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汝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考试题.docx
-
资源ID:80564156
资源大小:29.4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汝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ài) 颁发(bn) 仲裁(zhòng) 锐不可当(dng)B翘首(qiáo) 镌刻(jun) 绯红(fi) 筋疲力尽(jng)C喝采(hè) 佃农(diàn) 不辍(chuò) 杳无信息(yo)D侏儒(rú) 吹嘘(x) 黝黑(yòu) 藏污纳垢(gòu)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田筹 行旅 修面整容 疏林薄雾B宏敞 摄取 内忧外患 逆水行驶C城郭 酒肆 无遐一顾 无所不备D御下 槽船 繁而不乱 结构严谨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衡阳市将举行“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竞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宇同学参赛。B2018年宁夏新春彩灯文化节在银川市举行,璀璨的彩灯为市民打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C湖南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湘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D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应和。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B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C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会昌县城的空气更加清新。D秋天的会昌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诗文默写。(1)兴尽晚回舟,_。(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_,大江流。(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4)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以“_,_”将景物与人事联系在一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伤别怀旧之情。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甲】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东坡食汤饼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南迁:贬谪到南方。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鬻(yù):卖。觕(c):同“粗”。箸(zhù):筷子。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1【甲】诗的作者是 ,【乙】文作者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2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至塞上 仁至义尽B念无与为乐者 念念有词C相与步于中庭 门庭若市D盖竹柏影也 欲盖弥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划线句,注意其中加点字含义。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4对【乙】【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乙】文中“亦”和“相与”点出苏、张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B【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C【乙】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D【乙】【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5一切景语皆情语。【甲】诗颈联运用白描手法,不仅准确地描绘了_的塞外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乙】文写景句则点染出一个_的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6【乙】【丙】两文通过人物的言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_的苏轼。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后面小题背影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对本文内容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就把父亲的“背影”放在特定的背景下,祖母去世,父亲沉浸在悲痛之中;差使交卸了,父亲又为家人的生存担忧。变卖家产,借钱办丧事渲染了一个艰难、悲哀的氛围。B文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一连串动作描写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铭刻在众多读者的心中。父亲买橘子回来“扑扑衣上的泥土”是因为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父亲喜欢洁净,所以扑扑身上的泥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C这篇散文,虽然确实写了爱,但是不像其他写爱的文章那样温馨。因为字里行间还流露出家道中落的伤感、亲人离世的悲凉、事业衰颓的辛酸,父子生隙的隐痛、送子远行的牵挂、年事渐高的颓唐D读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到:爱是担当,是责任,是无私,是奉献爱同时也是误解,是等待,是妥协,是包容背影的价值,并非写出了爱的伟大,而是写出了人性的不完美,和爱的不完美,比单纯地说爱更有意义。2文中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两句中的“聪明”的意思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3文中说“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其实朱自清的父亲“大去”是在二十年之后了。那他父亲为什么要说“大去之期不远矣”?4背影写的是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儿子远行时的情景。用的文字不多,却很感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原因何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使至塞上,完成问题。1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孤烟”二字正能状其形韵,“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静,直入人心。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2结合诗中景物体会“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给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2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正在向知识经济转型,知识产权领域近年来取得了巨大发展,尤其女性在发明中的贡献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的主题是“变革的动力:女性参与创新创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当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女性在全球创新发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该组织2017年公布的超过24万件国际专利申请中,有女性申请人的专利比例达到31,高于10年前的23。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