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资源ID:80327084       资源大小:45.1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时作业31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C文献史料主要用于印证同一史实 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2近期,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又有重大发现,新出土的金面具残片、圆口方尊、跪坐人像等重要文物备受瞩目,学者普遍认为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与中原商文明各具特色,相互呼应。据此可以证明( )A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B三星堆文明超越同时代文明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形成D中华文明多元-体发展模式3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曾向中原挺进,占领了鄂北豫南地区。但在距今430O年前后,豫中地区的文化南下,并在江汉文化的核心区形成了具有中原风格的文化,甚至把长江中游大部分也区文化的发展统一到了黄河文明之中。这说明A黄河文明最终战胜长江文明 B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在交流中发展中国C黄河地区更适合文明的发展 D中国的史前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4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B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C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D古城外围分布着体量巨大的水利系统5浙江良渚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古文明遗址,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有水稻、蚕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以及丝麻纺织物,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据此可知合理的推论是A良渚文化发展到了早期国家阶段 B良渚文化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C黄河流域文明并非中国文明源头 D南方文化已经受到北方文明影响6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一般称谓妻(正室)三哥(20岁)、四哥(17岁)妾一(侧室)大哥(25岁)妾二(侧室)二哥(22岁)A三哥B四哥C大哥D二哥7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克殷后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A君臣之间关系通过宗法制区别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血缘分封成为中央集权的基础D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8“王臣”在商周原为王室所有,在王室左右活动。到西周晚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臣”已用来指代自王以下整个周王国里的人。其内涵变化反映了A贵族政治的渐趋衰落B下层民众的身份跃升C礼乐制度的严重破坏D天下一同的观念认同9西周宗法制度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琉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据此可知,宗法制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C成为各级贵族生活准则D形成完备的政治体系10下表所示是不同研究者关于商朝君主继承制度的研究成果(部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记述出处“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917年) “因妻子既多,乃有传子之制,由是而渐有嫡庶之分,渐生宗法之制。试观殷代后期九代之中七代传子,是已非兄终弟及之制矣。”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1944年)“商朝继统法是以长子继为主,以弟继为辅。”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1955年)当时已有立储制度,提出“子继为常,弟及为变”的观点。李学勒论殷代的亲族制度(1957年)A商代继承方式广受学者重视B考古发掘便于澄清文献中的谬误C商朝王位传承存在不同方式D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宗族制度到了宋代乡村后不断完善,修宗谱、建宗祠、立族长、订族规较为盛行和完备。“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乡老和解,不服则诉诸各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讼官矣。”从宋之后,宗族习惯法以成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北大学者田成有认为:“宗族制,缘于礼,重血缘,建立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1) 材料一所反映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材料二所反映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12.论述题:阅读下面材料材料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的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据材料,概括宗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答案1D【详解】根据材料材料可知,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认为是益禅让于启;战国策·燕策一认为是启抢夺了益的权力。这体现了禅让制仍有较大影响,世袭制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进而说明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故D项正确;史记·夏本纪、战国策·燕策一对启继位的说法不一,是因为撰写者占有材料不同、立场不同等原因所致,并不是因为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故B项错误;两则材料对启的继位说法有差异,作为文献史料并不能相互印证,故C项错误。2D【详解】根据材料学者的普遍认为“各具特色,相互呼应”,可得出中华文明多元-体发展模式,故选D项;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说法错误,故排除A项;三星堆文明超越同时代文明,与题干中学者的观点不符,故排除B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形成,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3B【详解】据题意可知,长江史前文明曾经向中原挺进,而黄河文明随后开始南下,统一了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说明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之间出现了交流,发展了中华文明,故选B;材料中没有说明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之间孰胜孰负,排除A;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黄河文明更适合,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史前文明的发源地,排除D。4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制,产生了贫富分化,从而出现了阶级分化,而在当时精美的玉器和陶器的随葬品就是权贵阶层的生活表现,故答案为A;B表明当时城市建造的水平,排除;C只能表明当时开始种植水稻,不能说明贫富分化,排除;D项只能反映水利系统的建设,排除。5B【详解】良渚文化约为新石器后期,不同墓葬的显著规模差异可以看出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可以推断已经出现阶级分化,故选B;良渚文化中并没有明显的监狱、宫殿等遗迹,不能判断它到了早期国家阶段,排除A;良渚文化是长江流城早期文明,但它与黄河流域文明独立产生、互相影响交融,排除C;南北文化的交融:是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发生的,五千年前还处于独立发展阶段,排除D。6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宗法制下,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结合材料中“正室”“三哥(20岁)”等信息可知,三哥为正妻所生长子,即嫡长子,故三哥有资格继承王位,故选A;四哥比三哥年幼,是嫡次子,故排除B;大哥、二哥均是侧室所生之子,属于庶出,不是嫡长子,没有资格继承王位,故排除CD。7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王国维先生认为,商朝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等到周灭商后,分封子弟功臣,明确君臣隶属关系,天子、诸侯、君、臣之间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这说明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与宗法制无关,故A项错误;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故B项错误;血缘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8D【详解】根据材料“在商周原为王室所有,在王室左右活动”“王臣已用来指代自王以下整个周王国里的人”可知,王臣的所属由商王到周王,范围扩大,这是由于随着分封制的推行,文化认同感逐渐形成,即天下一同的观念认同逐渐形成,D项正确;商周时期贵族政治进一步发展,而不是渐趋衰落,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王臣的所属范围变化,没有体现下层民众身份的变化,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礼乐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不符合题意和史实,C项错误。9B【详解】根据“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琉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可得出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维系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从而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贵族,排除C;完备的说法错误,排除D。10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不同研究者关于商朝君主继承制度的研究成果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商朝君主继承以弟及为主,有的认为以子继为主等等,说明商朝王位传承存在不同方式,所以C正确;材料中仅呈现了四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不能说明“商代继承方式广受学者重视”,所以A错误;材料内容是不同研究者关于商朝君主继承制度的研究成果,不属于文献中的谬误,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所以D错误。11.(1)制度:分封制。作用:加强了统治,扩展了西周对边疆区域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2)制度:宗法制。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可知,材料指的是分封制。作用:结合所学,从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统治、扩展疆域、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等角度进行分析。(2)制度:根据材料“宗族制度”“宗族制,缘于礼,重血缘,建立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等信息可知,材料指的是宗法制。关系:根据题干和问题可知,其指的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12.影响: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皇权主义等。总之对我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观,民族性有深远影响。【详解】影响:据材料“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可知,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据材料“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可知,受宗法制影响具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智主义倾向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