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
资源ID:80693748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年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2021 年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人体内进行的三个连续生理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 段和 cd 段,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 B.c、e 和 f 点,染色体组数加倍的原因相同 C.bc 段和 de 段,细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D.、过程中能发生的变异类型不完全相同 2.已知玉米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由基因 A/a 控制。某基因型为 aa 的矮秆玉米农田中出现了一株基因为 Aa的高秆玉米,科研人员用秋水仙素处理该高秆玉米,并使其自花传粉(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后代出现高秆和矮秆两种类型。理论上,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高秆玉米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该种变异发生频率低 B.秋水仙素处理后的高秆玉米形成基因型为 Aa 的配子的概率为 2/3 C.自花传粉后代中,高秆玉米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35/36 D.秋水仙素处理前、后的高秆玉米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 3.下图甲丁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的儿套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条件下的装置连接顺序为:甲乙丙 B.无氧条件下的装置连接顺序为:丁乙 C.装置丙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CO2 D.装置乙中澄清的石灰水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 4.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在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若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可判断这两支试管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一定相同 B.在研究呼吸作用的实验中,有水生成时一定进行有氧呼吸,有酒精生成时一定有无氧呼吸,动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一定不会产生酒精 C.核酸和 ATP 的组成元素不可能完全相同 D.酶和 ATP 都可以重复使用 5.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基因育种可以缩小生物变异的范围,按照人们意愿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B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改良生物品种的性状 C单倍体育种的主要优点是能排除显隐性干扰和缩短育种年限 D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都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下一代多倍体植株 6.生物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其中甲、乙是两个电流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刺激 a 处,甲和乙都会偏转,乙偏转 2 次 B.刺激 a 处引起的甲偏转的情况,实际上反映了该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又到静息电位的变化 C.根据分别刺激 a 处和 b 处引起的乙偏转的情况可以判断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 D.除去 c 处的神经递质后,再刺激 a 处,甲偏转,乙不偏转 7.下列关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都存在分级调节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 C.如果母鸡出现了在清晨打鸣的现象,与性激素的调控有关 D.神经递质和抗体,都可以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 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C.同一生物个体不同体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一般相同 D.细胞的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的凋亡是非正常生命现象 9.如图甲、乙、丙三个装置,请选出他们的作用分别为()A.甲、乙用于调查种群密度,丙用于捕获土壤小动物 B.甲、丙用于调查种群密度,乙用于采集土壤微生物 C.甲用于采集鸟类,乙用于采集土壤小动物,丙用于标记重捕 D.甲、丙用于调查种群密度,乙用于采集土壤小动物 10.利用卷心菜发酵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量和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和乳酸菌均有核膜包被细胞核 B.发酵初期乳酸菌建立了明显的菌种优势 C.前 6 天 pH 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引起 D.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 1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 15 摄氏度之内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说法符合该公约精神的是()A.向绿色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型 B.开垦新土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 C.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为主要措施之一 D.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海岛国家影响较小 12.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下丘脑细胞既有内分泌的功能又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可将高级中枢传来的神经信息转变为激素信息 B.动物生命活动的节律性与下丘脑有关 C.切除下丘脑后,小鼠的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能力会丧失 D.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的分级调节可以使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加快代谢、促进产热,利于御寒 13.下列表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去路,其中胰岛素影响的过程是()A.抑制,促进 B.抑制,只促进 C.抑制,促进 D.抑制,促进 14.下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造孢细胞通过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其中表示细胞分裂,X、Y、Z 表示分裂过程中产生的细胞。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的细胞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配对现象 B.细胞 Z 与过程产生的精子中所含遗传信息不可能相同 C.过程处在中期和过程处在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不同 D.该植物形成精子时需要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共同参与 15.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 B.甲组加入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 CO2 C.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 B 瓶中马上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 D.乙组中 B 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 B 瓶中的 O2,以形成无氧的环境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持续 39.6高烧时,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营养不良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引起组织水肿 C.严重腹泻病人血浆渗透压可能正常,无需补充水和无机盐 D.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血浆的化学成分、pH 保持基本稳定 17.某兴趣小组利用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设计了如图实验:广口瓶内盛有某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以及生活的小肠上皮细胞,溶液中含细胞生活必需的物质(浓度影响忽略不计)。实验初期,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内 O2含量变化是引起红色液滴移动的直接原因 B.随实验时间的延长,红色液滴可能相继出现不再移动和向右移动的情况 C.若换用等质量的小鼠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实验现象是相同的 D.增设添加呼吸抑制剂的实验组,可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否消耗能量 18.长链非编码 RNA(1ncRNA)是长度大于 200 个碱基的一类 RNA,1ncRNA 起初被认为是 RNA 聚合酶转录的副产物,不具有生物学功能。近来的研究表明,1ncRNA 虽然不直接参加编码蛋白质,但是参与了细胞内多种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如下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细胞内各种 RNA 都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的 B.有些 1ncRNA 合成后停留在细胞核内与染色质中的 DNA 结合进而发挥作用 C.有的 1ncRNA 穿过核孔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 RNA 分子结合进而发挥作用 D.mRNA 中长度大于 200 个碱基的属于 lncRNA,小于 200 个碱基不属于 1ncRNA 19.如图为神经纤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被髓鞘包裹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 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钠离子较膜外多 B.b、d 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C.a 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 D.局部电流在轴突上的传导方向为 ac 和 ec 20.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方式,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伤口感染时吞噬细胞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 B.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都是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C.效应 T 细胞可与被 HIV 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D.靶细胞死亡后,释放出的病毒通常要通过体液免疫被清除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21.请根据所学内容,解读下列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和图 2 分别表示了酶具有_、_的特性。(2)图 3 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当 pH 从 5 上升到 7 时,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从图示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出随温度的改变,酶的最适 pH_(填“会”、“不会”)改变。(3)图 4 中酶处于最适环境,A 点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因素主要是_。(4)从图 5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_。22.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 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将电表接于 B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所示,这时突触后膜处于_状态。(2)神经纤维兴奋时,膜内电位变化是_。(3)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 A 神经元,原因_。23.如图表示草原上某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K0 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 0b 时段内野兔的死亡率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出生率,此阶段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型。(2)某种天敌在图中标注的某个时间点迁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则该时间点最可能是_。在捕食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在_之间。(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某区域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的标记物不慎脱落,则导致调查结果_(“偏高”或“偏低”);对捕获的野兔进行性别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 l,该比例_(“有利”或“不利”)于种群增长。(4)该草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此后可能慢慢长出小灌木丛,甚至有可能继续演替出森林,整个过程属于_演替。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优势种群,这主要体现了不同植被物种对_的竞争能力不同。研究表明某种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4.下丘脑某区中存在饥饿敏感神经元 P,能量缺乏时神经元 P 被激活,从而引起进食行为。科研人员敲除了野生型小鼠神经元 P 中的 A 基因,对其功能进行研究。(1)敲除野生型小鼠的 A 基因,使其不能_出 A 蛋白,无法执行相应的功能,从而制备出实验小鼠。(2)将野生型小鼠及实验小鼠饲养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得到图 1 所示结果。由于实验小鼠的体重_野生型,推测 A 蛋白能够_。(3)饥饿时,神经元 P 的突触前神经元能合成一种神经递质谷氨酸,该物质以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_,使神经元 P 产生_。研究发现,饥饿处理后实验小鼠下丘脑中的谷氨酸含量与野生型小鼠无显著差异,但进食量减少,推测 A 蛋白很可能是谷氨酸的_。(4)为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进一步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 2 所示。依据_,可初步判断上述推测成立。25.油菜细胞中有一种中间代谢产物简称为 PEP,其运输到种子后有如图所示的两条转化途径。科研人员根据 PEP 的转化途径培育出了高油油菜(即产油率由原来的 35%提高到了 58%),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 A 与物质 C 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前者含有_和_。(2)据图可知,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_的形成,抑制了酶 b 合成中的_过程,一般在一条 mRNA 上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一条 mRNA 上不同核糖体最终形成的肽链_(填相同或不同)。(3)图中信息还提示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油菜的含油量_。A提高酶 a 的活性 B抑制酶 b 的活性 C诱变使基因 B 不表达 D提高酶 b 的活性 参考答案 1.D 2.D 3.A 4.B 5.C 6.D 7.D 8.D 9.D 10.A 11.A 12.C 13.C 14.D 15.C 16.AC 17.AD 18.AD 19.BC 20.ACD 21.(1).高效性 (2).专一性 (3).先上升后下降 (4).不会 (5).酶的浓度(数量)(6).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22.(1).静息 (2).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 (3).向右偏转 (4).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 (5).刺激A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3.(1).小于 (2).增长型 (3).c (4).K2K3 (5).偏高 (6).有利 (7).次生演替 (8).阳光 (9).直接使用价值 24.(1).表达 (2).低于 (3).影响神经元 P 的激活 (4).胞吐 (5).突触后膜 (6).动作电位 (7).受体 (8).正常小鼠正常处理组和实验小鼠饥饿处理组的 P 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频率无明显差别 25.(1).胸腺嘧啶(T)(2).脱氧核糖 (3).物质 C(双链 RNA)(4).翻译 (5).少量的 mRNA 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蛋白质 (6).相同 (7).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