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出师表》知识讲解.pdf

    • 资源ID:80702584       资源大小:1.02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出师表》知识讲解.pdf

    出师表知识讲解 责编:薛燕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时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才请他出山。他极力辅佐刘备坚持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兴元年(223)刘备死于白帝城,临终把幼主刘禅和兴复汉室的大事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为报先帝的知遇之恩,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建兴十二年(234),因积劳成疾,病故于北伐进军途中。著作有诸葛亮集。诸葛亮辅佐刘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蜀国建立后两年(223),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 227 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懦弱,恐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这篇文章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文中还记叙了自己以身报国的经历。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事言情的一种文体。2.崩殂(c):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3.今:现在。4.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5.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孙权,刘备,曹操三大势力)。6.秋:时。7.忘身:舍身忘死。8.追:追念。9.殊遇:优待,厚遇。10.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11.光:发扬光大。12.遗德:留下的美德。13.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也做“恢宏”。恢,大。弘,大、宽。14.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妄,随便,胡乱。菲薄,小看,轻视。15.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称引。喻,譬喻。义,适宜、恰当。16.宫:指皇宫。17.府:指朝廷。18.陟(zh)罚臧否(p),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陟,鼓励。罚,惩罚。臧否,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臧,善;否,恶。19.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条,法令。20.为:做。(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1.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22.论:判定。23.刑:受罚。24.昭:彰显,显扬,显示。25.平:公平。26.明:严明。27.理:治理。28.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29.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30.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31.志:志向。32.虑:思想,心思。33.忠纯:忠诚纯正。34.简:挑选。35.拔:选拔。36.遗(wi):给予。37.悉以咨之:都拿来跟他们商量。咨,询问,商议。38.必能裨(b)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裨,弥补,补救。阙,通“缺”,缺点。39.有所广益:收到最多的好处。广益,增益。益,好处。40.性行(x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平。41.晓畅:谙熟,精通。42.试用:任用。43.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44.营:军营、军队。45.行(hng)阵:指部队。46.优劣得所: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7.倾颓:倾覆衰败。48.痛恨:痛心,遗憾。4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50.隆:兴盛。51.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52.布衣:平民百姓。53.躬:亲自。54.耕:耕种。55.全:保全。56.闻达:做官扬名。57.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地处偏远。与今义不同。58.猥(w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59.枉屈:枉驾屈就。60.顾:拜访。61.感激:感动激奋。62.许:答应。63.驱驰:奔走效劳。64.有:通“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65.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夙,清晨。忧,虑,忧愁、焦虑。夙夜:早晚。66.不毛:不长草(的地方)。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67.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68.驽(n)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69.攘(rng)除:排除,铲除。70.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71.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损,除去。益:兴办,增加。72.托:委托。73.效:重任。(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74.效,有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75.慢:怠慢,疏忽。76.彰:表明、显扬。77.咎:过失。78.咨诹(zu)善道:征询(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79.察纳:认识采纳。80.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81.深追:深切地追念。82.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83.临:面对。84.涕:泪。85.零:落。重点虚词 1.诚:确实,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盖:大概,原来是。(盖追先帝之殊遇)3.俱:全,都。(俱为一体)4.及:以及。(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5.悉,全部。(悉以咨之)6.苟:苟且。(苟全性命于乱世)7.所以:古今异义,这里指用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通假字 1.阙:通“缺”,缺点。(必能裨补阙漏)2.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3.简(jin):通“拣”,挑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古今异义 1.开张 古义:扩大。(诚宜开张圣听)今义:(店铺)开始营业。2.义 古义:适宜、恰当。(引喻失义)今义:意义、含义。3.异同 古义:差异。偏义复词,只有“异”起表义作用,“同”只起陪衬作用。(不宜异同)今义:不同与相同。4.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极为仇恨。5.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今义:道德品质十分恶劣。6.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今义:感谢。7.奖 古义:劝勉、鼓励。(当奖率三军)今义:奖励、嘉奖。8.所以 古义:用来的原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9.涕 古义:眼泪。(临表涕零)今义:鼻涕。10.秋 古义: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今义:指四季中的秋季。11.否 古义:功过好坏。(陟罚臧否)今义:表示否定。12.猥 古义:辱,有降低身份之意。(猥自枉屈)今义:卑鄙下流。13.庶 古义:希望,期望。(庶竭驽钝)今义:众多。14.晓畅 古义:精通,熟练。(晓畅军事)今义:通顺。15.偏私 古义:偏袒和私心。(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今义:照顾私情。16.布衣 古义:普通的百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7.谨慎 古义:严谨而慎重。(先帝知臣谨慎)今义:小心慎重。18.效 古义:任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实现。(不效则治臣之罪)今义:效果。19.异同 古义:不同。(不宜异同)今义:(1)不;不一致。(2)引申为反对。(3)反对意见;异议。20.驱驰 古义:奔走效劳。(遂许先帝以驱驰)今义:速度快。21.倾覆 古义:失败。(后值倾覆)今义:倒塌。一词多义 1.以 介词,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连词,表时间,“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致。(以塞忠谏之路)连词,表目的,用来,来。(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结果,以致于。(以塞忠谏之路也)因为。(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拿。(咨臣以当世之事)因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于 到。(还于旧都)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在。(受任于败军之际)3.秋 时。(危急存亡之秋)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之 助词,的。(忠志之士)代词,先帝的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5.遗 (y)遗留,动词。(以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wi)给予,动词。(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行(xng)做,执行,动词。(然后施行)(xng)品德,品行,名词。(性行淑均)(hng)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必能使行阵和睦)7.所以 表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用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8.效 大业。(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有功效,实现。(恐托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9.中 半,形容词。(而中道崩殂)内,里,中间,方位名词。(宫中府中/愚以为宫中之事)10.道 路,途,名词。(而中道崩殂)道理,名词。(以咨诹善道)11.分 分开,动词。(今天下三分)本分,名词。读 fn。(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然 然而,可是,转折连词。(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这样,指示代词。(然后施行)13有 有,与“无”相对,动词。(若有作奸犯科/有所广益)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4论 判定,动词。(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谈论,议论,动词。(每与臣论此事)15明 严明,形容词。(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英明,圣明,形容词。(以伤先帝之明)16能 能够,助动词。(必能裨补阙漏/必能使行阵和睦)能干,有才能,动词。(先帝称之曰能)17所 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有所广益/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地方,处所,名词。(优劣得所)18当 正在的时候,介词。(咨臣以当世之事/今当远离)应当,应该,助动词。(当奖率三军)19任 任用,委任,动词。(受任于败军之际)责任,职责,名词。(则攸之、祎、允之任)20临 将要,副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面对。动词。(临表涕泣)21言 话,言论,名词。(进尽忠言/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说,动词。(不知所言)22为 是。(俱为一体)担任。(众议举宠为督)23臣 臣子。(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自称,我。(先帝知臣谨慎)24良 善良的人。(此皆良实)可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5.益 好处。(有所广益)措施。(至于斟酌损益)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1)光: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毛:长草木(暗指荒凉)。(深入不毛)(3)涕:流泪。(临表涕零)2.形容词作动词(1)恢弘:扩大、发扬。(恢弘志士之气)(2)亲:和亲近。(亲贤臣)(3)远:和疏远。(远小人)(4)臧否:评论人物好坏。(陟罚臧否)(5)全:保全。(苟全性命于乱世。)(6)忠: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形容词作名词(1)良实:善良、诚实的人。(此皆良实)(2)奸凶:奸邪、凶顽的敌人。(攘除奸凶)(3)奸:奸邪的事。(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4)忠善:忠善之事。(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5)优劣: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优劣得所)4.动词作名词(1)托付:托付的事情。(恐托付不效)(2)虑:动词作名词,心思.(志虑忠纯)5.名词作状语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北上。(北定中原)重点句式 1.判断句(1)此皆良实。(这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判断句标志)(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倒装句 状语后置(1)苟全性命于乱世。(正常语序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2)临崩寄臣以大事。(正常语序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3.省略句 省略主语(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省略主语“陛下”)(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省略主语“臣”)成语 优劣得所 妄自菲薄 作奸犯科 三顾茅庐 不毛之地 不求闻达 不知所云 感激涕零 计日可待 苟全性命 亲贤远佞 引喻失义 危急存亡 临危受命 考题例析 1(2015湖南娄底中考)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情词恳切,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从而使得“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B茅盾的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三次写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C冰心在繁星 春水两部诗集中,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为主题,永远闪烁着明亮的光彩。D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小说告诉人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和悲观。2(2015四川宜宾中考)默写。(1)刘禹锡的秋词“_,_。_,_。”(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_,_”。(3)出师表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意思一致的两句话是:“_,_。”(4)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古诗文中也有表达类似观点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解析:1.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B 项背影作者是朱自清。选 B。2(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理清结构 写作特色 1.本文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炼。全文只 624 字,13 次提先帝,7 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本文语言精炼,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有大量的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言”等。2.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叙述,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流露出自己真挚的情感。本文对后主所提出的建议是议论,但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历。在议论和叙述当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挚感情。文中反复称“先帝”,目的是激励刘禅追念父德、发愤图强,又深切地表示了自己对先帝的思念和忠诚。把握重点 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论此事”的“此事”指什么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指什么?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文章开头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又说“益州疲弊”?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原因是:(1)先帝中道崩殂;(2)天下三分;(3)益州疲弊。魏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先帝崩殂益州疲弊危急存亡不懈于内忘身于外殊遇报之不利有利议论张本形势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建议勉励后主继承遗志寓情于议分析形势提出建议躬耕南阳 苟全性命三顾茅庐 咨臣当世遂许驱驰 受任奉命临崩寄臣 夙夜忧叹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报忠职分 进尽忠言托臣讨贼 不效治罪若无兴德 以彰其咎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经历忠心期望结语: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追述经历表报忠心提出期望总结全文寓情于叙动之以情出师表表文以议论为主 兼用记叙和抒情 4.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治国建议?并且反复陈说的又是哪一条?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的建议共三条:(1)广开言路(即“开张圣听”)。(2)严明赏罚(即“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亲贤远佞(即“亲贤臣,远小人”)。反复陈说的是第三条。5.诸葛亮在这篇表中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励精图治,兴复汉室。6.本文用“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对比说明什么道理?说明是否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的兴亡。7.诸葛亮北定中原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8.伐魏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高清课堂:史传文学(上)陈涉世家PPT6-19】在线阅读 电子课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参考译文 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地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有做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希望陛下把讨伐逆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任务)没成功,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拓展阅读 出师表赏析 徐余 周洲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时。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部分地区),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守昏庸,后表审量形势”,即出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这里谈的是前出师表。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 207 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 221 年刘备即帝位。公元 222 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诸葛亮无比信赖。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继位,即后主。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正确的观点,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这三项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为了治愚医顽,作者在行文上颇费深思。由势入理,起笔峥嵘。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振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嵘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那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会有多大触动的。由主而次,肌理缜密。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说理应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因而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通了忠谏之路的前提下,再言执法公平、亲贤远佞两项。谈执讼公平,又先总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继而就宫中、府中两方面分述之。分述时,又切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而且要“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则“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对于府中之事,向“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向宠请教,“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也“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最后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三项建议,既可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开的忠谏之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纳郭攸之、向宠等人的良言,才能“昭平民之理”,不让奸邪得势,造成内外异法,赏罚不明。君主昏庸,主要就在于贪于私欲,蔽于视听,昧于事理,因而忠奸不分,贤愚不辨,是非不清,赏罚不当。诸葛亮针对后主宠信宦官黄皓,无视创业勋臣的毛病,对症施药,又说得委婉深曲,入情合理。所列三项,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严密的说理,再愚的人也会得到启发。由近及远,思路开阔。表文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信贤臣,并以“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由近及远,借古鉴今,成败并举,显得衢路交通,经纬成文。诸葛亮因为后主是个“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昏庸之徒,理要说得明,语又不可用得重,既要循循善诱地开导,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寸。因而以“形势”使对方震动,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以“情感”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声声热泪,其业系先帝首创之业,其臣为先帝简拔之臣,其将为先帝称能之将,怎不光先帝之遗德,竟先帝之遗业;以“措施”教之,告知治国理政的具体办法,切实可行,行必有效;以“事业”励之,告诫后主要完成“先帝创业未半”的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促使他有远大的抱负,完成千秋大业。表文从各个方面规箴后主,情真理足,词婉心切,因而虽属奏章表文,却感人至深。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份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好像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归纳前意,总绾全篇。表文结束之前,将出师与谏言两层意思拢合一起。一方面提出“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另一方面还提出“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主动领受任务,并表示如失职,甘愿受罚,以显示“平明之理”。最后还不放心,谆谆告诫,要后主“深追先帝遗诏”。先帝临终时训示后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最后又回复到“开张圣听”的问题上来,可见修明内政与北伐胜败的关系。这也就将前面两部分内容,沟通了内在联系。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诸葛亮此行未能如愿却先逝世,后人对此颇多惋叹。杜甫曾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宋代文天祥身陷囹圄,还高唱“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陆游更是多次提到出师表:“出师 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总之,这道出师表,因其深情厚意寄翰墨,忠肝义胆照简编,一直为人所乐道。出师表能写到如此地步,决不是偶然的。文章皆有所为而发。时当北伐在即,作为主帅的诸葛亮要向君主上一道表文,他不是作为例行公事,而是从北伐的全局上考虑,只有后主修明政治,才能保证北征顺利,因而先进安后之言,再表夺胜决心。表文又极为注意收表对象的特点,因而决不是一般的上条陈,列述方策,而是熔议论、叙事、抒情于一炉,启愚矫顽。诸葛亮是后主的丞相,又是受“托孤”的对象。他给后主上表文,既不宜用训斥的口吻,又不便用卑下的声气,写得不卑不亢,方为得体。尤其文中连称先帝,最为合宜。全文称先帝凡十三次,显得情词十分恳切。诸葛亮自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确实“诸葛一生惟谨慎”,细玩本文,从虑事到措词,无不体现了“谨慎”精神,这也是此表被之为“至文”的重要原因。(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8 年版)

    注意事项

    本文(《出师表》知识讲解.pdf)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