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测试题-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docx
-
资源ID:80326875
资源大小:1.39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测试题-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docx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测试题一、选择题1据统计,我国仅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每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意外伤亡人数就接近50万。这些触目惊心的统计结果警示我们(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应珍惜自己的生命加强学校教育就能避免未成年人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未成年人的生命比成年人的生命更宝贵ABCD2“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国家、社会等方面的护航下,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已成为社会共识。以下说法中,你不认同的是(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被害人时,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发文加强未成年人网课平台管理,要求严防网课周边出现网络游戏广告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某校根据区教委要求在校门口等区域入口处部署了红外人脸识别测温系统,用大数据为学生成长发展做更好的支撑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中学生小李的班主任察觉到小李最近学习积极性不高,于是致电小李父亲,建议他作为家长要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A B C D3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以下属于承担责任的有( )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A B C D4近年来人们对于校园暴力非常关注,下面是小华在全班做的一个“面对校园欺凌的应对”的问卷调查。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得出( )67.6%忍气吞声,自认倒霉22.6%以牙还牙,以暴制暴10.8%告诉家长或老师拨打“110”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司法保护对未成年人应加强司法保护,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学校应加强管理和规范,杜绝此类事情发生A B C D5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多地发生隐瞒去过湖北或者武汉真实行程、编造虚假疫情、生产伪劣口罩、哄抬物价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国家公安机关依法对多人严肃处理。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B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C法律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D法律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6某小区附近一文化广场长期有人跳广场舞,一住户不堪其扰,在与广场舞大妈交涉的过程中,动手殴打大妈,最后反被告上法庭并败诉,赔偿相关费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维护权利,就会付出代价B法律只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C该住户以暴制暴,为民挺身,值得我们学习D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解决问题7在父亲执意要求下,七年级学生小云被迫辍学帮父亲打理生意。经学校老师和政府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宣讲有关法律知识,小云父亲终于答应让小云复学。此事反映了(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实施学校保护法律具有制裁严重违法行为的作用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受法律特殊保护ABCD8如果没有法律,国家机器就难以运行,国家承担的职能就难以实施。这充分说明法律( )A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B产生后,人类就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C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D能够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矛盾和纠纷9法治建设,人人受益。下列属于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举措有( )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对数字中国建设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展示十三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2021年2月27日,经党中央批准,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在京召开ABCD10法律和道德作为文明社会的基本规则,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为 ( )法律和道德可以相互转化表现形式不同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实现方式不同A B C D11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依法办事,需要我们(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通过任意方式表达自身的诉求和愿望只关注自身权益,忽视他人权益ABCD12下列同学的行为符合法治要求的是( )及时进行核酸检测,遵守疫情防控要求 在网络中捏造、传播不实信息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A B C D13材料一: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材料二:如下图漫画。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依靠社会舆论和教育等力量保证实施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ABCD14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高空抛物、点个外卖,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找到依据。以此为论据,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B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C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D法律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害15两邻居因为宅基地纠纷诉讼至法院,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判决,避免了邻里间的冲突。这体现了法律( )A能够解决一切争端 B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C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D是打击犯罪行为的有力武器162021年3月4日,张冬宁因制作传播侮辱江歌母女的漫画,被安徽淮南田家庵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犯寻畔滋事罪处有期徒刑1年,张冬宁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10日,安徽淮南中院二审作出判决,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法院的判决结果告诉我们(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要树立法治意识,做到依法办事A B C D17近年来,遛狗不栓绳、狗狗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引发的纠纷屡屡发生,狗伤人事件亦时有发生,将栓狗绳写入法律是十分必要的。民有所呼,法有所应。这体现了(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A B C D182021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这告诉我们( )要树立法治意识,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遵守民法典的各种规定,学会运用民法典解决民事权利问题养成遵守民法典的习惯,做民法典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民法典代替其他法律涵盖了所有法律问题A B C D19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生活中,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等,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其中找到依据。这说明(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只要不做违法的事,我们就不需要法律法律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A B C D20关于道德或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规范人们行为B法律的适用范围要比道德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C法律是一种规则,道德不是规则D只有法律这一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219岁的山村女孩小欣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为家庭贫困,再加上她家门前就是公路,出于安全考虑,爷爷奶奶只能将她反锁在家,不让她去上学。现在,小欣得到了中国教育扶贫基金会的资助,她来到了学校,也找到了童年的快乐。关于小欣的经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爷爷奶奶的做法尽到了家庭保护的责任基金会的资助体现了对小欣的社会保护不让小欣去上学侵犯了法律赋予她的权利我们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A B C D222021年3月正式执行的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规定,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等行为的,教师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以下看法你认同的是( )A刘红:“学校保护是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第一阵地和基础。”B张华:“我们应尊敬和理解老师,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C王明:“教师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能随意惩处学生。”D李凡:“遵守规则只需自律,我们应敬畏规则,遵守规则。”23女子米某因乘坐公交车不付钱与司机发生口角并抢夺方向盘,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8日。这一案例说明(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 B C D24尽管政府和医务工作者反复呼吁民众要遵守防疫规定,但仍有一些人充耳不闻,在公众场所不佩戴口罩,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为此( )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应坚持集体主义,忽视个人利益要尊重每位公民的生活习惯应增强大局意识,加强法治宣传A B C D25对下侧漫画认识正确的是( )可以杜绝外界不良因素对未成年的影响是因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强是对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A B C D二、解答题26请回答:中国正在迈向法治时代,需要我们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学会依法办事,让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1)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2)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3)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应该怎么做?27材料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一切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行为。材料二:蒋某在网上发表了严重侮辱董存瑞、黄维光的言论,银川警方接网民举报后,将住在银川市金凤区的蒋某栋传唤到案,蒋某栋因侮辱他人被金凤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并处伍佰元罚款的处罚。请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读两则材料中所体现的观点。28走进法治天地某中学举办了“法治进行时”图片展览。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分别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2)从法律作用的角度,简要说明的积极影响。(3)请你为所在的社区拟定两条宣传法律的标语。29七年级学生小海家在一个贫困的乡村。小海的父母外出打工去了,把他和两个弟弟托付给爷爷奶奶照看。过完年后,学校开学了,小海的寒假作业没做,受到老师的批评。由此,他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越来越不想上学。他想,既然父母回不来,干脆我进城找他们吧。一天早上,他假借上学,背着书包离开家,向城市走去。在寻亲的过程中,小海结识了一些年龄相仿的不良少年,最终误入歧途,盗窃电线,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1)小海在成长过程中,由上学到寻亲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哪些人对小海负有责任?(2)从小海身上,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3)写出我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的两部专门法律的名称。302021年2月19日,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网民“辣笔小球”在新浪微博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五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南京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于2月19日晚将发布违法言论的仇某某(网名“辣笔小球”)抓获。经审查,仇某某为博取网民关注,在微博上歪曲事实、诋毁贬损五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南京警方已对仇某某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英雄烈士不容亵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于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法律知识分析仇某某被刑事拘留的原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B解析:本题考查对成年人加以特殊的保护的原因。:我国仅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每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意外伤亡人数就接近50万,警示我们要珍爱生命,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说法正确;:加强学校教育有利于减少未成年人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说法错误;:未成年人的生命和成年人的生命都很宝贵,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C解析: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防线。: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等的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故说法错误;: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发文加强未成年人网课平台管理,要求严防网课周边出现网络游戏广告,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故说法错误;:某校的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故说法正确;:中学生小李班主任的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故说法错误;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故本题选C。3D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的防线。: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故说法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A解析:本题考查了防范校园暴力。:分析图中调查结果可知,面对校园欺凌,绝大部分未成年人采取了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的方式对待校园欺凌,说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比例也很大,说明不知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表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的保护,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是正确的选项;:错误,要视其情节轻重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责任;:错误,杜绝一词太绝对;故本题选A。5D解析:本题考查建设法治国家。A:分析警方对编造虚假疫情、生产伪劣口罩、哄抬物价等行为立案侦查,体现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特殊行为规范,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A错误;B: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B错误;C:法律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C错误;D: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而非社会舆论保证实施,错误,符合题目要求,故D正确;故本题选D。6D解析:本题考查依法办事。D:题干中住户的维权方式是错误的,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故D正确;A:维护权利并不是就会付出代价,故排除A;B:法律不是只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故排除B;C:以暴制暴是错误的维权方式,故排除C;故本题选D。7B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观点正确,题文中小云父亲终于答应让小云复学,此事反映了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受法律特殊保护,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观点错误,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实施政府保护;: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8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本质。A:题干表述的内容说明了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法律产生后,就成为统治阶级奴役人民,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工具,当时社会为人治社会,非法治社会,还有特权之人,所以人类并未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B错误;C:此选项表述的内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解决一切矛盾和纠纷的说法过于绝对了,D错误;故本题选A。9D解析:本题考查法治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不属于法治建设,故排除;: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都属于法治建设的措施,故正确;故本题选D。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属于规则,但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实现方式不同,故正确,法律和道德不可以相互转化,故错误,正确答案是D。11D解析:本题考查学会依法办事。:根据所学,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据此,说法正确;: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说法错误;: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2C解析:本题考查法治的相关知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Fenix选项,及时进行核酸检测,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符合法治的要求,故正确;:在网络中捏造、传播不实信息,这是不符合网络规则的表现,违背法治的要求,故排除;故本题选C。13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分析题干,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说法正确;:材料没体现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故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道德依靠社会舆论加以约束,故说法错误;:分析题干漫画依据噪声污染防治法加以处罚噪声污染,说明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14A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的认识。A:分析题干联系教材内容可知,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A正确;B: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但这句话与题干内容无关,所以B错误;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所以C错误;D: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所以D错误;故本题选A。15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作用。A:夸大了法律的作用,故A说法错误;B:依据教材知识,题文中法院挑战邻里关系,表明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故B说法正确;CD:观点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D;故本题选B。16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作用。:题文内容说明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任何人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体现了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所以符合题意;:在题干中未涉及,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7A解析:本题考查生活需要法律。:题干遛狗拴绳与生活息息相关,将栓狗绳写入法律更好地规范和保护人们的生活,体现了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正确;:法律不只作用于违法犯罪,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错误;故本题选A。18A解析:本题考查对树立法律信仰的认识。:依据题文描述,民法典的实施启示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遵守民法典的各种规定,学会运用民法典解决民事权利问题;养成遵守民法典的习惯,做民法典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故说法正确;:“代替涵盖所有法律问题”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故本题选A。19B解析:本题考查生活离不开法律。: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说明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确;:错误,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规范着全体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要学法、守法、尊法、护法;:错误,说法太绝对;故本题选B。20A解析:本题考查道德和法律。A:依据教材知识,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规范人们行为,故A说法正确;B:道德的适用范围比法律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故B说法错误;C:道德和法律都属于规则,故C说法错误;D:“只有”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D;故本题选A。21D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的理解。:小欣的爷爷奶奶将小欣反锁在家里,这不属于家庭保护,故说法错误;:材料中,基金会的资助体现了对小欣的社会保护;不让小欣去上学侵犯了法律赋予她的权利;我们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故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22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B: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一些行为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是对学生的学校保护,我们应尊敬和理解老师,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故B说法正确;A:家庭保护是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第一阵地和基础,故A说法错误;C:老师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教育学生,不能任意惩处,故C说法错误;D:遵守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3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保障生活。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分析公安机关对女子处罚说明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所以说法符合题意;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是法律的特征,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24B解析:本题考查坚持集体主义。:题干表述了在疫情期间,总有一些人不遵守规则,造成严重后果。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还应增强大局意识,加强法治宣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错误,坚持集体主义的同时,不能忽视个人利益,排除;:错误,“尊重每位公民”的说法过于绝对了,排除;故本题选B。25C解析:仔细观察漫画内容,我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对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是因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所以说法正确;但这一举措并不能杜绝外界不良因素对未成年的影响,说法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二、解答题26(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2)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受特殊保护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分析作答。(1)本题考查未成年人受特殊保护的原因。联系教材知识,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事关人类的未来;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等方面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依据教材知识,答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即可。(3)本题考查我们如何对待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联系教材知识,从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等方面作答即可。27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英雄烈士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为人们维护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提供了行为准绳。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通过对蒋谋侮辱烈士行为的制裁有效保护了英雄烈士的荣光。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主旨“国家依法保护烈士,惩罚侮辱烈士的言行”,从法律的角度,围绕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法律具有强制力、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等方面展开知识点作答。28(1)图片: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图片: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有利于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等。(3)学法让人生更美好,守法使社会更和谐;遵纪守法,做对社会有益的人;美好人生,法治同行等。解析:第一步:审设问。(1)本题考查图片所体现出的法律特征,通过图片的分析,运用法律特征进行回答。(2)本题考查法律作用,通过分析图片材料,运用教材中的法律作用来回答。(3)本题考查拟定两条宣传法律的标语,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第二步:审材料。(1)有效信息:体现国家审判机关在依法审判,国家审判机关属于国家强制力,可得出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有效信息:体现全国人大通过法律,可得出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有效信息:严格执法和法制宣传,可得出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得分点:注意图片所体现的法律特征要一一对应。(2)得分点: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29(1)主要是小海自己不能抵制不良诱惑,法律意识淡薄,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小海的父母和学校应负有一定责任;不良社会环境和不良少年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教育。(要点正确即可)(3)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准角度,主要从小海本人、小海父母、学校、不良的社会环境、不良少年这几方面阐述。(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主要从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抗诱惑能力、正确对待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等方面阐述。(3)本题考查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法律名称,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即可,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0首先:从法律具有规范作用的角度来看,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规定英雄烈士不容亵渎,而仇某某公然歪曲、丑化、亵渎、否认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违背了法律的规定,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其次:从法律的保护作用的角度来看,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仇某某为了博取网民关注,而诋毁五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影响社会的正义的弘扬,影响社会正气,相关部门为了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英雄的合法权益,而对仇某某进行了惩罚。再次:从法律的特点来看,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而仇某某作为我国公民,公然诋毁五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并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他触犯了国家法律,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仇某某触犯法律,被绳之以法,司法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警告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对仇某某绳之以法,是告诫人们英雄烈士不容亵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惩罚。解析:第一步:审设问设问要求围绕上述材料和法律知识分析,所以分析时要结合法律相关知识,也要结合相关材料;设问类型原因类问题,可以从法律的作用和法律的特点出发;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仇某某为博取关注,诋毁英雄官兵,这是违法行为;有效信息:邱某某被公安机关依法严处,通过法律,执法机关在惩治违法犯罪行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结合邱某某歪曲英雄,最终被惩治,可以从法律的规范作用、保护作用作答;得分点:结合邱某某歪曲英雄,最终被惩治,也可以从法律的特征,包括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作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