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瓦房店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试题.docx
-
资源ID:80564340
资源大小:27.5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瓦房店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翩然(pin) 农谚(yàn) 褶皱(zh) 劫难(nàn)B悬殊(sh) 缄默(jian)盘旋(xuán) 瞄准(miáo)C搁置(g) 沙砾(lì) 山麓(lù) 帷幕(wéi)D一摞(luó) 沼泽(zho) 喧嚷(rng) 雾霭(i)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名人逸事 多多益善B阳奉阴违 出类拔粹C风口浪尖 招谣撞骗D强词夺理 不修边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纹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B这篇散文诗写的是雪,却是别出心裁地从描写雨来开篇的。C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D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一马当先地开着小汽车赶来了。4、下面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住了。B初次见面时,还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年龄的差距使我们没有太多的话题,因而谈得很少。C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是否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关键在于是否通过生活现象地描写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面貌。D未来战争必将是海、陆、空、电、网一体化的新型战争,而在这神秘的战场空间,国家意志将充分得到体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补写名句。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_,五十弦翻塞外音,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耽:沉溺。九重:深宫之内。存意:用心操劳国事。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都)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C若耽嗜滋味(喜欢)D其耳目皆为敝(蒙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古之昏君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记之而去C问今是何世/亦不见过,以是灭亡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君之道3用“/”给乙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断句。(断三处)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5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填空。(1)甲文的第一段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寄托着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其中“_,_”表现了桃源人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的幸福生活。第二段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_。(2)如何实现甲文所描写的理想社会,乙文中的唐太宗从统治者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_,其次是_。他还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面对一个需要用基本原则来整顿的全新世界,某些过去一直被视为乌托邦的原则,如今却变得切实可行。人类 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 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 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 基础。 本次庆典是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下举行的。古老的赫尔维蒂联邦最高委员会及其尊敬的主席、深得人类挚爱的瓦莱州派出的首席代表、这座美丽而又好客的城市的领导们、远近闻名的歌手,以及历经千挑万选、朝气蓬勃的体操团队,齐聚于此地,为这次盛会赋予了历史自 觉性民精神、自然性、青春、艺术性等五重声誉。1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A必需 保障 必须 奠定B必须 保证 必需 提供C必须 保障 必需 奠定D必需 保证 必须 提供2对“奥林匹克精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奥林匹克精神能基本确保社会和平。B奥林匹克精神能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C奥林匹克精神能改变青少年及其父母生活的417境况。D奥林匹克精神是构筑人类未来的力量之一。3“本次庆典”具有怎样的氛围?4参加“这次庆祝仪式”的组织和人员有哪些?5选文结尾部分“历史自觉性、公民精神、自然性、青 春、艺术性”中的几个词的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古诗,完成各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诗歌颔联中“蒸”“撼”两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语言综合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展下面的句子。春天来了,大地绿了。七、作文(共40分)(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 ”“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