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练题总结.pdf
-
资源ID:80719838
资源大小:408.7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全国通用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练题总结.pdf
1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练题总结 填空题 1、合成氨工艺的一个重要工序是铜洗,其目的是用铜液醋酸二氨合铜(I)、氨水吸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CO和 CO2等气体。铜液吸收 CO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Cu(NH3)2Ac+CO+NH3Cu(NH3)3COAc(放热反应)。完成下列填空:(1)如果要提高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选填编号)a减压 b增加 NH3的浓度 c升温 d及时移走产物(2)铜液中的氨可吸收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简述铜液吸收 CO 及铜液再生的操作步骤(注明吸收和再生的条件)_。(4)铜液的组成元素中,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通过比较_可判断氮、磷两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5)已知 CS2与 CO2分子结构相似,CS2的结构式是_。答案:(1)bc(2)2NH3+CO2+H2O=(NH4)2CO3、(NH4)2CO3+CO2+H2O=2NH4HCO3(3)低温加压下吸收 CO,然后将铜洗液转移至另一容器中,高温低压下释放 CO,再将铜洗液循环利用(4)CNOH NH3和 PH3的稳定性(5)S=C=S 解析:2 (1)a减压,会导致物质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a 不符合题意;b增加 NH3的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大会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 不符合题意;c升温会导致物质内能增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 符合题意;d及时移走产物会导致物质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d 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 bc;(2)铜液中的氨可吸收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H2O=(NH4)2CO3、(NH4)2CO3+CO2+H2O=2NH4HCO3;(3)由于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铜液吸收 CO 的操作是低温高压条件;然后将铜洗液转移至另一容器中,采取高温低压下释放 CO,然后就可以将铜洗液循环利用;(4)在铜液的组成元素中,含有的短周期元素包括 C、N、O、H 四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CNOH;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可通过比较稳定性:NH3PH3,来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NP;(5)CS2是直线型分子,C 原子与 2 个 S 原子形成 4 对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各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其结构式是 S=C=S。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A A A A A A A 0 1 2 3 4 3 (1)元素的一种核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核素的符号为_,已知元素的一种核素,其中子数为45,这种核素的符号为_。(2)由元素和可形成 18 电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3)图中标出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用化学式回答),写出该水化物与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将、单质各 1mol 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预测实验结果: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用元素符号回答)(5)元素的非金属性_(填“”或“”);下列事实不能证明上述结论的是_。A元素的单质与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溶液变为黄色 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元素的强 C元素和的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D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比元素的弱 E元素的氢化物的还原性比元素的弱 答案:(1)614C 3580Br(2)H2O2(3)HClO4 Al(OH)3+3H+=Al3+3H2O(4)K Al Al(5)D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为 H、为 C、为 N、为 O、为 Na、为 Al、为 S、为 Cl、为 K、为 Br。(1)4 元素为 C,C 的一种核素可测定文物年代,则这种核素的符号为614C,为 Br,处于第四周期第A 族,是 35 号元素,它的一种核素中子数为 45,则质量数为 35+45=80,该核素的符号为3580Br;(2)由元素(H)和(O)形成的 18 电子化合物为过氧化氢,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H2O2;(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以上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Cl 元素,则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其化学式为 HClO4,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高氯酸反应生成Al(ClO4)3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为Al(OH)3+3H+=Al3+3H2O;(4)、分别为 Na、Al、K,将 Na、Al、K 各 1mol 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由于金属性 KNaAl,故 K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Al 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金属完全反应,Al 表现+3 价,Na、K 均表现+1 价,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 Al 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最多;(5)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A元素的单质与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溶液变为黄色,说明有 Br2生成,证明 Cl 元素非金属性比 Br强,故 A 不符合题意;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元素的强,非金属性,故 B 不符合题意;C元素非金属性与氢化物稳定性一致,元素和的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说明的非金属性更强,故 C 不符合题意;D氢化物酸性强弱不能说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如酸性 HFHCl、H2SHCl,但非金属性 FCl,ClS,故 D符合题意;E元素的氢化物的还原性比元素的弱,说明的非金属性更强,故 E 不符合题意;5 答案选 D。3、填写下表: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电子数 结构示意图 816O _ _ _ _ _ _ 13 14 _ 13 _ 答案:8 8 16 8 1327Al 27 解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16O 的质子数为 8,质量数为 16,中子数是 16-8=8;核外电子数是 8;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铝元素的质子数为 13,中子数为 14 的铝原子质量数是 27,符号为1327Al;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为。4、(1)日本大地震和海啸造成核电站爆炸,发生核泄漏,使碘-131、铯-137 等放射性核素扩散到空气和海洋中。碘-131 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_,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周期_族。(2)下列原子:、中共有_种元素,_种核素。(3)在 H3O+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比为_;在 NH3D+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比为_。答案:25 六 IA 7 9 11:8:10 11:8:10 解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微粒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对于阳离子来说是失去电子,阴离子是得到电子,其它微粒数保持不变。(1)根据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碘元素的中子数=131-53=78,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26C147N21H2311Na146C23592U4019K13153I23892U6 78-53=25,故答案为 78;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IA 主族,所以答案是:六、IA;(2)根据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根据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判断,一共有 7 种元素,故答案:7;根据核素是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判断,故有 9 种核素,所以答案是:9;(3)根据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对于 H3O+中质子数是:3+8=11,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故中子数为:0+16-8=8,电子数:11-1=10,故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比为:11:8:10;在 NH3D+中不同之处 D 中含有 1 个质子和 1 个中子,同理得出故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比为:11:8:10;小提示: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H、D、T,它们不同之处在于中子数不同,中子数分别是 0、1、2。5、寻找你家中的食品、调味品、洗涤剂及清洁剂等,查找标签或说明书,看一看成分表中有哪些元素,找到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查阅哪些物品中含有钠元素和钙元素_,并试着向你的家人描述它们的一些性质或在食品中的作用_。答案:食盐 NaCl 中 Na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 IA 族,Cl 位于第三周期第 VIIA 族 漂白液成分是 NaClO、漂白粉成分是 Ca(ClO)2 它们具有漂白性,可漂白衣服上的污渍 解析:调味品如食盐,成分表含 Na、Cl 元素,Na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 IA 族,Cl 位于第三周期第 VIIA 族;漂白液成分是 NaClO、漂白粉成分是 Ca(ClO)2,它们具有漂白性,可漂白衣服上的污渍。