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卷】福建省福州市协作体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80299674
资源大小:1.62M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地理试卷】福建省福州市协作体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协作校联考试卷高二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计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我国于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在西昌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又于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又成功发射第52、53颗卫星。据此完成第下面小题。1. 英国(中时区)的华人华侨想收看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直播,应为当地时间( )A. 11月23日16:55B. 11月24日0:55C. 11月23日0:55D. 11月22日16:552. 两次卫星发射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应( )A.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B. 西昌白昼时间先逐渐变长然后逐渐变短C. 北京正午日影长度变长D.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3. 第二次卫星发射成功的当天,某校同学学习并绘制了当天的日照图,能正确反映最接近当天日照情况的是(图中阴影处表示黑夜)( )A. B. C. D. 【答案】1. C 2. C 3. B【解析】【分析】【1题详解】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中时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因此北京时间11月23日8时55分时,伦敦当地时间为11月23日0:55。故选C。【2题详解】两次卫星发射期间,地球逐渐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变快,A错误;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逐渐南移,西昌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长逐渐变长,B、D错误,C正确故选C。【3题详解】第二次发射卫星的日期为12月16日,接近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A错误,B正确;C图南半球,此时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C错误;D图表示春分或秋分,D错误。故选B。【点睛】区时换算方法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注:“、”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2019年7月,广东某校高中生到广西桂林开展研学活动,他们主要考察了象鼻山、漓江、银子岩等自然景观。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4. 象鼻山是个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的独特景观,其岩石属于( )A. 喷出岩B. 侵入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5. 银子岩是个大型的石灰岩地下溶洞,洞内石笋、石钟乳、石柱随处可见。塑造该溶洞内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 )A. 冰川B. 风力C. 海浪D. 流水【答案】4. C 5.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貌的形成和岩石类型。【4题详解】石灰岩主要由生物遗体中的钙质成分和海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按成因属于沉积岩。故选C。【5题详解】据题干知,银子岩是个大型的石灰岩地下溶洞,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流水的溶蚀作用。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等。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A、B、C分别为河流上游山区、河流中游和河口附近。完成下面小题。6. 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 河流冲刷力乙岸比甲岸弱B. A地多为V形河谷C. C地为河漫滩平原D. B地为三角洲平原7. C地比A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C地( )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靠海,可以发展河海联运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地势平坦开阔A. B. C. D. 【答案】6. B 7. C【解析】分析】【6题详解】读图,结合材料分析,A位于河流上游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往往形成V型河谷;河流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水流向右偏,甲位于河流左岸堆积作用强,乙位于河流右岸侵蚀作用强,A错误;C位于河口附近为河口三角洲,C错误;B位于河流中游为河漫滩平原,D错误。故选B。【7题详解】读图,结合材料分析,A位于河流上游山区,C在河口地带。C地临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正确;C地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城市建设,发展空间大,适宜发展为城市,正确;A地植被茂盛,环境质量更好,错误;A地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其外力作用和地貌形态都不同:河流源头地区以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为主,形成V形河谷;中游地区河谷拓宽,形成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下流,地形开阔平坦,形成槽形河谷。8.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今年入冬以来福建多次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其主要的影响天气系统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A为锋后降水,为冷锋;B为锋前降水,为暖锋;C为气旋,多阴雨天气;D为反气旋,多晴朗天气。今年入冬以来福建多次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是冷锋天气造成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9. 该天气系统是A. 南半球气旋B. 北半球气旋C. 北半球反气旋D. 南半球反气旋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处为暖锋B. M处雨后气温上升C. N处为冷锋D. N处出现连续性降水【答案】9. B 10. 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锋面气旋的相关规律。【9题详解】该图为锋面气旋图示,说明中心为低气压,从气流情况看为气旋,图中气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说明是北半球。答案选B。【10题详解】仔细判读北半球锋面气旋图,M处为冷锋,A错;M处雨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B错;N处为暖锋,C错;N处受暖锋控制,出现连续性降水,D对。答案选D。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1.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 地处赤道附近B. 远离大陆C. 构造运动强烈D. 地形复杂12. 科伦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 气温日较差大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 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答案】11 B 12. 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1题详解】图示科隆岛距美洲大陆较远,与大陆交流少,所以生长着较多特有动物种属;而地处赤道附近、构造运动强烈和地形复杂等都不是形成特有种属的条件。故选B。【12题详解】动物的生长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企鹅耐寒,但该岛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有温度低的地区;鼠蜥喜暖,但该岛地处热带,有温暖的环境;而气温日较差大,是全岛的环境;该岛并不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动物的分布不是垂直分布。故选C。考点:世界区域地理、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冷暖异常的表现,这种海水温度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当这两种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西岸的气温和降水都发生明显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3. 在厄尔尼诺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 秘鲁沿岸更加干旱B. 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C. 印尼热带雨林地区易发生火灾D. 澳大利亚东部发生洪灾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B. 厄尔尼诺年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C. 拉尼娜年西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D. 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海水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相反【答案】13. C 14. D【解析】【分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年,东风减弱,沿岸上升流减弱,鱼类的饵料减少,且水温升高,影响鱼类生存,渔场渔获量会减少,B错误;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年,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多,秘鲁沿岸降水会增多,太平洋西岸降水减少,印尼热带雨林地区和澳大林亚东部均易发生火灾,AD错误、C正确。故选C。【14题详解】表层海水运动受制于东南信风,在东南信风吹佛下形成了南赤道暖流,A错误;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年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增温,B错误;拉尼娜年西太平洋海域温暖海水增多,C错误;由图可知,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海水运动方向向东,拉尼娜年赤道附近海水运动方向向西,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D。【点睛】厄尔尼诺现象的表现:东南信风减弱,海水会向东流,西太平洋海平面下降,海水温度降低,气压升高,气候干旱少雨;东太平洋海平面上升,海洋水温升高,气压降低,气候湿润多雨。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图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 差异性B. 整体性C. 制约性D. 平衡性16. 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自然要素是A. 气候B. 土壤C. 生物D. 水文【答案】15. B 16. C【解析】【15题详解】当一个地理环境要素发生变化时会带来其它要素的变化,体现整体性。据图可知当森林被破坏时,引起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等,故体现整体性,B正确,其它选项排除。【16题详解】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要原因是滥伐森林,引起图中生态环境失调的主导自然要素是生物,故C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乌伦古湖有“戈壁大海”之称,是新疆的第二大渔业基地。其湖鱼品质优良,但生长缓慢,产量较低,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昂贵。狗鱼是该湖最名贵的鱼种之一,自1991年引入池沼公鱼后,狗鱼数量不断下降,濒临灭绝,后来池沼公鱼被清理出来,狗鱼数量才得到恢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7. 乌伦古湖中鱼类生产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水温较低B. 光照不足C. 水质较差D. 水量较小18. 乌伦古湖引入池沼公鱼后,狗鱼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数量众多的池沼公鱼( )A. 分抢了狗鱼饵料食物B. 影响了狗鱼后代繁育C. 挤占了狗鱼活动空间 D. 使湖水严重富营养化【答案】17. A 18. B【解析】【17题详解】乌伦古湖位于新疆,纬度高,水温低,使得湖中鱼类生长缓慢。故选A。【18题详解】池沼公鱼为杂食性鱼类,繁殖快,大量浮游生物被其吃掉,导致以浮游生物为食的狗鱼的食物数量下降,从而影响到狗鱼后代繁育。故选B。贵州省梵净山山体构成以变质岩为主。梵净山脚景区门口中央广场有一棵百年大树,经常有游客在树下遮阳休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正午时能容纳最多游客遮阳的地方位于大树的( )A. 西侧地面B. 东侧地面C. 南侧地面D. 北侧地面20. 这颗大树最可能( )A. 常绿针叶树B. 落叶阔叶树C. 常绿阔叶树D. 常绿硬叶树【答案】19. D 20. C【解析】【19题详解】贵州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时分,太阳位于其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因此正午时,大树的北侧地面能容纳的游客数量最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贵州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梵净山山脚的典型植被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位于梵净山脚的该大树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树,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不同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极地苔原气候苔原带、极地冰原气候冰原带、高山高原气候高山植物区(垂直自然带)。假设图中山地海拔相同,读四幅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1. 根据四个山地植被的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A B. C. D. 22. 图中最有可能位于北半球的有( )A. B. C. D. 23. 图中山地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海拔高度B. 水分状况C. 热量差异D. 土壤差异【答案】21. A 22. B 23. C【解析】【分析】【21题详解】读图可知,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但分布海拔高度要高于,山脉基带为针叶林带、山脉基带为草甸带,因此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故选A。【22题详解】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高度较阴坡高,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南半球北坡为阳坡;由此可看出,可能位于北半球,可能位于南半球。故选B。【23题详解】向阳坡热量充足,自然带的分布海拔较高,背阳坡温度低,自然带的分布海拔较低,因此导致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两坡明显不同,其主导因素是热量条件的差异。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利用这一规律解答本题。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4. 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受东南信风影响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地形以盆地为主A. B. C. D. 25. 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A. B. C. D. 【答案】24. C 25. D【解析】【24题详解】由图可知,AB两地都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大陆东岸,属于热带地区,两地同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湿润气流受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两地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由所学知识知,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有: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的储水库,促进水循环运动,调节全球水平衡;世界基因库,保护生物多样性。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有: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的储水库,促进水循环运动,调节全球水平衡;世界基因库,保护生物多样性。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澳大利亚一场“灾难级”的山火肆虐。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等地山火,直到“百年一遇”的大暴雨才熄灭。下图是澳大利亚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 澳大利亚各行政区( )A. 依据单一指标划分B. 有明确的边界和地理位置C. 植被类型基本相同D. 人口合理容量均保持一致27. 本次暴雨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河网密度增大,城市供水系统被破坏居民迅速迁移,影响人口数量和分布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阻碍交通出行将山火灰烬冲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A. B. C. D. 【答案】26. B 27. D【解析】【分析】【26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各行政区是有明确的边界和地理位置的,B正确;行政区一般是根据自然和人文指标划分的,不是依据单一指标划分的,A错误;各行政区所属的气候类型有差异,植被类型会有差异,C错误;各行政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差异,人口合理容量也有差异,D错误。故选B。【27题详解】本次暴雨一般会使的河流水量增大,不会使河网密度增大,错误;暴雨期间居民会安全转移,但灾后会重返家园,不会影响人口数量和分布,错误;暴雨一般会使的河流水量增大,形成洪涝灾害,阻碍交通出行,正确;暴雨将山火灰烬冲入河流,会造成河流水体污染,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的特征及暴雨带来的危害。第1题,区域主要特征区域主要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有相似性和区域性,区域之间有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功能。区域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第2题,以暴雨为载体,考查了暴雨带来的危害。潍坊传统风筝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珍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潍坊传统风筝是熟练工人按照“扎、绘、糊、放”等生产流程精选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而成,制作精良。近几年,潍坊风筝出口货值以平均7%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年产值近20亿元人民币,在国外风筝市场占有率70%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 与现代尼龙碳纤维风筝相比,潍坊传统风筝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 生产成本低B. 制作技艺简单C. 文化蕴涵D. 经久耐用29. 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潍坊传统风筝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 欧美地区B. 南美C. 非洲D. 中亚地区30. 潍坊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 生产技术先进B. 大风日数多C. 生产原料丰富D. 生产历史悠久【答案】28. C 29. A 30. D【解析】【分析】【28题详解】与现代尼龙碳纤维风筝相比,潍坊传统风筝依赖熟练工人采取传统技艺全手工制作,制作技艺复杂,高档丝绢蒙面,生产成本较高,AB错;潍坊传统风筝采用的竹子、丝绢等材料易折,长期使用容易损坏,并不耐用,D错;潍坊传统风筝制作体现了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和美学价值,故在国际市场走俏,C项正确,故本题选C。【29题详解】潍坊传统风筝作为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品,由于制作工序复杂、文化价值高,售价也较高,故在欧美地区更有市场,A正确;南美、非洲、中亚地区经济不发达,市场有限,故BCD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A。【30题详解】潍坊市位于山东中部,为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夏季风迎风面,海风较为强烈,放风筝十分适宜。但是潍坊市并不是因为风大适合放风筝才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的,而是因为风筝的起源地在潍坊市,潍坊市有着源远流长的风筝发展史。久而久之,潍坊市的风筝越做越大,分类也越来越多,便成了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之都”。故B错,D项正确;潍坊传统风筝采用竹子、丝绢等材料全手工制作,制作技艺虽然不简单,但生产技术与欧美现代风筝相比并不先进,A错。山东潍坊也不是我国竹子、丝绢等风筝原材料的最主要产地,C错。综合上述分析,本题选D项。【点睛】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材料的地理试题,其考查的重点不是死记硬背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而是要注重传统文化下所隐藏的地理知识,主要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迁移、传承、功能、影响、分布特点、形成的条件、原因、差异比较、发展变化等。二、解答题(本题共计3小题,共40分)31.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图1为火山喷发示意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3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材料2:2017年11月以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持续喷发,当地机场被迫临时关闭,印尼政府也对附近居民进行了疏散。(1)火山喷发是地球_(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图2中,甲代表_岩,丙代表_岩,代表_作用,代表_作用,阿贡火山喷发后在附近新形成的岩石可能属于_(选填“甲”、“乙”或“丙”)。(2)丁处的地质构造为_;如果修建隧道,应该选在图3中_(甲、乙)处,请写出你的2个理由_。【答案】(1) . 内 . 沉积 . 变质 . 外力 . 重熔再生 . 乙 (2) . 断层 . 乙 .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保持干燥【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喷发为背景材料,涉及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质构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火山喷发是地下岩浆在薄弱处涌出地表的现象,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图2中,岩浆通过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乙代表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甲代表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丙代表变质;各类岩石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阿贡火山喷发后在附近新形成的岩石可能属于岩浆岩,对应的是乙。【小问2详解】丁处岩层有明显的断裂面,且两侧岩层有相对的位移,地质构造是断层;如果修建隧道,应该选在图3中乙处,乙处是背斜构造有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与隧道的外观形成一致,在此修建隧道不会破坏岩层构造;背斜不易储水,保持干燥,不易发生透水事故,利于隧道安全。32. 读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气压状况看A为_中心,此时,被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_。该月我国华北地区(C地)受气压中心A的影响主要盛行_风,此季节气候特点是_。(2)D地为南亚地区,夏季时该地盛行_风,形成原因是_。(3)E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下图甲、乙、丙中,代表E地气候类型的是_(填代号),根据海平面等压线图指示的季节,该地气候特征为_,形成原因是_。该地区的自然带为_。(4)图中F地的气候类型为_,影响该气候的风带为_。洋流为_,对F地沿岸地区有_的作用。(5)洋流_(名称)和洋流汇合处,形成了世界著名的_(渔场)。【答案】(1) . 高压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西北 . 寒冷干燥 (2) . 西南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 . 甲 . 温和多雨 . 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盛行西风 . 北大西洋暖流 . 增温增湿 (5) . 日本暖流 . 北海道渔场【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判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图中A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为高压中心,为北半球冬季形成的亚洲高压,它切断了此时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为1月,我国华北地区受亚洲高压的影响形成西北季风,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小问2详解】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以后形成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等地区。【小问3详解】图2中,甲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乙为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丙为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对应图2中的甲。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小问4详解】图中F位于欧洲西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终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对该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小问5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洋流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33. 随着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同时受到工业污染,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的“灭湖”威胁。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区域示意图。(1)巴尔喀什湖盐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试说明盐度差异的表现,并分析原因。(2)分析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灭湖”威胁的原因。(3)推断巴尔喀什湖“灭湖”后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灭湖”威胁的措施。【答案】(1)差异:东部盐度高,西部盐度低。成因: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形成咸水湖;西部有伊犁河及其众多支流注入,淡水供应充足,盐度降低(东部只有几条小河注入,淡水补充不足,故东半部湖水盐度较高);湖泊中部狭长,不利于湖水交换。 (2)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导致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3)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立法保护水资源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巴尔喀什湖相关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盐度的因素、巴尔喀什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及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巴尔喀什湖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来自海洋的水汽很难到达,降水稀少,但蒸发旺盛,使其成为咸水湖;读图可知,巴尔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及其众多支流注入,大量淡水注入,使湖水盐度受到稀释,盐度降低,而东部只有几条小河注入,淡水补充不足,稀释作用弱,故东半部湖水盐度较高;湖泊中部狭长,不利于湖水交换,使湖泊东部与西部盐度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盐度高,西部盐度低。【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随着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用水量的增加,同时受到工业污染,巴尔喀什湖受到严重“灭湖”的威胁;而且渔业资源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可知巴尔喀什湖严重“灭湖”的原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可从工农业生产和渔业的发展两方面分析。流域内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的大增,截留的入湖径流量增加,导致入湖水量的减少;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出现水质性缺水;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面临巨大威胁。【小问3详解】巴尔喀什湖“灭湖”后带来的影响应从湿地功能方面进行梳理推断。湖泊有调节气候功能,巴尔喀什湖“灭湖”后,气候变化将加大,使得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湖泊为当地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巴尔喀什湖“灭湖”后,空气更加干燥,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巴尔喀什湖“灭湖”后,没有了湖泊的气候调节功能,当地气候可能更加异常,出现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湖泊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巴尔喀什湖“灭湖”后,当地生态系统会受到极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会锐减等。 应对“灭湖”威胁的措施应从水资源合理利用方面进行分析。根据环境承载力,规划合理的农业和工业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和生态用水,保证有足够的水量注入巴尔喀什湖;限制耗水量大的产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完善立法和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水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