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宁安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卷.docx
-
资源ID:80566165
资源大小:27.6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宁安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侍弄(sì) 讷讷(nè) 脚踝(huái)B拆散(chi) 熬过(áo) 并蒂(tí)C攲斜(q) 菡萏(dn) 步履(l)D分歧(qí) 徘徊(pái) 搁下(g)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题目中的“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B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C“诫子书”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险躁则不能治性”两句中的加点词是一对反义词。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经过一段时期的休养,再次见到老张的时候,他已是神采奕奕、满面红光。B那个“差”字像一个张牙舞爪的魔鬼,时时出现在他的梦里。C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D昨天,结束了连续两天的阴雨天,迎来了一个艳阳天,迫不及待要出工的采茶工开始忙着采茶了。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荷叶铺满了河面,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C在这些词中,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D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大约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夫君子之行,_ ,_非淡泊无以明志, _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陈谏议教子【注】: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驭:驾驭马匹。啮:咬。贾人:商人。遽:马上,赶快。直:通“值”,价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非淡泊无以明志年与时驰蹄啮伤人多矣不见是马(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3)【甲】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结合【乙】文具体内容说说陈谏议又是如何教导他的儿子该怎样为人处世的呢?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消逝的“放学路上”王开岭“小呀么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说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脸见爹娘。”30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当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下午4点半,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充胀的救生圈,被各式私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塞满了。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蝉鸣般绽放,在空中结成一团热云。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只能用“失物招领”来形容。从前,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群没纪律的麻雀。无人护驾,无人押送,叽叽喳喳,兴高采烈,玩透了、玩饿了再回家。回头想,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路上,尤其放学路上。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入作、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大戏台,那是面孔、语言、腔调、扮相、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个孩子独闯世界的第一步,是其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人生历练的风雨操场我孩提时代几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闻,都是放学路上邂逅的。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真实或瞎编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皆上演在其中。它的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那烧饼铺、裁缝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锡壶的小炉灶、卖冰糖萌芦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弹棉弓的铮铮响,还有谁家出墙的杏子最甜、谁家树上新筑了乌窝都会在某一时分与我发生联系。难以想象,若抽掉“放学路上”这个页码,童年还剩下什么呢?那个黄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们不会再有“放学路上”了。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行李。有位朋友,儿子6岁时搬了次家,10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单,又购置了更大的房子。我问,儿子还记不记得从前的家?带他回去过吗?他主动要求过吗?没有,朋友摇头说:“他就像住宾馆一样,哪儿都行,既不恋旧,也不喜新”“他想不想从前的小朋友?”我问。“不想,哪儿都有小朋友,哪儿小朋友都一样。或许儿子眼里,小朋友是一种现象,一种配套设施,一种日光下随你移动的影子,不记名的影子”朋友尴尬地说。我无语了。这是没有“发小”的一代,没有老街生活的一代,没肴街坊和故园的一代。他们会不停地搬,但不是“搬家”。“搬家”意味着记忆和情感地点的移动,意味着朋友的告别和人群的刷新,而他们,只是随父母财富的变化,从一个物理空间转到另一物理空间。那天,忽收一条姐信“王开岭,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我愣了,以为恶作剧。可很快,我对它亲热起来,30年前,类似的唤声曾无数次在一个个傍晚响起,飘过一条条小巷,飘进我东躲西藏的耳朵里。传统老街上,一个贪玩的孩子每天都会遭遇这样的通鲜,除了家长的嗓口,街坊邻居和小伙伴也会帮着喊。感动之余,我暗暗为自己的童年庆幸。如果说我们那一代尚可叫作露天童年、旷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则是温室童年、园林童年、玩具童年了。面对现代街区和路途,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轻易交出去了,不允许童年有任何闪失。就像风筝,从天空撤下,把绳剪掉,挂在墙上。再不用担心被风吹跑,被树刮住了。翅膀,就此成为传说和纪念。(节选自古典之殇,有删改)1文章中的“我”目睹小学生放学之景,回忆往昔,情感翻涌,请根据提示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见小学放学情景,为孩子们感到惋惜与常搬家的朋友交谈,为孩子没有故园感到_收到喊回家吃饭的短信时,我_为自己有过“放学路上”的童年_为现在孩子的温室童年_。2文章开头的儿歌有什么作用?3请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他们被装进一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像贵重行李。4结合全文理解标题中“放学路上”的含义。有一个句子直接回答子们童年了“放学路上”消逝的原因,请把它抄在下面横线上。五、诗歌鉴赏(共5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B“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作者针对秋天一贯的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的。C在表达的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D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中的景物进行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咏雪一文中,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结合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你的观点。七、作文(共40分)【2017年中考江苏南京卷】2047年6月17日,30年后的今天,同学们相约回初中母校聚会,要求每人发言。请您发挥想象,以“无情岁月有味诗”为题,写一篇发言稿。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地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