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pdf

    • 资源ID:80680117       资源大小:3.21M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pdf

    第 1 页 数学 学科 五 年级单元教学方案 单元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所需课时 8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及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标?或 大纲要求 教 材 分 析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与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根底。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根据课程标准与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局部。本单元内容的引入及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第 2 页 学 情 分 析 1、在探索与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与计算时,要结合教科书上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及操作活动,注意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2、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分数乘法的意义,只注重计算的方法与结果。因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主 要 教 学 策 略 1.结合操作活动与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2.将应用及计算严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及实际生活的联系。教 学内 容 课题 教科书第 24 页?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展计算。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第 3 页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展计算。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备注栏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1、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要用一张彩纸的 1/5,剪 3 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2、请大家想方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一起来分享交流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师可以这样提问: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对这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与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一样分数的与用乘法计算。4、练一练:教科书第 2 页“涂一涂,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及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 第 4 页 子与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练习:教科书“试一试第 1、2 题。5、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出示 65/9。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教师引导学生比拟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拟简便。练习:1教科书“练一练第 1题。2计算:二、稳固练习 1、教科书第 4 页“练一练第 2、3、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集体讲评。2、教科书第 4 页“练一练第 5 题。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在课本上,再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3、教科书第 4 页“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说说,你从每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作 业设计 板 书设计 教 学后记 教 学内 容教科书第56 页?分数乘法二?第 5 页 课题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进一步稳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及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及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备注栏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1、出示教科书第 5 页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何求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 个 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 6 的 1/2是多少。继续让学生求出 2 笑笑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2、练习:1教科书第 5 页“试一试第 1 第 6 页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2教科书第 6 页“试一试第 2题。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二、课堂练习。1、教科书第 6 页“练一练第 2 题。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2、教科书第 6 页“练一练第 1、3题。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3、教科书第 6 页“练一练第 4 题。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作 业设计 板 书设计 教 学后记 教 学内 容 课题 教科书第 79 页?分数乘法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及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及生活的密切联系。第 7 页 教学重点 1、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 10 厘米长的纸条;2、每人准备 5 张长方形的纸。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备注栏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 7 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局部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1/2 1/2=1/4 1/4 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局部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 1/2 的 1/2是多少,及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一样,所以用乘法计算。折一折,涂一涂 3/41/4-=?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局部占 第 8 页 斜线局部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 1/4,再涂出 1/4 的3/4 吗?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2/31/5 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及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及分数相乘,分子及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及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想一想:此法及分数及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试一试:1/4 2/3 3/52/9 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教科书第 8 页“练一练第 2 题。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2、解决问题。1教科书第 8-9 页“练一练第3、4、5、6、7 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2教科书第 9 页数学故事 “唐僧分瓜。第 9 页 作 业设计 板 书设计 教 学后记 教 学内 容 课题 教科书第 10-12 页?练习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较熟练地进展分数乘法的计算;3、能正确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及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备注栏 一、计算练习 1、教科书第 10 页第 3 题。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2、教科书第 11 页第 11 题。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展判断,再计算确认。二、根本练习 1、教科书第 10 页第 1、2、4、5、第 10 页 6、7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解题思路,集体讲评。2、教科书第 11 页第 8 题。如果有时间,可以把剩下用品的现价全部算出来。3、教科书第 12 页第 12、13、14题。同桌互相讨论完成,集体讲评。三、拓展练习 教科书第 11 页第 9 题。每人提三个问题后尝试解决。同桌交流。有异议提出来让全班评议。四、尝试练习 教科书第 12 页“你知道吗?。鼓励学生回家查找资料,把问题求出来。比一比,谁完成得最快。作 业设计 板 书设计 教 学后记 教 学内 容 课题 教科书第1314页?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局部名称。2、经历观察、操作与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第 11 页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开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操作与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难点 经历观察、操作与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纸盒。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 1、说一说。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13 页的情境图,识别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同桌讨论,指名学生答复,集体讲评。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认一认。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13 页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顶点、面与棱。学生自学后,指名答复。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与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展研究。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 4 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及多个 第 12 页 小组的研究与讨论。约 8 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按面、棱、顶点进展交流。师:刚刚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刚研究的结果填入 14页的表格中。教师及学生一起进展整理、比拟、交流,共同完成表格。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三、练一练 教科书第 15 页第 2、3、4 题。作 业设计 教科书第 15 页第 1 题,实践活动。板 书设计 教 学后记 教 学内 容 课题 教科书第 1617 页?展开及折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开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第 13 页 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2、把附页 1 中的图形剪下来。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展适当的指导。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2、体会展开图及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教科书第 16 页“做一做第 1、2 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 1中的图形进展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 17 页“练一练第 1 题。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展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第 14 页 2、教科书第 17 页“练一练第 2 题。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作 业设计 板 书设计 教 学后记 教 学内 容 课题 教科书第 1819 页?长方体的外表积?教学目标与要求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开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及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及其计算方法。第 15 页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及其计算方法。1、长方体的外表积及其计算方法。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18 页的长方体纸盒与它的展开图,完成下面两项活动。1长方体的 6 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的哪个局部?分别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2展开图的各条边及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展开图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3)估一估,做这样的一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再算一算。学生交流,小结长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说清解题的根本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比拟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提示:在计算实物的外表积时,要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计算。要弄清物体的外表积是指哪些面的面积之与。2、正方体的外表积及其计算方法。学生尝试探讨:教科书第 18 页“试一试。学生交流,小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 第 16 页 算方法。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 19 页“练一练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教科书第 19 页“练一练第 2 题。让学生先说商标纸的面积纸哪些面的面积之与,再计算。3、教科书第 19 页“练一练第 3 题。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罩要做几个面,哪个面是不需要做的,再让学生尝试计算。4、教科书第 19 页“练一练第 4 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交流。5、教科书第 19 页“练一练第 5 题。如果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允许分步计算。6、教科书第 19 页“练一练第 6 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 业设计 板 书设计 教 学后记 教 学内 容 课题 教科书第 2021 页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外表积的问题,开展空间观念。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第 17 页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外表积的问题。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外表积的问题。教学准备 每桌准备 4 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纸盒。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综合运用 1、观察右图并计算。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右图,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2、观察左图并计算。师: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观察左图,用书本当墙角,拿出带来的盒子搭一搭,看看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是怎样找出来的?并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师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一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计算全部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其中,里面的纸箱没有一个面露在外面;二是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看每个角度能看到几个面,在计算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3、4 人小组合作,将 4 个盒子换一种方法放在墙角处,露出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搭好后进展交流。二、找规律: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1、教科书第 21 页第1 2 3 第 18 页 题。师引导学生发现堆放的正方体个数及露出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再小结:第1题:每增加 1 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 3 个面。第2题:每增加 1 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 4 个面。第3题:每增加 1 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 5 个面。2、练习:如果按上述三种方法摆放16 个小正方体,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各是多少?作 业设计 板 书设计 教 学后记 教 学内 容 课题 教科书第 2223 页?练习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 19 页 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盒子与 3 个正方体的盒子;2、每个学生准备 3 种不同长度的小棒假设干根与橡皮泥。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 学 过 程 1、教科书第 22 页第 1 题。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盒子,按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再量一量,最后计算出他的外表积。2、教科书第 22 页第 2、3 题。先让学生说说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3、教科书第 22 页第 4 题。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看有几种堆法?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积有没有变化。4、教科书第 22 页第 5 题。让学生理解 2 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及原来的 2 个正方体相比减少了 2 个,所以是不相等的。5、教科书第 23 页第 6 题。6、教科书第 23 页第 7 题。指导学生运用长方体棱长的特点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教科书第 24 页第 8 题。让学生借助操作等手段帮助思考。8、教科书第 23 页“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并及自己所想象的形状进展比拟。第 20 页 作 业设计 板 书设计 教 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 倒数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在计算、比拟、观察,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教学重点 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难点 理解“倒数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结合语文的学习,猜几个字,中国的汉字构造优美,有上下构造,左右构造,如果把“杏 第 21 页 上下颠倒,变成什么字了?呆把“吴字颠倒呢?吞。那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师:事实上,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成另一个数,比方 3/4 倒过来变成了 4/3,1/7 倒过来变成 7/1。师:你能根据它的特性给它起个名字吗?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课题:倒数 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 24 页,在书上完成“算一算,并认真观察思考,看你有什么发现。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几组算式的共同特点乘积都是 1,以及算式左边的两个乘数的关系分子与分母互相颠倒,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师:你怎样描述上面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关系呢?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板书 乘积是1 乘积是 1 2/3*3/2=1 2*1/2=1 8/11*11/8=1 1/10*10=1 7/9*9/7=1 7*1/7=1 6/5*5/6=1 1/5*5=1 分子与分母颠倒 分子与分母颠倒 师: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第 22 页 能说出黑板上谁与谁互为倒数吗?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2/3 与 3/2 互为倒数。师:你们是怎么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举例,如互为朋友是指互相是朋友。二,试一试 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 1 的分数,1 的倒数还是 1。三,想一想 教师借助分数中分母不能为 0,说明 0没有倒数。四,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P24。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 分数除法一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第 23 页 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涂一涂,算一算 1,把一张纸的 4/7 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把一张纸的 4/7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第 1 题让学生可以先用画图、分数的意义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4/72。在画图、理解分数的意义的根底上,生得出 4/72=2/7。因此,学生可能会得到“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得到商的分子。2鼓励学生探索第 2 题,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说明把 4/7 平均分3 份,也就是求 4/7 的 1/3,从而理 第 24 页 解其根本算理。让学生在第 1 题的根底上来引导学生发现此时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从而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即用分数乘以除数的倒数。二,填一填,想一想 1,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三组算式,让学生实际运用,再次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算理。2 2,师导学生根据前面的三个活动,总结算法。3,3,让学生先列举出分数除法算式,并利用手中的学具具体地分一分,涂一涂,借助图形语言进展理解。三,试一试 练习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沟通起分数除法及分数乘法的联系。四,练一练 1,第 26 页第 2,3 题,让学生独立解决。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分数除法二整数除以分数 第 25 页 题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借助实际操作与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根本算理。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创设一个“分一分的活动。1,出示:第 27 页的情境图。从整数除以整数到整数除以分数,借助除法的意义与图形语言,体会“除以一个数及“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2,创设自主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及思考,发现知识的 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的时机,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展学 第 26 页 习 二,画一画。1,让学生画图个观察,分析图中反映的数量关系 2,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与算法。三,填一填,想一想。让学生观察、比拟、从而发现问题中蕴藏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四,试一试。学生稳固对除法计算的理解,重点引导学生先约分再乘,这样算比拟简便。五,练一练。1,第 28 页第 2 题,利用分数除法解方程,既应用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为今后用方程解决问题进展铺垫。2,第 28 页第 3 题,利用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交流的空间。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3,第 28 页第 4 题,让学生计算、观察、引导动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当除数分小于、等于、大于 1 的时,商及被除数有怎样的关系?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第 27 页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 分数除法三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2 在解方程中,稳固分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出示教科书第 29 页的情境图。1,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3,学生交流后,教师鼓励学生要方程解决此类问题。4教师对算术方法要也重点讲解。理解并“标准量单位 1与“比拟 第 28 页 量的含义。二试一试。1第 29 页第 1 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讲清楚问题的思路。此题是让学生根据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第 1小题,学生可以列方程解决,也可以用分数除法解决。不管选用哪种策略解决问题,教师都应该肯定。对于直接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我们要多鼓励。2第 29 页第 2 题。学生独立做题,教师集体讲评。三练一练。1第 30 页第 1 题。让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教师集体讲评。2第 30 页第 2 题。先向学生讲清“八折的含义。即现价是原价的 8/10。解决问题可以利用方程解也可以用算术的方法来解,算法不做根本要求。3第 30 页第 3 题。学生独立晚上,让学生汇报其做法与思路。并找出标准量与比拟量。4第 4 题。结合鸡、鸭、鹅孵化的长短,为学生创设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时机,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作业设 第 29 页 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生对“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与“长方体一的整理及复习,教师进展讲评,稳固,深化这连单元的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进展整理,归纳与反思。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进展整理,归纳与反思。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你学到了什么?及同学进展交流。第 30 页 1,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知识整理的过程。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2,第二单元的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3,第三单元的内容。除法的意义,除法的计算方法,倒数的含义,用方程解决问题,算术方法解决除法问题。二,决问题 1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对答案,表扬做全对的同学。2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3 第 3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要向学生讲清怎样才知道 10 包纸巾的长、宽、高。师生共同讨论。4第 4 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第 31 页 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题意。5第 5 题,首先鼓励学生看懂图意,然后分析图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2/9=140。6第 6 题。鼓励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此根底上独立解决问题。7,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8第 8 题。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完成。9第 9 题。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复习分数乘法,但是很容易解决。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一说题意的策略。三总结 通过这两单元的整理及复习,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数学及生活粉刷墙壁 第 32 页 题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综合应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2开展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要粉刷教室的墙壁,我们需要调查哪些数据。一,测量计算。1小组合作一。1,教室前后黑板共多少块?分别测量每块黑板的刹那感与宽。2,教室左右两面墙共有多少个窗户,多少个门?分别测量每个窗户的长与宽,每个门的长与宽。2小组合作二。1,左右两面墙除去窗户与门的面积分别为 平方米与 平方米。2,如果想粉刷除去地面以外的五面 第 33 页 墙,那么需要粉刷的墙壁面积总与约为 平方米。二,购置材料。某种涂料分大桶与小桶两种规格包装。大桶:容升 6 升,57.00 元/桶。小桶:容升 4 升,40.00 元/桶。1,根据经历,第一遍粉刷时,每平方米约用涂料 0.5 升,此时粉刷教室共需涂料约 升。2,粉刷墙壁时,一般需要刷两遍。按照工人师傅的估计,刷第二遍时需要涂料约升 。3,刷两遍共用涂料约 升,买 打通与 小桶最省钱,总费用约 元。二,练一练。1第 1 题。启发学生思考,工人师傅在用涂料粉刷墙壁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粉刷时会出现的“损耗的原因。2引导学生发现打通包装的涂料廉价,因此尽量买打通的,但不同时也要根据需要的量,不要浪费太多。因此可以利用列表的形式出现不同方案的价钱,并选出最省钱的方案。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第 34 页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 折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开展空间观念。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教学重点 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想一想。出示教科书第 38 页的图形,并让学生准备这样的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 第 35 页 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二,画一画。动手操作,将附页 3 图 1 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三,做一做。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与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展拓展,首先将附页 3 图 1 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 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 6 号图形,右边的为 7 号图形。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1及图形 6 相对的 声纳个图形?2与图形 1 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练一练。1 第 39 页第 1 题。引导学生进展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2第 39 页第 2 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多余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此题,教师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作业设 第 36 页 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 37 页 教学内容课题 百分数的认识教科书第 64 页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经历从时间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及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客气课前收集百分数的资料。2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备注栏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 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足球对的数据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让学生自己解决“比一比中让学生罚点球问题,接着讨论“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 的问题。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比要性,从而引入百分数,教师板书 二、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22 100 写作 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介绍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比方各种酒类的浓度表示,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相比关系,不表示一个数的值,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者百分率。2练一练 第 38 页 教学过程 备注栏 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说明上面题目中百分数所代表 的具体意义。“罚点球其实就是求一个人的进球率,“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指的是发芽率。三、教“读一读 说一说 1 让学生看课本插图,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讲解说每个情境百分数的意义。2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在全班交流。四、练习 让学生自己完成,全班讲评。五、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 课本第 66 页第 2、3 题 第 39 页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写作 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教学后记 第 40 页 教学内容课题 合格率教科书第页 67 页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能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教学重点 1正确地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2理解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难点 1体会百分数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 1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备注栏 一、引入课题 1看一看 说一说 出示课本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然后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说什么是“合格率。师相机帮助学生理解“合格率就是合格的箱数占检查的总箱数的百分之几。2.、想一想 做一做 让学生自由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教材中的问题 甲牌的合格率:4350 乙牌的合格率:5260 二、教学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1.当学生在比的过程中,出现矛盾时,引导学生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然后在进展比拟。2.练一练 将下面的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电脑显示 0.356 0.025 第 41 页 教学过程 备注栏 3、说一说 1请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如何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然后学生汇报 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存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三、稳固练习 1 做一做教科书“试一试 引导学生根据成活率的意义,独立解决。2生活的百分数 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求百分数的例子 比方,计算全班同学的出勤率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作业设计 课本第 68 页第 3、4 题 第 42 页 板书设计 合格率 甲牌的合格率:4350 乙牌的合格率:5260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存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教学后记 第 43 页 教学内容课题 蛋白质含量教科书第 69 页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必要性,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教学重点 1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2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体会百分数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1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备注栏 一、观察图,解决问题 让学生观察图,教师可展现出实际情境,然后鼓励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所蕴涵的数学信息以及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二、读题 分析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25036%三、互相讨论 解决问题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展探索“把百分数化 分数、小数的问题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视参及个别讨论 学生汇报 教师电脑显示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时,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时,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第 44 页 教学过程 备注栏 2536%=250=90千克 25036%=250=90千克 四、练习“试一试第 1、2 题 引导学生选取适宜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五、小结 让学生回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作业设计 课本第 68 页第 3、4 题 第 45 页 板书设计 蛋白质含量 2536%=250=90千克 25036%=250=90千克 教学后记 第 46 页 教学过程 备注栏 教学内容课题 这月我当家 百分数应用三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会用百分数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2在经历数据调查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及统计的联系。教学重点 会用百分数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及统计的联系 教学准备 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备注栏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师:小花今天当家,刚统计好的家庭月支表,不小心被抹掉了一些,教师出示统计表,现在谁能算出她家这个月的开支呢?二、探索方法 解决问题 1让学生通过阅读统计表,明确数据的含义及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月一共花多少钱 2.。让学生互相讨论 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我家这个月支出的 40%等于 500 元。3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40%X=500 X=50040%X=1250 第 47 页 三、稳固练习 做“试一试 1让学生说一说要填出数据相当于解决什么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引导学生对这组数据进展描述。四、小结 提问: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 教科书 72 页 1、4 题 板书设计 今天我当家 40%X=500 X=50040%X=1250 第 48 页 教学后记 第 49 页 教学过程 备注栏 教学内容课题 百分数练习课教科书第 73 页,练习六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2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 教学重点 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分数、百分数 教学时数 1 课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pdf)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