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提升考试题.docx
-
资源ID:80565693
资源大小:28.2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提升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míng) 鲲鹏(kn) 迁徙(x) 鯈鱼(tiáo)B嘉肴(ji) 弗食(fú)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C槽枥(lì) 骈死(pián) 执策(cè) 挂罥(juàn)D布衾(qn) 伐薪(xn) 两鬓(bìn) 叱牛(zh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沉稳 束缚 大彻大悟B骤雨 明淅 惊心动魄C飞溅 篷勃 叹为观止D晦暗 凝聚 嘎然而止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出类拔萃的同学,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B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慢慢地变了:变得听话而不再故意作对,遇事能心平气和地商讨而不再强词夺理。C他平易近人,不但赢得了下属的爱戴,也获得了长官的信赖。D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新华社报道,缅北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已有至少2万余缅甸籍边民涌入中方境内临时避战。B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C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能力。D华亭县关山莲花台风景区成为我省继崆峒山、麦积山、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后第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补充句子(1)翩翩两骑来是谁?_。(2)夜来城外一尺雪,_。(3)半匹红纱一丈绫,_。(4)_,秋天漠漠向昏黑。(5)自经丧乱少睡眠,_!(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_,_”。(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_,_。(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_,_!(9)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_,_。(10)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缘溪行 (2)来此绝境 (3)寻病终2甲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B仿佛若有光C无论魏晋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5【甲】【乙】两文所描绘的社会面貌、居民的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6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农村自然生态的生活。如果把桃花源开发成旅游区,你认为村民要做出什么改变?请举出两点。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最后的牵手雷抒雁这一次,是父亲的手握在母亲手里。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那些曾经使这手显得健壮和有力的肌肉消失了。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琢出来的作品。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很久都是相对无言。突然,她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了一下,便放松了它。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要喝水吗?”母亲贴近他的脸低声地问。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的手。母亲知道,父亲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那手上已感到。生命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撒离。不过依着对五十多年来来共同生活的理解,她随着那手的意愿,追寻着那手细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到了胸前,她感觉到父亲的手指还在动。又移到颈边,那手指似乎还在命令:前进!不要停下来!母亲明白了,全力握紧那平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他的唇上。那干枯的手指不动了,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有一滴浑浊的泪从父亲灰黄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许多记忆一下子酒上母亲的心头。从这两双手第一次牵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这样把母亲纤细的手握在自己手里。那时,父亲的手健壮,红润而有力量。母亲想挣脱他的手,但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冲不破那手指的门,直到母亲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手停留在他的手里。这两双手相牵着,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长大,飞离他们身边。贫困的时候,他们坐在床边。父亲拉过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苦难的时候,他也拉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手指好像是一些有灵性,会说话的独立生命,只要握在一起,就如同魔术师吹了一口神奇的气,什么都有了。信心、勇气、财富,一切都有了。难道就是这两双手一相牵,就能相中一生?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可是,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生命就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中滑落。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开始远去了。母亲的手在父亲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一瞬,便感到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温度。屋于里突然一片静寂,原来那咕咕作响的氧气过滤瓶不再作声了。时间到了!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望着那一张曾经无比熟悉,突然变得陌生的脸,她慢慢抓起父亲的手,轻轻地贴在自己唇边。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母亲相信自己不会孤单,明天,依然会是两个生命、两个灵魂面对这同一世界。(选自读者,有删改)1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明线:_暗线:_2选文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句的妙处。4选文第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特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第段中“母亲明白了”是指“她”明白了丈夫只是要再一次握紧她的手。B例数第二段中“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一句,运用了想象,写妻子感觉丈夫的生命融汇到了自己身上。C全文以丈夫牵妻子的手这一标志性动作,突出夫妻俩厚重真挚的爱情和相伴相守。D第段对“手”的描写,写出了“最后的手”的特点:皮肤灰黄,肌肉消失,干瘦无力。E父亲离世之际,父母心手相牵,父亲的生命已经融入母亲的生命中。在母亲的心中,父亲并没有离开,会永远陪伴自己。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中国书信文化,从远古走来,绵延至今。见字如面,书信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为吸引更多的同学去阅读书信类作品,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写一则简短的推荐语。(1)傅雷家书(傅雷) (2)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七、作文(共40分)请以有_相伴滋味长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