”字。这首诗紧紧扣住了初春特征。仔细揣摩这几句诗是如何描写初春的特征的呢,“剥而复加”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赏析诗句。 先看颔联 莺争树-燕啄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师点拨:“莺争树,燕啄泥”是两个主谓结构,“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但是这并不能体现早春特色。 第一层:加了个“暖”字,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他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加了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请同学根据示例任选词语说说其妙处第二层:加了个“早”字“新”字,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 第三层:加了个“几处”“谁家”,注意,这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一方面因为少而带有欣喜之情,另一方面这时毕竟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到处莺歌燕舞”的时候。 三层分析下来,令人惊叹:“写的真是初春景色!”。“剥而复加”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赏析诗句。(五)从写作角度品读诗的内容 1师:在品诗之前先提一个学习要求:学完这首七言律诗后把它改写为一篇寓情于景的写景短文。所以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也就从写作的角度去讨论一些问题。 2师生研讨: 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早春。从“春潮、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看出来的。 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话看出? 明确:骑马。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 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那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两句) 明确: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学生多角度抒情。用一句话表述对钱塘湖的赞美之情,形式为“钱塘湖啊,你”(幻灯片) 4教师小结:学完整首诗,我们能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诗人的喜悦之情。在细笔描绘景物时,他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如春潮、浅草等,写这些具有早春特征的景物,是为了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所以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情由景出,景中寓情,写景是抒情的基础,抒情是写景的目的。 5再次齐读全诗,当堂背诵。 钱塘湖春行所行湖东所见西湖春景所感最爱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