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乐清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提分卷.docx
-
资源ID:80565851
资源大小:27.2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乐清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提分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翩然(pin) 龟裂(jn) 农谚(yán) 销声匿迹(nì)B劫难(jié) 蟾蜍(chán) 褶皱(zh) 风雪载途(zài)C缄默(jin) 狩猎(shòu) 山麓(lù) 海枯石烂(làn)D赌注(d) 砂砾(lì) 腐蚀(shí) 鸟臀目(diàn)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雄辩强词夺理挑拔离间分崩离析B彷惶阳奉阴违论资排辈袖手旁观C阻碍相辅相成格物致知招摇撞骗D捡讨自圆其说出类拔萃不修边幅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B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瞻远瞩,为发展中国家热烈欢迎。C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D“五一”假期里,同学们结伴出游,既畅玩了景区,又享受了天伦之乐。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6月10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B通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C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D辽宁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因为他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茅飞渡江洒江郊,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绿树村边合,_。(孟浩然过故人庄)(3)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4)_,凄神寒骨,_。(柳宗元小石潭记)(5)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庭院月色的句子是_,_,_。(6)苏轼的浣溪沙中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7)_,黑白分明,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正义)【乙】古之学者为已,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已,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选自颜氏家训)【注释】华:hu,花。登:摘取。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文言词句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解释修身以求进也参考成语法:修身养性;修身齐家;修身洁行;修心养性(1)_但能说之也课内迁移法: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_行道以利世也查阅词典法:路,道路;途径、方法;道理;学说、主张;说、谈论;道家或道教;引导。(古代汉语词典)(3)_(只填序号)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讲 论 文 章 春 华 也 修 身 利 行 秋 实 也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虽有嘉肴”一句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B【甲】文引用兑命这样的权威之言,有力地证明“教学相长”的观点,强调教与学的因果关系,使道理更有说服力。C【乙】文开篇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古今学者不同的学习目的,接着用“学者犹种树”设喻类比引出求学的真正意义。D【乙】文告诉我们求学的真正意义:可以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可以修养德性,有利做事。5【甲】【乙】两文哪一篇的观点和下面链接材料提到的观点更接近?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链接材料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健余劄记)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选文中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2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联系选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的理解。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的人生态度。2假如你要跟好友分别,你会用下面的哪句诗表达心情?请简要说明理由。(1)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六、语言表达(共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结合这段文字的内容简述你的感想。一位老学者说,现在有太多人不能够把一壶水烧开,很多人都是烧到六十度就撒手了。还有不少人是这壶水还没有烧开,又跑去烧另一壶。这些人本来是很有才华、可以有些作为的人。七、作文(共40分)写作。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每每重拾起这些丢失的美好,我们的生活更显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请以重拾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补全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书写正确、规范、美观,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