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基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pdf
金属基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3田 君1,2,李文芳1,韩立发2,彭继华1(1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640;2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东莞523808)摘要 综述了国内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抗高温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蠕变理论研究中的3种理论模型的特点,指出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位错越过第二相的机制以及门槛应力的来源。详述了目前蠕变实验研究的各种实验方法与特点。讨论了利用计算机有限元分析来进行蠕变研究的优点。针对目前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抗高温蠕变性能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展望。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位错 门槛应力 蠕变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reep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TIAN Jun1,2,LI Wenfang1,HAN Lifa2,PENGJihua1(1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2College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808)AbstractResearch development on high temperature creep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summarized.The three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creep theory studies are focused on analyzing,and the core issue oftheoretical studies is a mechanism of the dislocation over the second phase and the threshold stress sources.Characte2ristics of various experimental methods of the current creep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recounted.Advantages of thecompute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 creep studies are discussed.The research trends and development on high tempera2ture creep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in China are presented.Key wordsmetal matrix composites,dislocation,threshold stress,creep3 东莞市高等院校科技计划项目(2008108101028);广东省金属新材料成型制备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08001)田君:1968年生,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E2mail:841608534 李文芳:通讯作者,1964年生,教授,博导 E2mail:mewfli 在能源、石油化工和航空航天等工业装置中,很多构件需在高温下工作。如火力发电的蒸汽温度可达到570,飞机涡轮叶片的工作温度高达1000 以上,制氢转化和乙烯裂解温度分别达到950 和1050。对这类装置材料最重要的性能要求是高温强度1,然而常规材料无法满足高温强度性能,只有新型的高温结构材料才能胜任,如金属间化合物、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等。在这些高温结构材料中,只有金属基复合材料(MMC)才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热导电性好、阻尼减振、电磁屏蔽、易于加工成形和容易回收等优点,在汽车、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2。MMC的高温强度性能是指材料对高温变形与断裂的抗力。它们长期在高温并受一定载荷的环境下工作,会发生缓慢的塑性变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蠕变。研究其蠕变性能是设计MMC材料高温环境工作的关键。MMC的蠕变性能与下列因素相关:基体的蠕变性能,增强体的弹性和断裂特性,增强体的尺寸参数、分布以及增强体与基体界面性能等3-6。也就是需要了解MMC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其细观结构和组成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建立这两者关系模型。从这一实际出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MMC的宏观性能与细观结构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从蠕变研究方法上讲,按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理论研究,建立理论模型;第二类是蠕变试验研究;第三类是结合试验数据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1 理论研究MMC蠕变一般有以下共同特征:(1)蠕变速度比相同条件下没有强化的基体合金小得多,第二相强化显著地提高蠕变抗力,且第二相体积分数、尺寸、在基体中的分布以及结合界面等都会影响强化作用。(2)蠕变速率与应力关系仍可用?n表示,而应力指数n一般为78,甚至达到1040。(3)蠕变激活能远大于基体的自扩散激活能。(4)存在门槛应力,外加应力低于门槛应力时MMC不发生蠕变。门槛应力值一般是Orowan应力的1/2左右。至今还没有一种蠕变理论对上述所有的蠕变特征给出满意的解释。迄今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位错越过第二相的机制以及门槛应力的来源。由于MMC强化有粒子强化、晶须强化及纤维强化,为便于说明,不妨以粒子强化为例,围绕核911金属基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田 君等心问题所展开的粒子强化的MMC理论研究模型有以下几种。(1)位错通过Orowan机制绕过粒子模型位错通过Orowan机制绕过粒子,绕过粒子所需应力称为Orowan应力,其最简化的表达式7为:0=Gb(1)式中:G为基体的剪切模量,b为位错柏氏矢量,为粒子间距。当外加应力高于Orowan应力时,位错通过Orowan机制绕过粒子,蠕变速率遵循?=A(-0)n的幂律方程,Orowan应力即为门槛应力。(2)位错通过攀移越过粒子模型当外加应力低于Orowan应力时,位错不能绕过粒子,但实际上MMC仍发生蠕变,这说明高温下位错可以按Oro2wan机制以外的其它机制越过粒子,这个机制就是位错通过攀移越过粒子。关于位错攀移越过粒子,已提出了2种模型,即局部攀移8和总体攀移9。局部攀移就是靠近粒子的位错段攀移越过粒子,而其余位错段仍在原滑移面上滑移。位错攀移的阻力源于位错线长度的增加。根据这一模型,如果位错运动过程中外加应力所做的功小于位错线长度增加引起的线能量增加,攀移就不能继续进行,蠕变也就停止,这就是门槛应力的来源。这一模型的理论研究导出的门槛应力th=0.40。局部攀移与实际材料蠕变中观察到的值基本接近,但是,局部攀移模型中的位错在粒子表面处有尖锐弯曲,这显然不是合理的假设,因为位错线在张力的作用下总是要自身拉直。考虑到这一点,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总体攀移模型。总体攀移就是粒子处位错攀移带动滑移面的位错一起攀移,此时位错线长度的增加与局部攀移相比小得多,因此攀移阻力也小得多。对这一模型的理论分析导出的蠕变门槛应力要比实验值小得多(th0.10)。根据局部攀移模型与总体攀移模型建立的蠕变理论多数不能导出与实验结果一致的蠕变本构方程,特别是蠕变门槛应力值与实验结果多数也不能相符。(3)位错切割粒子模型在适当的条件下基体位错可以穿过粒子滑移,也就是位错切割粒子。位错切割粒子的过程是非热激活的,蠕变门槛应力值实际上等于第二相粒子引起的临界切应力增量,也就是位错切割粒子所需的切应力为蠕变门槛应力。在处理位错与第二相粒子的交互作用时,将粒子分成2种类型,即点状障碍和漫散障碍。当第二相粒子的尺寸很小、粒子间距很大时,可将第二相粒子看成点状障碍。点状障碍模型假定,在位错与粒子直接接触时才发生交互作用。应力场是漫散的,因此位错与第二相粒子应力场的交互作用也有一定的范围,处理这类问题时可把粒子看成有一定尺寸和交互作用能的漫散障碍。一般来说,一种粒子既有点状障碍特性也有漫散障碍特性。Fleischer10根据此模型计算出了位错切割粒子所需的切应力:=(Fm2T)3/2(2Tlb)(2)Fm=2Tcos(c2)(3)式中:Fm为位错线所受的力,T为位错的线张力,b为位错柏氏矢量,l为滑移面上粒子的平均间距,c为位错脱离钉扎时的脱钉角。根据此式求得的蠕变门槛应力值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由于MMC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不可能用统一的本构方程来表示其蠕变规律,但是一般存在下列本构关系:?mA(-0)nexp(-Q/R T)(4)式中:?m为稳态蠕变速率,A为材料常数,0为蠕变门槛应力,Q为蠕变变形表观激活能,R为气体常数。2 蠕变试验研究蠕变理论模型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的,各种模型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一定的缺陷性,或多或少能说明某些类的MMC的蠕变行为,在早期的蠕变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现在对蠕变试验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现在蠕变试验装置越来越先进,试验水平也越来越高,所得出的试验结果更能说明MMC的蠕变本质。但是蠕变试验的最大缺点就是试验时间比较长、试验成本比较高。现在利用得较多的蠕变试验方法与特点大致如下。2.1 三点弯曲法蠕变试验利用动态热分析仪器进行三点弯曲法测定复合材料在一定载荷水平和温度水平下试样的弯曲变形量,将弯曲变形量换算成形变量进行蠕变曲线测定。南昌大学的胡强11利用如图1所示三点弯曲法测定SiCp/AZ61镁基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图1 三点弯曲法模式11Fig.1Three2point bending mode11图2为复合材料与基体的蠕变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200、40MPa)11。从图2中可以发现,在相同条件下,SiCp/AZ61镁基复合材料相对于AZ61基体合金来说具有较短的初始蠕变阶段、较低的稳态蠕变速率和较少总形变量,021材料导报:综述篇 2010年3月(上)第24卷第3期AZ61基体合金的抗蠕变性能在加入增强相SiC颗粒后得到提高。随着复合材料中SiCp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蠕变性能提高明显。SiCp/AZ61镁基复合材料相对于基体合金抗蠕变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SiC颗粒作为强钉扎点钉扎晶界,阻碍高温情况下界面的滑移和位错的攀移。SiCp/AZ61复合材料抗蠕变性能的提高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主要是SiC颗粒引起的晶粒的细化以及增强相SiC颗粒的有效承载。图2 复合材料与基体的蠕变速率随时间的变化(200、40MPa)11Fig.2Time dependent creep rate of SiCp/AZ61 compositeand AZ61 matrix(200,40MPa)112.2 拉伸法蠕变试验拉伸法蠕变试验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蠕变测定法。一般将拉伸试样放在蠕变持久试验机上,由计算机控制蠕变载荷、温度,完成材料的变形量、温度及载荷的数据采集,自动绘制蠕变曲线。黄明华等12利用拉伸法蠕变试验研究了挤压铸造Al2O3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350 恒应力条件下的蠕变行为,发现复合材料在蠕变过程中纤维断裂、弱界面破坏及基体合金在应力作用下变形。最初结合完好的界面在整个蠕变过程中没有发生脱粘的现象。而弱界面在蠕变中遭到严重破坏,界面处的孔洞和裂纹在应力的作用下会逐渐扩展导致复合材料在蠕变过程中不断变形,说明弱界面在力学性能方面是复合材料中的一个薄弱区域。根据复合材料在蠕变3个阶段中显微组织的变化情况,对其宏观蠕变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位错在复合材料中的滑移和攀移导致应力从基体传递至纤维,位错的运动控制着复合材料的蠕变过程。王浩伟13利用拉伸法蠕变试验研究了挤压铸造Al2O3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变载荷蠕变和回蠕变行为,认为复合材料在主应力作用下当蠕变载荷突然降低后,表现为瞬态应变量收缩以及随后的回蠕变;初始瞬态收缩完全是复合材料的弹性应变。试验结果经数值回归得出回蠕变速率?bc(t)=Atn,回蠕变应变bc(t)=Alnt+c,指数n在任一主应力阶段均接近于-1,系数A取决于降载前后复合材料积累的主应力蠕变状态,表明复合材料回蠕变行为受到降载前主应力蠕变状态的制约。Dragone14利用此法对Al2O3纤维增强Al25%Mg(质量分数)合金复合材料的稳态和瞬时蠕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张卫国等15利用此法研究了原位自生TiCP/2024(TiCP的质量分数为15%)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变性能,认为原位自生TiCP/2024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蠕变能力。复合材料的密度变化量随着蠕变应变量的增加和蠕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在较低温度时的密度变化量高于较高温度时的密度变化量,当密度变化达到一定数量时产生的蠕变损伤即引起材料蠕变断裂。由于位错与第二相粒子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蠕变能力。蠕变断口形貌表明,蠕变过程产生的空穴多在1个颗粒或几个颗粒的聚集处形成,随着温度的升高,空穴不断扩展,直至最后发生塑性断裂,温度对蠕变过程具有显著的影响。韦正江等16利用此法对加压铸造法制备的Al2O32SiO2系纤维增强ZL109合金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在573K的蠕变极限强度是ZL109合金的1.2倍,在673K的蠕变极限强度是ZL109合金的4倍,但蠕变断裂具有突发性。王洪林等17利用此法对原位合成非连续增强体积分数为5%的(TiB+TiC)/Ti复合材料和纯Ti在500700 的蠕变变形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其应力指数为5.806.43,与扩散型蠕变变形机制的应力指数相近,激活能为284kJ/mol;Ti的蠕变机制随温度的升高发生了变化,在500和600下应力指数分别为4.30和4.03,与位错型蠕变变形机制应力指数相近,激活能为228kJ/mol,而在700 时Ti的蠕变机制为扩散型变形机制,应力指数为5.91。在700 时纯钛与复合材料的蠕变速率和应力指数较接近,说明在此温度下由于增强相和基体传递载荷的能力下降,导致增强效果下降。2.3 压痕法蠕变试验由于实际应用中材料大部分都在承受压应力的工况下工作,故可以用复合材料的高温持久硬度与压入蠕变特性来衡量其抵抗高温蠕变的能力。在一定温度下,随着载荷保持时间的延长,压痕深度将缓慢增大,硬度值(HB)不断减小。通过不同温度下保荷不同时间的持久硬度值可得到硬度值与温度和保荷时间之间的关系,硬度值的变化反映材料塑性变形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即蠕变规律。谢敬佩等18利用压痕法蠕变试验研究了SiCp/ZA27、Al2O3p/ZA27复合材料和ZA27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抗蠕变性能下降;在不同温度下,SiCp/ZA27和Al2O3p/ZA27复合材料的抗蠕变性能均明显高于ZA27合金的抗蠕变性能。复合材料中存在一个临界应力0,当应力值大于0时,位错才产生滑移。复合材料中由于颗粒的加入引起的错配或不均匀收缩产生的内应力(有时称抗力)会提高材料的门槛应力,从而使位错难以滑移,蠕变降低。祝要民等19利用此法与电子透镜结合研究了SiCp/ZA27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和高温蠕变性能。结果表明,在ZA27复合材料中,无论是加入增强相SiCp还是基体ZA27中的相细小均匀析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位错的滑移和塞积,细化晶粒,提高材料总体的抗蠕变能力。SiCp/ZA27复合材料相对ZA27合金具有较好的抗高温蠕变121金属基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田 君等性能。2.4 双剪切法蠕变试验双剪切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比较复杂的蠕变试验方法。岳珠峰等20研究了双剪切试样用于短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蠕变响应研究的可行性(图3所示为双剪切试样尺寸),指出双剪切试样的蠕变响应与材料的各向异性有关。详细的应力分析表明,双剪切试样在受剪区域能提供稳定的应力状态,该应力接近于施加应力的平均值,并与试样的取向及材料的各向异性不相关,即双剪切试样可以为MMC提供一简单的复杂应力,可以利用双剪切实验结果来推得MMC蠕变性能和各向异性参数,还可以用双剪切实验来确定那些很难用拉伸和单向压缩实验确定的各向异性材料的参数。图3 双剪切试样的几何尺寸 20Fig.3G eometry unit in mm of the doubleshear creep specimen202.5 声发射法蠕变试验声发射检测(简称AE)具有实时、连续监测的特点,能反映出声发射源在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大量研究表明,尽管复合材料的损伤形式具有各自不同的复杂性,但是发生发展时都有明显的声发射特征,而且声发射对于损伤过程的分析非常有效。M Surgeon等21对SiC/BMAS复合材料层合板在拉伸作用下的损伤作了AE研究,利用AE事件数、幅值、能量以及持续时间等参数,对应加载曲线描述不同铺层的试件损伤演化模式和破坏机理。Bakvckas J G等22通过对钛基复合材料损伤过程的声发射研究,揭示了几种主要的损伤形式发生时对应的AE事件幅度。方鹏等23利用声发射技术对C/SiC复合材料高温蠕变试验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声发射参数分析法对蠕变过程中的声发射累计能量随蠕变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C/SiC复合材料蠕变损伤的演化过程及规律。3 有限元分析蠕变理论模型存在自身的缺陷,不能精确描述MMC的应力应变场,对于纤维呈随机分布的MMC,简直不可能描述其蠕变损伤的演化过程。尽管通过蠕变试验可以比较真实地揭示MMC的一些蠕变规律,但是蠕变试验过程长,成本相对高,在长时间的试验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可估计的因素影响试验结果,而且不能动态地说明那些因素是如何影响MMC蠕变过程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促进了有限元技术的应用。有限元模拟较理论模型准确,更容易得到整个蠕变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场的变化,同时又能模拟MMC在真实试验条件下所发生的蠕变形为,具有试验方法和理论解析无与伦比的优势,因此也是现行研究MMC时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3.1 单胞模型单胞模型简单,对纤维增强MMC来说,这种单胞模型意味着纤维理想也定长、均匀和周期地分布在基体中。因此,整个MMC的性能可由该单胞模型(含1/8纤维和相应的基体)进行描述。岳珠峰等24利用单胞模型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金属基短纤维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如图4所示给出单胞模型,中心为1/8纤维。该单胞模型能唯一地由l/L、d/D、y/D表示。这些参数可由纤维体积分数来确定。根据试件取向,单轴应力方向位于XOZ平面内,即位于纤维分布平面,加载方向由角表示。利用ABAQUS程序就可以进行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尽管单胞模型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单胞模型能揭示热处理影响机理的主要方面。图4 单胞模型24Fig.4Unit cell model243.2 统计模型上述单胞模型仅能给出特殊情况而不能给出纤维随机分布的一般情况下MMC的蠕变响应,得到的数据与试验结果有时差距很大。Dragone提出了一种纤维网络模型25。这种模型改变了沿用已久的单胞、双胞、三胞等规则模型,考虑了纤维的取向分布、由层叠引起的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纤维的随机性分布影响。Pyrz引入统计思想建立了细观模型之后26,使增强体随机分布MMC的数值模拟成为可能。岳珠峰27认为,从得到稳定蠕变率与纤维的几何尺寸、外载及外载方向的定量关系可以建立随机统计模型。纤维的断裂必须考虑在随机统计模型中选参数l/L、d/D、y/D和作基本随机变量,假设蠕变率可以分离式(5):?s=f1(l/L)f2(d/D)f3(y/D)f4()f(m)(5)式中:f1(l/L)、f2(d/D)、f3(y/D)和f4()代表参数l/L、d/D、y/D和对稳定蠕变的影响,f(m)为基体蠕变响应。可以得到上述参数的均值及其密度函数,由此可算出统计模型结果。岳珠峰27用试验结果与其比较,发现该统计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试验结果。4 展望近年来,我国在金属基复合材料蠕变性能方面取得了一221材料导报:综述篇 2010年3月(上)第24卷第3期定的成就,但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航天航空和国防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对MMC高温蠕变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在这一形势的要求下,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必须吸取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加强蠕变理论研究,通过蠕变试验所取得的成果来发展理论,使理论研究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期望能取得这方面的知识产权。(2)应加大对MMC的制备领域的投资,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所制备出来的MMC的高温蠕变性能好。(3)目前对MMC蠕变变形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蠕变损伤与断裂研究相对较少,根据我国实际需要,今后需加强在不同工作环境下MMC的疲劳和蠕变寿命的研究。(4)及时总结国内外MMC的蠕变研究新成果,将它们编著成教材,加大我国在该领域的受教育群体,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过程。参考文献1 张俊善.材料的高温变形与断裂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丁文江.镁合金科学与技术 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3Dragone T L,Nix W D.Geometric affecting the internalstress distribution and high temperature creep rate of dis2continuous fiber reinforced methodsJ.Acta Metal Mater,1990,38:19414Dong M,Schmander S.Transverse mechanical behavior of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2FE modeling with embedded cellmodelsJ.Comput Mater Sci,1996,5:535Reyuand P,Rouby D,Fantozzi G.Effects of temperatureand of oxidation on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ss between fi2bers and matrix in ceramic2matrix compositesJ.Acta Ma2ter,1998,46:24616Li Y,Landon T G.High strain rate superplasticity in metalmatrix composites:The role of load tranfer J.Acta Ma2ter,1998,46:39377 张俊善.材料强度学 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788Shewfelt R S W,Brown L M.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ofdispersion2hardened single crystals J.Theory PhilMag,1977,35(4):9459Arzt E,Rosler J.The kinetics of dislocation climb over hardparticles.Effects of an attractive particle dislocation in2teractionJ.Acta Metall,1988,36(4):105310 Fleischer R L.Substitutional solution hardeningJ.ActaMetall,1963,11(3):20311胡强.SiCp/AZ61镁基复合材料的阻尼及蠕变性能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4312黄明华,王浩伟.氧化铝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蠕变破坏行为J.复合材料学报,2004,21(5):713王浩伟.Al2O3/Al合金复合材料的蠕变与回蠕变行为J.金属学报,2000,36(11):122314 Dragone T L,Nix W D.Steady state and transient creepproperties of an aluminum alloy reinforced with alumina fi2bersJ.Acta Metall Mater,1992,40(10):278115张卫国,宋爱君,稽峰,等.TiCp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8,28(4):30616韦正江,魏良,陈晓,等.Al2O32SiO2系纤维增强ZL109合金复合材料的高温蠕变特性J.机械工程材料,2001,25(10):1917王洪林,耿林,郑镇珠.(TiB+TiC)/Ti复合材料的高温蠕变机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9):141318谢敬佩,王文焱,李晓辉,等.ZnAl27合金基复合材料高温蠕变性能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1(2):1919祝要民,谢敬佩,李晓辉,等.SiCp/ZA27复合材料界面微结构分析及高温蠕变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02,19(4):4220岳珠峰,胡卫兵,吕震宙.双剪切试样用于短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蠕变响应研究J.金属学报,2003,39(1):10421 Surgeon M,Vanswijgenhoven E,Wevers M.Acoustic e2mission during tensile testing of SiC fiber reinforced BMASglass ceramic compositesJ.Compos Part A,1997,28A:47322 Bakuckas J G.Monitoring damage growth in titanium matrixcomposites using acoustic emission J.J Compos Mater,1994,28(4):30523方鹏,成来飞,张立同.C/SiC复合材料高温蠕变的声发射特性J.NDT无损检测,2008,30(2):8124岳珠峰,胡卫兵,吕震宙.热处理对金属基短纤维复合材料蠕变性能影响的试验和理论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32(12):96525 Dragone T L,Nix W D.Steady state and transient creepproperties of an aluminum alloy reinforced with aluminum fi2bersJ.Acta Metal Mater,1992,40(10):278126 Ryszard Pyrz.Correlation of microstructure variability andlocal stress field in two2phase materialsJ.Mater Sci Eng,1994,177:25327岳珠峰.基于有限元的金属基短纤维复合材料MMC的一种统计蠕变模型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2,23(4):381(责任编辑 王 炎)321金属基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田 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