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2023年煤炭市场8.doc
-
资源ID:80512252
资源大小:677.61KB
全文页数:13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2023年煤炭市场8.doc
卷首语2005年煤炭市场在波动中演绎平稳与平衡今年以来煤炭市场的发展状态,既不同于1998年急转直下之后持续、全面疲软状态,更不同于2003年和2004年持续向供给趋紧方向转变状态,实际上,今年的煤炭市场走了一个“回升下跌回升”的波动曲线,并在波动中演绎着煤炭供求总体平衡和市场运行基本平稳的基本状态。根据中国煤炭市场网编辑的中国市场交易煤炭报价指数,1-2月份,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到2月中旬达到最高点,2月16日价格与年初相比上涨了4.19%;进入3月份后,煤价略有下调,但总的来看,1-4月份仍处于上行期。5月份煤价止升趋稳,进入6月份后,煤炭市场开始步入下行期,随后煤价一路下滑,到9月中旬跌至最低点,9月15日价格比6月6日下跌了6.33%,比2月16日最高点下跌了7.67%。随后价格又止跌趋稳,10月份正式重返上升通道,目前煤炭市场仍保持小幅回升态势,11月17日价格与9月15日相比,上涨了6.6%。今年以来煤炭市场的波动具有如下特征:从波动的品种范围来看,主要限于用来调节供求关系的市场交易煤炭,而作为煤市基本盘的重点煤矿与重点用户之间的重点合同价格则基本没有变化。从波动的区间和幅度来看,市场交易煤炭基本上是围绕重点合同价格上下波动,价格下跌过程中并没有大幅度地低于重点合同价格,目前也未明显超出重点合同价格。从波动原因来看,导致煤炭波动的主要是一些季节性、阶段性、偶然性因素和心理因素所致,基本层面的因素总体上仍对市场运行发挥着积极而强劲的平衡作用和支撑作用。年初的上行期主要是因为沿续了近两年煤炭供给持续偏紧的心理预期,之后的下行期主要是水电出力较大、地方煤矿增产过度、煤炭库存搬家等季节性、偶然性和阶段性因素在发挥关键作用,目前的上行期则与冬季取暖用煤高峰期正在临近、煤矿安全整治力度加大和人们对冬季旺季的心理预期有很大关系,这些因素本身都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而支撑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的因素,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快扩张强劲拉动煤炭需求,支撑煤炭需求免于滑落低谷;二是煤炭、焦炭、钢铁和其它高耗能产品的进出口因素,该因素大幅度地增加了国内煤炭供给、减少了国内需求;三是铁路运输明显改善,使煤炭流通更加便捷,流通速度加快,缓解了国内市场的区域矛盾和品种结构矛盾。这些基本因素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所主导,但也具备充分、可靠的市场基础,力度强劲而且相对稳定,它们共同发挥作用的综合效果,使煤炭需求与煤炭供给处于总体平衡状态,促使煤炭市场运行保持基本平稳。据此,可以说今年以来的煤炭市场一直是以正常波动的方式演绎、体现着供求总体平衡和运行基本平稳的本质状态,而当前出现的煤炭市场回暖趋势,也仍然属于供求总体平衡、运行基本平稳基础上的正常波动。权威观点 (Expert Viewpoint)煤炭供需平衡 市场运行趋缓开滦集团副总经理 李敏一、2005年煤炭市场回顾2005年以来,受世界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煤炭市场一改2002年以来需求拉动型的高速增长局面,进入平衡、趋缓的过渡阶段。一季度延续了2004年以来的部分煤种,局部地区的紧张局面;取暖期过后,煤炭市场明显缓和,低质量动力煤、部分炼焦配煤品种出现滞销;三季度市场形势自南向北出现下滑趋势,并逐渐蔓延到整个煤炭市场,多数煤种产地价格、中转地价格、消费地价格均出现了小幅下滑;进入四季度受取暖需求,冬季备煤拉动影响,开始止跌回升。纵观全年,煤炭市场虽有波动,整体上仍在年初高位上平稳运行,呈现了总体平衡、趋缓趋势,并逐步进入转折阶段。综合各种因素,我们认为煤炭平衡趋缓的原因如下:一是从国际市场看,其整体缓和波及国内市场。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增速回落直接导致煤炭消费增速放缓,另一方面两年来世界性的煤炭产业投资热潮在2005年下半年形成生产力,整体供给能力增加,整体交易资源量约7.5亿吨,需求量约7亿吨,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国际市场的价格下滑。 二是从国内市场看,多种因素引发市场变化。首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抑制经济过快增长,能源需求增速放缓。2004年、2005年为宏观调控抑制过热,实现经济软着陆的两年,2005年GDP将由2004年9.5增长率下降到9.2%,同时,依靠重工业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6的情况下,而煤炭在一次能源中比重高达74.2%(03年),这种变化对煤炭总体需求影响巨大,随着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到位,电力、钢铁、建材、焦化四大行业超常发展势头得到了遏制,增速放缓,相应煤炭需求增速随之下降。其次运输能力增长,有效改善了区域市场格局。铁路方面大秦、侯月运力增长,相应的中转港、接卸港周转能力的增加,资源重心向消费地转移,有效平抑了华东、华南市场对煤炭的巨大需求,并一度引发了自南向北的全国性市场波动。再次进出口政策调控,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国内净资源增加,也有效的缓和了市场。1-8月煤炭出口4834万吨,同比减少1025万吨;进口1664万吨,同比增加592万吨,净资源增加1617万吨。三是从煤种上看,不同煤种分化严重。炼焦煤方面,下游关联产业增速放缓,是导致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2004年生铁增长29.4,焦炭增长27.3,2005年1-9月份生铁增长23.7,焦炭增长25.8,增长率分别下降5.7%,1.5%,而生铁下降幅度较大,从侧面也印证了焦化行业严重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从需求方面分析,按1-9焦炭产量1.68亿吨推测,全年社会焦炭需求量约2.37亿吨,相应炼焦精煤需求3.32亿吨,折合炼焦原煤6.64亿吨;从各主要产煤区域看,受精煤高附加值利益驱动,炼焦原煤入洗比例大幅度提高,迅速弥补了钢铁焦化行业快速发展形成的供需缺口,但由于煤炭赋存结构影响,肥、焦煤为稀缺资源,保持了整体平稳,局部地区、个别时段的紧张局面;其他炼焦配煤品种,则出现了整体供给过剩,价格不同程度下滑。以唐山区域炼焦煤市场为例,截至2003年底,该区域钢铁焦化行业形成了约1500万吨的焦炭生产能力,按产能计算炼焦煤需求约2200万吨以上。03至04年上半年,大量山西、内蒙、东北的炼焦原煤、冶炼精煤进入唐山市场,地方洗煤厂整体加工能力也急剧扩张。地方焦化04年受原料煤不足限制,实际生产约为产能的70%左右。05年受宏观调控和行业竞争整合影响,盈利能力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相当一部分企业减产限产,乃至倒闭,整体产量大幅度下降,约为整体产能的40%左右,4-8月份,炼焦煤价格开始下滑,优质肥、焦煤由780元/吨下降至720元/吨,降幅60元/吨;低质量1/3焦煤由740元/吨,下降至620元/吨,降幅高达120元/吨。这种变化也导致了大量的洗煤厂产品滞销,经营困难。动力煤方面,我们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如下,首先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受到限制,相应减少了电力需求,导致电力增速放缓。05年1-9月份发电量增长13.4%,其中火电增长12.2%、水电增长21%;04年其增长率分别为14.9%、14.4%、17.6,总体增长率下降1.5%,火电下降2.2%,水电增加3.4%。在这种整体增长下降的形势下,水电出力增加;同时其他行业的煤炭需求减缓,部分资源也流入电力行业,整体上缓和了几年来的电煤供应紧张形势。其次从资源供给及运输方面看,由于市场高位运行,未能形成合理的质量价格比,生产低质量煤炭相对附加值更高,刺激了低质量煤炭的生产积极性;同时由于运输环境的改善,在沿线优质煤炭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保证运力的完成,大量的低热值煤炭进入流通领域,形成了低质量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二、2006年市场分析预测供与求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一的矛盾对立体当供大于求时,供方的产品就会降价,利益就会减少,社会对供方的投资就会缩减;与此同时,由于求方可以获得廉价的能源、原料、材料,利益就会增加,社会对求方的投资就会增多,引发求方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市场开始向对立的方向转变。煤炭作为一种大宗散货商品,不仅具有贸易数量巨大的特点,更具有价格变化敏感的特征,价格除了受经济总体景气的影响外,煤炭的数量供求关系、运输条件、季节性、区域性、周期性需求更是微妙地左右着其走势的高低,对此我们综合分析判断煤炭市场走势如下。1、从近期看,虽然目前用户、中转地库存偏高,产地库存偏低,但考虑包括安全整顿等因素的作用,我们预测05年四季度到06年一季度,煤炭市场整体供求平衡趋紧,特别是春运前后个别煤种、局部地区有加剧可能。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拉动煤炭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强劲。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11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4%(8月当月同比增长28.5)。与煤炭行业密切相关的行业投资增幅依然局高不下。房地产开发投资8920亿元,增长22.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991亿元,增长35.1%;黑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492亿元,增长25.4%。二是运输环境尚未根本转变,近期内不能满足新增的煤炭需求。2005年1-9月份全国铁路运量79212.8万吨比2004年73876.1万吨,同比增长7.22。这种运力的增长几乎全部集中在大秦、侯月两线上,而石太、京原、丰沙大等其他运煤通道基本无新增能力,均处于超负荷状态。目前占全国煤炭运输量的70%以上铁路运输,由于国有投资体制的限制,多年来新增运力增长缓慢,2004年铁路建设增长不到5%,煤炭依然面临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铁路货运请车满足率由2003年的51.5%下降到现在的35%左右,调整余地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 三是煤矿增产能力后劲不足,仍是制约供给的重要因素。全国原煤产量保持低速平稳增长,1-9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43006.07万吨,同比增加10900.70万吨,增长8.25%,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1.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同比增幅9.81%,比去年同期下降3.39;国有地方延续去年产量下降局面,同比降幅4.10%,比去年同期下跌11.43;乡镇煤矿增幅12.01%,比去年同期下降26.06。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三大类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52%、14%、34%,国有重点增幅有限,国有地方整体下降,占总产量1/3的乡镇煤矿,受安全整顿的影响,近期内增产能力大幅下降,因此煤炭整体供给能力无法得到缓解。四是煤矿安全治理对近期煤炭市场的影响将继续加深。9月下旬,山西、陕西、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等部分主要产地相当一部分煤矿被停产整顿,其对煤炭市场的实质性影响也开始逐渐显现,原煤产量减少,出矿价格已经开始小幅回升。 五是季节性因素,使煤炭需求进入旺期。从10月份开始,自北向南开始转为冬季取暖储煤期;雨季过后水力发电将减少,火力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所占比例将提高;另外,在四季度今年新增火力发电机组将集中投产,不仅要消耗煤炭,而且要有一定的煤炭库存;再加上春节前后煤矿停产放假,也会减少产量。近期内,煤炭市场供给能力不足,季节性和投资性需求拉动因素依然存在,局部地区铁路运力依然紧张,我们预计煤炭市场整体供求平衡趋紧,这种趋势将延续到明年一季度取暖期结束。2从长远看,综合宏观经济环境,相关产业规划,及关联行业发展前景,我们认为煤炭市场整体平衡、趋缓,并随着国民经济增速放缓,进入平稳过渡阶段。一是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增长方式发生改变,高耗能行业收到限制,影响煤炭整体需求。2006年为11.5规划的第一年,预测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在8.5%,比2005年预计9.2%降低0.7%,对煤炭消费影响巨大。按国家统计局200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对应,煤炭、焦炭、火电、钢材、水泥等行业产品的供给弹性系数分别为2.24、2.24、2.03、2.36、2.03,这充分说明了国民经济近几年过快增长主要是以高耗能产业急剧扩张带动所致。随着国家“11.5”规划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成为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冶金、建材、化工、电力四大高耗煤企业来讲,用煤的需求有向下拉动的效应,耗煤相对会减少,从而导致整体煤炭需求增速放缓。二是随着大型煤炭工业基地的建设,煤炭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加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家在当前煤矿事故多发和前两年煤炭资源紧张情况下,越来越意识到能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出台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资源的整合、勘探、后备资源的利用、政策鼓励以及配套政策的实施等方面,都做出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提出了建立和培育包括以开滦为核心的冀中大型煤炭基地在内的13个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基于煤种或地域,形成了多个大型煤炭集团,产能逐步释放,产业集中度加强,行业竞价力提高。一方面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煤炭市场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三是交易订货方式的改革,市场化将是必然方向,更有利于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今后几年,我国煤炭订货改革的主要目标将是逐步取消全国性煤炭订货会,建立分品种、分区域、有层次、相互竞争的、有形市场和虚拟市场并存的现代煤炭市场交易体系,主要目的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煤炭产运需进行市场化配置和衔接。所以,未来煤炭交易手段的变革和交易体系的建立,也会促进资源的市场配置,稳定煤炭供应。四是受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的差异影响,不同煤种走势分化将继续加剧。炼焦煤方面,从下游煤焦关联产业发展看,国内钢材、焦化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螺纹、高线、冷板价格分别由年初的3400元/吨、3500元/吨、6800元/吨,下降至近期的2800元/吨、2900元/吨、5100元/吨,处于盈亏平衡点;焦炭市场更是不容乐观。冶金、焦化行业整合正在进行之中,落后生产力将逐步淘汰出局。价格竞争一方面导致行业内限产保价,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成本压力加大,加强包括炼焦煤在内的原料成本控制。部分冶金企业8月份会议提出,炼焦煤已经具备降价条件,要求钢铁企业分区域联合降低煤炭采购价格,炼焦煤总体上已处于回落期。但从整体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分析,降价空间有限,不同煤种趋势也截然不同。从煤种供给看,强粘结肥焦煤总产量约90%流入炼焦领域,1/3焦煤、瘦煤约60%流入炼焦领域,其他煤种则相对较低。再从需求结构看,肥焦煤约占整个配比的50%以上,其他各煤种之和约占50%以下。这样可以得出炼焦煤中,焦煤供给空间几乎达到极限,降价空间十分有限;而其他煤种,则可以在各行业需求之间进行转化,降价空间相对较大。动力煤方面,随着近两年新投机组增多,供电形势得到有效缓解,改变了03年以来的“硬缺电”局面,在电力供给增长的同时,下游高耗能产业发展受到限制,用电需求增速缓和,这样部分电厂将面临开工不足。“11.5”规划指出,电力发展以大型高效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煤电,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同时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据有关资料,华东地区将在35年内关闭125万kw的机组,全部上大机组,这种形势将是东南沿海煤炭需求地火电发展的主要趋势,相应要求煤炭发热量达到5300大卡以上,低质煤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减少。而从煤炭整体需求看,焦化、冶金、建材行业用煤增速减缓,煤炭资源会流入电力行业,这样电煤供给将面临行业内竞争,优质动力煤价格将平稳趋降,劣质煤炭将大幅度下降。综合看,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煤炭投资逐渐转化为生产力,国际、国内煤炭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形势均出现缓和;同时贸易壁垒限制不断弱化,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相互替代能力增强,国际市场疲软形势,必然蔓延到国内市场。虽然几年来国内冶金、焦化、电力产能扩张,形成了巨大的潜在需求,但煤焦关联产业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电力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伴随下游行业整合进程,关联产业经营状况不佳,随之而来的是对煤炭需求的减缓,资金链条的断裂,从而出现整个以煤为基础的产业链条发展缓慢,煤炭市场逐步向供略大于求的局面转化,价格在高位上适度下调。 李敏,男,汉族,1962年7月生,河北滦县人,1981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职务:开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兼经贸分公司总经理、党工委书记。2006年煤炭市场与煤炭价格分析中国煤炭运销协会 武承厚一、2005年煤炭市场的主要特点1、煤炭需求增速估计过高2005年,由于宏观经济增速趋于平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速度下降,特别是国家加大了对高耗能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使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主要用煤行业的增长速度均有所回落。据统计,2005年我国新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达6500万到7000万千瓦左右,年底将形成517亿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同时,2005年全国平均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预计为5000小时,低于2004年5350小时和2003年的5250小时。电力总装机容量的高速增长和发电需求小时数的减少,说明电力总需求是缓慢下降的趋势。受到国际市场钢材需求下降的影响,全国钢材市场已经进入低迷,钢铁行业出现了亏损的困境,对煤炭的需求也进一步加速下滑。受国内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主要用煤行业的增产速度放慢的影响,2005年对煤炭需求的增长速度也随之下降。预计2005年煤炭消费量在20.0亿吨左右。我们2005年年初对煤炭需求,特别是电煤的需求估计过高,实际全年煤炭需求增加1.5亿吨左右,增长速度低于8%。2、运输“瓶颈”制约有所缓和一是运输能力的提高,缓解了运输紧张的矛盾。2005年大秦线和侯月线,分别新增煤炭运输能力5000万吨。上半年,仅这两条线,就完成煤炭运量1.43亿吨,同比增运4432万吨,增长45%。大大提升了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南部、内蒙西部的煤炭外运能力,同时调整了煤炭的铁路运输结构,加大了对华东地区和港口下水的煤炭供应能力,缓和了煤炭供需紧张的局面。二是铁路体制改革,使铁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铁路系统一直以来实行四级管理体制,即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四级管理体制。3月18日铁道部出台了“实行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模式”的改革方案,实行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管理体制,减少了运力配置的中间层次,提高了组织管理效能,优化了运输组织,提高了运输效率。武汉分局改路局后,与平煤集团实施战略合作,使矿区专用铁路设施、设备得以加强,实现了每天从矿区装车,开行6趟始发直达列车,大大提高了煤炭运输效率。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以及铁路实行重载、提速、加快修建客运专线等措施,2005年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得以缓和,虽然对煤炭市场格局在短期内形成一定冲击,但总体上对稳定煤炭供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安全整治稳定了煤炭产量今年煤炭产量之所以能保证低速增长,得益于煤矿的安全整治。一季度由于煤炭价格急剧上涨和2005年度煤炭订货会供求关系紧张的心理因素,加上大秦线在扩能改造前突击抢运,造成了秦皇岛港港存煤炭急剧上升,社会和用户库滿仓流,出现了煤矿库存大搬家的不正常现象。煤矿的超能力生产,导致3月份山西连续出现几次大事故,山西对全省煤矿实行全面仃产整顿,才使产量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进入三季度,煤炭价格下滑,一些地方小煤矿又出现了盲目增产的势头,又是因为国家加大了安全整顿的力度,关闭小煤矿,使乡镇煤矿增产的势头再次得以遏制。应该说这两次安全生产整顿,一方面提高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观意识,客观上也对虚热的煤炭市场起到了“清醒剂”的作用。煤矿工人用血的代价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从负面上看也为稳定煤炭市场作出了贡献。纵观2005年的煤炭市场形势,本人认为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初煤炭供不应求的局面并不是由于煤炭资源不足造成的,而是由于煤炭产量的增长速度,在短时间内无法赶上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的充分显现,高耗能行业产能扩张和产量增速得到拟制,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都趋于平稳。2005年煤炭价格由涨到落,再到趋稳,应该说是煤炭价格的合理回归,本论经济增长期间的煤炭价格基本到顶,煤炭的供应和需求也逐步平衡,煤炭价格也随之稳定。二、2006年煤炭市场分析1、国民经济发展减速,煤炭需求增长趋缓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受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却不是等同的。目前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冲击程度就不同。自去年底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不到50美元涨到70美元。但世界经济形势仍然较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3%,略低于2004年的5.1%。其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随着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单位产值能耗相对减少。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石油消耗占全球GDP的比重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7%下降到现在的1.5%。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0个成员国的能源消耗中,石油所占比重已从1973年的53%降至目前的40.5%。相反,从2005年到2025年,预计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所占的比例将从26.4%上涨到45.8%。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进口石油不断增加。2004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全年消费石油2.9亿吨,其中进口1.22亿吨,对外依存度从2003年的36%上长涨到42%。从长远看,石油价格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将超过对发达国家的冲击。据美国石油公司(BP)统计,2004年一次性能源消耗构成中,全球平均指数是煤炭占27.2%,石油占36.8%,天然气占23.8%,其他12.3%,中国相应指标为煤炭占69%;石油占22.3%,天然气占2.5%,其他占6.2%。由于中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1%、4.3%和55.4%。目前中国石油的剩余可采储量只占全球的2%左右,约为24亿吨。按照目前年生产1.8亿吨,到2020年达到2.0亿吨估计,中国将在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的局面,因此,面对国际市场油价的不断上涨,从长远看,中国的能源战略必然是以煤为重要的能源基础。根据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按照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改变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今后几年,国民经济发展和对煤炭的需求增速将趋缓。据专家测算,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今后五年GDP将年均增长5.7%。同时又要考虑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GDP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5%左右;其次“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今后五年将年均降低能源消耗约4.4%,其中煤炭约3.0%。总之,“十一”期间,国内煤炭总需求增速为7%左右,低于GDP的增速,煤炭需求增量年均约1亿吨,到2010年煤炭需求将达到25亿吨左右。初步预测,2006年中国GDP将控制在9%以下,低于2005年水平。煤炭需求增量低于2005年,约1.0亿吨,总需求约为21.0亿吨。2、煤矿产能继续增长,产量增速稳定1)产能增长的主力仍是国有煤矿。2004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9.56亿吨,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三大类煤矿产量比例为47%、15%、38%。今年19月,三类煤矿的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比例为:52%,14%,34%,总体上是国有重点产量增加,乡镇煤矿产量减少的趋势。2)国有煤矿产量增速减缓。一方面国有重点煤矿,在“九五”期间国家投入少,“十五”期间煤炭需求高于产量的增速,煤矿产能已得到充分释放,直至在不安全情况下超能力生产,近两年不可能有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近年来受煤炭需求的拉动,煤炭价格上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增强了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能的发展后劲,同时国家实行了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整政策,对煤炭企业改造、扩建和新建矿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据统计,虽然煤矿在建生产能力约5亿多吨,但形成生产能力尚须一定时期。 2005年投产1.2亿吨,预计2006年也只有0.8-1.0亿吨的新增生产能力。第三,经过这些年煤炭走向市场以后的艰苦磨练,国有重点煤矿的企业领导经营理念有很大提高,趆来趆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开始由单纯提高产量,提高煤价来提高经济效益转向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壮大实力,保存实力,按照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不会再不看市场,盲目扩能、增产。3)乡镇煤矿产能先减后增。首先,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对煤矿超能力生产的限令(不能大于10%)和对乡镇小煤矿的停产、整顿、关闭。煤矿产能在今冬明春将受到一定的影响。据统计,2004年规模以上的煤炭生产企业3000余个,原煤产量约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70%。截止2005年6月,全国有小煤矿25000多个,目前停产整顿8648个,占全国小煤矿总数的30%。据统计2005年9月份全国三类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的比例为52%、14%和34%,乡镇小煤矿占全国总产量的30%,如果到年底,关闭不合格的小煤矿40%,将影响明年全国产量下降约1.0亿吨。其次,应该充分估计到,小煤矿的整顿、关闭后,对煤炭产量的下降是不能简单地用数量做加减,而且影响也是短期的,主要在今冬明春。随着验收合格小煤矿的复产和地方政府对小煤矿的资源、生产、规模整合,预计明年后半年,因整顿关闭而减少的小煤矿产量会逐渐弥补上来。经过整合后的小煤矿生产安全度提高,产量也是相对稳定的。第三,从长远看,政策上国家对小煤炭的盲目扩张是限制的,主要是提高准入的门槛;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限制其发展。总体上小煤矿的产能也会是安全、稳定、低速增长的,不会是大干快上、大起大落。目前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相继成立,煤炭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产业联合,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对煤炭产量的调控能力逐步加强,只要煤炭行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调整产品结构,合理组织生产,全年煤炭产量增速控制在6%左右(低于GDP的增速),煤炭供需仍可保持总量上基本平衡的局面。总之,2006年煤矿的产能是稳步增长的,随着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产量增长是稳定的,增速低于2005年。3、运输结构继续调整,“瓶颈”制约进一步缓和据铁路有关部门的信息,2006年新增运量低于2005年,新增运量的线路仍是大秦线和侯月线。从2005年实际运行的情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从总量上重点煤炭资源能充分满足主要用煤行业的需求,但在流向上与铁路新增运量不匹配,即大秦线有运力、有资源,但下水煤需求增量少;侯月线有资源、有需求,但运力增量不足;二是重点煤矿新井投产需增运量较多,如山西潞安、晋城、淮南等,主要是供两湖、两广的电煤,但运力不足,尤其是铁路直达运输不足。第三,运输结构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除大秦、侯月线外,其他线路也应适当增加运量。因此,2006年运量的安排尤其是运力结构的调整仍是制约供需平衡的因素之一。4、以发热量计价和第三方质检水到渠成1)用户对煤质要求更加严格。2005年煤炭市场上,优质煤种数量偏紧,价格不降反升,一方面,是与我国资源赋存条件有关,优质、稀缺煤种无论从近期还是长远都是供不应求,目前社会存煤居高不下,其中有很大比重是低质煤,难以消化。由于不同的煤炭用户对煤种、煤质的要求不同,在煤炭供求基本平衡时期,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用,用户必然要消化库存;同时在进煤关口,对数量,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并积极采购优质煤,采取配煤措施,以消化库存的低质煤。2)修改现行的煤炭产品目录已提上日程,推行以发热量计价供需双方已逐步达成共识。从用户来讲,为了降低能耗,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更新设备,为保证正常生产,对煤炭品种、质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从煤矿来讲,为了增加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和使运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也加强了煤质的管理,千方百计生产适销对路的品种,创立优质品牌。3)推行第三方质检已水到渠成。建议由国家工商、质量监督部门、行业协会共同组建全国性的煤炭质量专门监督机构。这个机构的性质是社会中介机构,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不能有其他企业(公司或组织)参预。赋于这个机构煤炭质量监督的仲裁权,处理质量纠纷;统一检测标准,定期对各煤矿、用户及中转港口的煤质检测机构进行资质审查;不定期对流通中的煤炭进行质量抽检,对不合格产品要在媒体爆光,并进行经济处罚三、2006年煤炭价格稳中有升1、宏观上国家要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政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三高一低)的经济增长方式,“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政策”。因此通过低价获得资源,而剌激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将受到抑制。我们评价煤炭价格的高与低,首先要看煤炭值多少钱?即看煤炭的价值与价格是否相一致。其次要是看煤炭在市场上卖多少钱?这要看产运需市场条件的变化,由供求关系来调节。目前煤炭在一次能源中,与石油、天然气的比价最低,煤炭价值与价格还不一致,从长远看,国家在政策上要保证煤炭更合理的价位,不会再对煤炭实行低价政策。2、“煤电联动”机制将逐步完善,电煤价格市场化进程加快。由于电煤供应是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执行计划、合同和价格的“双轨制”,电煤价格的变化也自然是供需双方关注的焦点。2006年煤炭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电煤价格市场化的条件基本成熟。从电煤售价看,1-9月,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累计平均售价263.75元/吨,同比增加27.56元/吨,提高11.67%;其中供发电用煤平均售价207.76元/吨,同比增加38.32元/吨,提高22.6%,电煤平均售价比商品煤平均售价低55.99元/吨。总体上是电煤售价比平均售价低,计划电煤又比市场电煤低,电煤价格要比市场价低100元/吨左右。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工业产品市场定价,已由1978年的3%发展到2005年的95.6%,只有4.4%产品价格尚末放开,其中包括电力和电煤价格。煤炭受下游产品的限制,名义上从1993年逐步放开,实际上是“放而不开”。无论是“煤电联动”,还是刚刚出台的“煤热联动”,从理论上应该是“煤价跟着市场走,电(热)价跟着煤价动”。但实际上煤炭价格不但没有跟着市场走,而且受到涨幅(8%)的限制,电价、煤价实行“两头堵”,那么热价、煤价是否也是实行“两头堵”?煤炭的用户不同,供应的品种也不同,电煤是一个价,热力用煤又一个价,在实行“煤热联动”时,又以什么煤为准?又如何设限?等等。因此,不管煤与誰联动,似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供需双方满意、可操作的长效机制来保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变化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的,但是任何国家或组织对商品价格也不是放任自流的。在煤炭下游产品价格末放开之前,国家对煤炭价格进行调控是必须的,但要坚持价格的市场化取向,用科学的手段,比如(煤炭价格的各类指数)确定煤炭价格是合理波动,还是不合理波动,用经济手段(比如税收等)进行调控,而不是用简单的确定涨价幅度(比如8%等)来进行直接干预。一句话,多用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少用或不用行政直接干预。3、煤炭产地价格下降通道有限,总体上是稳中有升的趋势。从原煤单位成本看,原中央财政大型煤炭企业1-9月原煤单位成本为197.94元/吨,同比增加39.90元/吨;大型煤炭企业19月原煤单位成本已达到187.11元/吨,同比增加36.66元/吨;的上升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电价上涨,安全生产费用上涨。其中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累计平均提取逐月上升,据统计从2005年3月起,逐月累计平均为:9.53,10.34,11.14,13.18,14.10元,15.21元/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按原煤炭成本统计口径,原煤单位成本的上涨幅度,高于商品煤平均售价的上涨幅度,且差距是逐月拉大的趋势。如果国家从保护、节约资源的长远能源战略考虑,今后将陆续出台相关经济政策,如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安全风险抵押和企业转产等,煤炭企业的成本投入是扩大,上升的趋势。煤炭产地价格没有下降通道,总体上是稳中有升的趋势,煤炭经济将随着国民经济新一论的增长而增长,煤炭价格也将进入新一论的增长期。综上所述,2006年煤炭价格不具备大幅度下调的基础,同时受总需求下降的影响,大幅上涨的空间也不大,总体上2006年煤炭价格,尤其是电煤价格是稳中有升的态势。2006中国煤炭市场高峰论坛精要 “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市场将保持“总体平衡、相对偏紧”的状态。“十一五”以及2020年之前,我国煤炭市场将保持“总体平衡、相对偏紧”的状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王显政) “十一五”期间煤炭大基地和大企业将迅速崛起。目前,大型煤炭基地所含主要矿区40多个,拥有煤炭探明储量6900亿吨。现有煤炭生产规模10亿吨左右,约占全国产量50%,到2010年生产规模达到15亿吨左右,占全国产量近70%。“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开工煤矿建设规模约3亿吨,其中绝大多数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主要集中在产能增加较快的晋北、晋东、蒙东(东北)、陕北、神东、两淮、云贵等大型煤炭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 吴吟) “十一五”期间的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是:“十一五”期间的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是:供需平衡,运行良好,结构合理,竞争有序,安全健康,生态和谐。到2010年实现以下目标:煤炭供需高质量平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立资源保障可靠,开发秩序规范,生产安全高效,产运需衔接良好,市场竞争有序的煤炭供应体系,实现长期稳定供应。煤炭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形成57个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小煤矿减少到1万个左右;全国原煤入洗率达到50%以上,非煤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0%以上。安全健康状况明显好转: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1.6以下,矿工职业病新增发病率明显下降。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5%、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30%以上,平均劳动效率比2005年提高50%,矿井资源回收率达到40%以上。矿区自然与社会环境和谐:矿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控制,煤矸石、瓦斯抽放和矿井水利用率分别达到75%、30%和60%以上,采煤区沉陷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职工收入达到全国工业行业中上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 许之敏)2006年动力煤市场将总体保持基本平衡。2006年动力煤市场将总体保持基本平衡,供应量持续增加,需求量稳步增长,社会库存保持一个合理水平,煤炭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但也不排除局面地区、个别煤种的调整波动。(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德玉)2006年的无烟煤市场走势是上半年延续偏紧局面,下半年供需形势趋缓。2006年的无烟煤市场走势是上半年延续偏紧局面,下半年供需形势趋缓。(阳泉煤业集团副总经理 裴西平)今后一段时期,炼焦煤市场供需关系总体基本平衡。今后一段时期,炼焦煤市场供需关系总体基本平衡,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部分品种、局部区域、个别时段表现为供求偏紧与供给过剩并存,焦精煤总体偏紧,肥精煤、瘦精煤缓中有紧,高挥发份的l3焦煤和气煤供给相对过剩。(山西焦煤集团副总经理 刘建中)今后5年中国煤炭运量预计每年增加3000万吨。今后5年沿海煤炭运量预计每年增加3000万吨左右,北方港口煤炭发运量将从2004年的3.2亿吨增加至4.5亿吨左右,华南、华东地区煤炭进口量也将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交通部水运司 王明志)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健康有序的煤炭市场体系。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