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pdf

    • 资源ID:80679849       资源大小:3.14MB        全文页数:7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pdf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管内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二、一般规定 1.为规范管内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沉降观测工作及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2.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管理规定,并加强沟通与配合,确保各环节工作顺利衔接。3.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确定,能够真实反映工后沉降状况。4.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5.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 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观测”(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三、工作依据 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2.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3.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 号);4.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2-2008);5.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7.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1-2008);8.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9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10.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11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12 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 号);1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1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16.高速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技术规范(TB10760-2013);17铁路工程设计文件;18铁总(原铁道部)、路局有关规定。第二章 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成立线下工程沉降测量与评估领导小组,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评估等各方成立工作小组。图 4.1.1 沉降观测工作组织构成图 人员要求(1)沉降观测评估领导小组:由苏北公司领导任组长,苏北公司、设计、施工、监理、评估等单位领导组成。(2)XX 公司沉降观测工作小组:由项目总体任组长,工程、安质等相关人员组成;(3)设计单位:由设计总工任组长,路基、桥隧、测量设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4)施工单位:由总工任组长,分部总工任副组长;项目部成立测量队,设专职测量队长;沉降观测评估领导小组 xx公司沉降观测工作小组 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小组 设计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小组 监理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小组 评估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小组 (5)监理单位:由分管副总监任组长,监理组要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分别负责平行观测和施工观测的监督;(6)评估单位:由评估单位领导任组长,技术专家任总评估师,配置相应的专业人员如下:图 4.1.2 沉降观测评估小组 二、单位职责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建各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及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一)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负责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并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1XX 公司负责管内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沉降观测评估小组 路基专业评估小组 测量专业评估小组 桥隧专业评估小组 软件数据库维护小组 2必要时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二)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有关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负责,并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做好指导和配合。1.提交线路沿线地质条件、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沉降变形计算报告等设计资料。2.对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施工、监理、评估单位进行技术交底。3.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4.参与施工单位编写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的指导工作。5.参与和配合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现场配合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有关记录进行签认。6.对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处理意见。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实时修正,并将设计预测的结果提交苏北公司及评估单位。(三)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建设单位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1.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2.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3.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4.配置专业人员,根据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和相关规定提出的要求,设置变形观测点,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及时提交观测数据,保证观测数据真实、可靠、全面。5.负责观测数据库的处理和录入工作。6.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三)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全部旁站监理,并派专业人员进行平行观测,对监理工作和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1.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2.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与埋设进行全面核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见附表 1)。3.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并将路基和过渡段作为监测的重点。其中: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 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总测数的 20%。平行观测方法要求: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做好旁站记录并对观测记录进行签认,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4.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五)咨询单位 1.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咨询和指导。2.对沉降不满足设计要求地段,对设计单位提出的处理措施进行咨询。(六)评估单位 1.对线下工程各阶段沉降变形观测及时进行分析、预测、评估,建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并提交评估报告。2.对沉降异常地段及时进行分析,并将情况及时通知相关单位。3.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三、工作程序 1.设计单位(1)单位(单项)工程开工前 15 天,应提交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沉降变形计算报告(路基、桥梁专业)等设计资料;开工前 10 天,按照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对施工、监理、评估单位进行技术交底。(2)观测过程中,现场配合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有关记录进行签认。根据变形观测结果,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实时修正,并将修正后的结果提交苏北公司。(3)收到沉降变形观测报告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研究,对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具体意见,在评估之前报苏北公司。2.施工单位(1)根据本实施细则,按单位(单项)工程编制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2)经监理按附表 1 核查同意后,根据批准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选派专业队伍和人员进行设备布设和观测。(3)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每次的观测记录必须经监理专业人员进行签认。每月提供观测原始记录文件给评估单位,按标段、项目分部、测量队、水准仪的顺序管理。(4)根据施工进度按照本细则的相关要求编制评估计划。(5)及时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检核,确保测量成果准确可靠。(6)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7 天内提交评估申请表(附沉降变形观测报告),经监理签认后,报苏北公司及设计单位,由苏北公司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3.监理单位 (1)按附表 1 要求,核查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2)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观测过程中,如有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3)对施工单位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审核。(4)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督促施工单位在 7天内提交观测报告,并进行审核签认沉降评估申请表,报苏北公司通知评估单位组织进行评估。4.评估单位(1)对满足评估基本条件的工程进行评估。(2)每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后 7 天内,向苏北公司提交正式评估报告,明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值和要求,是否可以进行轨道施工,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5.建设单位(1)督促各单位按各自职责和分工做好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协调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相关问题。(2)对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开展情况及数据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单位沉降观测工作顺利进行。(3)收到施工单位评估申请后,及时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需要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6.咨询单位 对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的各个环节进行咨询。第三章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段与评估阶段。各方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要符合细则要求。一、准备阶段 1.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图 5.1.1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 2.对应流程图上工作内容如下:(1)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资料给建设单位。线下工程变形观测及评估项目启动建设单位委托评估单位制定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细则建设单位审批是否符合要求人员培训设计单位提交设计资料至建设单位技术交底施工单位编制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监理、评估、建设单位核查是否满足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变形监测网施工单位埋设沉降观测标志、准备观测仪器监理单位核查是否符合要求观测阶段NNNYYY 主要包括以下资料:全线设计地质纵断面图(电子文档);沉降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值。桥梁徐变设计值。(2)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技术要求: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要求;观测设备埋设要求;对线下工程变形观测频次提出明确要求;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3)各施工单位编制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人员、设备情况;观测组织机构,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负责人;明确线下工程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明确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的技术要求;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需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4)监理、评估单位核查是否满足要求。监理单位主要核查:观测人员、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观测要求;观测断面与观测点设置是否满足细则要求;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细则要求;观测组织是否能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评估单位主要核查: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是否满足细则要求;测量内业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是否满足细则要求;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的观测方案精度是否满足要求。(5)施工单位建立变形观测网 桥墩台观测点隧道观测点涵洞观测点过渡段观测点基准网观测线路基准点基准点编号结构物中心里程工作基点工作基点编号工作基点419工作基点499工作基点507工作基点515工作基点523工作基点531工作基点539工作基点547 图 5.1.2 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应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线下工程结构物相对位置,明确路基、桥梁、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如图 5.1.2所示;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与工程属性信息,详见附表 1;填写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信息表,详见附表;(6)施工单位埋设观测设备:按细则要求埋设观测设备;观测点标志要醒目,并由测量小组专门负责测点的保护与调整;应有专项保护措施,明确保护责任;(7)监理单位核查是否满足要求:核查观测网布置是否满足要求。核查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要求。二、测量阶段 1.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图 5.2.1 测量阶段流程图 2.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1)施工单位观测 准备阶段施工单位观测监理单位平行观测建设单位组织各方解决问题是否存在问题施工单位完成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施工单位提交评估申请设计单位完成修正后的计算沉降量提交至建设单位评估阶段监理、评估、建设单位三方审批NYYN 原始观测资料必须随观测进度整理,严格执行签署制度;必须确保观测质量和观测时效。每个测段的资料测完后,必须在当天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如发现测量精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应马上组织在当日或次日进行重测;及时对沉降结果进行分析,当发现测点观测数据异常时(如墩台隆起或沉降突然加大等),应采取措施对观测结果进行核查,排除人为因素后应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对大面积水域中的水中墩观测等特殊情况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批;按细则要求定期对沉降检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测;随观测进度同步整理资料,按照细则要求的文件格式和时间要求按时提供观测文件;(2)监理单位平行观测 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 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 20%。平行观测地段应集中选择关键地段进行,避免太过分散,要求获取某测段完整的沉降观测资料与施工单位同测段的观测资料进行比,由各监理、设计单位根据设计资料共同确定位置。监理单位“换手复测”要求:采用相同的水准路线,可利用施工单位的测量仪器,但必须独立观测,以校核施工单位观测成果,严禁直接利用施工单位的置镜观测来读取数据。对原始观测资料和各项记录表格要随观测进度及时整理;如发现测量数据与施工单位存在较大误差,应及时查找原因。(3)是否存在问题 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工程措施无法按设计要求时间实施,如路基预压 时间不足;因工期因素引起的观测时间无法满足要求;观测变形明显大于设计值;区域沉降等引起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发生较大变化;各方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其它问题等。(4)建设单位组织各方解决问题 对一般技术问题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各方研究解决;对重大技术问题组织专家组进行专题研究解决。(5)施工单位完成沉降变形观测报告 按区段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监理单位同步提供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与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6)施工单位提交评估申请 区段观测报告完成后向建设单位提交评估申请;(7)设计单位完成修正后的设计沉降值提交建设单位 当观测数据与设计计算值相差较大时,由评估单位将观测点数据提交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核对后根据观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重新进行修正后的沉降计算。设计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分析报告。三、评估阶段 1.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图 5.3.1 评估阶段流程图 2.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1)建设单位编制评估计划 建设单位核查各单位区段报告是否提交齐全;建设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和铺轨施工组织情况按工期编制评估计划;(2)评估单位进行变形评估工作 核查各单位报告内容是否齐全;根据精测网复测结果,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值变化的地段的测点高程进行调整;根据不同的结构物、地质情况、地基处理措施的观测资料确定不同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评估单个测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综合评估区段能否满足铺轨条件;对区域沉降和桥梁徐变等问题进行专题分析;(3)评估单位提交报告给建设单位 评估单位汇总各方资料后,综合分析,完成区段沉降变形综合评估报告;区段沉降变形综合评估报告具体内容详见下节;(4)评估单位完成数据库文件提交给建设单位 按 EXCEL 文件格式和 CAD 文件格式提供单个测点数据库;按 CAD 文件格式提供区段沉降变形;(5)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各方参加;建设单位邀请国内外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领域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评估单位负责选择有代表性的区段,专家评审后其余段落按审查意见原则相同处理;(6)沉降变形是否符合设计值:专家组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查 沉降变形观测方法及精度是否符合要求;评估方法是否合理;软件编制是否正确;报告内容是否完善真实;观测时间不足情况的评估是否合理;区域沉降和桥梁徐变结论是否合理。(7)沉降观测至交验 铺轨后重新设置被破坏的观测点;重新按照要求进行观测。四、成果报告形式(一)施工单位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如下:1.工程概况:工程范围、工程类型、工程地质情况等;2.监测网布设及测量情况:(1)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见附表 1)(3)使用仪器的标称精度、仪器年检情况,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情况。(4)测量精度标准与测量组织机构、测量实施情况等;(5)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标示设置情况(6)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见附表 2)(7)测点的沉降记录表;(见附表)(8)测点的时间荷载沉降曲线与时间荷载沉降速率曲线(9)特殊情况说明:如是否根据隧道开挖后的地质变化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修正了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等。对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观测的数据是否出现异常点,说明如何加强技术管理,及时分析发生异常的原因,如何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观测数据真实可靠。(二)监理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1.监理单位沉降观测组织机构,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的配置情况;2.审查施工单位监测网布设情况、测设精度、观测断面布设、观测频率等是否满足要求;3.审查施工单位使用仪器的精度标准、仪器年检情况,沉降观测人员 持证上岗等是否满足要求;4.要说明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施工单位对丢失或损坏的观测桩的恢复情况,沉降观测点标示设置以及对观测数据出现的异常点的处理情况等。5.要说明对原始测量资料监理检查、签署情况。6.要说明对平行观测的监理检查情况。7.对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及成果的总体评价。(三)监理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报告 1.要说明平行观测断面设置情况,核查基准点、观测仪器检校核对以及观测频率情况。2.原始测量记录,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3.测点的沉降记录表,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4.要说明平行观测成果与施工单位观测成果的对比分析情况,对于观测值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情况。5.对于施工单位观测数据进行总体评价。(四)设计单位编写线下工程沉降计算分析报告 1.说明评估范围内地质及工程设计概况,沉降观测设计概况等。2.说明不同结构物采用的沉降计算方法,根据观测结果修正计算值采用的方法。3.完成计算沉降表,提供观测断面初始计算沉降值和修正后的计算沉降值。(五)评估单位编写线下工程区段沉降变形分析评估报告 1.评估区段概况,包括工程概况、地质概况、测点概况、测量实施概况等。2.观测断面和观测点及测量网的平面布置图与工程结构的纵断面。3.协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一起根据精测网复测结果对观测高程的调整情况。4.测点的荷载沉降时间变化曲线。5.测点的荷载沉降速率的变化曲线。6.合理的评估方法的确定。7.区段纵断面工程类型与基础沉降沿线路纵向的分布图表。8.对存在问题的测点及区段的专题报告。9.关于区域沉降和桥梁变形的专题报告。10.评估区段是否达到下序工作开展条件。第四章 沉降变形观测 XX 公司管内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路基、隧道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桥梁、路基、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 4 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 CPI、CPII 和水准基点。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 CPI、CPII 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 垂直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 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 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 中误差(mm)二等 0.5 0.3 3.0 三等 1.0 0.5 6.0 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一)垂直位移监测网 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0.5 0.13 2F 3R DS05 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三等 1.0 0.3 4F 6R DS05 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注:F附和线路或环线长度,单位是 km R检测已测测段长度,单位是 km 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2)工作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 200m 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工作基点如图所示。注:1盖;2砖;3素土;4素混凝土;5冻土线 工作基点标石埋设示意图 (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两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评估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二)水平位移监测网 (1)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 误 差()最 弱 边相对中误差 作业要求 一等 1.5 300 0.7 1/250000 按 国 家 一 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150 1.0 1/120000 按 国 家 二 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二等 3.0 300 1.0 1/120000 按 国 家 二 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150 1.8 1/70000 按 国 家 三 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三等 6.0 350 1.8 1/70000 按 国 家 三 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200 2.5 1/40000 按 国 家 四 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四等 12.0 400 2.5 1/40000 按 国 家 四 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 3 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四、沉降变形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五、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三等规定执行,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2水准仪使用 DS05 或 DS1 型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 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 m(光学),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3.0m(光学),6.0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 DS05 或 DS1 级仪器,读记至 0.05mm 或 0.1mm;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 0.01mm。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1)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6观测前 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 20 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 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7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 2.5kg 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9对于宽度较宽的河、湖水中的沉降测量,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10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第四章 线下工程专业要求 一、路基工程(一)一般规定 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轨道结构的安全。2.路基上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轨道铺设要求。3.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4.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5.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 6 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6.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二)路基沉降观测 1观测断面元件布置 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 综合分析。(1)采用沉降板对路基基底沉降进行观测,采用观测桩对路基面处的沉降进行观测,按照路堤、路堑不同结构形式和基底是否有压缩层,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2.02.0沉降板4.34.3D基床底层基床表层路基本体沉降监测桩沉降监测桩 图 4-1 填方地段:基底有压缩层 沉降监测桩沉降监测桩路基本体基床表层基床底层D4.34.32.02.0 图 4-2 填方地段:基底无压缩层 D4.34.3挖除换填层基床表层1:m1:m沉降监测桩沉降监测桩2.02.0 图 4-3 挖方地段:基底无压缩层 沉降监测桩2.02.0沉降监测桩D4.34.3挖除换填层基床表层1:m1:m沉降板基底存在压缩变形层 图 4-4 挖方地段:基底有压缩层(2)对于地基深厚且地基处理未达非压缩层顶面的长大路基工点,在地表沉降板附近 5m 范围内,设置沉降磁环对不同深度进行沉降观测。一般沿线纵向每300m设一处,桥路过渡段设一处。孔深为附加应力为自重应力的10处或非压缩层顶面。具体设置位置与技术要求由设计单位技术交底明确。2.02.0沉降板4.34.3D基床底层基床表层沉降监测桩沉降监测桩(3)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2观测断面设置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工期要求具体确定。同时,还应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 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 5m 的路堤、对于 CFG 桩加固至岩石的地段可放宽到100m。软土及松软土和岩溶及采空区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 30m 左右一个沉降观测断面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2)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 1 个横向观测断面。(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 个观测断面。3观测元件埋设(1)沉降观测桩:选择20mm 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 0.3m,桩周 0.15m 用 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2)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40 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80mm PVC 管)组成。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 50cm50cm,厚 3cm 或钢底板尺寸为 3030cm,厚 0.8cm。图 4-5 沉降板设计图 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 0.5m 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 PVC 管外接头连接。接长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4观测水准路线 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 4-6 所示。沉降板观测方向工作基点路基面观测桩 图 4-6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5观测要求、精度、频次(1)沉降观测要求 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预压地段按照相关要求在基床底层顶面设置临时沉降板,预压土卸载后,再按照相关要求埋设正式 的沉降观测桩,开始观测路基面沉降。沉降板随着路基的填筑而接高,观测连续进行。沉降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元件保护要求.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2)观测精度 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3)观测频次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 4-1 的规定。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加密观测频次。沉降速率较大,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 4mm 时;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观测过程中及时整理绘制“填土时间沉降”曲线图,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表 4-1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 观 测 阶 段 观 测 频 次 填筑或堆载 一般 1 次天 每天填筑量超过 3 层时 1次/每填筑3层 沉降量突变 23 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 次3 天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前 3 个月 1 次/周 3 个月以后 1 次2 周 无砟轨道铺设后 第 1 个月 1 次2 周 第 23 个月 1 次月 3 个月以后 1 次3 月 注:1、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后观测:通过后第 1 天 1 次,隔 3 天 1 次,以后按上表正常进行。6.短路基观测情况说明 短路基一般并与路基两端结构物一并进行测量,图 4-7 为短路基与相邻桥台观测标元件埋设及观测线路示意图。图 4-7 短路基与相邻桥台观测标元件埋设及观测线路示意图(三)过渡段沉降观测 1观测断面设置(1)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 510m、2030m 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堤堑连接、地层变化较大地段需分别设置观测断面。2观测技术要求 过渡段观测元件埋设、观测精度与观测频次、资料整理等技术要求参照路基。(四)路基沉降评估 1评估方法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沉降预测评估方法较多,而每种预测方法均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需要结合线下工程不同结构物和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沉降观测

    注意事项

    本文(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pdf)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