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pdf

    • 资源ID:80679339       资源大小:2.87M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pdf

    1/82 第一单元 元、角、分与小数 教材分析:选择“元、角、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学习小数,首先是由于学生对于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其次,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可以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比较及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3、在具体的购物活动中,学会小数的简单加减计算。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学会小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教具准备:元、角、分及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7 课时 2/82 课 题 买文具(小数的意义)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三年级 教 师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23 页 学 习 目 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景,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3、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带有元、角、分的数的相互转换。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结合具体的情境,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学会如何用小数表示一些钱数。课前准备 钱币模型 相关知识窗 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因为我们对于小数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所以结合购物情境来学习小数,才能使我们充分体会到“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关系。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独 立 尝 试 在超市中,每件商品的价钱是怎样表示的?观察商品的标签上的数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布置课前预习 点 拨 自 学 我们常常到文化用品商店去买文具,下面我们观察课本中情境,回答问题。1、用小数表示的商品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2、什么样的数是小数?小数由三部分组成:_、_和_。3、小数的读法。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 的 问题,教师加 以 点拨。3/82 读法注意:1_ 2_ 4、把几元几角几分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注意:_ 解题误区 1、21.30 读作:二十一点三十 对吗?2、一个笔记本的单价是 3.50 元,售货员叔叔写成了 0.35元,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组 内 交流、解疑、个 别 汇报、老师点拨 课程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 活动 课本第3 页的“试一试”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人人显身手 一、课本第3-4页“练一练”第1 题 二、课本第3-4页“练一练”第2 题 三、读一读、写一写 书包 3.05元 _ 元_分 帽子 2.95元 _ 元_角_分 雨伞 9.60元 _ 元_角_分 手电 2.88元 _ 元_角_分 球鞋 15.60元 _ 元_角_分 胶卷 12.30元 _ 元_角_分 四、把商品的价格改成小数。电灯 30元 5 角 _ 元 火柴 5角 5 分 _ 元 计算器 25元 8 角 5 分 _ 元 五、我来显身手 一张伍元、一张贰角、一个伍分 _元_角_分 _ 元 一张 10 元、一个5 分、一个1 分 _元_角_分 _ 元 一张 50 元、一张2 元、1 元 _元_角_分 _ 元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4/82 一张 100 元、一个 1 分 _元_角_分 _元 六、找一找、连一连 3.56 4.05 13.78 35.06 四点零五 十三点七八 三十五点零六 三点五六 七、小小调查员。调查你家附近超市中商品的价格,并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填在表中。单价写法 品名 用元作单位的小数 写成几元几角几分 八、拓展题 用下面的卡片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小数,分别写下来。083.自 我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5/82 课 题 货比三家(简单小数的大小比较)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三年级 教 师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57 页 学 习 目 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景,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并能正确地进行比较。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重点难点 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方法,并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用多种策略比较小数的大小,并体会其中的多样性和有效性。课前准备 标有价格的物品 6/82 相关知识窗 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经初步掌握“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想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分析各种不同方法或策略的特点,选择合适自己的策略,并加以掌握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独 立 尝 试 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超市中价钱是怎样的呢?如何选择购买呢?布置课前预习 1、读小数 0.5元 0.02元 1.05元 2.3元 6.00元 1.2米 10.5元 0.01米 2、写小数 零点二五 零点零四 二点四 十六点零五 3、填一填 1.02元 _ 元_角_分 5.50元 _ 元_角_分 10.15元 _元_角_分 10 元 5 分 _ 元 课前旧知复习 点 拨 自 学 问题一:新学期开始了,丽丽要为自己买一个新的铅笔盒,请大家帮她选一选,哪家文具店最便宜?方法 1:方法 2:方法 3:方法 4:问题二:去哪家文具点买橡皮便宜?方法 1:方法 2:学 生 独 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归纳总结 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方法:2、比较多个小数的大小方法:学 生 自 己总结 解题误区 1、0.2 元5.0 元 对吗?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活动 课本第 5 页“试一试”学 生 独 立尝试,同桌互相检查 7/82 人人显身手 一、课本第 67 页的“练一练”第 1 题 二、课本第 67 页的“练一练”第 2 题 三、课本第 67 页的“练一练”第 3 题 四、火眼金睛辩对错 1、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比位数少的小数大。()2、比 2.8 大比 3.2 小的小数只有 3 个()3、整数都比小数大。()4、8.0 和 13 都不是小数。()五、三年一班一组同学为汶川灾区捐款情况如下 姓名 金额 姓名 金额 李翔 9.80 元 王辉 7.99 元 张璐 8.92 元 赵亮 8.89 元 马子傲 9.59 元 王晶 10 元 刘强 7.94 元 李亮 9.60 元 你知道捐款金额的前三名是谁吗?第一名_第二名_第三名_ 六、拓展题 用下面的卡片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小数,分别写下来,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046.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自 我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 题 买书(不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三年级 教 师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 页 8/82 学 习 目 标 1、结合“买书”的具体情景,探索不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课前准备 标有单价的课外读本 相关知识窗 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及整数加减法等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新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的方法,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知道小数加减法的竖式为什么一定对齐。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独 立 尝 试 1、学生口答 5.8 元 _元_角_分 _元 _角 3.3 元 _元_角_分 _元 _角 15.6 元 _元_角_分 _元 _角 2、计算下面各题 2 5 4 6 1 2 4 1 0 3+1 1 -1 8 -2 3 +2 8 说一说,整数加减法计算中注意什么?课前复习旧知 点 拨 自 学 问题一:今天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 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 11.5 元,淘气想知道一共花了多少元,遇到的都是小数,该怎样解决呢?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问题二:一本数学故事11.5 元,一本童话故事3.2 元,一本数学故事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独 立 思 索小 组 交 流总 结 方 法教师点拨 9/82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归纳总结 不进位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退位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学 生 自 己独立完成 解题误区 1、1.5 元+0.12 元=0.27 元 对吗?2、1.6 元-0.3 元=13 元 对吗?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人人显身手 一、课本第 910 页的“练一练”第 1 题 二、课本第 910 页的“练一练”第 2 题 三、竖式计算 0.5+2.2=4.8-3.2=5.4-4.4=2.3+7.0=17.5-6.4=20.5-0.5=四、我来显身手 1菊花降价多少元?康乃馨降价多少元?2菊花、康乃馨各买一束,原来要多少钱?现在只要多少钱?便宜多少元?3现在买 2 束菊花要多少钱?现在买 2 束康乃馨要多少花名 原价 现价 菊花 0.55 元/束 0.50 元/束 康乃馨 2.40 元/束 2.20 元/束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0/82 钱?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自 我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 题 寄书(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三年级 教 师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11 页 学 习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出来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出现的进位或退位问题。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重点难点 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掌握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课前准备 注明单价的课外读物或学习用具 相关知识窗 本节知识是前一节小数加减法(不进位或退位)内容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把已经掌握的整数进位加法的旧知识迁移到小数进位加法这一新情境中,理解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道理。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独 立 尝 试 一、抢答 16.7-0.5=4.9-3.8=9.5+0.4=1.7+5.2=6.6+4.0=6.5-4.4=二、列竖式计算 80.45-63.24=7.29-6.18=3.6+47.5=课前旧知复习学生独立解答汇报结果 11/82 4.38-1.35=3.27+15.3=1.56+0.62=三、笑笑到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童话故事3.4 元,一本数学世界16.5 元。笑笑一共花了多少钱?点 拨 自 学 刚才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帮笑笑解决了一个问题,她要把这两本书寄给同学们阅读,以表示感谢,你们高兴吗?小红到邮局寄书,其中童话故事需要邮费 1.6元,数学世界 需要邮费 12.8 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问题一:她一共需要多少元?1、列出算式:2、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邮费?3、计算方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问题二:小红付给阿姨 15 元,应找回多少元?学 生 独 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归纳总结 进位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加法的估算方法:退位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学 生 自 己总结 解题误区 1、11.6+4.8=15.4 对吗?2、10.6-2.3=12.9 对吗?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活动 课本第 11 页“试一试”的第(2)题。学 生 独 立尝试,同桌互相检查 12/82 人人显身手 1、课本第 12 页“练一练”第 1 题。2、一本动物世界21.8 元,一本童话故事14.5元,小明想买这两本书,他只有40 元,够吗?解法一:解法二:3、小青有5 元钱,可以买哪两种食物?饼干 3.8元 面包 1.2元 瓜子 2.5元 解法一:解法二:4、下面是丁丁超市部分商品的价格 商品 单价 商品 单价 薯条 3.5元 面包 1.2元 瓜子 2.8元 饼干 4.4元 山楂片 0.8元 蜜枣 8.5元 1买一袋饼干和一袋瓜子一共多少元?2一袋薯条比一包山楂片贵多少元?3小亮买一个面包和一袋蜜枣,他只有10 元,够吗?4小强有5 元,可以买哪两种食品?请给出两种买法,并计算花了多少元?5、拓展题 小林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把其中的一个加数4.2看成了 42,结果得52.6,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自 我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我在_方 面 表 现 好,在_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_。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材分析: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对称轴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首先呈13/82 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其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再次,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内容: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以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2、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难点:1、初步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培养。2、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3、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图形。课时安排:6 课时 课 题 轴对称图形 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三年级 教 师 14/82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1617 页 学 习 目 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渗透图形类的教育,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重点难点 1、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图形。3、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现象。课前准备 白纸、剪刀等 相关知识窗 本节的知识是我们认识了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轴对称图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人们装饰、布置生活环境时也经常利用这些图形。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即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并知道这一条折线就是对称轴。学 学 案 导 案 独 立 尝 试 观察、收集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或动物是对称的,也就是左右一样或上下一样。布置课前观察、收集资料。15/82 习 过 程 点 拨 自 学 许多同学都喜欢看漂亮的窗花,下面的几个窗花作品都是人们用一双灵巧的双手剪出来的。观察图案,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那他们有着什么特点呢?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动手操作:取出一张纸,对折,画出图案,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观察剪下来的图形有什么特点?2、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对称点和对称线段 对称轴有什么功能呢?验证:试一试不沿着对称轴对折,图形的左右两边会不会完全重合?3、猜、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4、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5、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理解题意。2作图方法:步骤一、二、三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 的 问题,教师加 以 点拨。课程小结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完全重合 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可以有多条。学生自己总结 活动 课本第18 页的“试一试”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人人1、寻找五角星有几条对称轴?2、课本地19 页“练一练”第1 题 1、先独立答题 16/82 显身手 3、课本地 19 页“练一练”第 2-5 题 4、课本第 20 页“你知道吗”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自 我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 题 镜子中的数学 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三年级 教 师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21 页 学 习 目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培养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17/82 标 重点难点 掌握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利用镜面对称现象,判断图形的位置和方向。课前准备 一面小镜子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纸片各一张 相关知识窗 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经初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体会镜面对称现象具有额一些特点。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独 立 尝 试 观察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的不同?布置课前预习 1、什么是对称轴和对称图形 2、对称轴有什么特点?课前旧知复习 点 拨 自 学 1、照镜子时,所看到的镜子中的人的大小、上下与前后的位置与实际情况有什么异同点?实际物体与镜面图形是对称的,它们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对折后,完全重合,但左右方向相反。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发现什么?2、利用镜面的对称现象,判断一些图形的位置与方法 镜面对称与轴对称没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把镜子看做对称轴,那么镜子内外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学 生 独 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归纳总结 1、镜面对称的基本特点 2、判断一些物体的位置与方向时,要利用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进行判断。学 生 自 己总结 18/82 解题误区 1、站在镜子前,右手拿着数学书,左手拿着铅笔,镜子中的你是怎样的?答:镜子中的人也是右手拿着数学书,左手拿着铅笔。错的,应相反 2、从镜子中观察一个钟面的时刻时,实际是 5 点整,在镜子中的时刻应是几点整?答:是 11 时。错的(是 7 点)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活动 课本第 21 页“试一试”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学 生 独 立尝试,同桌互相检查 人人显身手 一、星期天中午,小明在家睡午觉,醒来看到对面墙上的镜子里的表是 9 时 45 分,小明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虚惊一场,你知道小明看到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2时 15 分)二、课件上的练习题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自 我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19/82 课 题 平移和旋转 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三年级 教 师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22-23 页 学 习 目 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的区别这两种现象。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重点难点 能够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课前准备 细绳 扣子 方格纸 相关知识窗 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经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如: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旋转等基础上理解。这些运动是不同的,可分为平移和旋转两类,能根据感知的经验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的实例。理解用数点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左右或上下的平移。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独 立 尝 试 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有什么特点?课前复习旧知 20/82 点 拨 自 学 1、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物体的运动,如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旋转等基础上理解。这些运动是不同的,可分为平移和旋转。什么样的运动是平移呢?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平移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呢?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2、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平移的特点:做直线运动。旋转的特点:做圆周运动 3、学生试着用学具做平移与旋转动作 4、判断平移的方向 最主要的是确定原图的位置,虚线图形为原图,实线图形是平移后的图形,通过原图与平移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就是按照箭头所指的方向来判断。5、判断平移的距离 首先要确定应用前和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或对应边,然后在看对应的点或对应边平移了多少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多少格。6、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确定原图形的关键点,将这些关键点按照要求平移相应的距离,将这几个平移后的突出点或线段的位置确定下来,最后按原图的顺序连接起来,即可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独 立 思 索小 组 交 流总 结 方 法教师点拨 21/82 将图形平移,将一个点或一条线平移后,按照原图的样子画出图形即可。归纳总结 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时,可以根据该图上某个顶点或线段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学 生 自 己独立完成 人人显身手 一、课本第 24 页的“练一练”第 1 题 二、课本第 24 页的“练一练”第 2 题 三、课本第 24 页的“练一练”第 3 题 四、课件出示的题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自 我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 题 欣赏与设计 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三年级 教 师 22/82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26-27 页 学 习 目 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重点难点 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平移、旋转、对称知识的实际应用。课前准备 直尺 彩笔 相关知识窗 本节知识是在我们已经掌握简单的图形变换即:对称、平移、旋转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把已经掌握的图形变换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体会到复杂、美丽的图案 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独 立 尝 试 收集一些美丽的图案,观察是否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图形组成的图案。平移:物体或图形所做的直线运动。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种现象叫做旋转。轴对称图形:把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课前旧知复习学生独立解答汇报结果 23/82 点 拨 自 学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一些美丽图案,许多图案是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设计出来的。1、图案的欣赏。观察画面,分析图形特点 要判断图案是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首先要认真观察,找到每个图形的特征,从中找到每个图形的基本图形,再根据平移、旋转的特点来解答。复杂、美丽图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2、图案的设计 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设计图案,都要选准基本图形。平移要确定好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轴对称要确定好对称轴,选好对称点;旋转要选好旋转点,依次沿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学 生 独 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归纳总结 1、图案的欣赏。2、图案的设计 学 生 自 己总结 活动 课本第 27 页“画一画”的第(1)、(2)题。学 生 独 立尝试,同桌互相检查 人人显身1、课本第 27 页“练一练”第 1 题。2、课本第 27 页“练一练”第 2 题。3、实践活动 1 收集图案。2画出一个基本图形,一般要求简洁图形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24/82 手 3确定图形的变化的方案,即平移或旋转进行变化。4完成一副图案。自 我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我在_ 方 面 表 现 好,在_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_。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单 元 回 顾 具体内容 重点知识 25/82 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虚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两侧对称的点完成重合、对称的线段完全重合。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3、判断轴对称突出的依据。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来判断。4、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先找出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然后根据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最后按已知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对称点,就绘制出与已知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镜子中的数学 1、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镜子中的物体与实际中的物体是对称的,镜子中物体的大小、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与实际情况一样,即对折后完全重合,但是左右方向完全相反。2、利用镜面对称现象的特点,根据镜子中物体的影像,可以判断一些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平移和旋转 1、平移和旋转的意义。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的运动现象叫做平移。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者一个轴移动的运动现象叫做旋转。2、平移和旋转的异同点。相同点: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不同点:平移是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改变。3、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的方法。可以根据该图上某个顶点或线段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4、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方法。按顺序找出所画图形的几个关键点(或线段),按要求移动相应的格数,然后再把这些点(或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欣赏与设计 1、复杂、美丽的图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2、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的方法。(1)、画出或选择一个基本图形。(2)、确定图形变化的方案:平移定好方向和平移的格数;旋转定好旋转点(或轴),依次按每次旋转后的基本图形的边缘画图;对称定好对称轴,选好对称点(或线段)。(3)、精心装饰、修改完成的图案。26/82 第三单元 乘 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重视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把学习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学习内容:本单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习目标:1、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估算过程与方法。2、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4、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的正确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课时安排:9 时 27/82 课 题 找规律(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三年级 教 师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2829 页 学 习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换规律。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3、经历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积的变化规律,发展抽象思维。重点难点 1、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规律,并能熟练计算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2、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等 相关知识窗 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基础上进行的。两者的意义与算理基本相同,需要把已掌握的知识迁移到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这一新知识中,理解两个不为零的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的道理,从而掌握积的变换规律。学 学 案 导 案 回想 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计算方法是什么?(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计算:51 32 124 510 320 1240 布置新课前预习。28/82 习 过 程 5010 3020 12040 点 拨 自 学 1、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算法。计算:50100=500 算法一:算法二:算法三:2、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观察这组算式:51=5 510=50 5010=500 从上面这组算式中可以发现: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 的 问题,教师加 以 点拨。课程小结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先将乘数中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 0,即是两个乘数相乘的积。学生自己总结 活动 课本第28 页的“试一试”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人人显身手 1、课本第29 页“练一练”第1-5题 2、一个椭圆形跑道,沿跑道周围每隔 10 米插一面彩旗,共插了 40 面彩旗。这个椭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3、5040 的积的末尾有()个 0.4、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5、20 个 150 是()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29/82 流 自 我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 题 住新房(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三年级 教 师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 3031 页 学 习 目 标 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与算法;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 相关知识窗 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即: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每一位,那一晚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并且刚刚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理解对应要对齐的道理。学 学 案 导 案 30/82 习 过 程 独 立 尝 试 生活中什么问题需要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布置课前预习 1、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20=1030=5030=60020=1240=13020=16040=20050=课前旧知复习 点 拨 自 学 一栋新落成的大楼共 12 层,每层有 14 户,小丽想知道这栋楼能住多少户,请你来帮她。1、分析问题,列出算式,进行估算 2、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学 生 独 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归纳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乘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用它们 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相乘,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2、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将两个乘数的相同数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积的末位就要和哪一位对齐。学 生 自 己总结 31/82 解题误区 2412=72 3223=566 2 4 3 2 1 2 2 3 4 8 9 6 2 4 4 6 7 2 5 5 6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活动 课本第 30 页“试一试”学 生 独 立尝试 人人显身手 一、课本第 27 页“练一练”的第 15 题。二、小青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时,把第二个因数30 的个位上的 0 看成了 6,结果比正确的积多了72,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自 我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 题 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三年级 教 师 32/82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32-34 页 学 习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和计算方法;能正确的估算和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 相关知识窗 本节的知识是我们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与前面学习的乘法不同的是本节学习的进位乘法,处理乘法的进位我们过去也有一定的经验,已经知道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独 立 尝 试 1、计算 1611 1214 3221 2、结合以上各题,说一说,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课前复习旧知 33/82 点 拨 自 学 李老师想组织 500 名学生看电影,在售票处得知这样的信息:电影院共有 21 排座位,每排可坐 26 人,根据以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自己解答吗?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电影院的座位够吗?方法一:方法二: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一共有多少的座位?2621=或 2126=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独 立 思 索小 组 交 流总 结 方 法教师点拨 归纳总结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可以把其中一个两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另一个两位数不变,或者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或几十五的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得出估算的结果。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先把其中一个乘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2列竖式计算:先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学 生 自 己独立完成 人人显一、课本第 29 页的“练一练”第 1-4 二、估算下面各题 2931 2441 3639 三、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电影院有 36 排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34/82 身手 座位,每排 29 个座位,我们学校有 1034 人,这些座位够吗?四、李老师为学校买了 28 本作文选,每本 16 元,李老师带了 500 元,买完作文选,他还剩多少元?流 3、师生交流 自 我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表现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我会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课 题 练习一 课 型 练习课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pdf)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