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的城市定位与如何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论文总结」.pdf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自工业社会以来,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产生种子问题。以盐城为例:盐城地处我国东部沿海、苏北平原中部位于东经9 度7 分至 120度 54 分、北纬 32 度 34 分至 34 度 2分之间,东临黄海,西襟淮扬,南与南通市接壤,北与连云港市毗邻。98年由地区改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全市下辖东台、大丰 2 个县级市和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 个县,市区下设盐都、亭湖 2 个区和盐城经济开发区、城南新区。全市总人口 82 万人,总面积 17 万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土地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省辖市。一、盐城现状分析:在国务院新一轮江苏沿海规划中,盐城有幸进去重点开发地区,这对盐城是个绝佳的机遇,也是个新的挑战。1优势()海洋和滩涂资源十分丰富。盐城拥有江苏省最广阔的海域,全市海域面积 1897 平方公里,其中内水面积114平方公里,领海面积 6753 平方公里,沿海海域是中国唯一无赤潮的内海水域,此外,射阳河口以南沿海地段还以每年 10 多平方公里的成陆速度向大海延伸,被称之为“黄金海岸”,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2)岸线港口资源得天独厚。盐城市海域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海岸线总长8公里,占江苏省的56%。沿海地区建港条件十分优越,盐城港“一港四区”正在加快建设。(3)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较多。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蕴藏量达 80亿立方米,预计总储量达000 亿立方米,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陆上最大的油气田。沿海和近海有约 1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储油沉积盆地,居全国海洋油气沉积盆地第 2 位,有着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4)农产品资源优势突出。盐城是江苏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高效农业规模达92 万亩,居江苏省首位,已建成 8 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1 个优质油料基地县和 6 个优质棉基地县。(5)人力资源十分充裕。盐城是江苏第二人口大市。目前城乡劳动力供给总量为392.4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8.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3.26万人,其中异地输出.07万人,就地转移6.1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66和34。现有富余劳动力8万人,可供输出5万人,其中有一技之长的2万人。)6(后发优势和潜力巨大。盐城有与国外荷兰的海涂面积、地理环境极为相似的条件,应借鉴荷兰的经验,依据自身的特点,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坚持发展集约化的加工农业、高效农业和港口工业群。改变传统的沿海农业发展方式,把涂滩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7)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市域东部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打造“东方湿地之都”。湿地保护区内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成员。大丰野生麋鹿保护区目前麋鹿种群10多头,其野生种群总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野生动物13种,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7种,每年来此越冬的丹顶鹤达到120多只,占世界野生种群的70以上。海滨湿地还有长达00公里的近岸浅海区的辐射沙洲,有10多万亩的海滨林场和辽阔的海滨草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涂湿地风光。2劣势:()地理位置尴尬。雨同在沿海经济开发战略中的南通市相比,南通是长三角半小时都市圈成员,而盐城仅是长三角三小时都市圈成员,差距明显;铁路运输方面,即不是重要交通枢纽,又与徐州铁路枢纽和南京铁路枢纽相离较远,班次和运输能力也和两站差距巨大。(2)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由于历史、区位、政策等多种原因,盐城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内苏南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以2005 年为例,盐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585 元,而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 元,是盐城平均水平的5.3 倍。(3)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产业趋同化明显“十五”期间,盐城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农业结构协调、工业结构改善、服务业升级加快的格局。全市三大产业结构由2000 年31538.629.9 调整为0 年的2345.621,基本形成“二三一”产业格局。但从盐城工业产业的总体情况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传统产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附加值不高的纺织、化工、机械和食品四大产业占产业总产值的70左右;二是产业趋同现象较为突出,区域经济特色产业尚未形成;三是大型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不足10%,企业有数量而无规模,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不足。3挑战与机遇:(1)国际与国内产业转移。经济全球化导致产业国际转移趋势明显;江苏南部地区和上海由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商务成本上升等原因造成制造业等产业向外转移。盐城将以其海岸线资源为核心,成为聚集这些产业的理想地区。(2)沿海有大批的可开发土地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射阳河口以南沿海地段还以每年1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有巨大的开发潜力。(3)盐城是江苏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核心地区。各级政府将遵循“以工兴港、以港兴海、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原则,加大对盐城沿海港口、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快岸线经济发展,成为江苏沿海开发的操作平台。而周边地区上海、宁波、青岛等港口的超负荷运行,为盐城沿海的港口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大丰港已被纳入上海港国际航运体系,作为上海港北部的配套港口。(4)产业上,盐城的汽车、机械、纺织等支柱产业日趋完善,悦达、森达、中大等企业支撑、带动、辐射作用已明显增强,为今后产业延伸和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盐城沿海开发是一项对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工程,由于其投入巨大、建设时间长、影响因素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风险性。一是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二是人才的需求量较多。三是环境的压力较大。(5)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丰富的生态湿地旅游资源,生物多样性特征突出;也有独特的红色旅游等人文旅游资源,资源特色明显。二、盐城城市定位:根据上述总体目标,综合分析盐城市发展现状和沿海开发的背景等,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盐城市如何借助外部优势,规避劣势,在与周边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使盐城变成苏北地区的经济高地,由滩涂盐城变为沿海盐城,必须采取超常规发展战略,把盐城置于亚太地区、中国、长三角、江苏省和苏北等不同空间尺度中进行层层定位。()太平洋西岸的湿地生态示范城。盐城市湿地具有面积大、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资源地域组合良好等特点,是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在国内外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盐城市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湿地条件,在充分调查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基础上,通过高水平、高层次策划,面向国际、国内游客,开发生态湿地休闲度假产品,发展旅游业,建设沿海旅游经济带,树立沿海生态湿地旅游开发样板,打造成太平洋西岸生态休闲示范城。()中国东部沿海的新兴港城。盐城市地处沿海经济带的脐部,海岸线长达82公里,占江苏省的56,滩涂面积大,港口条件较优,具有发展临港产业的比较优势,其中大丰港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口岸。盐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并正在寻找各种途径,大力发展岸线经济,将会促使产业、人口等要素聚集,极化城市功能,使滩涂盐城变为沿海盐城,从而成为中国东部地区一个新兴的港城。(3)中国东部“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京沪东线”是相对于以京沪铁路以及筹建中的京沪高速铁路为支撑的“京沪西线”的全国性区域经济发展轴线,具体走向为以北京为起点,经天津滨海新区、河北黄骅、黄河三角洲、鲁东南沿海到连云港,再沿江苏沿海到长江口,越江至上海。它把中国东部沿海大、中、小港口连通起来,对港口城市本身及其广大腹地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京沪东线”的发展走廊为盐城的经济腾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4)长三角经济区的活力新星。盐城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缘,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向北梯度推移的第一站,随着上海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辐射扩散效应的增强以及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海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盐城与上海及苏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必将日益增强,盐城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将日益凸显,并将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3小时交通圈范围,将成为长三角的重要成员之一,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滨海城市之一。(5)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的操作平台。盐城海岸线长达582公里,占江苏省海岸线的56,是江苏省确定的沿海开发战略实施的核心地区,沿海开发战略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盐城沿海的开发。盐城市可依托其丰富的滩涂资源和港口资源,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发展岸线经济,并进一步吸引腹地各类经济要素向沿海聚集,最终形成江苏沿海经济聚集带,从而使沿海开发战略得以落实。(6)苏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从江苏省城镇群的空间分布看,苏南的城镇空间发展已经相对完善,“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已基本形成,西北部的“徐州都市圈”正在培育之中,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发育较差,江苏省城市化战略迫切需要苏北城镇群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盐城处于沪、宁、徐三大区域中心城市300公里辐射半径的交接点上,其空间地理位置正处在江苏省沿海中部城镇群空间发展的空白点上,将盐城建设成为该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构建盐城都市圈,将会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推进苏北城市化进程。三、盐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方案体系 根据以上分析定位得出盐城区域经济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工业基础,但总体经济实力仍相对较弱,社会经济发展在全省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盐城应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挖掘区域优势与潜力,通过正确战略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沿海错位开发战略 一个经济区域只能是在适当的产业或产业链条的适当位置形成相对竞争优势,而不可能在每个产业领域都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区域经济个性越强,越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越能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如前所述,江苏“十一五”规划纲要把沿海产业带建设作为全省“十一五”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盐城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突出临海生态特色,实施沿海错位开发战略。具体而言,除了继续积极发展海洋渔业,提高名、特、优、新产品的比重之外,还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一是在现有13 平方公里可利用滩涂上发展沿海速生林带,并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商品用材林产业和优质高效经济林产业,扩大沿海滩涂综合林业产业规模。二是利用沿海发展畜牧业的独特优势,建成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食草动物产业带。三是充分发挥沿海无公害、污染轻的特点,大力推行质量认证、环保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在现有农业标准化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建成以盐土农业为依托的绿色食品基地。四是围绕特色资源,重点发展港口火电、苇浆、木浆、天然气、石化等能源和原材料基础工业,积极发展海洋医药、海洋化工等新兴产业,建成结构合理、外向度高、特色明显的临海工业体系。五是充分发挥滨海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以建设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