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
-
资源ID:80505584
资源大小:799.50K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ppt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主要内容宏宏 观观 经经 济济 政政 策策财财政政政政策策货货币币政政策策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进一步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以及它们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v1 1国家宏观经济的目标国家宏观经济的目标v2 2财政政策的工具财政政策的工具v3 3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工具第第一一节节 宏宏观观经经济济政政策策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 1u充分就业 2 23 34 4u价格稳定 u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u国际收支平衡 u目标之一目标之一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衡衡量量标标准准以失业率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以失业率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失业失业率失业率=失失 业业 人人 数数劳动力总数劳动力总数 失失 业业 人人 数数 1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人数摩摩擦擦失失业业 自自愿愿失失业业 非非自自愿愿失失业业 结结构构性性失失业业 周周期期性性失失业业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失业对个人的影响失业对个人的影响事件事件紧张程度紧张程度事件事件紧张程度紧张程度配偶死亡配偶死亡100100解雇解雇4040入狱入狱6666学业不良被迫学业不良被迫辍学辍学3737失去工作失去工作4949孩子离家孩子离家2929亲密朋友死亲密朋友死亡亡4747工作条件变工作条件变化化2020失业对社会的影响失业对社会的影响政府要增加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政府要增加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 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社会稳定 使实际使实际GDP减少减少充分就业(3 3)空缺职位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空缺职位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2 2)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允许自然失)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允许自然失 业存在业存在(1 1)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意的报酬参加生产u目标之二价格稳定 消费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衡衡 量量 标标 准准价格指数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价格指数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胀)价格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 GDP GDP折算指数折算指数u目标之三目标之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持续均衡增长衡衡 量量 标标 准准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u目标之四目标之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衡衡 量量 标标 准准进出口之间的差额 u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u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适应:经济增长就业增加不适应:经济增长对劳动需求相对下降u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对外贸易逆差u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需求管理”当总需求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状态总供给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状态当总需求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过度,导致通货膨胀总供给时,总需求过度,导致通货膨胀主主要要内内容容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经济不能自动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经济不能自动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平衡时,有必要依赖政府对总需求进行调节。政府对总需求的平衡时,有必要依赖政府对总需求进行调节。政府对总需求的调节表现为:当总需求不足时,设法提高总需求水平;当总需调节表现为:当总需求不足时,设法提高总需求水平;当总需求过度时,设法降低总需求水平。求过度时,设法降低总需求水平。方法方法需求管理通过需求管理通过“相机抉择相机抉择”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即:当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当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策刺激总需求;当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总需求。性货币政策减少总需求。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第第二二节节 财财政政政政策策 西方财政制度西方财政制度 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功能财政和政府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功能财政和政府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一、西方财政制度一、西方财政制度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工具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增增加加政政府府购购买买,是是扩扩张张性性的的财财政政政政策,导致策,导致IS IS曲线向右平移。曲线向右平移。反之,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反之,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增加加政政府府转转移移支支付付,是是扩扩张张性性的的财政政策,导致财政政策,导致IS IS曲线向右平移。曲线向右平移。反之,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反之,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增加加税税收收,是是紧紧缩缩性性的的财财政政政政策策,导致导致IS IS曲线向左平移。曲线向左平移。反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反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Automatic StabilizerAutomatic Stabilizer 亦亦称称内内在在稳稳定定器器,是是指指经经济济系系统统本本身身存存在在的的一一种种会会减减少少各各种种干干扰扰对对国国民民收收入入冲冲击击的的机机制制,能能够够在在经经济济繁繁荣荣时时期期自自动动抑抑制制通通胀胀,在在经经济济衰衰退退时时期期自自动动减减轻轻萧萧条条,无无需需政政府府采采取取任任何行动。何行动。二、自动稳定器二、自动稳定器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经济济衰衰退退时时,国国民民产产出出水水平平下下降降 个个人人收收入入下下降降(在在税税率率不不变变的的情情况况下下)政政府府税税收收会会自自动动下下降降留留给给人人们们可可支支配配收收入入上上升升消消费费和和需需求求也也自自动上升。动上升。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自然减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自然减少抑制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农产品价格下降价格下降政府按照农产品价格维持政府按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三、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三、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削减当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当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当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抑制总需求。税收或削减开支抑制总需求。运用原则运用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逆经济风向行事”四、功能财政和政府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四、功能财政和政府充分就业预算盈余1.平衡预算思想 财政预算应当努力实现收支平衡传统财政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其主要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2.功能财政思想 财政预算目标应当服从于宏观调控的目标由实现收支平衡转向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4.实际预算盈余 指以实际国民收入水平衡量的预算盈余。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因为,要发挥财政调节经济的作用,在经济萧条时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在经济繁荣时就必然出现财政盈余。v如果:YY,则 BS BSv如果:YY,则 BS BSv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是紧缩的;v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财政政策是扩张的v意义:消除了经济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使政策制定者重视充分就业问题。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tY-G-TR实际预算盈余:BS=tY-G-TR第第 三三 节节 货货 币币 政政 策策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及其工具货币政策及其工具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三项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三项业务负债业务 资产业务 中间业务(一)几个基本概念(一)几个基本概念 1.活期存款(D):事先不用通知就可以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2.存款准备金(R):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3.法定存款准备金(Rd):按照一个固定比例(大约10%左右)上交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目的:为了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也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更为了通过对准备率的调节,调节货币供应量。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 rd d):法定存款准备金(Rd)与活期存款(D)的固定比例,r rd d=Rd/D。在现代银行制度中,存款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占的比率是由政府规定的。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二)银行体系的存款派生原理二)银行体系的存款派生原理假设法定准备金率为20%,甲客户存入100万美元A银行贷出80万美元乙客户(20万美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存入B银行(16万美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贷出64万美元丙客户存入C银行(12.8万美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贷出51.2万美元)丁客户存款总和存款总和=100+80+64+51.2+=100(1+0.8+0.82+0.83+0.8n-1)=100/(1-0.8)=500 从A银行开始到B银行、C银行N银行,连续不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最初100万美元的存款,可以使银行体系产生400万美元贷款,吸收包括最初100万美元存款在内的500万美元存款。因为400万美元是由于有了最初的100万美元才产生的,因此,通常把最初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把在此基础上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若用D表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用R代表原始存款,rd代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三者的关系如下:(三)货币创造乘数推导(三)货币创造乘数推导 银行存款货币扩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为派生倍数,又叫乘数。一般来说,它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由存款的多倍扩张过程可看出,银行体系的储备增加,会引起银行体系中银行存款的成倍扩张,这个扩张倍数就叫做货币创造乘数,它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用k来表示,即: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过程是基于以下假设推导出来的:(1)所有银行在留足法定准备金后,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即超额准备金为零;(2)没有现金漏损的银行,即客户在获得贷款后将全部转化为在银行的存款,而不提取现金;(3)没有从活期存款向非交易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转化。1 1、超额准备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超额准备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v如果银行有超额准备金如果银行有超额准备金ER,超额准备金率为,超额准备金率为re,即,即re=ER/Dv实际准备金为实际准备金为R=D rd+D rev则乘数为:则乘数为:(四四)复杂情况下的存款创造复杂情况下的存款创造2 2 2 2、公众持有现金的倾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公众持有现金的倾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公众持有现金的倾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公众持有现金的倾向对存款创造的影响v假定现金和活期存款成比例:rc=C/D,则v则货币创造乘数变为:3 3 3 3、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创造的影响、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创造的影响、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创造的影响、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创造的影响 假定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固定比例为:t=Dt/D,假定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rt。则准备金总量为:R=D rd+D re+D t rt=D(rd+re+trt)则新增活期存款为:v新增定期存款为:v全部新增存款为:v存款货币创造乘数就变为:(五)货币创造乘数的完整公式(五)货币创造乘数的完整公式 1、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 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包括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由于基础货币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准备金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流通中的现金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流通中的现金 若用Cu表示流通中的现金,Rd表示法定准备金,Re表示超额准备金,H表示高能货币,则:H=Cu+Rd+Re,这是商业银行借以扩张货币供给的基础。另外,因因为为货货币币总总供供给给是是通通货货(Cu)与与活活期期存存款款(D)之之和和,即即严严格格意意义义上上的货币供给的货币供给M1,即:,即:M=Cu+D,则:,则:2 2、货币创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 货货币币创创造造乘乘数数是是指指货货币币供供给给量量与与基基础础货货币币之之比比,用用公公式式表示如下:表示如下:注意:这里把活期存款和通货合在一起当成货币供给量注意:这里把活期存款和通货合在一起当成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中中央央银银行行通通过过控控制制货货币币供供应应量量以以及及通通过过货货币币供供应应量量来来调调节节利利率率进进而而影影响响投投资资和和整整个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货币政策的工具 变动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1、贴现率政策、贴现率政策 中央银行调高或降低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息率,以限制或鼓励银行借款,从而影响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和利率,进而决定货币存量和利率,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贴现率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过程贴现率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过程: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轻微下降,货币供给量有所减少;贴现率下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有所上升,货币供给量将增加。贴现率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成反向关系,同市场利率的变动成正向关系。不是一个主动性的政策。如果商业银行不向中央银行借款,那么,政策就无法执行。2 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消费与投资即总需求而最终达到预定的经济目标的政策行为。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过程: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过程: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等于减少了市场上的债券数量,这会使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公众才会愿意增加货币的持有量而减少政府债券的持有量,势必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反之,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若经济出现萧条,失业问题严重,中央银行认为有放松银根的必要,就在公开市场中买进政府债券,增加基础货币,通过银行系统的存款创造,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多倍扩张和利率的下降,使企业投资和公众消费增加,提高总需求水平,制止经济的衰退,减少失业。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操作灵活;易于准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不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自 由决定债券的时间、数量和方向;错误可以及时纠正和调整。3 3、变动法定准备率、变动法定准备率 变动存款准备率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过程:在经济处于需求不足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量,就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客户的存款只要求保留较少的准备金,在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下,整个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会多倍的增加。反之,提高法定准备率,就等于减少了银行的可贷款数量。特点:简单但不轻易使用 一旦法定准备金率变动,整个银行体系的信用必然扩张和收缩。1、货币政策影响产出,并不是因为改变了利率就改变了投资成本进而改变了投资需求,而是因为利率的变动影响了人们的资产组合。利率低股票价格上升(托宾“Q理论”)投资增加2、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的较低利率带来股票价格和长期债券价格上升,使人们感觉更富有,于是他们增加消费,使总需求增加。四、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四、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4、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汇率变动进而影响进出口对总需求发生作用。浮动汇率制紧缩银根利率上升国外资金流入本币升值净出口下降总需求下降5、注重可利用的信用规模,认为中央银行的行动可促使银行发放更多或更少的贷款,或者以更宽松或更严格的条件发放贷款。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银行准备金增多,使得贷款增加或购买债券,银行降低贷款利率,购买国库券又使国库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使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上涨,企业投资增加。案例案例一一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1997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货币政策长期被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就要求适度调整的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例如,从2001年11月份开始,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开始出现负增长,经济运行出现通货紧缩局面长达14个月,这种通货紧缩不仅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也表现为投资需求不足,整个经济增长乏力。但是,在2003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由负转正仅一年时间,通货紧缩阴影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趋势。其原因有几个,一 是1998年以来我国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实施中的投资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必然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热起来;二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各地搞“政绩工程”;三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后,利益主体也多元化,使地方政府与经济主体间形成默契与投资合力,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在这几年的暴利引诱,造成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异常投资冲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以及投资结构的严重失调这两大问题,在银行信贷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中央政府高度警惕地看到了这一矛盾,及时做出了调控决策。考虑到积极财政政策已到了必须淡出的时候,所以必须从货币政策方面考虑调控,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高法定准备率(2003年9月21日起,把原来6.1%的法定准备率提高到7,2004年4月25日起,再把准备率从7提高到7.5%)。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从2004年4月25日起,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建立再贷款浮动制度,2004年3月25日起,在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货款利率加点幅度,同时决定,将期限在1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 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63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27个百分点。四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2004年一季度,央行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2916亿元,通过债券市场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债券)回笼基础货币2810亿元,基本全额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五是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六是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这轮宏观调控,尽管货币政策已显示出强有力的效应,但目前能迅速取得如此明显效果,与同时采取一些行政手段分不开。以后,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的市场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着眼点也应更多地放在市场机制的完善上,包括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利率体系,通过市场机制调整贷款投向。案例二 中国进入降息周期中国进入降息周期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央行降息目的是促内需防下滑央行降息目的是促内需防下滑本次降息是今年内第三次降息,本次央行降息在意料之中,从三季度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下滑较快,出口、内需各项指标都明显下降,中国经济下行风险较大。降息是央行在这个时候采取的果断举措,目的是未来促进内需,保持增长。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环境险恶,金融危 机进一步恶化,各国都在大幅度的采取放松银根的举措。中国作为全球的第三大经济体,采取与主要中央银行保持一致的行为,也是向全球表明,主要经济体都已经对全球的经济形式有足够的认识,在积极主动采取措施走出危机。目前中国的通胀有了根本的改观,原油、期货价格都在下降,这为央行提供了继续降息的空间。连续降息将拖累银行业连续降息将拖累银行业本次单独降息对银行影响不大,但是累进下去,会使得银行利差进一步狭窄,会拖累银行,今后降息应保持对称。在中国银行业稳定的盈利能力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优势,应该保持这个优势,因为稳健的金融体系才会保持投资的优势。降息对房地产市场只起边际利好作用降息对房地产市场只起边际利好作用对房地产市场有边际帮助作用,但不会根本的提升房地产市场的活跃性,目前方式低迷主要原因还是前一段时间房价的飙涨,降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如提供贷款更有效,房价尚在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整在所难免,房地产何时能再次活跃,还要看调整有没有到位。这次降息对方式调整有一定边际利好但不会起根本作用。促进上市公司盈利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促进上市公司盈利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资本市场短期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甚至可能继续下降。从长期来讲,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要连续加息,再配合财政政策效果才能显现。降息通过拉动内需最终将加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中国由于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因而并没有直接受到次贷危机的重击,但是,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衰退,对于出口型的中国经济而言,其实体经济已经受到了直接影响,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地通过贸易路径影响到中国。因而,中国央行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同时降息,表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同时,也将宏观调控重点转到了经济增长方面。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和存贷款利率,这是一个罕见的政策信号,其强烈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开始出现转向。有理由相信,中国进入了降息周期。我们同时也看,临时减免利息税的目的在于稳定居民收入,其既可以增加收入,同时也起到稳定通胀预期的效果。中国在降息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和成本压力得到缓解,但此时并不能对房地产市场过于乐观。除了房地产泡沫释放过程并没有结束外,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同时,实体经济放缓背景下的房地产消费将会减少。而在市场不确定增加情况下的房地产投资和投机行为也会受到抑制。与其把中国降息看作是救市,不如看作是救经济。只有经济基本面稳定了,股市才会稳定,房地产市场才可能出现复苏。思考题思考题1 1、什么是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它通过哪些制度发挥、什么是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它通过哪些制度发挥作用,它能够改变经济运行的方向吗?作用,它能够改变经济运行的方向吗?2 2、推导不同条件下的货币创造乘数、推导不同条件下的货币创造乘数3 3、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0.12,0.12,没有超额准备金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对现金的需求是需求是10001000亿美元。亿美元。(1 1)假定总准备金是)假定总准备金是400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2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若中央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0.20.2,货币供给变动,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然是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然是400400亿美元)亿美元)4 4、运用所学的宏观经济理论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作分析、运用所学的宏观经济理论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作分析并提出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提出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