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教案.pdf
-
资源ID:80696359
资源大小:188.5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教案.pdf
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2、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设问激趣 创设情境 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打开瓶塞 1、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2、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3、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会不见了?学生思考、讨论 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实验 32:品红的扩散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学生实验;观察现象;思考讨论。在学生亲身体验中激发思维及探究欲 过渡 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 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小实验:请同学们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感受一下分子对脸撞击的感觉 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形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展示图片:教材 P48 图 3-6、3-7 看图想象分子的存在 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借助图像进入微观世界 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2、看到整块的糖,看不到溶解后的糖 思考、讨论,并归纳总结 锻炼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实验探究对比分析了解性质 分子很小 1 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kg;1 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 做氨水在空气中的扩散实验 请同学们猜想:为什么 B 杯中的溶液变红了?针对你的猜想,请设计实验方案,证实你的猜想。小结 1、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按实验要求观察现象:B 杯中的溶液变红了。学生猜测,讨论 把实验步骤略作改变,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实验:酒精与水的混合 思考:为什么 1+12 一碗黄豆与一碗小米混合是否等于两碗?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 观察现象:1+12 思考、讨论、猜想 练习巩固 分析归纳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凉干?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讨论、分析、交流 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 2 分子的原子 第一课时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中考链接】1、“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10ml 酒精与 10ml 水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20ml,这一事实说明()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B、分子是可以分的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德育渗透:教学反思:课题 2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那么现在来观察并表述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分子模型。然后回忆电解水的实验,思考: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2.可以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为什么?观察、分析 语言表达: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在模型的帮助下,分析、讨论、推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用模型把微粒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用宏观的模型解释微观的现象,加深对微观概念的理解 详细讲解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理解 加深对微观概念的理解 学完本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1、氧化汞受热分解;2、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3、?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小结收获 交流体会 学生发言 通过小结、练习,使知识形成脉络,使学生初步进入微观世界 作业:课本 P523(2)(3)(5)(6)板书设计 课题 2 分子的原子 第二课时 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b)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中考连接】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的是()A氨水挥发 B空气液化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石蜡受热融化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在远处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 6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新产生的粒子是_;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_没有发生改变,但粒子间的_发生改变 德育渗透: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