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整理.ppt
文文 言言 文文诗诗 词词 现现 代代 文文文言句式实 词虚 词通 假 字文言固定结构词 类 活 用一.表陈述语气 1 虽然 译为“虽然/即使这样,但是”表转折 2 然则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3 然而 译为“这样,却/还”4 于是 译为“在这时”5 可以 译为“能够凭借/用来”6 有以/无以 译为“有/没有什么可以用来”7 是以=以是 译为“因此”8 所以 译为“的原因”或“用来的”或”用这个 来”9 以为=以为 译为“把看作/当作”二.表疑问语气 1 何以 译为“用什么”,“靠什么”,“为什么”2 孰与 译为“和相比,谁怎么样”表比较 “哪里比得上”表选择关系 3如何 译为“把/对怎么样”表示处置 如之何 固定句式 译为“对此怎么办”5 何为 译为“为什么呢”表反问三.表反问语气 1 独乎 译为“难道吗”2 其乎 译为“难道吗”“大概吧”表揣测 3 不亦乎 译为“不是很吗”或“不是太吗”4 何(奚)以为 译为“为什么要”哪里用得着”四.表感叹语气 1 何其 译为“为什么那么”或“多么”2 一何 译为“多么”3 何之 译为“为什么这样”五.表揣测语气 1 无乃乎 译为“大概吧”2 得无乎 译为“该不会/莫非是吧”一.判断句 1 用“者”“也”判断 (1)者,也 (2),也 (3)者,(4)者也 2 用名词性谓语直接判断 3 用副词“乃”“即”“则”“皆”“必”加强肯定语气 4“非”表否定判断 5 用“是”构成判断二.被动句 1 用介词“于”2“为”或“为所”或“为所”3 用“见”或“见于”或”受于”4 用“被”表被动 5 意念被动三.省略句 1 主语省略 2 谓语省略 3 宾语省略 4 介词省略(多为“于”,“以”)四.倒装句 1 主谓倒装 只用在反问句或感叹句中 句末语气词(哉,矣)出现在句中且用,断开 例:“快哉,此风!”2 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胡,奚,焉,曷,何,安,恶 (2)否定句中代词 代词:非,不,莫,否 (3)借助“之”“是”“惟是”(4)介词宾语前置 3 定语后置 (1)“中心词+定语+者”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2)“中心词+之/而+定语+者”例:“石之铿然有声者”(3)“中心词+之+定语”例:“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4)“中心词+数词定语”例:“通计一周,为人五,为窗八”4 介词结构后置一.介词 1 以 “用”,“拿”,“把”,“依靠”,“凭借”,“根据”,“按照”“因为”,“由于”表原因 “在”2 于(乎)“在”,“到”“向”,“对(于)”“比”“被”3 为 读wi 译为“做”或“被”读wi 译为“因为”,“由于”,“为了”4 因 “凭借”,“依靠”,“依赖”,“通过”“乘”,“趁”,“趁着”5 与 “给予”,“和”,“跟”二.连词 1 而 “而且”,“又”,“也”并列关系 “但”,“却”,“不过”转折关系 “然而”,“就”,不译承接关系 “着”,“地”,不译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 “如果”,“假如”表假设 2 则 “就”,“便”承接关系 “那么”假设关系 “却”转折关系 用在对比句中不译出 3 以 “而”承接关系 “用来”,“以便”目的关系 4 因 “因此”,“因而”承接关系 5 且 “又”,“而且”,“并且”并列关系 “况且”递进关系 “且且”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6 与 “和”,“跟”并列关系 “与其”选择关系 7 然 “可是”,“但是”,“然而”转折关系 8 虽 “虽然”转折关系 “即使”,“即便”条件关系三.助词 1 之 “的”偏正关系 取消句子独立性 提宾标志 2 所 构成“所”字结构 “为所”3 者 构成“者”字结构 “者也”在句末 译为“的样子”4 也 在句末表判断或肯定语气 在句中表停顿 5 矣 在句末 译为“了”6 耳 在句末 译为“而已”,“罢了”7 乎 在句末表感叹,疑问,反问语气 8 哉 在句末表感叹,疑问,反问语气 9 夫 在句末表感叹语气 在句首无义 10 其 在句首 译为“大概”,“或许”,“难道”,“一定”四.兼词 1 诸 在句中=“之于”在句末=“之乎”2 焉 =“于之”,“于是”译为“在这里”=“于何”译为“在哪里”3 盍=“何不”译为“为什么不”词类活用意动用法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1 奉 同“捧”2 不 同“否”3 帘 同“奁”镜匣4 列 同“裂”5 傍 同“旁”6 被 同“披”7 冯 同“凭”乘8 暴 同“曝”9 契 同“锲”10 取 同“娶”11 纫 同“韧”柔软而结实12 式 同“轼”13 受 同“授”14 孰 同“熟”仔细15 庭 同“廷”16 亡 同“无”17 见 同“现”18 生 同“性”资质19 厌 同“餍”满足20 要 同“邀”邀请21 邪 同“耶”22 翼 同“翌”第二天23 景 同“影”24 有 同“又”25 说 同“悦”高兴26 藏 同“脏”内脏27 蚤 同“早”28 曾 同“增”29 振 同“震”30 支 同“肢”肢体31 直 同“值”32 知 同“智”33 属 同“嘱”34 从 同“纵”未完待续现代诗(新诗)古诗词(旧体诗)曲古体诗近体诗 词诗经 乐府诗诗诗歌歌 绝句楚辞古诗词鉴赏一.表现手法用典 联想 想像 烘托 渲染 象征 对比 对照 反衬 动静结合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托物言志 寓理于物 借物喻人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直抒胸臆二.修辞手法比喻比喻 比比拟拟 夸张夸张 排比排比 对偶对偶 设问设问 反问反问 起兴起兴 对比对比 借代借代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三.意象 1 月亮:缅怀先人,追思,高洁品质 2 雨:小雨、春雨:希望,生机,活力 暴雨:外部打击,政治迫害 3 风:春风:希望 秋风:思乡,惆怅 4 霜:人生短暂易逝,艰难的处境 5 冰雪:美好,高尚的品格 6 浮云/浮萍:游子 7 流水:时光易逝 8 叶:黄叶:凋零,年华老去 绿叶:希望,活力,美好时光 红叶:情感,思慕(同红豆)9 杨柳:惜别之情 10 梧桐/芭蕉:凄苦,孤独 11 桃花:年轻貌美的女子 12 丁香:孤高,美丽(想追求但难以企及)13 兰花:高洁,高尚 14 松柏:坚强,坚贞 15 竹/菊:隐士,清高,不慕荣利16 梅:高洁,清雅17 荷/莲/芙蓉:高洁,纯洁18 莲子:爱你19 水仙:美好,纯洁20 鸿雁:游子离愁21 鹰:人生拼搏22 杜鹃:哀伤23 鹧鸪:前路未卜,处境艰难,惆怅24 鹤:隐士,脱俗,孤傲25 燕子:惜春之情,历史的旁证26 玉:纯洁无暇27 珍珠:深情厚谊,器重28 客舟:羁旅,思乡,孤独29 凭栏:豪情,哀情(辛弃疾)30 寺庙:归隐,隐逸31 夕阳:人生短暂,感伤32 落花(红):衰败,凋零,漂流33 亭:送别34 烟雨:凄凉修修 辞辞 手手 法法表表 现现 手手 法法表表 达达 方方 式式语语 句句 作作 用用1.记 叙 记叙顺序: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抒 情3.说 明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4.议 论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方法:事实论证,理论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顺叙 倒叙 插叙 5.描 写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 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联想 想像 象征 比较 对比 衬托 烘托 反衬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托物言志 借物喻理 寓理于物 借物喻人 状物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比喻比喻 拟人拟人 夸张夸张 排比排比 对偶对偶 引用引用 设问设问 反问反问 反复反复 互文互文 对比对比 借代借代 反语反语 作 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1、文首: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 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推动情节发展3、文末: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 首尾呼应 前后照应在文中的作用在文中的作用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语句特色评语句特色评价用词价用词意动用法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