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郴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题.docx
-
资源ID:80561710
资源大小:27.8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郴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坍塌(tn) 慷慨(ki) 缝隙(xì)B废墟(x) 浇灌(guàn) 刨根问底(páo)C呼啸(xiào) 干涸(gù) 湿润(rùn)D微薄(bó) 挑拣(jin) 丝不苟(gu)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流淌 呼啸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B酬劳 硬朗 精益求精 刨根问底C帐蓬 峭壁 淡泊明志 不毛之地D溜达 派遣 沉默寡言 见异思迁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B我们经常嘱咐他要安心工作,不要见异思迁,老是这山望着那山高。C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极大。D机构改革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拍脑门子一哄而上不行,拈轻怕重止步不前也不行。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参加体育锻炼。C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大融合时代。D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2)绿树村边合,_。(孟浩然过故人庄)(3)<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的句子是:_,_。(4)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抒写悠悠不尽“思乡”情思的诗句(限七年级学过的古诗词)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依附:跟从。辄(zhé):当即。难:作动词,拒绝。尚:还。本:当初。疑:迟疑不决。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邪:同“耶”,呢。携拯如初: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尊君在不 ( ) (2)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3)去后乃至 ( ) (4)王欲舍所携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幸尚宽,何为不可?3有人说,友人已经认错了,而元方却置之不顾,也是一种无礼的行为。你如何看?4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华歆和王朗的人品?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氤氲豆角香王一如我一直以为,外婆这辈子过得太苦,几乎不曾享受过什么好的东西。以前,每当我独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想到这一点时,抬头总会看见外婆忙碌的身影。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勾着背,捯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祷告。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人最原始的模样:辛勤、质朴、坚韧,与土地融为了一体。我也看到了土地最温顺的一面:【A】裸露在外的黝黑皮囊,似隐隐泛着油光,亲昵地吻着外婆微微陷进泥土里的布鞋,像个讨喜的孩子。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了外婆生活的全部。这便更加印证了我对外婆的看法除了这些土到根里的东西,外婆确实是再无其他了。只是当我看到外婆仰起头露出的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时,又不由得怀疑起来外婆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外婆对书籍的渴望,一早就被时代和艰难的生活变作泡影。外婆早早地学会下厨做饭、挑水洗衣,操持家务,大一些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后来便随父母在外打工赚钱,最后嫁人、生子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外婆一出生,命运便被长辈固定在了一条路上,除此之外,无路可走。那时,外婆嫁给了全村最穷的一户人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待有些余钱,外婆便在屋后开垦了一片地,买了些豆角种子,清明前后种下去。豆角好活,产量又高。几场春雨之后,那些沉睡的豆角种子在潮湿的泥土中被暖阳一晒,便探出了嫩芽。正是这些生命力顽强的豆角,这些油油的绿意,给外婆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似将她的生活都点亮了。即使在更艰苦的岁月里,有了豆角的陪伴,外婆也不曾退缩。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顽强,我看外婆又何尝不是呢?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事时,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坚强不屈,苦中作乐。这是一种尽管“天欲雪”,也能笑问“能饮一杯无”的心境。外婆种豆角的习惯,保持至今。她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还未收获时,便时不时到地里看看。每当这时,她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欣慰和期待。【B】她有时翻翻几片叶,有时端详几朵花,有时松松脚下的土,有时勾起几片草屑。当她做完这一切时,便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勾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今年又是个好收成。”风一吹,豆角叶儿沙沙作响,伴着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成熟的豆角,外婆把它们摘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另一部分晒干,囤起来。温火,三勺油,一勺盐,几味调料,少顷,醉人的香便在厨房里漫开了。小时候耐不住,每每此时,我便跑到外婆身边,扯扯她的衣角,迫不及待地讨一口吃,身旁的母亲“噗”地笑出声,把我拉过来,食指轻点一下我的额头:“这都等不及呀?”待豆角上桌,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我夹起一根小咬一口,泛着油花的香便在口腔中弥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爱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回味悠长。仿佛自己此刻正站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肆意、随性、自由。这是我尝过的,最接近故乡的味道。我抬起头,看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而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22期,有删改)1有人想把文末“我”抬头眺望远方的场景做成一幅版画,并在画上题一句诗。你觉得下面哪句诗最适合?请说明理由。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C.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理由:_2从画横线的【A】【B】两处句子中选一处进行赏析。【方法提示】可推敲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可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短等;也可推敲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我赏析【_】处,_3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本文以“氤氲豆角香”为题,有什么丰富的含义?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小贴士】氤氲(yn y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也可指气味(多指香气)弥漫。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文后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这首诗以“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作为开头有什么妙处?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写古代孝道的文章,篇名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故事持有怎样的态度?七、作文(共40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人预言: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如果真的到那时,地球或人类社会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请发挥你的想象,以最后的一滴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想象作文,注意描写要生动,想象要合理;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