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素养导向下的古诗词高考复习策略 .pptx
-
资源ID:80334508
资源大小:14.71M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专题复习:素养导向下的古诗词高考复习策略 .pptx
办学理念素养导向下的古诗词高考复习策略目录结构化整合积累专业术语变式训练,转化命题语言 知识导向和素养导向比对01020304以学生视角呈现改装答案知识导向和素养导向比对011.(2022浙江卷)楼前过勤政楼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6分)2.(2021浙江卷)意难忘山家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6分)3.(2020浙江卷)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4.(2019年浙江卷)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5.(2018年浙江卷)送王昌龄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2017年浙江卷)采地黄者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7.(2016年浙江卷)北来人二首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侧重于“言语形式”,重在考察“诗歌是怎么表达的”浙江卷直接考内容:1.2022全国新高考1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词人在下阙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6分)2.2021全国新高考1卷寄江州白司马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3.2021全国新高考2卷示儿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4.2021年北京卷和陶归园田居 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6分)侧重于“言语内容”,重在考察“诗歌是表达了什么”全国卷5.2020全国新高考2卷赠赵伯鱼 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6.2020北京卷寄东鲁二稚子 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6分)7.2021年八省联考卷幽州新岁作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8.2022年八省联考卷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请简要概括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份)侧重于“言语内容”,重在考察“诗歌是表达了什么”作用:1.2022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2.2022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派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3.2020全国新高考1卷赠别郑炼赴襄阳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侧重于“言语内容”,重在考察“诗歌是表达了什么”命题导向命题导向知识本位常规模板试题素养本位脱离模板题素养落地框架积累式结构化整合积累专业术语02积累实词积累实词结构化整合结构化整合翻译训练翻译训练本体性知识LOREM IPSUM DOLOR 一切文学鉴赏都必须以通解文字为前提,连文本的词句都没弄清楚,就来大篇地“赏析”,是自欺,也是欺人。王俊明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022年新全国1卷 依文设题 因文解题 答案呈现 (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积累实词苦:竭力、尽力元正七:即农历的正月初七扶掖:搀扶、扶助贾坐:古代商人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前者指坐在经营地点做生意,后者指要走出去做生意。会:领会、理解。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知识本位确定的知识组合成对应的思维框架素养本位不确定的知识组合成没有边际的“大框架”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怨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 理 诗送别怀人诗结构化整合按题材分的练习链接翻译训练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处处是春色,。村村箫鼓声起,家家笛声吹奏,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祈祷麦子和春蚕的丰收。,商人忙着生意,农人在忙着耕耘,妇女忙着纺织,。,天天都是“人日”。变式训练,转化命题语言 03为了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我们还能做什么?浙南名校联盟试卷 16.16.词人儿时入北宋旧宫中见桂树高大、芬芳香浓,为何多年后回忆,却用词人儿时入北宋旧宫中见桂树高大、芬芳香浓,为何多年后回忆,却用“嘲嘲”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6分分)声声慢嘲红木犀 (宋代辛弃疾 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注释:一作“赋红木犀”。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为家计所累,未能脱身南下,被迫担任金朝的开封知府。故其少年时能有机会进入北宋旧宫观赏。后追记当日印象而作此词。释晓莹罗湖野录载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当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闻木犀香乎?公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公欣然领解。”【1】木犀,桂花,又称丹桂。【2】开元:唐玄宗年号,其时为大唐盛世。此处喻指北宋盛时。【3】天上:指皇宫之中。【4】愁侬:使我悲伤。侬,我。【5】翠华远:指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幽禁在北方极远的地方。翠华,皇帝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6】天姿:天生的资质。冷澹:不浓艳,素净淡雅。【7】枉:徒然,白费。丹蕉:即红蕉,亦称美人蕉,花色红艳。【8】取次装束:随意妆束,保持固有本色。取次,造次,随意。2022.10.8名校联盟考试 声声慢嘲红木犀同一考点,转化命题语言 浙南名校联盟试卷 声声慢嘲红木犀 (宋代辛弃疾 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注释注释:一作一作“赋红木犀赋红木犀”。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为家计所累,未能脱身南下,被迫担任金朝的开封知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为家计所累,未能脱身南下,被迫担任金朝的开封知府。故其少年时能有机会进入北宋旧宫观赏。后追记当日印象而作此词。府。故其少年时能有机会进入北宋旧宫观赏。后追记当日印象而作此词。释晓莹罗湖野录载晦堂禅释晓莹罗湖野录载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师为黄庭坚说法:“:“当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当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闻木犀香乎?闻木犀香乎?公曰公曰:闻。闻。晦堂曰晦堂曰:吾无隐乎吾无隐乎尔。尔。公欣然领解。公欣然领解。”16.16.词人儿时入北宋旧宫中见桂树高大、芬芳香浓,为何多年后回忆,却用词人儿时入北宋旧宫中见桂树高大、芬芳香浓,为何多年后回忆,却用“嘲嘲”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析。(6(6分分)变式:词人借助桂树高大、芳香浓郁,词人寄寓遥深,结合历史事实和词人的身世之感,简要分析词人在桂树上的情感寄寓。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变式:本词和鹧鸪天桂花都托物言志,寄寓遥深,但相同意象的背后却又寄寓不同情感,请比对分析。声声慢嘲红木犀 (宋代辛弃疾 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注释注释:一作一作“赋红木犀赋红木犀”。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为家计所累,未能脱身南下,被迫担任金朝的开封知府。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为家计所累,未能脱身南下,被迫担任金朝的开封知府。故其少年时能有机会进入北宋旧宫观赏。后追记当日印象而作此词。故其少年时能有机会进入北宋旧宫观赏。后追记当日印象而作此词。释晓莹罗湖野录载晦堂禅师为黄释晓莹罗湖野录载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庭坚说法:“:“当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当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闻木犀香乎?闻木犀香乎?公曰公曰:闻。闻。晦堂曰晦堂曰:吾无隐乎尔。吾无隐乎尔。公公欣然领解。欣然领解。”同一文本,转化命题语言 2022全国1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原题: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变式:词人以议论入词,在下阙又能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人日,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请结合词句,具体谈谈词人在谈论这些道理时采用了哪些说理特色。答案呈现词人在开片处寓理于景,当下春色很好,但是人们却总是想到南山中寻觅更加美好的春色,在场景中,寄寓道理,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叙中寓理,将自己在南山路上的见闻写入诗作中:听闻村村萧声家家都是笛声来祈福,商人们做生意农民耕种,大家在祈福的同时,不忘辛勤劳作,在叙述中勉励人们要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断努力。因果说理,直接阐释。因为懂得了幸福生活是要靠自己追求的,所以每天都是人日,每天都可享受到幸福。举例说理,“翁前子后孙扶掖”,反映出的是一种幸福生活的状态:老人应该要得到晚辈的尊重。2022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派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题材知识 为什么说这首诗是送别诗?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写作特点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这两首诗反映了王勃送别诗的哪些写作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 。诗歌内容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内容上相同点和侧重点 。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比,本诗的语言风格有哪些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写作特点变式训练同一文本,转化命题语言以学生以学生视视角呈角呈现现改装答案改装答案04 浙南名校联盟试卷 16.16.词人儿时入北宋旧宫中见桂树高大、芬芳香浓,为何多年后回忆,却用词人儿时入北宋旧宫中见桂树高大、芬芳香浓,为何多年后回忆,却用“嘲嘲”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6分分)声声慢嘲红木犀 (宋代辛弃疾 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注释:一作“赋红木犀”。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为家计所累,未能脱身南下,被迫担任金朝的开封知府。故其少年时能有机会进入北宋旧宫观赏。后追记当日印象而作此词。释晓莹罗湖野录载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当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闻木犀香乎?公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公欣然领解。”16.木犀茂盛,草木葱茏;然而二帝被囚远方多年,故宫荒芜,难见天日。作者以木犀的“烟锁深宫”嘲朝廷无所作为,寄托遥深的君国之忧。木犀花茂盛耀眼,其香浓而不艳,而“枉学”是说花虽艳红,却开不逢时,已无人去欣赏它了抒发物是人非沧桑之感、凄凉之意。借花喻人,一语双关,“为凄凉、长在醉中”既写红木犀风中凄凉又写人借酒消愁。为木犀解嘲,亦以嘲自己作为“独醒”者的痛苦,蕴含着词人深沉的家国之痛和忧患意识。(每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因文设题 因文解题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江南草木桂花在北宋灭亡之际,被锁在深宫之中,难见天日,抒发家国之痛,对中原山河沦落的幽愤。枉学牡丹,叶底偷染妖红。表层意为桂花就该如此,它以香为长,而不以色取人,要展现自己最独特的那一面,而不能只是一味模仿。深层意为花虽艳红,却开不逢时,已无人去欣赏它了抒发物是人非沧桑之感、凄凉之意。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借花喻人,一语双关,凝碧池边的丹桂之所以是红色,莫不是为了忘怀亡国的凄凉苦恨而沉醉不醒、天天面色红润?表达词人不堪忍受山河沦落、自己又被革职闲居,无所作为的凄苦与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