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集合六篇.docx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集合六篇学校语文教案 篇1 教学流程: 课前播放狮子王动画片。 一、角色见面,导入新课。 1、见过狮子了吧,能说说狮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师生沟通,知道狮子威猛,是森林之王。 3、过渡揭题。在一个大森林里,一只威猛的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大屏幕出示两只可爱的小狮子)小狮子来了,哪位小伴侣跟它们打声招呼?小伴侣在打招呼中认读生字“狮”,正确地朗读课题。 师:这些天狮子妈妈正苦恼着呢,由于两只小狮子还没有取名字呢!你们能关怀狮子妈妈吗? (儿童宠爱和小动物交往,情愿做它们的伴侣,所以老师从小动物入手切入话题,亲切自然,简洁激发爱好。) 二、触摸角色,感知内容。 1、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依据故事中两只小狮子的特点给它们起个名。 (屏幕上消逝两只小狮子)小狮子的故事有意思吗?你依据它们的特点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呢? 小伴侣可能会取小黄、懒懒、小灵、可可、勤勤等各种各样他们宠爱的名字,但老师要留意引导从小狮子的特点上取名字。比如勤勤与懒懒就是两个比较得体的名字,在取名中引导同学感悟角色特点,初步明辨是非,感悟文本的价值取向。 (老师没有按文本原有文路“顺手牵羊”,而是对文本进行再制造,让小伴侣为故事中的小狮子取个名字。在乐趣横生的取名过程中,故事的人物也就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 三、创设情境,角色对话。 1、同学自由练读课文。 2、沟通:你想与哪只小狮子交伴侣?你认为哪只更有希望成为狮子大王,为什么? 3、再读课文,同桌分别读记叙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 4、指导读第一句:“一只小狮子成天练习滚、扑、撕、咬,特殊刻苦。” (1)指名读。 (2)贴出狮子“滚、扑、撕、咬”的四幅图片。 (3)请四个同学把“滚、扑、撕、咬”四个字贴到相对应的图下。思考怎样记住这几个字,可以通过做动作来关怀理解。 (4)同学再练读,边读边想象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5、指导读其次句:“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1)指名读。 (2)看图说说这只小狮子的样子。 (3)请同学表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懒洋洋”这个词语贴到黑板上相应的狮子图上。 (4)看着图,把狮子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6、请两名同学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他同学可以协作做动作表演。 7、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 (老师从图入手,激发同学的.情感,建立图与文字的联系,有助于同学比较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 四、搭建平台,体验角色。 1、自由练读37自然段。 2、同桌合作读,分角色读。 3、指导读好小树和狮子的对话。 (1)小树看到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会怎么想呢? (2)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3)观看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么读懒狮子的话。 4、老师重点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1)我当懒狮子,小伴侣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想象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同学读好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时急躁的语气。) (2)我当狮子妈妈,小伴侣当懒狮子,用你们的表情告知大家,老师读得好不好,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妈妈的话。 (3)懒狮子们,听了妈妈的话后,你们在想些什么呢?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2 (4)同桌相互说说,指名沟通,鼓舞同学各抒己见。 (5)表演读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 5、学了这一课后,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启发小朋们要像勤劳的小狮子那样从小刻苦熬炼独立生活的本领而不应当依靠父母,或仗着父母的权势生活。) 6、这个故事不只是教育懒狮子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其实也在教育我们从小要学会生活的本领。让我们牢记狮子妈妈说的话: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那我们呢,要记住,学会生活的本领从小做一个真正的人! (读有所想,读有所感,读到情深之处,必有真情的体验,那么让同学说出来,表演出来,课堂教学就生动好玩了。) 五、迁移角色,书写生字。 1、给小狮子找伴侣(用生字组词)。 2、学习勤劳的小狮子,练习书写“练、习”两个生字。(同学观看,老师范写,同学临摹,师生讲评。) (低班级识字任务比较重,用一课时来解决,明显是不科学的,因此,必需把识字任务分散开,每课都识字,每课都巩固,这样不断地复现,生字就很简洁扎实地把握了。) 课后练习:跟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两只小狮子的故事。 学校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熟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宠爱的部分。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激发同学宠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熟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让同学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预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熟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读中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诞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同学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1、出示图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老师随即出示词语。)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漂亮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的结构。 2、留意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笔的字:央、市、旁、城 4、老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五、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读出语气 3、同学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课文: 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2、有感情的读这句话,读出赞美的语气。 二、朗读感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作者都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2、同学争辩得出:天安门:庄重、美丽,宽敞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柏油大路: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立交桥:许多、有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读出立交桥的美) 名胜古迹和公园、高楼大厦:许多、风景漂亮。 3、老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宠爱的段落。 四、实践活动。 沟通有关的北京变化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学校语文教案 篇3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转盘图”,“转盘图”下面是这组形声字和他们组成的词语。其次部分是一首儿歌和插图。儿歌编入了新学的大部分字词,为同学理解字词供应了语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提高识字效果。插图再现了儿歌的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有利于关怀同学理解儿歌。第三部分是本课支配的生字、新的偏旁部首及供同学描红的红色田字格。 2、学习目标3、 1、学习本课,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3、激发同学学习汉字的爱好,4、树立学英雄字的信念。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6、学会本课生字,7、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教学重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情朗读 5、教学难点 熟识生字,把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6、教学预备7、 自制转盘、田字格、小卡片 8、教学时间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3、激发同学学习汉字的爱好,4、树立学英雄字的信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字盘)小伴侣,你们看这是什么? 、熟识字盘上的几个偏旁 (1)你们熟识哪几个偏旁?说说意思。 (2)学习竖心旁,(3)想想这个偏旁与什么有关。 、转动字盘 ()出示:青 (认读) 它找了许多好伴侣,组成了许多新字,你想熟识他们吗?瞧:他们来了。 ()转动字盘,出示组成的生字,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的识字。 ()出示课题,齐读 2、学习生字词 1、学习“清、晴、睛、情、蜻” (1)转动字盘,(2)出示 (3)自由读准字音,(4)说说在读时要提示大家留意什么。 (5)理解字义 仔细看这些字,你发觉了什么?(左边的偏旁不同,右边相同。) 我们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的意思,大家争辩争辩。 (6)揭示形声字的特点:这个字都由左右两部分组成,(7)它们的读音和右边的“青”有关,(8)它们的意思都和左边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9)左偏旁是形旁,/(10)这个字都是形声字。 (11)说出这个字的声旁、形旁。 (12)认读生字,(13)巩固字音。 2、学习“洁、坐、事、眼” (1)理解字义;小组试用其中的一个字,(2)先组几个词,(3)再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4)扩词、说话,(5)相机出示词语。小组认读,(6)字音难读的多读几遍。 (7)四人小组呈现读,(8)提示大家留意简洁读不(9)好的生字词。(“眼睛”的“睛”、“事情”的“情”都读轻声) 读词 (10)反复(11)认读,(12)加深巩固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写“洁、坐、事、眼”,2、认读 3、指4、导: 洁、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眼”与“很”比较字形 坐:指导笔顺,上面的“人”要写紧凑,“竖”压在竖中线。 事:指导笔顺,上下写紧凑,“竖钩”写在竖中线,第一笔“横”写得长一些。 5、老师范写。 四、作业 同学完成习字册,老师巡察指导。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1、复2、习字词,3、认读 4、指5、导看图,6、学习儿歌 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看图填字的玩耍。 (出示课文插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同学看图回答,说话完整。 2、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就写了内容,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 (1)出示黑板:天气(),池水()小()蜓,大眼()飞来飞去捉蚊虫。 指读、齐读 (2)老师发给四人小组各一套字卡:清、晴、睛、请、情、蜻,组员争辩完成:括号里可填什么字,为什么要填这个字? 同(4)学们齐读句子 (5)指(6)导背诵,(7)加动作可以进行表扬 (8)词语延长 出示黑板: 青、清、晴、睛、请、情、蜻 ( )坐 ( )蜓 ( )天 ( )香 ( )菜 心( ) 眼( ) 邀( ) 事( ) 年( ) 山( )水秀 目不转( ) 想想横线上应当填上哪几个字,并说说理由。 齐读 7、分析字形,8、指9、导朗读 学写“清、晴、睛、情” (1)指(2)导: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3)书写时留意左窄右宽 (4)教学“竖心旁”:指(5)导笔顺,(6)左右两点不(7)要写在一条线上,(8)左边低右边高。 学写“捉” 老师示范,同学描红。 10、作业 完成习字册 学校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同学懂得不论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杂技竞赛吗?说说你在观看竞赛时的感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依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老师巡察指导)。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矫正字音。 3.检查词语理解状况 优雅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4.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挨次。 (1)默读,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倒叙式开头。 其次部分: 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失败,第三次最终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全部观众的喧闹掌声。 第三部分: 第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其次部分。 用序号从文章标出顶碗少年一共尝试了几次。 第一次失败。第2自然段。 其次次失败。第3自然段。 第三次成功。4到6自然段。 5.齐读文章最终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1.把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回忆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进行了几次表演?(三次) 2.生读课文,以读带思。 (1)同学读第一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 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同学读其次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 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同学读第三个场面描写,画出少年的表现。 3.读这三句话,(投影出示)体会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心理变化。(联系前后文的场面描 写。)(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冷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顶碗少年连续两次失误,当第三次连续表演这个节目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假如表演者 是你,你会怎样做? 三、课后拓展,深化感悟。 读了课文,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假如你到现场看了顶碗少年的表演,你会在观众留言簿上写些什么? 四、总结: 读到这儿,我信任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坚韧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失败:微笑鞠了一躬 其次次失败:呆呆地不知所措 第三次成功:冷静鞠了一躬 惊心动魄的拼搏 语文A版第十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沉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确定的道理。 2、课文最终一段的课件。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宠爱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简洁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消逝了失误,他还有信念表演下去吗?今日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确定的道理来。 板题: 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相互听读,订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最终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全部观众的喧闹掌声。其次部分:8自然段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同学小组自学争辩: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消逝了几次?每一次的消逝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其次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沟通,朗读体会 1、指名沟通争辩结果。 2、结合汇报让同学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同学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同学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尝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感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假如我们再搏一下,或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和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确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久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长,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消逝,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或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学校语文教案 篇5 一、读沟通平台的内容,明白要求 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沟通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阅历。 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同桌相互说) 3全班沟通。学校语文六班级上册回顾·拓展八教案教学设计 (1)月光曲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断跳动的音符所蕴涵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由弱到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并让同学明白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恰当地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2)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对蒙娜丽莎奇妙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同学明白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是文章充实,意境更深刻。 4老师可以结合同学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同学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三、老师创设宽松的沟通氛围,让同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沟通其次个方面的内容 1同学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己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小组说,集体沟通) 2依据同学的发言总结同学的成功做法,推广一些课外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有些同学课外阅读养成好习惯,有些同同学活中交际力气很强,有些同学是有心人,经常接受”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有些同学坚持写日记或小练笔,有些同学留意生活中积累语文学问。 3通过沟通让同学知道课外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 四、同学自己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亲热的联系 五、自己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查成语词典,还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六、让同学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出处,还可以让同学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七、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登记来。 八、同学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挡,使停止;行云是指流淌的云彩。想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嘹亮。) 十、再联系生活实际沟通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十一、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学校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觉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看四周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5、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生疏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觉”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觉呢? 二、我的发觉? 1、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 钢 铜 铁 钉 衤 被 裙 裤 袄 疒 病 疼 痛 疯 2、同学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发觉。 3、沟通发觉: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隐秘呢?聪慧的小伴侣一看就知道。(引导同学观看课件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其次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 5、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舞同学在生活中识字,通过沟通识字阅历增加识字的傲慢感。) 6、 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课件(不带词语)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2、你能依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习后推举一人讲给大家听) 3、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五颗( ) 一座( ) 一本( ) 一幅( ) 一架( ) 一间( ) 四、我会读? 小伴侣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出示课件图片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书桌 凳子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身手 习惯 宣布 称誉 谈论纷纷 自信 简洁 粗糙 疲乏 吞吞吐吐 同学自身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同学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 五、读读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好玩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同学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留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老师指着课件让同学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