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3.doc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p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理解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历;在活动中增强探究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课前谈话:师:为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我校的学生自发组成环保小组,利用周末去搜集饮料瓶。请看,这是其中两个小组搜集的瓶子数量。师: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第一组搜集的总数是多少?第二组搜集的总数是多少? 把总数写在题板上52.48师:哪个组的成绩好呢? 生:第一组成绩好。师:老师宣布第一组获胜。师:老师怎么发现有的同学不太服气啊,一直在撇嘴,说说你的理由。人数就是不同的情况下,那该比什么才能公平呢? 生:假如比拟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拟两队的平均成绩比拟公平些。师:你说的真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一、情境导入,讲解例1 1.联络生活,情景激趣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组搜集的瓶子数量,老师把它绘制成了象形统计图。(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例如1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老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老师引导。 老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搜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教学例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能解释“平均每人搜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生:“平均每人搜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搜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展平均分。师:那你们怎样才能使他们变成一样多呢?看来大家有了一定的想法,用你的学具试一试,或者把你的想法写在本子上。1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独立考虑的根底上,进展小组合作,预设学生会想到“移多补少”和“数据的总和÷份数”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老师提供的练习纸上画一画、移一移,直观地看出平均数,也可以动笔计算求出平均数。2汇报交流,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老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搜集多少个? 学生:13个。老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答案吗?13是怎么来的?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移多补少”的方法。结合学生口述,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老师:这种方法对吗?你们是怎样想到这个方法的? 老师:同学们想到了用多的补给少的这个方法,使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可以叫“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这里平均每人搜集了13个,我们就说13是14.12.11.15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先合并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老师:老师刚刚发现同学们不仅用了移多补少的方法,还有的同学用了算一算的方法,就像黑板这样,谁跟他的方法一样?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 学生:14121115÷4 52÷4 =13个答:平均每人搜集13个。老师:谁能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每一局部是什么意思吗? 生:14121115是总共的数量,4是人数,13是他们的平均数 老师:像这样先把每个人搜集的瓶子数量合起来,再除以4,也能算出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搜集了13个,相当于把4个学生搜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四份。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板书:先合后分老师:谁再来列式说一说这种方法。生:每组的总数量÷总人数=每组的平均成绩 4引入概念,提醒“平均数”这一课题。师: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那么,13是这四个同学实际搜集的瓶子数量吗?实际上每个同学真的捡了13个吗?谁来详细说一说 生:不是,他们搜集的瓶子是14.12.11.15,不是13 师:看来,平均数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一个虚拟的数。师:仔细观察这组数据:实际搜集的数量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它们与平均数13相比,你又发现了什么?平均数会比15大吗?平均数会比11小吗? 引导学生说出: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师:假如小亮只搜集了7个,平均数会发生变化吗?变多还是变少?请你快速的算一算。假如小亮搜集了19个呢,平均数会变大变小呢? 生:假如小亮只搜集了7个,平均数会小,是12,假如小亮搜集了19个,平均数会大,是15.师:这样看来,平均数很敏感,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这一环节中,老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是直观形象的操作演示,还是运用平均分来计算,都为学生理解平均数这一概念提供了感性支撑,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根本方法。】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这次你能比拟出是第一组搜集的多,还是第二搜集多吗?我们比拟什么就可以了啊?下面你就用自己的方法来求出平均数吧 师: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样做的? 生:第一组平均每人踢毽个数第二组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4+12+11+15)÷4 (30+10+8)÷3 =52÷4 =48÷3 =13(个) =16(个) 13<16 答:第二组的成绩好。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求平均数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平均数能反响一组数据的整体程度。师: 这次老师看到没有同学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平均数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够摆 师:看来有时候移多补少这个方法有局限性,有时候选择先合后分的算一算方法比拟好。三、联络实际,拓展应用 同学们,今天的知识你们学会了吗?那老师来考一考大家。练习一:冬冬来到一个池塘边,看到平均水深110cm,冬冬心想我身高是140cm,下水游泳不会有危险,对吗?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池塘里每一处水深都是110厘米。可能有的地方浅,可能有有的地方比拟深,超过他的身高。所以,冬冬下水游泳可能会有危险。师:你说的很有道理。孩子们,天气越来越热,孩子们一定不能随意下水游泳,要有防溺水的平安意识,时刻注意平安。练习二: 下表是四二班某小组4名同学数学成绩 姓 名 林雨惠 施伟杰 孙雅轩 王伊凡 数学成绩分 100 82 88 ? 他们的平均分是85分,你能算出王伊凡同学的数学成绩吗? 二、 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又学到了哪些方法? 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统计量平均数,什么是平均数呀?平均数就是将原来几个不一样的数变得同样多的数,这个同样多的数就是平均数。通过两种方法研究平均数,分别是求和平分、移多补少方法。我们在探究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特性: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整体程度,一个数据的波动会影响到平均数,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数学于生活,我们还认识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师:说得真好!走出课堂,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下课!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