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东港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题.docx
-
资源ID:80564900
资源大小:28.9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东港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省(xng) 亢奋(kàng) 夜深星阑(lán)B怅惘(cháng)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C羁绊(j)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D冗杂(rng ) 晦暗(huì) 张灯结彩(ci)2、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绚丽 驰骋 振耳欲聋 五彩斑斓B浮燥 演绎 历历在目 名副其实C狡辩 瞭望 轻歌曼舞 袖手旁观D诀择 膏药 垂珠联笼 九省通衢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B2016年鄂州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D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小石潭西南一带溪水曲折之势的句子是“_,_”(2)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即使饱受磨难,我们也应像陆游笔下“_,_”的梅花(卜算子·咏梅)那样坚贞自守,不改本色。(3)人生的艰辛,非亲历者不能体会。“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种凄凉苦楚,只有身经离乱、夜雨难眠的杜甫才能懂得;“_,_”(卖炭翁),这种矛盾辛酸,只有生计艰难、衣不御寒的卖炭老者才能体会。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青溪三潭记(节选)明 李元阳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丙辰,同郡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厓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二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水光鸦碧色,上潭水光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一至溪上,縠纹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累月不能忘。【注释】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沸:泉水涌出的样子。靡:蔓延,这里指冲荡。狎、易:两个字均有轻视、不庄重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轻率地接近。縠纹:形容溪水的层层微波。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潭三面石压其净如拭纤尘不住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心乐之 观玩久之B乃记之而去 而幽光在目C以其境过清 以水明见底D谭中鱼可百许头 明莹不可藏针3根据选文内容,补全以下对话。小语:这两篇文章都是游记,描写的景物内容也颇为相似。小文:没错,不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对“水”的描写,而且,两篇文章描写的水有共同的特点:_。小石潭记一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等句子都可以体现这个特点。小语:没错,青溪三潭记一文中“_”这句话也体现了这个特点。小文:不过,柳宗元的小石潭之行虽一开始写道“心乐之”,但却并不是以快乐的心境结束的。这点与李元阳游青溪的心境有所不同。青溪三潭记里写道“印心染神”说明_;还写道“不觉尽醉”以及_”,体现了作者_。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欣赏的力量生活里常可见到这样的场面两个年轻的妈妈在聊天,甲乙都说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样。她们的心里都充满希望对方欣赏自己孩子的渴望,但忘了自己也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一场演出刚完,全体演员拉着手排着队出来谢幕,但观众却已走了一半。剩下的也拥挤着往外走。掌声稀稀落落。其实演出成功,观众也满意,但就是不鼓掌。真为演员们难过,他们所要求观众的,不就是稍慢一点走,鼓一下掌吗?观众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表示一下对他们演出的欣赏呢?人们总是很吝啬对别人的欣赏。其实欣赏别人有什么不好呢?几下掌声,几句赞誉,或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以。但别人却会从你的欣赏里,得到了对自我的肯定,得到了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有一个中学生高考失败,万念俱灰,于是,带上所有储蓄出去旅游,预备花光钱就自尽。半路遇上两个小孩儿溺水,他奋勇救助,观者无不为他的勇气和出色的泳技鼓掌。小孩儿父母更是拉他到家中,感谢之余,赞叹不已。他不禁热泪盈眶,从别人的赞赏中,重新认识了自我,觉得生活还是值得留恋,于是轻松地踏上了归途。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常常捧着我那只能“发表”在本子上的习作欣赏,一番点评之后,是一句“这里有黄金”,包含了所有的期待和鼓励,使我战胜自卑,练笔不止。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个竞技场。人生是表演,也是奋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注、喝彩和鼓掌,就像需要批评一样。如果只有沉默,那生活就一定会索然无味。欣赏不同于阿谀,它是出于真诚,它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它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修养。(11)伟大的发明、杰出的成就固然值得欣赏,但普普通通的一个巧思、一个小小的创见,甚至一件漂亮的衣服、几句机智的玩笑,都同样值得欣赏。只要我们敞开胸襟,我们就一定会发现,周围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欣赏。(12)我们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我们。生活会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更加美丽。1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_这一现象(用文中语句回答),阐述了的中心论点_(用自己语言概括)。2第两段运用_的论证方法,从_一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第(11)段告诉我们生活中_,阐明了欣赏别人要_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论述了中心论点。3第段中加点的“沉默”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4第段中说“欣赏不同于阿谀”,请简答“欣赏”与“阿谀”有什么不同。五、诗歌鉴赏(共5分)古诗阅读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释】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楚江:指长江。建业:今江苏南京。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浦:近岸的水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散丝:雨丝。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C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E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仿造下面的句子,用“如果便”的句式造句。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七、作文(共40分)请以“慢慢地,我懂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