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资源ID:80317665
资源大小:54.3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用,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万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些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文本二: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B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C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D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祐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级,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谓。B提点,古代官名,宋朝开始设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C社稷,社为土神,土育万物;稷为谷神,谷养民众。后常以此代指国家或朝廷。D盘庚,商朝国君,为了巩固政治、躲避自然灾害,迁都于殷,史称“盘庚迁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两次推荐王安石在朝为官,都被王安石拒绝,是因为王安石自有主见,希望外补,寻求担任地方官。B王安石认为“举先王之政”重在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改革更顺畅,不至于惊扰民众试听。C王安石向宋仁宗上奏“万言书”,提出了自己的变法主张,宋仁宗看过后将其搁置,改革未被仁宗采纳。D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明确了自己改革的立场和态度,对“怨诽”的来历做了一针见血的分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2)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5请根据这两篇文本,简要分析王安石要“举先王之政”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与王介甫书(节选)司马光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惶恐再拜,介甫参政谏议阁下: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泽矣。天子用此,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引参大政,岂非欲望众人之所望于介甫邪。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光窃意门下之士,方日誉盛德而赞功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注】王安石接到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后,回复了此篇。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B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C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D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谓介甫不起则已”与“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咸”含义相同。B“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与“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两句中的“闻达”含义不同。C“不若坐而待之”与“副有罪,当相坐”(苏武传)两句中“坐”字含义不同。D“冀君实或见恕也”与“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见”含义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表面上向司马光解释上次书信简短而此次“具道所以”的原因,但他着意强调的是“所操之术多异”。B从以上两篇中可知,司马光给王安石的信中提到王安石执政才一周年,责备他的人很多,并从几个方面针对刚开始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提出反对意见,王安石逐条反驳,言辞诚恳而理性,心胸坦荡而率性。C王安石早就料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势在必行,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说明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D王安石表示尽管对方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使老百姓受益,但自己会一如既往,继续推行新法。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2)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二、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王安石变法,一开始便收效颇丰,但_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御史中丞吕诲气冲冲地在皇上面前历数王安石的十大罪状。面对吕诲强辞,王安石并不在意。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在推行新法后,友人司马光写下接连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自此,王安石与司马光昔日的友情、信任已_。也因为这样,王安石与友人决裂,开始反击。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使新法免受_,王安石写下了答司马诛议书。他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指责,_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名实问题。他指出决定进行变法是“受命于人主”,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经过朝廷的认真讨论而订立;然后再“授之于有司”,交付相关主管部门去执行。这一“受”、一 “议”、一 “授”,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名实已明,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全是谬论。王安石面对责难,如果就事论事地一一加以辩解,那就很可能会因为对方抓住了一些表面现象或具体事实而陷于被动招架,越辩解越显得理亏;必须站在高处, ( ),为变法正名。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冒犯 万劫不复 非议 高屋建瓴B触犯 荡然无存 非难 高瞻远瞩C触犯 荡然无存 非议 高屋建瓴D冒犯 万劫不复 非难 高瞻远瞩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王安石寒心的是,在推行新法后,友人司马光写下接连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B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在推行新法后,友人司马光接连写下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C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友人司马光,在推行新法后,司马光写下接连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D让王安石寒心的是,在推行新法后,友人司马光接连写下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情的本质才能被深刻揭示出,对方的责难才能从根本上被驳倒B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驳倒对方的责难C对方的责难才能从根本上被驳倒,事情的木质才能被深刻揭示出D从根本上驳倒对方的责难,有利于揭示出事情的本质三、语言表达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朋友的乐趣在相同中容易见出,朋友的益处却往往在相异处才能得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人常将之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_,如私心、成见、骄矜多受切磋琢磨,便能洗刷净尽,臻于完美。交友是一件寻常事,人人都有朋友;交友却也不是一件易事,很少人有真正的朋友。势力之交固容易破裂,_。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轼、程颢诸人在政治和学术上的倾轧便是好例。他们个个都是好人,彼此有相当的友谊,而结果闹成和市俗人一般。交友之难,从此可见。_。例如“朋友有信”“久而敬之”“君子之交淡如水”,待朋友须如自己,要急难相助,须知护友之短,像孔子不假盖于悭吝的朋友。这些话都是说起来颇容易,做起来颇难。1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2019年6月3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涉及的机场主体工程、航空公司基地工程、空管航油工程、各项配套工程以及外围的高速公路、高铁城铁等工程均如期建设完成,相关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项目的如期竣工,为下一步开展联调联试、投运演练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投入运营阶段,大兴机场将进行6次综合演练,共计787个项目,航班量达500班次,计划模拟旅客51984人次,模拟行李35270件次。15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某校要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物长廊,请你从下列文化名人中选取一位,并为他撰写“出场词”。陶渊明 欧阳修 王安石 王实甫要求:语言使用整句,内容体现人物的文化特征,结构形式可以借鉴示例,字数3050。示例:柳永:雨霖铃,晓风残月;望海潮,烟柳画桥。流寓江淮,屡次落第,释褐为官;奉旨填词,敷陈其事,白衣卿相。第5页 共6页 第6页 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 2A 3A 4(1)欧阳修又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又推辞不上任。(2)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 5当今财力匮乏,风俗衰微;不至于惊扰民众视听,使舆论哗然;兴利除弊。【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安石变法的事理深奥之处,在这封言事书中大致有所显现。只不过他的见解没有在宋仁宗时候被采纳,而到宋神宗的时候才被完全采纳,人世间的兴衰变迁沉浮的关键,大概还是存在的。“亦略见于此书”中,“亦略”作“见”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特其学不用于嘉祐”中,“于嘉祐”作“不用”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谓”错。不是会试,是殿试。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是因为王安石自有主见,希望外补,寻求担任地方官”错。原文说“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可见第一次是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推辞。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禄”,俸禄;“复言于朝”,状语后置句,应为“复于朝言”;“用”,任用,任命。(2)“责”,责备;第一个“以”,因为;“膏泽”,使得到好处。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文本一说“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微”,由此可知,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文本一说“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由此可知,不至于惊扰民众视听,使舆论哗然;文本二说“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由此可知,“举先王之政”的另一个原因是兴利除弊。参考译文:文本一: 王安石,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喜欢读书,擅长写文章。曾巩曾经带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他考中了进士第一名,被授予淮南判官之职。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又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于是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又推辞不上任。他向朝廷恳求外调为地方官员,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西刑狱。王安石与周敦颐相遇,接连交谈几个日夜,王安石回去后深入地思考,至于废寝忘食。王安石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大意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宋仁宗读过之后放置在一旁。吕祖谦评价说:安石变法的事理深奥之处,在这封言事书中大致有所显现。只不过他的见解没有在宋仁宗时候被采纳,而到宋神宗的时候才被完全采纳,人世间的兴衰变迁沉浮的关键,大概还是存在的。(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文本二: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6C 7D 8D 9(1)从前,跟您议论起朝廷的政事,意见多次不合,不知道您(已经)察觉到了或是没有察觉到,然而对于我来说,对您的向往、敬慕之心始终没有改变。(2)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士大夫而已。【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陛下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我以在位久”都是“责”的宾语,不必断开,排除AD;“上大有为”都是“助”的宾语,不必断开,排除B;“事事”是动宾结构,第一个“事”是动词,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全、都”。句意:都说介甫不起用便罢了。/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B. 第一个是“使听说、通报、传报”,第二个是“显达,有名望”。句意:没有一个人敢把这些情况通报给您。/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C.第一个是“坐着”,第二个是“株连获罪”。句意:不如坐着等待。/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D.“含义相同”错误。第一个是“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第二个是“被”。句意: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尽管对方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使老百姓受益”错误。“如君实”句句意是一种假设:如果您责备我在位时间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老百姓受益,那么我知罪。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曩者”,从前;“违戾”,违背,意见不合;“变移”,改变。(2)“迁”,迁都;“胥”,都;“特”,只。参考译文:与王介甫书(节选)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惶恐再拜,介甫参政诛议阁下: 从前,跟您议论起朝廷的政事,意见屡有不合,对此,不知道您已经察觉到了或是没有察觉到,然而对于我来说,对您的向往、敬慕之心始终没有改变。私下观察您独享天下的大名已经有三十多年,才能出众,学识丰富,难于起用,易于引退,远近的士人,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都说介甫不起用便罢了,一起用就会立即求得天下太平,黎民百姓都会受到他的恩泽。天子因此起用您于不可起之中,任用您参与国家大政,岂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众人所厚望的您身上吗?到现在您执政才一周年,在朝廷的及来自各个地方的士大夫,没有一个不责备您,就像是从一个人的嘴里说出来的;下至平民百姓、小吏差役,也都窃窃私语,埋怨叹息,所有的人都把罪责推给您,不知道您可曾听到过这些议论并且知道是什么原因吧?我私下认为您的门下之士,正在天天称誉您的盛德,赞颂您的功业,没有一个人敢把这些情况通报给您。而不是您的门下之士就都说:“他正受到君王的信任而专断朝政,不要触犯他而自取其祸,不如坐着等待,不出二三年,他将自己遭到失败。”像这样的人不仅是不忠于您,也是不忠于朝廷的。如果您真的坚信变法主张,推广实行,等到二三年之后,则朝廷所受的祸害已经很深重了,怎么能够挽救呢?像我就跟门下之士和非门下之士的态度不同,有愧作为你的朋友中的一员,不敢只求目前免于您的谴责、愤怒,而不向您一一陈述自己的恳诚。答司马谏议书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的道理就清晰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陛下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陛下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陛下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不胜仰慕至极! 10C 11D 12B【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运用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冒犯:言语或行动没有礼貌,冲撞了对方。触犯:冒犯;冲撞;侵犯。根据语境,此处是说王安石变法,一开始便收效颇丰,但侵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是利益上的侵犯,不是语言行动上的没礼貌,应用“触犯”;第二处,万劫不复:指永远不能恢复(佛家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荡然无存:原有的东西消失净尽,不复存在。语境用于写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友谊和信任不复存在,应用“荡然无存”;第三处,非议:责备。非难:指摘和责问。根据语境,两个词均可以使用;第四处,高屋建瓴:意思是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高瞻远形容眼光远大。此处没有“眼光远大”的意思,是说王安石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指责,居高临下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名实问题。应用“高屋建瓴”。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在推行新法后,友人司马光写下接连三封公开信指责反对他”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应将“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改为“让王安石寒心的是”;二是语序不当,应将“写下”与“接连”互换位置。AC项,语序不当,应将“写下”与“接连”互换位置;B.搭配不当,应将“让王安石寒心的人是”改为“让王安石寒心的是”。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括号所在语句分号前边讲如何对待“责难”,由括号后的“为变法正名”可知,所填语句必须落脚到“驳倒司马光的指责”的意思上。据此,可以推断出所填语句应先说“揭示出事情的本质”,后说“驳倒对方的责难”,排除C、D两项。对比A、B两项,B项采用主动句写王安石应该怎么办,着眼于分析他对待指责的态度,表述更自然流畅。故选B。13 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 就是道义之交也有时不免闹意气之争 前人谈交友的话说得很多【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前文“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比喻的是朋友之间的交互影响,下句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再根据“如私心、成见、骄矜”列举的是人的性格中的缺点,据此可知,此处应填“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第二处,根据“势力之交固容易破裂”强调的是交友之难,再根据“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轼、程颢诸人在政治和学术上的倾轧便是好例”“他们个个都是好人,彼此有相当的友谊,而结果闹成和市俗人一般”推知应填“就是道义之交也有时不免闹意气之争”;第三处,根据下句“朋友有信”“久而敬之”“君子之交淡如水”“待朋友须如自己,要急难相助,须知护友之短”列举的是交友方面的言论,据此应填“前人谈交友的话说得很多”。142019年6月3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主要工程如期建设完成,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在投入运营阶段,机场将进行6次综合演练。【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一要明确新闻报道的特点,抓住时间、地点、事件等新闻要素;二是要以句为单位,抓住句中关键信息,并概括整合;最后注意句子简洁流畅,注意字数限制。依据题干要求“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压缩时要保留新闻的要素,首先要保留时间,时间是2019年6月30日,接着应说清楚具体的事件,事件是“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项目的如期竣工”,写明事件后应写明后续的工作,后续工作是“相关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即验收工作有序推进,验收完毕要投入运营,“投入运营阶段,大兴机场将进行6次综合演练”。压缩信息时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按步骤压缩信息,最后将信息组合成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参考答案:2019年6月3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主要工程如期建设完成,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在投入运营阶段,机场将进行6次综合演练。【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15陶渊明:屈居彭泽八十日,误落尘网三十载。辞官踏归程,从此,少了一位贤县令,多了一个大文豪。自种、自食、自然;归田、归隐、归真。欧阳修:论道议事,追韩继陆;归田集古,学问渊博;桃李天下,慧眼识珠。意在山水,好酒喜乐;人皆从其乐,不知其乐其乐。王安石:一袭布衣,一腔热血,恳辞入朝,越次入对;熙宁变法,三不足畏。临川拾遗,穷而后工。春风又归江南,明月再入他怀。王实甫:四围山色,一鞭残照;悲欢聚散,南北东西;暖溶溶,白泠泠,相思泪;新杂剧,旧传奇,西厢夺魁。【详解】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即先审清题干要求,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形似和神似两方面,即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所谓仿照,就是结构形式表达模式要相似。首先要了解、把握所给例句的特征,即哪些是要仿照保留下来的,哪些是需要变化的。比如数词、量词、名词、动词,反义词等。最后,还要运用修辞,富有文采、意蕴、哲理启迪。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要求写一位文化名人的出场词,例句前四句是介绍名人的作品内容,接着三句介绍这位名人的经历,最后对这位名人的成就作评价。仿写时需注意固定形式。比如,本题以欧阳修为例可写“论道议事,追韩继陆;归田集古,学问渊博;桃李天下,慧眼识珠。意在山水,好酒喜乐;人皆从其乐,不知其乐其乐。”【点睛】解答仿写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2)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3)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4)要结合语境,仿写句子,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案第9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